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风中的呐喊

刘海涛,郭学荣 编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作者:

刘海涛,郭学荣 编  

页数:

24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只要有借鉴的勇气,那么,我们的心智与思想就会更好地成熟起来。纷繁繁杂的社会,鱼目混珠;变化多端的人情,难以揣测;冷暖炎凉的世态,反复无常。杂文,以雪亮的眼睛,过滤社会,给予生活新的呐咕,新的呼吸,并以睿智、凌厉和独到,在气象万千的社会中创造一个又一个前进奇迹。

作者简介

  刘海涛,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协会员。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在《文学评论》《新华文学》《文艺理论研究》等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200多篇。主要著作有:《微型小说学研究》(三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文艺鉴赏概论》(第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写作学新教程》,南京出版社2002年版。《现代读写说:高师写作学新稿》,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小说的读与写》,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规律与技法》,新加坡作家协会出版社1993年版。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搭建爱的天堂爱心的流向孩子施舍的天堂一位农村教师的一天请不要对穷人大声发笑善良的动物残忍的人零善良反应要倒的油瓶我不扶一个民工的工作笔记把良心卖给你雷锋为什么如此高尚回家的路乞丐是一面镜子第二辑 向上向上再向上天下最难写的字为什么人生需要“晴天霹雳”“吃到葡萄”才是本事又见“精神鸦片”我们擅长于大事物物而不物于物不留余地的狼两只鸡吃掉一只狗我们是这样退化的假如再活一次拒绝句号不要只说“不要”第三辑 激浊只为扬清历史的碎片在我们这样的口号国度里观斗皇帝其实都知道。选奴才与选人才“创收”与“执法”“老爷”说的准没错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什么叫“可杀可不杀”早叫的公鸡猪假虎威治一治假“大”济“小”的小人考试狐狸维持的秩序贪官是这样“出来的”自由的代价第四辑 镜头前后老家来信尊重咱们自己的公民真想做个电视里的公民“有野心”有什么罪李鸿章的“国情论”咱咋就没得诺贝尔科学奖我们是亲戚“集体伪证”背后的文化渊源.伸冤得靠好运气一只猫的腐败在镜头面前你是要画还是要猫第五辑 感动的理由那不该消失的生命你为何感动唉,诚信清点你的财富征服者的喜剧和悲剧遗失的自我假如我是敬畏让座谁让母子只留下背影第六辑 扎向时弊的针采访小偷患者吴良知先生的就诊报告“一叫开”、“叫不开”与“不叫开”愚蠢指数《扯淡》月刊发刊词撕下脸皮来钱的极点“刁民”是如何造说的向死魂灵“借光”老张的圆满只想喝口水幽默的叫卖声蔑视的和被蔑视的处级和尚看病与身份第七辑 成长的重量一个中学生的日记优点零专注与成才每一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公鸡的过错砍掉那双“完美的手”爱的过了头就是毁灭嘴上功夫亲情的力量扔掉自卑读书为什么不仅仅是教育的悲哀第八辑 大国公民今做起做怎样的大国公民活着的滋味咀嚼思想史中国人的心理墓碣上的真话尊严是自己赢得的道德丰碑下的殉葬品还好主义“刘邦文化”是什么无根的义勇请停止歌颂苦难美国的乞丐谁具有历史感

