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解密开国大典

高小林,綦军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4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作者:

高小林,綦军  

页数:

375  

字数:

32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50多年前,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之际,其台前幕后和内外反响都是怎样一番情景?而今人们仍不甚其详的还都有哪些故事?所有这些,都需要史不工作者奉献出来丰盛的文化大餐,以飨读者。正是根据这一需要,我们编著了《解密开国大典》这部书。 《解密开国大典》以开国大典的筹备、举行为主线,旨在翔实记录开国前后中国各个阶层的不同经历和感受,以及人们在那一时刻的心态和基层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全景式地刻画整个国家是怎样经历那段难忘岁月的动人场景。本书是以亲历者的视角再现当年场景,内容鲜活、生动。书中的资料来源也是多方面的,有1949年前后各类新闻媒体的报道,包括部分国外媒体的报道材料;有当事人各个阶段的回忆、往来信笺等等。 本书的特点是;第一,现场感强,情节细腻,富于可读性;第二,以亲历者回忆的第一手资料和历史文献为素材,有较主的史料价值;第三,书中反映的都是开国过程中富有情节性的事件,有些事件反映的还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第四,本书体现了通俗、实录的特点,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给广大读者。 本书力图从一些独特的视角和侧面,再现当时刚刚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所要建立的新中国,是多么的怀有热情,那真是一种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并力图从一些新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作者简介

  高小林,武汉作家,少年时代学习美术,当过美术编辑,后参军入伍,转业后从事新闻工作,曾经有过成为全国第一个租赁经营国有企业的新闻记者的难忘经历。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逃亡的日子》、《足球变形记》,小说《关于半个世纪前一个女人的死》,长篇报告文学《突破——中国特区启示录》、《痛说足球》,影视作品《中国特区》、《社会主义四百年》、《大任于斯》、《开国将帅话开国》及多部中短篇小说。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首届国家音像作品奖等多个奖项。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五大书记在大典前夜 双清别墅里的毛泽东 离开西柏坡的的刘少奇 奔走于香山和中南海之是的周恩来 朱德在来青轩的日子 工作在疗养所里的任弼时第二章 开国大典筹备始末 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式 迎接新中国诞生 新政协的筹备和最后一天大会 开国的警备与布防 新北京的催生第三章 国号国旗国徽国歌酝酿内幕 国号确定经过 新中国国旗的诞生 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 中华人民共国和国徽图案的确定 徐悲鸿对国歌的重要建议 对国庆日的各种猜测 “十一”国庆日的来历第四章 天安门上的庆典花絮 为毛泽东“特制”代表证 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纪实 天安门广场写真 欢庆的人群第五章 细说开国大阅兵 开国大典阅兵式 参加开国大典的第一支新中国空军 受阅空军的组建和预演第六章 民众狂欢的动人场景 开国庆典进行时 ……第七章 庆典新闻的制作内情第八章 大典幕后的秘闻第九章 大典余音本书主要资料来源后记

