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美国语文(上下)

马浩岚 编 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作者:

马浩岚 编  

页数:

906  

Tag标签:

无  

前言

另一种学习据编者所知,本书应该是中国大陆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中学语文教材。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西方教育的了解,仅仅限于一些短文的零星介绍,少有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但作为一个民间的研究机构,要想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显然力有未逮,只能是知其难而勉力为之,以达抛砖引玉之效。近年来,随着对国内教育制度的反思和与国际社会交流的日益增多,很多有条件的家长选择在中学时期即将孩子送出国门留学。从教育效果来说,此举引起诸多争议。当然,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土壤,东西方的教育模式各有自己的特点,不可简单地就其一点进行优劣评价。而且,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而言,一则在国内上学已然负担不轻,就更别说去国外了;二来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介入关于教育制度改革的争论研讨之中。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是力所能及地结合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做些适当的弥补和引导。那么,在国内的日常教与学中,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借鉴一些国外教育中的具体作法,让孩子了解国外的同龄人在学什么、怎样学,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以便将来更轻松地与国际接轨上的同龄人接轨。我们希望这套《美国语文》能给大家提供这方面切实的帮助。一般来说,美国多数中学在语文教育方面会选择三部教程:一部《英语》,主要讲解语法知识,一部是《拼写》,注重单词的拼写训练,还有一部《文学》,介绍各种题材的美国文学读本,本书就是较权威的一个《文学》版本的中文节选译本。该书原版内容繁多,考虑到阅读习惯及篇幅,我们删去了原文中的诗歌与剧本部分,本书课文编排顺序沿袭了原版教材,并且在中文译文后附有英文原文,以便有兴趣的读者能够参考。本书的内容庞大,几乎涵盖了文学的所有形式,包括日记、神话、小说、散文、诗歌、游记、戏剧等,而且其课文的设置与编排顺序非常有特色,它以美国历史的发展为线索,将美国200余年的历程分为六个不同的主题时代,而相对应的课文则取材于同时代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文学代表意义的文章。每个主题时代都配以时代故事来讲解此时代中发生的大事件以及本时代文学的变迁与发展特征。每篇课文都有作者的生平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分析、要点聚焦,整个内容布局一目了然,简洁明快。学生通过文学的学习,即可了解到美国历史的演进、文明的传承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过程。而全书最精彩的莫过于每篇课文后的问题设置。美国的中学教育注重于学生的智力启发与创新,这些课后问题与练习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其课后问题的提出并不限于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而是更侧重置学生于时代事件、背景以及作者身处之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全方位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注重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收集、整理素材以及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充满趣味性、现实性的习题无疑是触动学生学习乐趣的有效方法,这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学习的快乐,而不是沉重的负担。这样的教材完全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开放性、综合性,不仅仅是语文教程,更是历史人文教程、思想实践教程。很显然,“听说读写”仅仅是对一种语言的基本性的工具要求,语文则应是在此基础上对语言和文化、文明的系统学习。通过长达十多年的语文学习,我们应该体验到文学的美感,了解到历史文明的演进,领略到思想的力量和智者的智慧,具备坚实的人文基本素质,培养在不同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诚挚建议家长和教师不要把本书仅仅作为学习英语的工具,那样无异于买椟还珠。我们要认真注意的是:他们的课文为什么这样编选?他们的习题为什么会这样设计?他们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样方式训练出来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本书的策划、翻译、编辑和出版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选题策划论证过程中,姚刚、遇凯二位老师提出许多宝贵建议;在从国外大量教材中遴选优秀版本时,高善文先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审定教材及确定具体篇目时,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外语系、中文系的很多老师都为之倾注了心血;在书稿的编辑过程中,张大禾、任守国、廖春敏等老师案牍劳形,反复求证……当然,在这历时两年的过程中,同心出版社的有关负责人和编辑更是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和帮助,对上述老师和朋友,我们一并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另外,由于本书涉及美国200余年历史的方方面面,译者和编者的局限和疏忽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是美国当代中学语文教程,选编的课文以美国历史的发展为线索,取材于不同时代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文学代表意义的文章,完整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综合性及开放性,尤其课后问题的设置、编配极具趣味性、现实性,对学生文学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教程很好地平衡了知识的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强调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同时,更加注重其个性思维的独特经验,既是语文教程,也是历史人文教程、思想实践教程。
 我们诚挚建议家长和教师不要把本书仅仅作为学习英语的工具,那样无异于买椟还珠。我们要认真注意的是:他们的课文为什么这样编选?他们的习题为什么会这样设计?他们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样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与我们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作者简介

  北京海淀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10余年,在孕产期保健、分娩镇痛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独立完成妇科领域“三大镜”手术,在《中华妇产科》
《中华围产医学》《中国医刊》《中国计划生育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美国语文上册
 第一部分 文明的交会
   时代故事 开始—1750
  第一课 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
   阅读指导
   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节选)
  第二课 龟背上的土地
   阅读指导
   龟背上的土地
   在灰熊直立行走的时候
   纳瓦霍起源专说(节选)
   伊罗奎伊斯宪章(节选)
  第三课 “有趣的故事”
   阅读指导
   欧拉乌达?艾库维阿诺一生的“有趣的故事”(节选)
  第四课 弗吉尼亚通史
   阅读指导
   弗吉尼亚通史(节选)
   普利茅斯农场(节选)
  第五课 罪人在愤怒的上帝手中
   阅读指导
   罪人在愤怒的上帝手中(节选)
 第二部分 国家的诞生
   时代故事
  第一课 富兰克林自传
   阅读指导
   富兰林自专(节选)
  ……
 第三部分 国家的发展
 第四部分 分裂、和解与扩展
 第五部分 不满、觉醒与反抗
 第六部分 繁荣与保护
译后记
美国语文下册