章节摘录

  爱心的流向  通常,爱心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  有个人非常不幸,老父老母病故欠下万余元债,妻子到了肺癌晚期,三胞胎女儿要升学,自己又因拖拉机事故截去了右肢……记者报道后,爱心滚滚而来。  有位妇女,丈夫患绝症刚刚死去,唯一的儿子又得了绝症,动手术得花几万元……记者报道后,爱心滚滚而来。  爱心本是好事,但好事有时会变味。  那得了“爱心”的农民,家里置起了彩电、收录机,女儿上学有了自行车。吃穿讲究起来了,他将田包给别人种,自己在茶馆饱享清福了。  那得了“爱心”的妇女,儿子还没来得及动手术就死了,她用那些钱买了“房改”房。  要是他们的钱是炒股票或做什么生意“发”的,要是他们的钱是来自一个富亲戚的遗产,他们生活上的起色不干别人的事。但是他们的钱是来自“爱心”,人们就有意见了。  本来嘛,此类“爱心”是相对富足、幸运的人们给予不幸、贫苦的人的。是从高处住低处流的。要是那“低处”竟然满溢了起来,甚至高过了“高处”,人心就不那么平衡了,各种指责也就来了。  指责也许不无道理,但是人们忘了一点,能面对突然多起来的金钱无动于衷的人,本来就不是很多,又何况是曾经经历了那么多不幸的普通人。  若是因为钱多了使他们变“坏”了,这不是“爱心”的错。  但。爱心”完全可以更宽容大度些,让那当过兵的没有右手的农民,曾在三个小孩、一个病人的境况中苦撑过整整十年的那个人,也坐茶馆享享清福吧;让从未打扮过的花季的三胞胎姐妹穿几件鲜亮衣裳吧:让那失去了男人又失去了儿子的绝望妇人,和别人一样买下住房,稍稍有一点“家”的感觉吧。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些,不是我们这些献“爱心”的人的初衷吗?  当爱心不仅仅是钱时,当爱心不再居高临下时,爱心就不只是你流向他的,还是他流向你的。  爱心,本没有高下之分。  文/莫小米  情有真伪,爱无高低  “爱心”一词由来已久,自从有了人类的那一天起,爱、心就诞生了。什么是爱心?爱心是指关怀、爱护人的思想感情。  爱心的具体表现往往是向接受者赠送财物。也就是说,爱心往往是用物质的形式来表达的。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些人有困难,或者是遇到灾难。这时我们有必要向他们传达我们的关怀,伸出援助之手。献爱心的人应该是不求回报的。爱心本无高低之分。这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反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认为所谓的“爱心”是相对富足、幸运的人对不幸、贫苦的人帮助的一种形式。因为他们处于困苦之境,需要帮助,这时他们处于低处,处于劣势,爱心从高处往低处流,人们的施舍似乎因此就显得有价值,于是心理平衡了。其实,这是人们对爱心的误解,这样的爱心是狭隘的,这不是人间真情。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献“爱心”的人必然要求接受爱心的对方物质生活上不如自己,一旦对方超过自己时,心理就失去了平衡。人们看到接受了“爱心”的人买了房子,家里置起了电视,女儿上学有了自行车,上茶馆享清福,心里就不好受,认为被欺骗了。他(她)凭什么生活好过我嘛!这就违背了“爱心”的本义。如果我们本着一颗纯粹的爱心,真正地给他们一种温暖和幸福,而不是考虑金钱、物质等问题,那么,社会就会变成一个真正美好的人间。  文章从日常生活小事出发,引出人们精神境界中的大问题,立意显得巧妙。有深度。  赏析/吴丽花  孩子施舍的天堂  我们应该让心灵“获得的刻骨温暖”。“使那日后在有形与无形的风雪中穿行的心感到无比美好与安慰”。  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我心里一笑,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吵架”。但是等等,看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太美了,舍不得吃!我的心禁不住温柔地一动,为自己的精神的庸俗而惭愧起来。  一日,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的后座小椅子里的小孩突然指着一幅巨大的广告牌高声喊道:“谁——找——你!”我和那位妈妈一同看那广告牌。广告牌上那位目光深沉的先生正对着我们凝望。我无声地笑了。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的回应,拽了一下子妈妈的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了孩子的嘴。我再次抬头看时。也终于明白了孩子所谓的“谁找你”原来是“雅戈尔”的误读。我很为那小气的捂住孩子的嘴的妈妈遗憾,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说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贵吗?  一个小学老师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下雪了,人们都穿着棉衣。一个孩子跑到老师跟前认真地说:“老师。天气这么冷,院子里的雕像也应该穿上棉衣。”老师只是一笑,并没有在意。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孩子提出同样的建议。于是,老师决定带着孩子举行一场为雕像穿棉衣的仪式。我想:随着时光的推移,孩子会长大成人,孩子自己穿过的棉衣会被淡忘,但是,雕像穿过的棉衣将永远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冬天里的一块石头所获得的刻骨温暖,将使那日后在有形与无形的风雪中穿行的心感到无比美好与安慰。  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无依,“成熟”折磨着我们。