自决权理论与公民投票
2007-12
九州出版社
王英津
340
无
本书主要从政治学与国际法学相结合的角度,围绕着自决权理论的源流、自决权内在的性质和功能、自决权与相关权能的区别和联系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自决权的实践及其规则。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国内外学术界对相关选题的研究现状、自决权的由来及发展、自决权的“不同版本”、分学说“国际法学界有些西方学者所提出的“自决权内外划分学说”,以及对他的评价、自决权实现方式之识别研究:以公民投票为分析对象等。
王英津,1969年生,山东沂源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政治制度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台湾政治与两岸关系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个人专著:《国家统一模式研究》、《转型中的中国政治与法治》。
导论 一、选题依据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西方学者关于自决权的研究 (二)中国学者关于自决权的研究 三、内容架构 四、研究突破 (一)内容上的突破 (二)视角上的突破 五、研究方法 六、概念界定 (一)“自决权”、“民族自决权”与“人民自决权” (二)“非殖民化运动”第一编 自决权理论之本体研究 第一章 自决权的由来及发展 一、自决权的起源 二、自决权的发展脉络 三、本章小结 第二章 自决权的“不同版本" 一、马克思主义的自决观 二、西方学者对自决权的一般认识 三、国际法上的自决权 第三章 关于自决权的“内外划分学说"及其评析 一、“内外划分学说”的提出 二、“内外划分学说”的基本观点 三、“内外划分学说”之简要评析 四、应以“学科划分法”取代“内外划分法” 第四章 自决权的性质辨识 一、法律原则抑或法律权利? 二、单一权利抑或复合权利? 三、一次性权利抑或永久性权利? 四、唯有独立的实现形式抑或还有其他? 五、绝对性权利抑或相对性权利? 六、强行法性质的权利抑或习惯法性质的权利? 七、本章小节 第五章 自决权的主体界定 一、与主体相涉的基本概念:“人民”与“民族” 二、作为自决权主体的“人民” 三、作为自决权主体的“民族” 四、观点辨析 五、本章小结第二编 自决权与相关范畴之关系研究 第六章 自决权与国家主权 一、国家主权的一般理论 二、自决权碰撞国家主权的情形及原因 三、自决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四、观点辨析 第七章 自决权与人权 一、人权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二、自决权与集体人权 三、自决权与个人人权 第八章 自决与自治 一、自治的要义及其一般理论 二、自决与自治的理论分野 三、自决与自治的内在关联 四、自决与自治的混同:原因及危害 五、案例解析:自决与自治关系的另一种误读与调适 第九章 自决与民主 一、民主的由来及内涵 二、自决与民主的差异 三、自决与民主的关联 四、关系混乱的自决与民主:表现及根源 五、一种相关的理论动向及其评析 六、本章结论 第十章 自决与分离第三编 自决权实现方式之识别研究:以公民投票为分析对象 第十一章 自决方式与公民投票的关系原理 第十二章 自决性公民投票 第十三章 民主性公民投票 第十四章 特殊民主性公民投票的实证分析——以分离为议题结束语:自决权理论的问题与思路参考文献一、中文文献(除译文文献外,按作者姓氏音序排列)二、英文文献附录后记
第一章 自决权的由来及发展自决权的形成和发展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和不同国家对其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论述。基于此,本章以自决权的起源作为切入点,通过考察自决权的历史演变过程,来进一步厘清自决权理论的来龙去脉,以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其实质,从而澄清有关自决权理论问题上的许多模糊认识。一、自决权的起源从政治哲学史的角度来看,自决权思想是17-19世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但是,作为反映这一思想内涵的观念却可以向前追溯到15-16世纪的西欧。从历史上看,在最早明确表达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思想的西欧政治思想家中,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时意大利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这种状态极大地激发了他的民族主义情感,他坚信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意大利人不可剥夺的权利,面对于意大利来说,君主正是帮助人们去实现这一权利的伟人。因此,他在其《君主论》中,向当时统治佛罗伦萨的君主呼呈“将意大利从蛮族手中解放出来”,这充分表现了他对于实现民族自决的渴望。中世纪的欧洲都以神权的名义实行君权统治,宗教改革运动的加尔文分支提倡自主的、以个人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生活。英国的清教徒走得更远,他们把宗教的自主和政治的自主联系起来。历史说明,清教徒的理想尽管没有在英国实现,却为后来北美新大陆的独立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书是笔者近五年来研究成果的一个集中体现,大致包括以下两个阶段的成果内容:第一阶段(时间为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的研究成果是笔者的博士后研究报告。2002年7月,笔者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同年9月,又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宪法学专业的课题研究。当初在我的博士后进站申请报告中所设计的本来不是这个选题,而是“海峡两岸政治体制比较研究”。后来考虑到原选题很敏感,也难以研究得很深入。因而进站后我就产生了改变原选题的想法,但怎么改呢?基于本人博士生期间师从黄嘉树教授研究台湾问题的学术背景,思来想去,最后选中了“自决权理论”这一研究课题。从现实意义来看,改为这个选题应该是正确的选择;但该选题的研究难度很大。因为自决权理论是一个横跨政治学、宪法学、国际法、国际政治等几个学科或专业的论题。单就其中的若干概念而言,由于使用它们的学科背景不同,因而含义模糊、歧义丛生,将它们界定清楚尚属不易;倘若在此基础上再有所“理论突破”,那就显得更加艰难。经过两年的博士后研究,至2004年7月博士后研究报告如期完成(当时文稿近18万字),后顺利通过答辩。在答辩会上,专家们对该研究报告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同时也希望我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对于还没有来得及研究的几个问题要继续研究下去。第二阶段(2004年7月至2007年8月)的研究成果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带着博士后研究期间还未来得及研究的问题,笔者将该选题作为青年自选项目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于2004.年6月被批准立项。这样,在原来博士后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自决权理论问题又开始了进一步的研究。至2007年8月,课题基本完成,该书也就基本定稿。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