章节摘录

葛底斯堡演说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作为美国历史上最悲惨时期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为了把这个被战争分裂的国家重新联合在一起而努力奋斗。他面对无法避免的国家危机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力量和献身精神使他成为最受人崇拜和尊敬的美国总统之一。林肯出身低贱,但他很早就表现出对政治的兴趣。他曾经在伊利诺斯州的立法院和美国国会工作,这些工作使他赢得了奴隶解放运动支持者的声誉。1858年,他与斯蒂芬•道格拉斯竞选美国参议院席位。虽然林肯没有在这次选举中获胜,但他与道格拉斯白热化的辩论使他获得了全国范围内的承认,并帮助他在1860年成为了总统。在他当选不久之后,美国内战爆发了。在战争的过程中,林肯表现出了巨大的力量和勇气,也展示了他演讲的天赋。1863年11月,他被邀请在将葛底斯堡战场确立为国家公墓的启用典礼上讲“几句合适的话”。整个世界很长时间以来都记得他在那里说过的话。罗伯特•E.•李(1807—1870)在内战中指挥南部邦联的军队并不是罗伯特•E.•李所希望的工作。随着关于奴隶制的争论不断升级,李的精神经受着巨大的折磨。他信任联邦,他反对奴隶制,也反对从联邦脱离出来,而且他被认为是美国军队中最优秀的军事将领之一。然而,当林肯总统提出让他指挥联邦军队的时候,他却拒绝率领一支军队与他自己故乡的州作战,他从军队中辞职,并且发誓只为保卫弗吉尼亚而战。与其他南部邦联的领导人不同,李对于南部的力量不抱任何幻想。他最初就任北弗吉尼亚的军队指挥官,后来又成为全部邦联军队的总指挥官,他预料到了那场战争将要引起的大范围的流血和破坏。他是一位卓越不凡的军事将领,他面对对方压倒性的力量时所取得的成就和表现出来的正直的人格鼓舞了士兵和平民的强烈忠诚感。在辞去美国军队职务的前夕,李在《给儿子的信》中探究了自己被分裂的忠诚。■历史:林肯为在葛底斯堡的演讲做准备1863年7月发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葛底斯堡的战斗是联邦的一次重大胜利,标志着战争中的一个转折点。5.1万多名士兵在那场战斗中受伤。1863年11月19日,在这个战场上建立的一个军人公墓正式启用。典礼的组织者因为不能肯定总统是否能够到场,所以只把他作为了一名次要的演讲者,只请他讲“几句合适的话”。在准备这篇简短的演讲稿时,林肯想带领1.5万名参加公墓启用典礼的美国人经历一次情感的最后典礼,他也需要为一场还远远没有胜利的血腥的斗争赢得继续的支持。关于林肯写演讲稿的故事有很多:他一周以前写好了稿;他前一夜写的;他在火车上写的;他写在一片废纸上。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演讲的同时还在进行修改,加入了“在上帝的庇佑下”这个词组来形容这个国家。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演讲家,林肯很可能预料到了这种来自于神的对于美国和它自由的目标的赞许会对听众产生什么样的正面影响。■联系你的经历在那个很多人感到自己与故乡的州的联系比和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的时代,像罗伯特•E.•李这样分裂的忠诚是很普遍的。而现在虽然选择不同了,但是分裂的忠诚却仍然普遍存在。对于重要事情与朋友有相反的看法,在学校和工作中不同的义务——这些都能成为你为忠诚而挣扎斗争的根源。日志写作描述一个情况——在你的生活中、一部电影或一本书中或是最近的公共事件——在那种情况中分裂的忠诚需要做出不同的选择。探讨那些选择是怎样做出的。专题聚焦:一个分裂的国家合理的话语经常可以克服分裂。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林肯总统设法治愈一个分裂的国家。一个对于共同信仰和目标的感人的描述能发挥什么作用,使人们把分歧抛到一边?■措辞你将会注意到李在给他儿子写信时的措辞——或者说词语的选择——比林肯总统写公众演讲稿时所用的措辞要不正式。词语的选择——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具体的或抽象的——都使一位作家的声音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质。例如,李的句子“我看见4个州已经宣布了脱离联邦……”就比林肯的论述“叛乱者们却在设法……通过谈判来解散联邦,分裂国家”要更加个人化和不正式。注意到每位作家的措辞怎样反映出了他的读者(听众)和目的。葛底斯堡演说亚伯拉罕•林肯1863年11月19日87年前,我们的父辈使一个新的国家诞生在这片大陆上,这个国家孕育于自由之中,并致力于人生而平等的信念。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内战,这场战争检验我们的国家或任何一个像我们这样孕育并执著追求这种主张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我们聚集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的战场上,有些人在这里为了这个国家的生存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此时将这个战场上的一块土地奉献给他们,作为他们的最终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合适和正确的。然而,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无法奉献这片土地——我们无法使之神圣——我们也无法使之光荣。是那些勇敢的人,无论活着的还是死了的,是那些曾在这里战斗的人,使它变得神圣伟大,这远非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予以增减的。这个世界不会注意也不会长时间记得我们在这里说的话,但是它永远也不会忘记勇士们在这里的业绩。对于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来说,真正要做的是献身于勇士们未竟的事业。他们曾在这里战斗,并英勇地将这项事业推向前进。我们要做的是献身于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的使命——他们已光荣牺牲,而我们会更加献身于他们为之付出一切的事业——我们在这里坚定地承诺烈士的鲜血绝不能白流——这个国家,在上帝的庇佑下,将会获得一次自由的新生——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一定会与世长存。第二次就职演说亚伯拉罕•林肯1865年3月4日因为这是我第二次出现在这里宣誓就任总统,所以没有必要像第一次就任时那样发表一次很长的演说。那么对于我们将要进行的行动的比较详细的叙述看起来是合适的。现在,我的前四年任期已满。在这四年里,由于这场伟大的竞赛仍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并且占据着这个国家的精力,所以在它的每个时间点和阶段都不断地引出了公开宣言,因此没有什么新的情况可以报告了。我们军备的进步,因为其他各方面都依靠于这一方面,所以公众了解的和我自己了解的也一样多了;而我相信,这情况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相当令人满意和鼓舞的。我们对未来抱有很高的希望,但不能冒险做出任何相关的预测。在四年前相应的这个时候,所有的思绪都焦急地指向一场正在迫近的内战。所有人都害怕它——所有人都设法避免它。那次在这里做出的就职演说完全致力于不通过战争来拯救这个国家,而同时城市中的叛乱者们却在设法不通过战争来破坏它——他们设法通过谈判来解散联邦,分裂国家。两方面都反对战争;但是他们中的一方宁愿制造战争也不愿让这国家继续存在;另一方却宁愿接受战争也不愿让这国家灭亡。于是战争来了。我们全部人口的八分之一是黑人奴隶,但他们不是普遍地分布在整个联邦,而是集中在南部地区。这些奴隶构成了一种奇怪然而强大的利益。所有的人都知道正是这种利益以某种方式引起了战争。