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法国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阿尔贝特·史怀泽先生说:“我本能地防止自己成为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成熟的人’,因为。与成熟相伴的往往是如此不和谐的词:贫乏、屈服、迟钝、顺从命运的理性化……”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着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的最后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  文/张丽钧  拒绝“成熟”的孩子  这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杂文,作者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截取现实中的三个动人的生活画面,深刻地指出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越来越找不到依靠,人们需要孩子们施舍的童真与童趣。我特别喜欢文中的三个画面,当我觉得自己的精神恍惚无依的时候,孩子们给我提供精神上的栖居地。  第一个画面写作者看一幅儿童画的经历。画中的主题出乎作者的意料,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孩子天性善良的童趣就跃然纸上了,他们的心灵并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并不认为“六比六,还省得争抢吵架”,读到这里我想很多人应该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惭愧。  第二个画面发生在大街上。孩子以“成熟的人”所没有的热情与勇气大声地读出一幅巨大的广告牌上的文字,虽然他没有读对一个字,把“雅戈尔”读成了“谁——找——你”。听到这,作者心领神会,“无声地笑了”,遗憾的是“那位妈妈”作为“成熟的人”的代表,很小气“猛地回头捂住了孩子的嘴”。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就在以“妈妈”为代表的“成熟的人”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问题而被扼杀了,真令人感到很悲哀!这么珍贵的东西为什么不让它延续下去呢?我为“成熟的入”感到不解!  第三个画面是最令我感动的画面。孩子居然会提出要为雕像穿棉衣,在孩子们的眼中雕像也是有生命的,很感谢那位带着孩子举行为雕像穿棉衣仪式的老师,他保存了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他被孩子们的纯真与诚挚感动了!孩子们细微的举动里所体现出来对生命的关爱,这难道不是我们现代人精神所缺失的吗?  在这篇杂文中,三个动人的画面就像散落在沙滩上的珍珠,被童真与童趣这根线连了起来。于是我开始深思,当“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的时候,对照文章中的三个画面,我们该作何感想呢?难道我们就如此屈服于精神的贫乏,迟钝地顺从命运的理性化吗?不,我们应该让心灵“获得的刻骨温暖”,“使那日后在有形与无形的风雪中穿行的心感到无比美好与安慰”。读了这篇杂文,如此让人感动的文字,我想就让我们做个拒绝“成熟”的孩子吧!  赏析/欧积德  一位农村教师的一天  教师只是悲哀的一角,悲哀的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孩子们,还有我们的教育,还有我们的社会,还有……  早上5:30,起床,忙碌完后吃饭。  6:20,去学校,因为学生在7:00到学校,各位老师都想趁早上这段时间为学生进行加深,而正式上课时间是7:50,但为了自己学生的成绩不落后,只能这样了,把所有可能利用的时间都用上。因为这个乡的教育实行考试成绩末尾淘汰的制度,谁教的学生考试平均分如果是最后一名,就要下岗一年,如果发生第二次最后一名,就不能再做老师了。如果考试成绩不好,还要被扣工资,扣得多的可以是老师的一半工资。为了这个,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几乎把能够利用的时间都用在应付考试上了。只要是与考试无关的东西就不学习。  8:00,今天是收学杂费的日子。大多数学生都交了。但还有几个学生因为家庭困难没有交,学校的财政十分紧张,已经对所有老师说了,哪个学生没有交学杂费,就不能让学生上学,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学生欠学校的费用了。学校已经没办法了,这样下去,学校就无法正常运转了,上面拨的教学经费到了学校已经所剩无几了。在没有交学杂费的学生里有一个学习非常好的学生。去年这时候老师已经用自己的工资为他交了学杂费了,但今年乡里由于修公路,要求所有老师集资,因此今年老师也无能为力了。但看到一个好学生因为没有钱而不能读书,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心里也十分难过。  11:30,老师和学生开始吃饭,虽然离家都不远,但为了利用中午这段时间,老师和学生都不能回家。  12:10,老师和学生又坐在教室里,老师也不想这样。老师也知道这样对学生不好,但为了自己不下岗,为了自己的工资不被扣,只能这样了。  14:O0,因为今天是乡里教委主任儿子结婚的日子,所有的老师必须要给人家喜钱,上次他的儿子订婚时每个老师一百元,这次是结婚,就需要多了,每个人两百元。  17:00,学校放学了,可还需要再加上时间为几个学习落后的学生开小灶,因为一个分数低的学生,可以把成绩拉下很大一段。为了生存,老师和学生已经精疲力竭了。  18:00,去诊所打针,因为经常超负荷地工作,大多数老师的身体已经不好了,经常生病。但那可怜的公费医疗,已经被某些人用去大多数,普通老师根本就不够用,去医院太贵,只有去诊所了,那里比较便宜。  19:30,回家。带着一天的疲惫吃完饭之后,马上需要备课,批改学生的作业,因为现在的备课是很重要的。