章节摘录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到达北平。火车停在清华园站,随即改乘汽车前往颐和园。下午,毛泽东到西苑机场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乘车来到香山,住进双清别墅。香山地处北平的西郊,离城里约有20多公里,山高偏僻。双清别墅在香山的南边山坡上,院内苍松翠柏高大挺拔,一池泉水清澈明镜,东南方有两个防空洞,北边有一个六角形凉亭,再北边有一排坐北朝南的平房。院内环境幽静,景色宜人。当时,毛主席住进香山而没有住进中南海,主要原因是这里隐蔽安全,因北平刚刚解放,城里还有残余的敌特,青岛还没解放,敌机随时有空袭的可能。当时,毛泽东的警卫班共有18人,住在双清别墅院外东边的平房里。从香山东西两侧的山路上都可进入双清别墅院内。东面有一座小门,门框上方刻着“双清别墅”四个字,进入院里可以看到,靠北面是一排整齐的房子,房前有一个六角形凉亭,凉亭中间有一张石桌,桌子周围和亭子外面有几个供人们坐的“瓷鼓”。亭子的前面有一个小水塘,水塘的南岸有山石堆砌的平台。靠近山脚的地方有两个防空洞,这是在毛泽东等中央首长到来之前由第四野战军工兵部队挖的,战士们还在两个洞口分别刻上:“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毛泽东来到双清别墅后,指示工作人员将这两句话涂掉了。)毛泽东在香山工作的几个月里,并没有用上这两个防空洞,只是进去看过一次。双清别墅院子的两侧有一条通向山下的石子铺的路,可以通行汽车。院子里及四周山坡上有生长多年的银杏树、松树、槐树、丁香树、核桃树……还有小片的竹林。山、水、花草、树木、凉亭构成了一片幽静、清新、肃雅的环境。毛泽东工作、居住在那排坐北朝南的房子里,中间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堂屋。红漆木板地面,东面的墙角处放一张办公桌,四周靠墙摆放着长沙发和木制的圈椅。这间屋子就是毛泽东办公的地方,兼做会议室和会客厅。3月25日当晚,卫士们安顿毛泽东睡下。没想到,刚睡一会儿,就听他叫值班卫士。原来,毛泽东睡惯了木板床,现在躺在软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让值班卫士们几个人把床垫抬到堂屋,躺到木板床上,他才渐渐安睡。这就是毛泽东到香山后的第一夜。第二天,值班卫士们赶紧找来木匠做了一张木床板,放在西屋的床架上。从这天起西屋就成了毛泽东一个人的卧室。值班卫士就住在他卧室隔壁的房间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都住在双清别墅北面的来青轩。那里房子多,和毛泽东住的院子相隔不远,中间有一条石子铺的路相连。毛泽东在双清别墅居住时,很欣赏这里的景色。有时他到亭子里坐坐,有时到山路上散步,偶尔也到水池南岸的平台上走走。只可惜,在这里的六个多月,这种闲暇太少了。毛泽东住进双清别墅里,做了几件大事:指挥渡江战役1949年4月1日,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到达北平,同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进行谈判。经过半个月的会谈,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4月8日,毛泽东曾在双清别墅接见过张治中,周恩来陪同接见。张治中是中国共产党的朋友,他为维护国共两党合作做出过贡献,曾被誉为“和平将军”。张治中很早就佩服并尊敬毛泽东,当时他对蒋介石的谈判诚意已很不信任。就在国共谈判的同时,蒋介石却在加紧扩军备战,企图卷土重来。对于这种情况,毛泽东早就预见到了。毛泽东在香山期间,白天开会研究工作,晚上看书、写材料。由于工作特别忙,经常工作到深夜,因长时间办公,所以很累。毛泽东有时就到院子里散散步,伸伸胳膊,踢踢腿,扭扭腰,活动一下各部关节。一天深夜,毛泽东从屋里走出来,到了门口。卫士李德华正在院内站岗,怕天黑毛泽东看不见路摔着,就立即拉亮了门口的电灯。毛泽东说:“不要开灯了,天黑好思虑问题,还节约电。”李德华又将电灯关上。有时,毛泽东几天几夜也不睡觉,看着看着书就睡着了,醒了继续工作。那时,天气比较冷,屋内供暖条件又差,加上毛泽东长时间办公,腿和手都是凉的,眼睛布满了血丝。卫士们看到这种情形,心里很难过,就劝毛泽东休息,睡一会儿觉再工作。可是,毛泽东却说:“不行啊,今天该办的事不办,明天还是我办啊。电报晚发一分钟,我们前线的战士就不知道有多少要牺牲;晚一分钟,我们白区的老百姓就不知道遭多少罪。”毛泽东一心想着人民,惟独不想自己。P2-5


编辑推荐

  50多年前,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之际,其台前幕后和内外反响都是怎样一番情景?而今人们仍不甚其详的还都有哪些故事?《解密开国大典(增订版)》将追忆亲历大典的切身感受,披露大典背后的鲜活故事,再现开国大典的精彩场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解密开国大典 PDF格式下载



  《解密开国大典》让我对中国党史出版社留下了比较恶劣的印象,或许这应该归咎给作者——这本书第一章整章和其他章节诸多部分写得确实是糟糕。
  
  我绝对相信书中列举事实的真实性,更是为书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珍贵历史照片所吸引,同时也让我对众多历史事件有了细节上的了解和认识。
  
  然而,作者的语言风格我却实在不能恭维。肉麻、做作、恶心得让人直起鸡皮疙瘩,泛滥的甜言蜜语差点没把人腻死。
  
  其实国家领导人和蔼、亲民、忧国忧民的形象不需要刻意的去修饰,仅仅是一般的叙事性质的描写反而更能让读者觉得亲切。而对其他人的描写也根本不必以华丽的词藻去渲染。
  
  如书中谈到曾联松设计国旗的细节:“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勾画,熬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近一个月过去了,有一次,他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顿觉视野开阔:旗面犹如千里之广,金星居高临下,光彩闪耀,仿佛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大地,灿烂辉煌。”
  
  又如描写投票:“如数下发选票后,在新中国历史中最庄严的仪式正式开始。每一个人经过一度深思,立刻在选票中表达出自己的希望。其实,代表们都是胸有成竹的。谁领导了中国的革命,谁把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解救出来,谁一定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他会继续领导人民,永远走向胜利。”
  
  再如描写会议:“这时候,会场中各种灯光齐明,掌声,如急风骤雨。主席台上展开一幅巨大的国旗,鲜红中泛着金光。乐队三奏国歌,人民屏息凝神,鼓掌应和。一种说不出的激愤情绪弥漫会场。是欣慰?是感激?每一个经过长期艰苦斗争的人都是懂得的。”
  
  ……
  
  有些话其实偶尔来一点就够了,如果每一段都这么写,除了佩服作者挖空心思遣词造句的努力,别无任何好感——作者看来应该去宣传部做“笔杆子”(或许就是?)。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阅读这样的作品最多就是让我多少了解一点史实,此外也只能凭借其拙劣的写作方式来做为作文的反面教材了。
  
  原来,一部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品,词藻再华丽,浮现在读者中的也就只有一个字——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