叛乱者甚至不惜通过战争来分裂国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持续并且扩展这种利益;而政府要求的只不过是有权利限制这种利益在地域上的扩大。双方都没有预料到这场战争,也没有预料到它已经达到的严重程度和时间长度。双方都没有预料到这场战争的起因随着战争的结束、甚至在战争结束之前就消除了。每一方都寻求一种比较容易的胜利,期望结局不至于涉及根本,令人震惊。双方都读同一本《圣经》,向同一个上帝祈祷;而每一方都祈求上帝帮助他们与对方斗争。这可能看起来很奇怪:居然有人敢于请求一位公正的上帝来帮助他压榨别人的血汗积累自己的财富;不过让我们先别断定自己就不会受到审判。双方的祈祷都不可能得到回应;实际上双方的祈祷也都没有完全得到回应。全能的上帝有他自己的目的。“因为罪过,让悲伤降临到世界上!因为罪过必须到来;但是要让悲伤降临到那带来罪过的人身上!”如果我们认为美国的奴隶制属于在上帝的天意中必须到来的罪过,但已经延续了上帝所指定的时间,他现在就希望消除它。因此他把这场可怕的战争给了南方和北方,作为带来罪过的那些人的悲伤的话,“活着的上帝”的信徒们认为他具有神圣的特性,我们是不是要看清楚对于那些特性的任何偏离呢?我们天真地希望——我们热切地祈祷——这强大的战争的苦难根源可以很快地消亡。然而,如果上帝希望它继续下去,一直到奴隶250年没有报偿的劳作积累起来的财富全部毁灭;一直到从鞭子上流下的每一滴血都从剑上留下的血中得到了报复,就像3万年前所说的那样,现在我们仍然要说:“主的审判是完全准确公正的。”我们对任何人都没有怨恨;我们对所有人都怀有博爱;我们对正确的事情态度坚定,因为上帝使我们能辨认正确的事情,并让我们继续斗争,结束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包扎好国家的伤口;照料参加了这场战争的人,他们的遗孀和他们的孤儿——采取所有的行动去获得并且珍视一个公正持久的和平,我们自己的,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和平。给儿子的信罗伯特•E.•李1861年1月23日我收到了你寄给我的爱弗莱特①的《华盛顿的生活》,仔细读过了。要是他能看到他那伟大工作遭到的毁坏,他将会感到多么悲伤啊!然而,除非所有的希望都不复存在,否则我不会允许自己相信他那高尚行为的成就将要被破坏,而他那宝贵的忠告和美德的范例这么快就要被他的国人遗忘。根据那些文件,我判断现在我们正处在一种介于无政府和内战之间的状态。但愿上帝能使我们躲开这两种罪恶!我恐怕人类将有很多年都不能像基督徒那样承受没有制约和武力的状态。我看见4个州已经宣布了脱离联邦,很显然还有4个会追随他们的先例。然后,如果边境的州都卷入这次革命的漩涡之中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一半就会摆开阵势来与另一半作战。我必须试着耐心等待结果,因为我既没法加快也没法拖延它的到来。在我看来,正如你所说的,南方受到了北方的行动的侵害。我感觉到了这种侵犯,也愿意采取任何适当的措施来弥补。我是为原则奋斗,而不是为了个人或私己的利益。作为一名美国公民,我为我的国家的繁荣和制度,感到无比骄傲,如果有任何一个州的权利受到侵害,我都愿意去护卫它。但是我能预料到这个国家要遭到的是联邦解体的灾难。这将会是我们抱怨的所有罪恶的累积的结果,而我愿意牺牲除了荣誉之外的任何东西使联邦保持完整。因此,我希望能先尝试所有宪法规定的方法,最后再付诸武力。脱离联邦就是革命。我们“宪法”的筹划者们耗尽了劳动、智慧和忍耐来完成它,在它周围设下了那么多保卫和安全措施,并不是为了让联邦的每个成员随意破坏它的。根据宪法引言中所表述的,它是为了“永恒的联邦”而制定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政府,而不是一个契约,这政府只有通过革命或者全体大会成员的一致同意才能解体。谈论脱离是没有用的。无政府状态将要产生,没有一个政府,无论是华盛顿、汉密尔顿、杰弗逊、麦迪逊,还是其他美国革命时期的爱国者的政府……然而,一个只有靠剑和刺刀才能维持的联邦,一个冲突和内战要代替亲兄弟般的爱和善良的联邦,对我而言没有任何魅力。我会悼念我的国家和人类的幸福及进步。如果联邦解体了,政府也分裂了,我就要回到我的家乡的州,和我的人民一起分担苦难,并且,除非是为了自卫,我不会用我的剑对着任何人。■■文学和生活读者反应你认为林肯的演讲中最值得纪念的是哪些语句?主题焦点(a)林肯是怎样利用语言来安慰和治愈听众的心灵的?(b)李对于一个“只有靠剑才能维持”的联邦的厌恶能为他将弗吉尼亚的利益置于联邦利益之上的决定做出合理的辩护吗?日志写作内战以后,罗伯特•E.•李申请完全赦免他带领邦联军队对抗联邦军队的行为。如果你是一名国会议员,你会投票同意赦免他吗?为什么?写一篇简短的日志来讨论你的回答。■阅读理解1.简要地叙述林肯做出这两次演讲的时候的情况。2.林肯在这些演讲中表达了对于奴隶制的怎样的观点?3.在信中,李在考虑什么选择?4.对于李脱离联邦是怎样解释的?■思考解释1.(a)除了为启用公墓所作的献词以外,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的主要目的是什么?(b)他《第二次就职演说》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推断)2.林肯以描述他对于这个国家的最后重生的展望作为这两次演讲的结尾,考虑到他的目的,为什么这是组织这两次演讲的有效方法?(联系)3.林肯是怎样试图在他的演讲中使南方和北方之间达成和解或向双方都伸出调停之手的?(分析)4.用你自己的话来解释罗伯特•E.•李反对脱离联邦的论证。(讲述)5.李怎样将他收到他儿子的礼物和他的论证联系了起来?(联系)6.李和林肯都具有什么共同的品质?(联系)应用7.林肯的演说与现代总统的讲话有什么不同之处?(讲述)■文学聚焦措辞措辞指的是作家对词语的选择。林肯总统使用了正式的词句使自己的演讲优雅而又具有重要性。李将军不那么正式的语言则在他的信中制造出了更加亲切和私人化的感觉。每位作家都使用了适合他的主题、读者(听众)、情况和文学形式的语言。1.从《第二次就职演说》中找出两个正式措辞的例子。2.从李的《给儿子的信》中找出两个非正式、个人化措辞的例子。3.为什么两位作家的措辞都很适宜?■■点子库写作1.回信假设你是李的儿子,写一封非正式的信,对你父亲信中的看法做出回应。(社会研究连线)2.日志写作这是葛底斯堡演说的前夜,作为林肯,描述你想通过这还未写完的演讲稿传达的信息。你希望人们记住它的哪些方面呢?3.报纸专栏作为一名记者写一篇关于《葛底斯堡演说》的专栏文章,对这次演讲做出评价。你是同意林肯的观点,认为这次演讲是个失败,还是同意与他共同发言的爱德华•爱福瑞特的观点,对这次演讲充满崇敬之情?用例证来支持你的观点。(职业连线)项目1.纪念拼贴画从图书馆里或因特网上找到关于葛底斯堡战役的照片或图画的复印件。用文字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制成一幅拼贴画。(艺术连线)2.网页制作做出制作一个因特网页的计划,提供与美国内战相关的信息和图片。制作一个流程图来说明你的网页将要包含的链接。(传媒连线;科技连线)■微型写作课调查信选择美国内战使你一直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写一封调查信或请求信,来收集相关信息。把你的信发给着重于研究这一阶段美国历史的机构、图书馆、或历史社团之一。使用适合于商业信函的语言和格式,使你的信收到效果。写作技巧重点:适合于目的的语言适合的语言可以确保你的读者理解你的要求并且感到你很感谢他们的帮助。使用礼貌正式的语言。写清机构的名称,选择精炼的词句,按照正式标准组织你的句子。构思找出一个可以提供你所需资料的机构或个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可以研究网上资源或图书馆资源,例如:美国政府手册和华盛顿信息指南。回答下列问题:我需要什么信息?谁是最适合询问的人?我怎样简化我的问题才能得到最有用的回答?写稿在信的开头写清你自己的住址,日期和你收信人的姓名和住址,还有问候。在信的主体部分,清楚简洁地陈述你的要求。然后感谢收信人,签名,并在手写的签名下打印出你的姓名。修改大声朗读你的信,确定你使用了适合你的读者和目的的表示敬意的语言,并且清楚地表明了你需要的信息。此外,确认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和机构名称都拼写正确。