而且是每个学期都需要上交备课本。所以每个学期都要重新备。领导们对备课本的重视甚至高于学生和老师。  23:00,终于做完了,老师疲惫地躺在床上休息了,看着早已经休息的丈夫和孩子,她有许多的歉意,因为自己的工作,让他们受了许多的累。  文/卢杰  悲哀的不仅仅是教师  一位普通的农村教师为了不下岗,为了不被扣工资,为了生存,不得不把几乎一天所有的时间都投入辛苦的工作中。作者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叙述了一位农村教师的一天。用一位来代表全部,一天来代表一直,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老师的苦。虽然从头到尾都是写老师,但是反映的却不只是老师,还有我们的教育体制的问题。  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连续十七八个小时工作,最后导致经常生病,却没钱到医院看病。这么辛苦的工作没有工资吗?有,可得帮助贫困学生交学费,交各种各样的扣款、集资款、这培训那考试的杂费,还得给领导的儿子送结婚喜钱。多么好的老师啊!她已经为学生付出了所有。无辜的教师们,不得不承担学生所谓的考试成绩不好的严查结果。还要强装欢颜迎合某些领导!读了这篇文章,不由你不发出感慨。农村学校为什么不能给贫困生拖欠学费的机会呢?作者用了一句“上面拨的款已经所剩无几了”顺水推舟地揭示了这个问题,揭示了一个中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严重腐败的问题。以一位普通教师的一天,反映了社会上严重的腐败和教育制度的不甚合理,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使文章的构思显得很有匠心。它告诉我们,教师只是悲哀的一角,悲哀的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孩子们,还有我们的教育,还有我们的社会,还有……  此文结构巧妙紧凑,行文通顺连贯,主题突出,语言简洁有力,读来有乘风驾舟的畅快感觉。但畅快之余,又为主题的沉重而沉重。以轻驭重,这是杂文的最高境界。  赏析/陈剑波  请不要对穷人大声发笑  他们绝大多数人住着最简陋的房子,穿着最便宜的衣服,吃着最普通的饭菜,干着最苦、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作。  有个外地民工夜间腹痛难忍,跑来看急诊。他脸色铁青,自己已经不能行走,由他矮小的妻子吃力地半驮着进来。做了常规检查后,我的同事就开了处方给他。虽然他十分疼痛。急需用药。却十分意外地提出了一个问题。他问,吃了这些药,能否马上恢复健康?同事告诉他,这种不明原因的腹痛,还需要做进一步检查。不料他坚决地说,既然吃了药,就必须保证治好!同事哑然,告诉他任何事物都没有必然和绝对,医生的职责是尽一切努力帮助病人。  这个民工最后拒绝接受治疗,他双手紧按小腹,忍受着剧烈的疼痛,仍由他矮小的妻子半驮着离开了医院。面对这样一个病人,我不知说什么好。按一般的常识去理解。这真是一件很可笑的事和一个很可笑的人。他的不可理喻,已达到漠视生命的地步。但是我又不敢笑,我脑中不断重复着他那张痛苦的脸,不断重复着他默默无声的妻子的背影,无论如何也不敢笑!  这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常识以外的人,国际新闻与他无关,体制改革与他无关,时尚广告与他无关,连最起码的健康常识也与他无关,唯一与他有关的,是绝不容许随随便便浪费一分钱!当一个人落在贫困的深渊。他不得不违背普通的生活常识,不得不将自我关爱降低到别人无法理解的程度。这个民工也许还是第一次进医院,他唯一的消费逻辑就是,花了钱就必须治好病,不能保证治好病就不花冤枉钱!  前些年的报纸上说,有一个地方的人靠卖血为生,后来很多人感染了艾滋病,但是为了生存,他们还在继续卖血。当这个社会的所谓主流阶层声声呼唤着环保,到处张贴汽车时代的宣言时,在我们的媒体视野之外的地方,多少人还在过着贫穷的、缺乏保障的生活。他们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城市的每一个阴暗角落,在我们父辈的故乡,处处是这些远离时代的人,处处是这些漠视生命权利的人。  有一个老实的农民,为了省钱,吃了兽医开给母猪的过期药物中毒住院,花去了好几千元医药费,引得有些媒体大肆渲染。每天都有这样的事情在发生。一个最庞大的群体每天都必须承受来自社会中上层的文化批评和道德谴责,外加一阵刺耳的嘲笑。每次听到这样的笑声,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悲哀!这是动物世界都没有的笑!这笑声以我们的良知为代价,以现代社会所谓的文明为准则,摧残着人类相互关爱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一些稍微有文化的人,一些拥有话语权和语言资源的人,他们笑容可掬,天天唱着赞美的歌。还有我们的一些年轻人,在时尚花园流连忘返,轻歌曼舞;他们的私人生活绝对自由,绝对平等;他们批评肮脏,痛斥愚昧。尖刻地嘲弄着那些拖了文明后腿的人。他们的理由,当然是他们自己代表了先进的文化,代表了时代的主流。  如果说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还有什么事情没有经历,那就是面对贫穷的人,我们在痛苦地等待着一个忏悔时代的来临,痛苦地等待着良知和眼泪。我们的文化人要学会痛恨,痛恨那些靠赞美为生的虚伪的嘴脸,揭露那些站在高处朗诵文化经、道德经的人。还有那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希望他们用寻找浪漫爱情的精神,关注一下贫穷的细节,试着用情人的眼泪去替代麻木的嘲笑。


编辑推荐

  扫荡黑暗的阳光,带给我们光明的希望。刺向时弊的投抢,帮我们激浊扬清,独具智慧的眼睛,教我们透过迷雾看清本质。一支辛辣的剑笔,让我们快意善恶,酣畅淋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风中的呐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