后记

我能翻译这本书纯属偶然,但在翻译的过程中我感到的却是超越所有期待和经验的惊喜和沉重。“惊喜”是因为这虽然是一本美国的中学教材,但它却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教”的概念截然不同,阅读这本教材的过程不是被传授被灌输的过程,而是被引导被启发的过程。所有这些经典著作、历史名篇都不仅止于它们本身的历史和文学含义,而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思路。通过阅读这本教材,读者不仅可以学习到与所选课文相关的历史时代和政治文化背景知识,欣赏到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在课后练习的引导下将课文中的思想内容与自己的个人感受和当代社会联系起来,开拓思路,从各个角度去思考怎样将历史上的经验和人类精神的精髓应用在现代的生活中,译者认为这才是这本教材给予我们中国读者最大的意义所在。同时,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感到极其“沉重”。首先是因为面对这样的经典著作,译者不得不感到个人力量的渺小,在试图把那些精妙的语言译成汉语时,译者又经常体会到力有不逮的无奈。要想完全准确而传神地把这些文章用中文再现出来,恐怕要靠多少代人的心血结晶,而不是译者个人的螳臂之力。因此,在尽量保持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译者还参考了一些经典篇章已经受到广泛承认的译文,以免因为不同版本译稿之间的差异而使读者产生误解或理解困难。此外,由于这套书的篇幅限制和翻译的现实考虑,我们选取翻译了一部分课文,而没有全盘照搬。考虑到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一般读者的水平和需要,我们也把原书中关于诗歌的单元,以及针对英语国家学生设计的词汇、语法、听说讲解练习全部略去。同时,译者也感到了另一种“沉重”,那就是:这本教材中体现出的中外教育思想差异和对比令人深思。学习与现实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些似乎是我们的教育一直在追求而又一直没有取得理想效果的目标。那么,在看到国外的教材时,我们不免会想:我们的教育是否可以从中借鉴某些思想和方法呢?由于译者水平有限,翻译中不可避免存在错误和缺陷,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并真诚希望所有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受益!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看《美国语文》谢玺璋1250源自《语文报•高中版》2009年第14期很多年来,语文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提出了种种方案,希望能对语文教育的改善有所帮助。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也出了不少,体现着不同的关于语文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但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很多人习惯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文篇目的选择上,一篇课文的取舍有时就能吸引众多媒体的眼球。这没有什么不好,过去的教材中的确有一些不合时宜、应该淘汰的文章。但语文教育的根本改善不是靠剔除一些旧的课文,增补一些新的课文就能奏效的,关键是对其理念、方式、目的以及教程的编排、习题的设计、训练的办法等等的检讨和改进。关于这些我们谈论的就比较少。有些从外面回来的人,说起国外的语文教育,总是赞赏有加,以为是很好的,应该借鉴的。我们却因为其语焉不详,又看不到实例,有一头雾水之感。这套《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使我们有了一个近距离观摩美国语文教学的机会。说是课文精选,然而,更有价值的却不是书中精选的课文,而是该书所体现的语文教学的编排方式。所以,与其说它是“中国学生的最佳课外读物”,不如说它为中国教师,语文教材编选者,语文教育研究者,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所有关心语文教育改革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物。换句话说,这块“他山之石”,是可以攻中国语文教育之玉的。按照惯例,中国语文的课文设置和编排顺序是根据文体来分类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杂文、应用文等等,或者分为叙述文、论说文两大类,这两种分类方式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美国语文的编排却是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它将美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分为六个不同的主题时代,相对应的,课文则选自这个时代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在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这是一方面。还有,每个主题时代都以“时代故事”为题,讲解这个时代所发生的大事件及文学的变迁和发展特征。而每篇课文都按照阅读指导、背景知识、文学与生活、文学聚集、问题指南、作品积累的布局来推进学习的过程。这里有些内容是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根本没有的,但是教师应该掌握的。美国语文则将它与课文融为一体。举《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为例,阅读指导部分对作者哥伦布作了简单介绍;背景知识部分则进一步介绍人类探险时代的历史;文学与生活部分要求联系你的经历,以日志的形式,写一篇说服别人来资助你环游世界的文章;文学聚集部分是课文主体,还包括相关体裁的知识;问题指南部分则归纳了能调动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考焦点,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作品积累部分包括点子库和微型写作课两部分,要求学生想象自己是哥伦布的一名船员或一名观察船员活动的美洲当地人,重写本文。这当然只是粗略的介绍,但也能看出中美语文教育的确有很大差别。如果说,美国的语文教育体现了人文素质的多样性和开放性的话,那么,中国的语文教育则恰恰失之于目标的单一和实用主义的短视。至少在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学生的多样性思维和个人体验,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素材,分析、研究课题,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能力这些方面,对比美国语文教育,我们的缺陷是很明显的。而根本一点,恐怕还是对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理解不同。美国语文教学的文化自信作者:王林更新时间:2008-12-116:18:12作为一位语文教材编写者,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何选择最优秀的文章让学生学习?如何设计思考练习题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回应文本?如何通过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多元思考的能力?所以,在阅读厚厚两大本的《美国语文》时,我常常迫使自己停下来思考:这样一个编写体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如果我读到这篇文章,我会选择它做课文吗?我会像他们这样来设计课后练习吗?换位思考的方式让我在阅读这套书时收获颇丰,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也受到了不少启发。编写体例的宏大与精细编写体例是教材的骨架,有的教材按文学体裁编排,也有的按文章形式,还有的按主题或专题来组织课文。《美国语文》则采取了一种我从来没想到过的编写体例:它以美国历史做经线,以美国文学做纬线,中间穿插语文听说读写和活动能力的培养,兼有基础性的词语累积和延展性的创意思考,真是一个让人拍手叫好的编写思路。全书共分为6个部分,依次是“文明的交会”、“国家的诞生”、“国家的发展”、“分裂、和解和扩展”、“不满、觉醒与反抗”和“繁荣与保护”。每一个部分下再分成5-7课,选择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做课文。每篇课文后面,是围绕这篇课文进行的听说读写练习和开展的各种语文活动。美国的历史短,而以这样短的历史编辑成厚厚的教材供中学生学习,我们应该敬佩编者的视野和文化胸襟。我们可以设想,学完这本教材的美国学生,对本民族的历史会有比较深厚的了解,而这种了解不是建立在枯燥的大事记和干巴巴的结论上,而是建立在血肉丰满的文学作品上,记忆当会更加深刻。回想我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浩浩荡荡,经典名著更是灿若星辰,可惜我们没有像这样系统地介绍文学和历史的教材,并以此更好地培植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我想,如果我们能有这样的一套教材,大概就不需要用《大学人文读本》之类的书来补课了吧。课文选择的广博与精当课文是教材的重要内容,它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写作规律、印证语文知识、进行文学熏陶。《美国语文》面对浩如烟海的作品是如何来进行选择的?编者没有说明。只有仔细阅读后,才会品出其中的味道。课文的选择注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一篇课文是哥伦布的《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节选,应该说有一定难度,但节选的部分是哥伦布初登美洲大陆的遭遇以及和印第安人打交道的情景。另外,一些闪烁着文采之光的政论文和演讲词也被选入课文中,例如《独立宣言》的节选和林肯的《葛底斯堡的演说》等。课文的选择还注意到了体裁的多样。小说、神话、散文,戏剧、诗歌都有,不过翻译本限于篇幅,诗歌和戏剧并没有译出来。不同的文体代表不同的语言形式,丰富的文体有利于培养文学欣赏能力。很多课文都采用节选的方式,这一方式也值得我们借鉴。很多经典文学名著都是长篇作品,但教材由于篇幅限制,不可能无限制选入,有时只好放弃,而学生在教室外最可能阅读的是长篇作品,尤其又以小说为多。课本采用节选的方式,可以减小课内和课外阅读运用之间的落差,而且,如果学生对这个片段很感兴趣,就很可能找整本书来读。课文要体现主流价值观,任何国家的教材都不例外。阿普尔曾说,教科书“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意识形态和政治问题”,因为它往往决定了“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美国语文》反映了美国民主、自由、平等、奋斗的精神和信仰,可是这个主流价值观并不是依靠灌输结论得来的,而是通过批判性思考获得的,例如在描述美国内战的部分既有林肯的《葛底斯堡的演说》和《第二次就职演说》,也有南方军队首领罗伯特•E•李的《给儿子的信》,还有普通人的日记和士兵的回忆,描述对战争的感受等,让学生在阅读后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得答案,这恰好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思考练习的丰富与多元国际上一般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4个层面:第一层,关注并提取明确陈述的信息;第二层,直接推论;第三层,解释并整合观点和信息;第四层,检视并评价内容、语言和文本的要点。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有一套比较固定的模式:解词释句---朗读默读---归纳文章大意---提炼文章中心。这种模式关注第一、二层次比较多,老师也多扣住教材内容来提问,但这并不是高层次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的重要目的是让读者把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最好能跳出文本进行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问的目的更多是激发学生从不同方向思考、讨论甚至争论,而不是作为结论记下来。在《美国语文》每篇课文后的思考题中,编者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强迫学生认同某个观点,它甚至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课后的思考练习分为“问题指南”和“作品累积”两个部分,其下又各分为一些小项目,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和开放度常常让人拍案叫绝。书中有一篇课文是梭罗《瓦尔登湖》的节选,这篇将自然观察、社会批评和哲学思想融为一体的作品,对学生已经是不小的挑战了,课后的思考题则更是具有挑战性。指导阅读的“问题指南”中,有几道题目是:梭罗可能对今天快节奏的社会有什么看法?你生活中的什么具体事情可能会特别让他担忧?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梭罗对于个人主义和遵守常规的态度。根据梭罗的观点,为什么穷人要比富人好?你认为梭罗有可能在今天的社会里进行他的“试验”吗?解释原因。指导写作的“作品累积”部分有几道题是:写给编辑的信梭罗的哲学观点在今天能怎样应用?给一份报纸的编辑写一封信,宣传人们应该简化自己的生活的观点。说服性文章梭罗在他感情强烈的观点的写作中表现得很有说服力。选择一个对于你来说很重要的事件,然后写一篇文章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并采取行动。使用一个因果关系的组织结构,来对你的读者表明采取行动的结果或者不采取行动的后果。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原因很复杂。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有:题目太玄虚,“写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之类的题目看似容易,其实不好写;对象不明确,学生不知道写来是给谁看的;缺乏对写作过程和写作方法的具体指导,可操作性不强。《美国语文》中的写作题目,虽然看上去比较难,但因为有具体的写作对象(哪怕是虚拟的),而且对方法的指导非常详细,实用性很强,我想学生应该有比较大的写作兴趣。


编辑推荐

《美国语文(12至18岁)》教程很好地平衡了知识的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强调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同时,更加注意其个性思维的独特经验,既是语言教程,也是历史人文教程、思想实践教程。我们诚挚建议家长和教师不要把《美国语文(12至18岁)》作为学习英语的工具,那样无异于买椟还珠。我们要认真注意的是:他们的课文为什么这样编选?他们的习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他们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他们方式训练出来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美国是被世人骂得最多,而又誉之最多的国度。亲美敌美者,都有自己的原因,是价值观不同所致。但世人对美国的一个看法是一致的,就是承认它是强势文化帝国。对此,学者们早有各种论证,有关的宏文有许许多多。这个国度的起飞与教育不无关系……《美国语文》好似对这个强势帝国形成的一个注释,于读者有很新鲜的刺激,不知道中国的教员们,关注到了它没有……《美国语文(12至18岁)》选用了亨利·大卫·梭罗的《论公民的不服从》。这是一篇名作,列入中学教程,无疑是有冲击力的文字。有意思的是,文章背后的思考题很带挑战陛。三道题是:1、梭罗暗示谁应该对墨西哥战争负责任?2、根据梭罗的观点,为什么一小部分人可以滥用政府而免受惩罚?3、根据梭罗的观点,什么时候美国人将会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好的政府?这样的设问,在我看来都是中国的成年人才有的,不料洋人的教育中早已种下了这粒种子。胡适留美的时候,感叹过中西教育的不同。他执教北大后,终身倡导的就是梭罗式的思想……前几年学界就中学语文应如何编写,有过不小的争论。看双方的争执,知道彼此的落脚点不同,价值观是有差异的。那一场争论也导入了误区,好像都要确立精神上的核心,除此之外别无他路……——著名学者 孙郁阅读美国著名中学经典教材 感受西方文化教育独特魅力。他们学什么?怎样学?如何训练开放的思维方式?建国200余年的美国,已经成为全球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这个秘密是企么?这个秘密就在它的文化里。《美国语文》不仅仅是一本美国语文书,也是一本美国历史书,更是一本美国文化书。仔细阅读这本书,相信读者既能满足一种探究感,又能得到一种震撼性的启迪。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美国语文(上下) PDF格式下载



中英文对照:美国是被世人骂的最多,而又誉之最多的国度。亲美敌美者,都有自己的原因,是价值观不同所致。但世人对美国的一个看法是一致的,就是承认它是强势文化帝国。对此,学者们早有各种论证,有关的宏文有许许多多。这个国度的起飞与教育不无关系。日前读同心出版社《美国语文》三册,解开了许多谜团,对一些基本的问题清楚了。《美国语文》好似对这个强势帝国形成的一个注释,于读者有很新鲜的刺激,不知道中国的教员们,关注到了它没有。中学的语文应读点什么,在过去不是什么问题,但今天争议很大。华夏文明几千年,教育的根底却是让人“信”,所谓道德普及者正是。美国的语文书也有这一共同点,比如爱国主义、人道情怀等等。不过还有几点不同,就是不都让人去“信”,而是让人生“疑”。先前曾听张中行先生说,大意是,英国的课本上讲拿破仑是被英人打败的,德国书本则云是德国打败的。有人问罗素,让我们的孩子相信谁呢?罗素回答:让英国的孩子读德国的读本,德国的学生看英国教材。什么时候大家不再轻易相信什么,教育就有成效了。这个故事不知是否准确,却讲了一个道理,教育乃让人学会怀疑,通晓独立思考之径。我看美国的语文读本,就有一点这个意思,选什么和不选什么,编选者之深意存焉。我生在不幸的时期,中小学读不到什么,惟一可看的语文书,则多是实用的八股,几乎空空如也,留不下什么痕迹。“文革”结束后,有了读书机会,然而基本的常识知之甚少,何谈学问的取得呢?这个苦涩的经验,给我的教训是,少时读到好书,可影响一生;劣书则使人苍白,不过骗人的泡影罢了。据说民族素质,与传统有关外,教育理念也是重要的一环。中国近年译洋人的书多矣,只是第一次看到美国的语文,至于日本的,西欧的,却未见引进什么版本。如果对照起来,是别有意味的。让人“信”的教育和让人“疑”的教育是不同的。前苏联的那本《联共(布)党史》,在我青年时期是必读的参考书,大家没有谁去怀疑的。后来读了大量文献,尤其一些解密的档案,才知道先前受到了不真实文本的引导,原来历史还是另一个样子。用欺骗的手段去驯化别人,且还让人真诚的信,培养的只能是大观园里的奴才。一点点地遮掩着,一点点地膜拜着,于是便在幻影里自得于奴性之乐。清代的史书,就善于删改、篡夺,儒生知道的只是些皮毛。文人不能写真实的历史。刘师培曾云,“清儒治学用以保身”,确是世间的哀凉。只是到了辛亥革命后,真而深的声音才真正出现了。五四前后人才辈出,环境的作用是不能忽略的。(本文来自于互联网)


美国是被世人骂得最多,而又誉之最多的国度。亲美敌美者,都有自己的原因,是价值观不同所致。但世人对美国的一个看法是一致的,就是承认它是强势文化帝国。对此,学者们早有各种论证,有关的宏文有许许多多。这个国度的起飞与教育不无关系……《美国语文》好似对这个强势帝国形成的一个注释,于读者有很新鲜的刺激,不知道中国的教员们,关注到了它没有……


美国孩子的语文课分为3大类.语法,写作和文学.本书属于文学范畴.该书选编的课文以美国历史的发展为线索,取材于不同时代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文学代表意义的文章,完整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综合性及开放性,尤其课后问题的设置、编配极具趣味性、现实性,对学生文学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这套书是为女儿买的,当时买的目的也是让她接触一下其他国家的语文教学的情况。买来后,我先翻了翻,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套相当不错的书,不仅能让儿女读,买了书的父母们也该读一读。书是中英文对照的,但确实不是一本仅让你提高英文的教材,而是一本能打开你的眼界、促使你促使你思考的书籍。他选择了很多美国作家的著作,有些选篇我们读过,但还有许多是未读过的。即使读过的,课文后所附的许多思考的题目,它所切入的角度,也是我们所未成想过的。这样的中学语文课本,确实能让人思考,不但能增加人的知识,也能极大地锻炼人的思维能力,让人能独立地下判断。更让人觉得有意义的,是整个课本中那种开放的态度。它不预设立场,也不确定固定的答案或者要求,只是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如果美国学生真的是读这样的课本长大的,那美国社会目前的发展状态,也应该是其必然的结果。回头看看我们的课本。前几天女儿拿回了她的教科书,随手翻了下,发现许多的课文都很熟悉。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而教材基本还未有什么变化,也确实让人感慨的了。我并不是说,课文一定要变,有些经典的文章,确实值得每一代人认真阅读与学习的。而是说我们的课本所选文章的尺度、趣味与方向,基本没有变化,而对每篇课文的分析与解读,也仍与我当时读书时一样。动不动就是要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动不动地去分析一些话背后的含义,而忘记将其当作一个完整的文章来欣赏。有些文章,即使从当时来说,已经是非常幼稚的了,思想浅薄甚至很陈腐,文章的结构及用语也很差,但现在仍然还是选入,不知是因为什么?怀旧?还是它所宣扬的那一套的坚持?不明白。现在的课本当然也有些进步,也选入了一些当时认为是靡靡之音的东西,如徐志摩的诗。但还是有相当一些很不错的文章,值得中学生阅读,也能引起他们思考的东西未选入。当然,最重要的是语文课究竟要教什么?从本书与中国的语文课本对比,恐怕两者的差别会相当大。也许我们所培养学生的目的与他们不一样。


这套《美国语文》读本,精选于美国第一套语文读本,由美国著名教育家、俄亥俄大学校长威廉·H·麦加菲花费20多年时间倾心主编,至l920年累计销最便高达l*22亿册,是美国最畅销的语文课本,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出版史上第三大畅销书”。
  这是一套通过道德文字向孩子传授知识、进行美德教育的优秀读本。汇集了狄更斯、华盛顿·欧文、莎士比亚、爱默生、梭罗等名家名篇,通过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故事,将道德教育的内容倾注于作品之中,让孩子在欣赏这些优美文字的同时,从中感受到道德教育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美德观念。本中英文版’精选的235篇课文主要源于2~6年级课文,同时配上英语原文,对国内中小学生学习英语一定大有帮助。
  全书根据全文,按主题进行分类,共分为l0篇,亲近自然、动物亲情、正直诚实、勤奋友爱、坚毅勇敢、同情善良、自尊自律、人际沟通、求知思考、快乐人生。
全书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教会了当代中国学生如何拥有批判式思想。


长期以来,好像我们就对语文该学什么不能达成一致。繁简之争,名家作品之争,歌词之争不断。而且从小到大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分析,也让很多人对作文失去了热情。不过现在的情况比我们过去要好多了……没有批评手捧豆芽社的意思,只是希望能做得更好。《美国语文》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按照历史顺序来的;第二个是选取的点很具有代表性,比如说南北战争时期,就选取了一封前线的丈夫写给妻子的信,和是将军写给后方女儿的信,而在建国时期就选取了《独立宣言》之类的重要文献。第三个是板块很多,就像我之前提到的3D阅读,就是从中得到启发的;第四个是提问很有水平,这里面没有那种提炼核心思想或者写个读后感这种笼统的提问,而是根据故事情节,或者让孩子写续集,或者让孩子思考“让殖民者离开英国到美国去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很有互动性。第一部分:文明的交会第一课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第二课乌龟背上的土地第三课“有趣的故事”第四课弗吉尼亚通史第五课罪人在愤怒的上帝手中第二部分:国家的诞生第一课富兰克林自传第二课独立宣言第三课在弗吉尼亚州大会上的演讲第四课穷理查德的年鉴第五课从新白宫里写给女儿的信第三部分国家的发展第一课《日晷》的通告第二课魔鬼和汤姆•沃克第三课穿越大裂谷第四课阿佘大厦的倒塌第五课自然第六课瓦尔登湖第四部分分裂、和解与扩张第一课战争插曲第二课葛底斯堡演说第三课内战中的声音第四课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第五课生火第六课一小时的故事第七课一场瓦格纳音乐会第五部分不满、觉醒与反抗第一课乌龟第二课在另一个国家第三课四月沐浴第四课威瑟萝奶奶的遗弃第五课幽灵进来的那一夜第六部分繁荣与保护第一课前七年第二课棕色的大箱子第三课女勇士第四课作了抵押的心第五课稻草变黄金:日常生活中的蜕变第六课家里的作家译后记其实,我们有二十四史、上下五千年=,有足够的东西让我们从中精选。但是这样做的难度就是,可能囿于历史线索,选取的故事太单一,都是政治的或者历史事件。但是从帝王将相到庶民百姓,从历史事件到虚构小说,从科技发明到佛道传播等等,都可以选择这里还有一篇对《美国语文》的评论,写得比我的好很多,真正感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的:http://tieba.baidu.com/f?kz=143263581


与中国语文课文以记叙文、论说文或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分类不同,《美国语文》以美国历史的发展为线索,将美国200多年的历程分为6个不同的时代主题,从1750年“文明的交会”开始到1946至今的“繁荣与保护”结束,相对应的课文则取材于同时代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文学代表意义的文章。从《富兰克林自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林肯的《葛底斯堡宣言》、E.B.怀特的散文到《独立宣言》,第一课是哥伦布的《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最后一课是美国当代作家道克特罗的短篇小说《家里的作家》。《美国语文》收录的课文涵盖了日记、神话、小说、散文、游记、演讲、书信等文学体裁,但是考虑到阅读习惯及篇幅,删去了原文中的诗歌和剧本部分。每个主题时代都以“时代故事”为题,将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史以及美国文学史对应讲解。《美国语文》的编排更像是将国内的课本和教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过内容和方法上明显表现出对语文教育的不同理解。


作为中国的高中语文教师,抱着好奇心打开这本书。书中“自由、独立”思想的贯彻和选材出发点,令人感动,把梭罗的《论公民的不服从》作为重点课文,就清楚美国教育的价值观了——不塑造价值观。读这本书,也令我这个教师为我国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担心。


中英对照,适合中学生、大学生阅读。英语本科生可以直接看英文部分。看看美国的中学语文教材,感受一下美国的教育理念。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我国的教育,需要借鉴一下,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也学习美国教育的先进做法。


课文要体现主流价值观,任何国家的教材都不例外。阿普尔曾说,教科书“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意识形态和政治问题”,因为它往往决定了“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美国语文》反映了美国民主、自由、平等、奋斗的精神和信仰,可是这个主流价值观并不是依靠灌输结论得来的,而是通过批判性思考获得的,例如在描述美国内战的部分既有林肯的《葛底斯堡的演说》和《第二次就职演说》,也有南方军队首领罗伯特·E·李的《给儿子的信》,还有普通人的日记和士兵的回忆,描述对战争的感受等,让学生在阅读后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得答案,这恰好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这套《美国语文》,使我们有了一个近距离观摩美国语文教学的机会。说它是课文精选,然而,更有价值的却不是书中精选的课文,而是该书所体现的语文教学的编排方式。所以,与其说它是“中国学生的最佳课外读物”,不如说它为中国教师、语文教材编选者、语文教育研究者、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所有关心语文教育改革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物。如果仅限于此的话,这套《美国语文》可能只是流传于老师们的手中。事实上,《美国语文》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提升之中。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语文是一个很模糊的东西,很多的时候只需要交上一篇文章,背上几个范本,写上一些高大全的东西就可以交差了。他们的兴趣不在语文,却离不开语文。不管是“90后”火星文的叛逆,还是手指一族的疯狂,都离不开信息和文字。在这方面,《美国语文》为很多孩子提供了这样一个可供提升的机会。在出国留学热风行的今天,我们的孩子也可以侃侃而谈,同样的这些内容、知识和思考方式,也在潜移默化着孩子的心灵。话不多说,好与不好,还请诸君亲自体验。


买下这套书,我就身不由已被套住了。我不知道该如何静心把这本书看完,因为它太厚重。于是我把好朋友的孩子找来,告诉她,每星期她和我一起来阅读一篇,这个孩子四年级,为了能把文章理解清楚,为了充分掌握编辑的意图,我不得不每星期提前花半天到一天的时间来研读文章。越读越不能舍弃,越读越觉得回味无穷,不知不觉,我的每星期《美国语文》阅读课汇集了11个从4年级到初三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是我身边朋友的孩子,很多人第一次都是父母诱骗强迫来的,但是从第一次后,就没有压迫了。孩子们告诉父母,阅读课是一种享受,而美国的历史和文学真的很特别。大家都推崇我的讲解出色,可我知道,首先是这套教材优秀。这本书是无法用来随便翻翻的,当然孩子有足够的自学能力。我个人是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来攻读,有的知识一定是攻克消化得,当然可以用一种快乐的方式,就让我现在孩子坚持的每周一次阅读课


好书啊!看看人家山姆宝宝们是怎么学语文的,就知道人家国家凭什么那么牛B了?话说我们的语文课通常都是用来赶作业和补眠的,真正在听老师讲耶稣的人很少。但是,如果让我们上课也像美国佬那样的话,我想应该会有很多人去听吧,至少我会的。BTW,这本书对英语也有一定帮助,可以提高人的词汇量和语感,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句型和地道的表达法。而且,我还在这本书里发现,里面有文章被用来出高考题了。就是Amy Tan的那篇文章中的一段被改编作10年的广东高考题阅读题了。虽然很久以前就听说,高考阅读是来自国外新闻报刊等,但第一次见,还是很惊讶。


这本《美国语文》讲的是美国文学、历史、思想。问题设计的非常好!比如哥伦布为了得到进一步资助写给西班牙女王的航海日记,是这样提问题的:日志如果是拿来发表的,而不是私人保存的,就更不客观了。请找出哥伦布的航海日志中为某些人写作的证据。为什么哥伦布每发现一样新东西,总会提到它的金钱价值?这个日志如果是船上的一名船员写的,他会怎么写?
中国的教材就不会提这样的问题。所以两种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孩子差异多大就可想而知了。中国的教材真是太垃圾了。


介绍部分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且不仅可以学习英语,还可以对美国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他们的文化构成也有很好的认识。课文内容都是绝对正宗的英文,很多语法结构是我们平时不用的。说实话,读起来真的有些吃力,但是我想,如果把这关过了,英语应该说是可以有一个飞跃了。建议学习的同学不要着急,要像学习咱们的语文那样学习这本书,精细的阅读,需要背诵的段落要背诵,课后练习也要认真作。这样2本书下来可能需要花上较长时间,但是却可以得到真正的提高。


《美国语文》这本书,它在编排上从美国的历史出发,讲述了美国发展至今的重大事件。这是十分具有内在逻辑的编写方式。此外,课文后面的题目设置,十分值得学习,它不仅仅涉及语文作业的联系,还会涉及地理、化学、生物等各门学科。这使教育真正能够统一协调起来,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这本教材,十分值得国内教材编写人员的学习借鉴。


买回来先看了目录,再看了封皮上的介绍。我就完全被震撼了,光是下册封皮上的几个梭罗的问题,我真是觉得太厉害了。那些问题完全和我们的阅读理解不同,我是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却屹立在强国之首。教育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而中国的教育,声讨声不断。同样是两个大国,教育截然不同。我在这里不说中国教育有多不好。其实我们需要借鉴一下美国,也许对我们的发展更有帮助。很不错的书,强力推荐


地道的语言,美国的价值观,人性化的教育,不像中国的语文书整天喊着爱国爱党,反对敌人。难度适合高中的学生。中英对照,不错。


不同于中国语文的灌输式教育,注重美国历史的学习,同时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感觉对拓展孩子的思维有好处,看看美国人如何思考问题,大人也不妨看一看,与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同


我把他当成历史书来读。
跟我们国家中学的历史,简直是太详细了。不是简单的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什么时,影响有什么那样的简单肤浅。
本书的历史线很连贯,也很详细。使人读起来入迷,也令人思考。

我也把她当成一个智者来对话,在阅读中让我的思想与她碰撞,希望得到对自身的指导提升。
目前,只读了一小部分,就充分感受到美国教育与我国教育的差异,很感谢翻译这套书的译者们。真的是很让人爱不释手的书。
谢谢,希望能读到更多更好的书。


作为马上升高一的学生而言是再适合不过了,
不但可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对美国历史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书中的课后问题锻炼思维,可以养成在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对语文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学习美国中学生的学习技巧和方式,对高中的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

文中附有插图,很精彩,不枯燥,我很喜欢


看完这本书,比较主要的感觉是震撼与感慨。美国,世界的老大,它的教育与中国最不同的就是思维模式。由于我只是初中生,内容别不太理解,但它选材的内容与中国绝对不同。它侧重的并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上升到了更高境界:民族、政治、精神。竟还有梭罗的《论公民的不服从》,教学生“不服从”这在中国是不大可能的。


中国语文的教育越来越式微,也许是社会的缘故也许是教育制度的缘故,也许是种种时代发展的因素。母语式微的时候,也许也是一个民族没落的时候,那什么来拯救我们的语文教育。经常说课改,可换汤不换药,狼来了多了也就不值得相信了。看看美国为什么看起来是衰弱的帝国,但是人们却以身为美国人而自豪。爱国主义不是通过每星期不顾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赶早升旗就能做到的,人家的语文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作品,民族自豪的根源


订这套书的目的就是看一看美国的语文如何学习,果然很有收获。美国的语文也是相当理性的,思维训练和评价层级分明,不像我们的语文教材一动就要问什么感情呀、思想呀,净是不着边际的东西,连出题人也要好好思量,有时还答非所问,更是难为学生:所以,美国的语文教学是使人明白读的是什么,并且学着去如何客观地评价,而我们的语文则总是玄乎乎地,目标杂乱,主观性太强,所以总是弄得出力不讨好。这套书很值得细读。


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了这本书,看了一部分,感觉很震撼,美国的教育更多提倡的是人文化和发展观,在看看我们中国的课本,除了照本宣科还是照本宣科,中国有那么多好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不知道扩展?以历史的角度看问题,美国的语文就是这样教育他们的学生,中国的学生呢?多少好的东西被糟蹋了,多少精髓的东西被玷污了?我只想说一点,让中国的教育改革吧,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孩子会遗失越来越多的东西的!!!


从书中能够看到美国语文教育的独特之处: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突出人的价值和意义。希望这样的书能多出现在中国。


一本好书是思想的浓缩,比较一下我们的中学教学和美国语文这本书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对比,才发现我们的教育真的落后了很多。缺少思想的关注


阅读后有效地了解了美国中学语文教育的方向,对于学习英语也很有帮助


美国语文(上下册/中英对照)是妇女出版社的出品,该书适合一切学生学习只用。
英文不好的,可以只读中文。
英文稍好的可以对照阅读。
推荐其中的独立宣言和葛蒂斯堡讲演。
美国在清雍正乾隆时期就写出了独立宣言,那时中国尚未觉醒,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可以学英文,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到美国文学的教育方式。文章布置的习题与中国式语文教育差别很大,可能这也是教育成果差异的原因之一。


阅读美国著名中学经典教材 感受西方文化教育独特魅力。


美国语文的中英文对照,可以用来作为大学的阅读教材,或者中学生的家长的读本。内容和中国教材侧重点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完全不同,值得借鉴。


作为一位中国的语文教师,看了美国人的教材觉得,我们和人家比差距太大,我们的教育天天把素质挂在嘴边,但离素质却太远,语文教育对中国孩子除了应试,连起码的文化和情感的熏陶都越来越弱,困惑中!!


女儿要考SAT,美国语文(上下册/中英对照),可作为写作素材阅读,可学习美国历史。


买了一套,还没仔细看,就觉得非常适合准备出国的同事处于高中阶段的孩子,竭力推荐给她,她从来对于老阿姨推荐的书不是那么在意,总是觉得我和她之间深深的代沟。没想这一次,她非常中意于这本书,干脆把一套全借过去了。让她惊讶的是美国语文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是语文,同时也是历史、政治和地理,让她对这个国家的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建议高中的孩子都要看看,感觉初中孩子的话,还是有点难度。


刚收到书,纸质和印刷都还可以,字看得比较清晰。每篇文章的中英文是分开的,现中文译文后英文。里面的内容大都是美国的历史及一些名著如梭罗《瓦尔登湖》的节选等。这不是完整的美国语文教材,只是精选的,由于篇幅删去了诗歌与剧本部分。比较精彩的是课后问题设置~


真是惊叹于美国教材内容的编写,不仅从文学的角度,更是从历史的角度。相当于把美国历史学了一遍。虽然从《第56号教室》里感受到,美国的教育体制,让美国的老师像中国老师一样觉得受限郁闷乏味,但从教材上来看,美国的教育还是有值得我们学习改进的地方。这书留着给孩子长大,到中学的时候看。


和中国语文书区别很大,要慢慢品读,作为自身学习或教学辅导都是很好的一套书,更深层了解美国文化,历史,教育


美国语文,其教育实用,内容与百姓生活、国家管理相结合。中国语文,则追求所谓“空灵”或者是个人情感发泄,缺乏实用价值。因此很多人学了之后,走上社会便觉得自己学语文好像仅仅是认得几个字,知道了几个作家而已。


就内容而言,美国语文是一本好书,讲述了很多美国的历史,内容浅显易懂,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而且中英对照,也可以借此机会,学学英文,很不错的。只是容易掉页,这点比较蛋疼。


看到很多人都是为家里的孩子买的,我不是孩子,暂时也不是孩子的家长,也不是语文老师。一直在自学英语。买这套书的是因为好奇,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肯定会有完全不同的语文教材与教学。看过后很受启发,每篇课文前都有背景链接,文章后面有练习,更正确的说是辅助你阅读、理解和拓展的引导性问题,真的是很多维。任何人都值得一读!


想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但又不想买英文原版书,因为自己还没到那个水平。无意中发现了这套书,感觉人家美国中学的课本因该比较适合我们这些初学者。书里收录了很多英文经典,配有对照翻译简明易懂,而且这些文章来自美国的各个时代,对于了解美国文化有很好的帮助。


中国的语文课文与美国的截然不同,中国的课文重在分析文本,美国的文章更多的注重开发想像,推理论证等方面。很好,真的当老师的应该多读读。


孩子上初一,对有些课文的理解还不是很深,但是喜欢美国语文书的内容,像一本历史书,孩子很喜欢,我也在看,增加些知识,希望国内的教材在编辑上也能增加些范围,别总是那几个方面。


美国语文按照历史顺序来编排,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回想自己上学的时候,革命题材的文章占了最多的篇幅,不禁让人遐想我们教材的初衷究竟是教育还是政治


作为教科书这套美国语文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从美国的历史了解美国的文化,了解美国的教育,跟咱们国内语文教材差异显而易见。


买之前,我想着美国语文是由大量文笔优美、引人入胜的文章构成的。收到书后,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大部分文章由于知识含量密度高,读起来有点费劲,但大都是很有营养的文章,如教人如何看待历史、如何思考、如何接受自己的族裔、如何养成好习惯(如富兰克林自传)、如何做个好公民(包括政府犯错时对抗政府)等等,非常非常好。


一套经典的美国语文教程,中英文对照的,值得一读


中国的语文教育在于细枝末节的主观臆断,在于对考试的理解;美国的语文教育在于公民精神,在于对文化的理解和理想的追求。
高低立见。


挺棒的,美国教育果然不同,要不然也不会在短短两百多年里迅速崛起,并成为第一大国,
历史虽然不长,但是他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他们虽然有时霸道,但是他们的确有过硬的实力,让大家敬畏,
他们观察人时,不断思考,
或许有一句名言能够解释:要是把所有的错误都拒之门外,那么真理也就不复存在了!——泰戈尔
他们教育学生思想非常自由,基本上没什么限制,没有标准答案,你的思想甚至能够飞到蓝天拦白云
在美国,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没有一个问题不可以提,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你的贡献。
这样的教育行为,从培养目标的差异性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教学开放,创新无限,学生追求自我、自主发展、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实现了通过教育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和培养精英人才的目的。


本书体现了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差异,我们中国孩子如果也能这么学习语文,那么还愁什么未来的中国没有创新性的人才呢


通过本书,了解美国的中学生语文都学了什么,跟中国的中学语文差别还是很大的。同事们都觉得这本书不错。


这本书对于一线的老师来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美国语文 指的是美国人如何学习他们自己的英语 相当于中国人上语文课 通过另一个视角去审视一个国家教育体制和本国的差异性 有对比 就容易有反思 和提高 ...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也挺详实地,美国的中学生学语文,同时也是在学习美国的历史。孩子看了很喜欢,感觉打开了另一扇窗户,开拓了视野。其他不多做评论,有待仔细研读后——


《美国语文》不仅仅是本语文书,还可以当做历史书来读。每篇课文后面的问题设计很有特点,是国内国内教材没法比的。


这套美国语文值得父母阅读,更值得教育工作者阅读,它广阔的视野、文史哲的有机统一、开阔的思维是国内的中小学教材所不具备的。


美国的语文书,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开发中国学生的思维


可以给宝宝当作课外阅读书,发现美国的语文教育真是素质教育,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


和想象中的不一样,美国语文类似历史书,看了后反观中国的教育真是垃圾,误人子弟!


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海外优秀教材编译文丛


本来是给上小学的儿子买的,可是买后才知道有点不适合。不过,不后悔的。儿子不能看我就先看看吧,谁学习都没有错啊!
看了一些课文,我和妻子认为:很是不错。比国内同阶段课文要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还有一点就是感觉美国的“文史哲”不分家,这样更助于孩子了解语文课内容的全部。


送姐姐家孩子的,一口气买了美国语文小学版和中学版,中学版看过 内容挺不错


美国语文更注重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拓展,鼓励学生去找寻自己的答案,而非统一的回答。鼓励学生在思考课文的同时,关注更宽广的范围而不局限。


美国语文书就是一部美国历史和哲学的丛书,比起咱们中国学生的语文书强多了,难怪美国孩子从小就有历史责任感,而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小学生却少有历史责任感。教化决定孩子的心态!


中国的孩子要学习外语,就学习人家的经典如:《美国语文》中的人文知识、历史知识、自然知识、科学知识等。


不错的书,了解美国中学语文教学。。。


厚厚的两本书,我觉得很值当。
但是,我目前想要流畅的阅读下来,还是有困难……
这就是一已经过了大学六级的人的真实的英语水平啊!
先放着,打算从那一套六本的美国语文读本从头看起,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满英语年龄上的18岁啊……


42元入手~
平心而论,这套书确实比我们的教科书要优秀很多。我们的语文课本上从来就是课文加十分简略的人物介绍(这还是有时候才有),上课的时候千篇一律的读、归纳段意中心思想、背。当我弟弟向我炫耀他在语文课上找中心思想找的很精准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我已经是个高中生了,可是我们的上课模式,老师提的问题还和小学生如出一辙。不得不说,这是中国考试模式下的败笔。
转回来说这套书,我都是当材料书看的,中文部分总是会先介绍作者生平、相关背景,十分详细(可以拿来当做作文素材积累)。英文部分,呃,有的专业性很强的文章里会有很多高级词汇,但也不会比平时做的阅读难太多。一般的小文章正好可以拿来练练口语和阅读。美国人的文章偏于叙事,所以看他们文章中出现的词汇、短语什么的,也有助于作文。
总的来说,这是套好书。


这是一套好书,寻找已久,这套美国语文教材给我很多启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为什么美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此之强,为什么他们的动漫科幻片如此吸引眼球,原来学习中,无时无刻都在灌输这样的一种创新理念。好好学习这种理念,并在教学中加以实施。


不管是托福雅思还是GMAT等等~~几乎所有的国外考试都推荐美国语文时代周刊国家地理等等因此就买了一本没想到书拿到手后厚厚的两大本包装很好~~里面编排精美每篇英文单元后紧接着就是中文单元翻译读起来十分顺手~~而且内容涵盖广泛,不管是作为提高英语水品还是了解世界文化又或者是娱乐休闲都是很合适的


主角约吉斯的命运从踏上新大陆那一刻起就已被设定,如同屠场流水线上一排排没有智性的生猪,被一整套无法挣脱的程序送入地狱,他们被赶上死路而一点不起疑心,他们迈动自己的双腿自动自觉地走上这条死亡的流水线,只有在失去一切之后才不得不承认生活是个巨大的谎言。
  
   在巴掌大的罐头镇,每一个人都一样,他们都是移民潮中的一员,来到美国只是为了寻找美好生活。他们都在屠场工作,面对令人作呕的工作场景从震惊到麻木,生活在随时就会失去工作的恐慌中,他们倾尽全部财力买下一座分期付款的房子,没过几年就会因为付不起房款而失去它,于是房子再度被转手,除了房产商它从不属于任何人。
  
   屠场的内部情况简直难以形容,但辛克莱把它形容的绘声绘色,令人寒毛倒竖,难怪读到这本书的美国总统会当场把香肠甩飞,就连我这位远在中国大陆的普通读者此时也暗下决心以后绝不吃火腿类食品……“他们利用了猪身上的一切,除了它的叫声”,在这里,不管是已经腐烂的碎肉内脏,还是猪鬃猪皮,任何有机物质都不会被浪费掉。生产过程就更恐怖了:“从腌肉车间里取出的猪肉常常发酸,就搓上苏打粉,去掉酸臭味,经过化学处理,需要什么颜色、什么香味、什么味道就能有什么颜色、什么香味、什么味道,然后卖到自助午餐柜台上去。有”五香火腿“、”红焖松鸡“、”红焖火腿“。作火腿有巧妙的机器专门灌注盐水。凡是已经腐烂得再也不能派任何用场的臭肉,连同地面铲起的渣滓一道,用来制成罐头,或者剁碎制成香肠。已经生霉发白没人买又运回来的食品,用硼砂和甘油处理之后,又作为原料重新制成正品。香肠是最可怕的:肉仓里肉就丢在地下,和**、锯沫混在一起,一任工人在上面践踏,吐痰,留下成亿的肺结核细菌。仓库里污水横流,老鼠乱跑,毒死的老鼠连同作为毒饵的面包和肉一起铲进一个大漏斗绞肉机去作香肠……”活脱脱一副但丁的地狱图。
  
   在这种生活环境下,老人、妇女和孩子会慢慢死去,剩下原本粗壮的男性劳动力也会在三年之内被榨干,他们束手无策,生产线上的每一道环节都不受他们自己操纵,约吉斯只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运气好的时候他是工人,运气不好的时候他是流浪汉,他进过监狱,当过工头,他还做过小偷,在这趟苦难历程中他从一个十一口之家的一家之主,沦落为被通缉的在逃犯,生活竟会如此悲惨,屠场之外和屠场之内似乎已经没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辛克莱用充满激情的笔调描述完以上画面,随即抛出了自己的政治信仰,他安排约吉斯参加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的讲演,这台上的声音给约吉斯带来无比震撼,这声音说出了无数在屠场工人心中的苦难,以及造成他们苦难的根源,听了这声音,人们都为之神往,张口结舌,动弹不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同样的口号也曾飘荡在神州大地的历史上空,激励了整整一代人的心灵。可是,几十年过去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如故,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脑残奶粉……天知道我们每天都吃进了什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面临了同样的问题,可见这不是一个意识形态所带来的衍生品,辛克莱把社会主义当作前景,使得这部精彩的扒粪小说有了一个令人迷惘的政治性结尾,不禁令人怀疑他这是为伸张正义而扒粪,还是为了宣扬某主义而扒粪,后者则造就了这个令人失望的结尾。


美国中学语文课本选用的文章的确很精典,阅读了几篇很受启发,期待孩子能喜欢,应该是正版的,纸张质量和印刷都不错,值得购买。提醒一下,收到书时,包装已散,书的封面已有折痕,非常影响外观,所幸是自己阅读,不送人的,所以也就不换了。希望当当网重视包装质量。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也很好!中英文对照,可以了解美国学生所学的内容,也可以锻炼英语,尤其是书后的问题让人很有启发,有时候连大人都要思索很久,可以看到美国与中国不同的教育模式,不问你中心思想如何,也不问你主题是什么,更不会断章取义地问你,这段话标明作者怎样的情感,没有标准答案,给人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只得跟儿子慢慢阅读,互动!


在书店随手翻了几页就决定要买下来,我是学英语教育的,一直在钻研英语的细枝末叶,容易忽略其中宏观的文化内涵,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英语和中文读物,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会学到东西,我更看中的是美国本土文化的教育模式,所谓西方独到创新的思维方式,到底是如何从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如果你也抱有同样的想法,那这套书确实值得一看。


中英对照。可了解美国语文,也可学习英语。


看了美国语文,才知道语文可以怎样学.才知道语文不是一篇篇独立的或无聊或有趣的文章,而是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历史,


这书还可以。一个它是按照美国建国以来的时间顺序加以排列的,几乎记载了美国历史上每一次重大变革和历史事件,可以说是对整个美国政治、人文、社会发展的缩影,看过之后能对整个美国的社会发展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嗯,编这本教材的人在策划上是很花了一些心思的。另外一个,就是选材都比较恰当经典,文学性、知识性、逻辑性、实用性都相当不错。个人觉得,可以作为一本资料书使用,凡是想了解一下美国历史和现状的人都可以读一下。第三个,则是书中所体现的美式教育风格,相对于我们国内比较封闭和填鸭式的教育风格来说,美式教育风格很有借鉴作用。嗯,做老师和父母的人,也可以看一下。这本书,不错,买得还值。


之前买过别的作家写的美国语文,不过那个是写小学的,现在的这两本中学的也非常好。


语文老师推荐的,是双语的。
有很多的名著,语文老师说可以欣赏名著;英语老师说可以学学英语;历史老师还说可以了解美国历史,对去美国留学的同学很有帮助。
三位老师同时推荐,就能看出它的魅力所在了。


美国的语文教材,而且中英对照,受益匪浅!


第一次看外国教科书
美国的语文教育有着兼容历时,地理,文化的内容
同时有鼓励开拓创新的内容
全文很好


看看了解一下还是很不错的,看了才知道美国的学生们的语文和我们备受诟病的语文区别在哪里。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我去,我就是这么学的!


以前买过美国语文小学,这次顺便收了中学


书很精美,既能学习地道英文,了解美国历史、文化,更重要的能引发我们对语文学习的思考。


good!
现在看美国语文依然觉得收获很大,不得不佩服美国的综合素质教育!


我们无论小学、中学,学到的永远是怎样的修辞手法,怎样的中心思想,而美国课本,交给我们的,是怎样从当事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如果是你,你怎样处理?我们学会的是技巧,美国人学会的是技能。西方教育一直是提倡以人文关怀为主的教育,从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另一个世界。


从书中看到了美国的语文教育。比我们国家来不来就归纳中心思想要有趣的多。


在阅读《美国语文》的过程中,我可以深刻地了解到什么叫活学活用,什么叫发散性思维训练


最近买了两本值得买的书

一本就是这个《美国语文》
另一本就是林格的《管一辈子的教育》,经常上他的BLOG,现在终于买到书了,还是书看着过瘾

这两本书性价比都是我买的书中最高的。
比起内容,实在是太便宜了
好书
推荐


让自己和孩子了解美国的文化,从美国语文开始。从根本上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值得推荐。


孩子10岁了看到此书,说美国孩子真幸福,语文可以这样学。既学了历史又学了英文,非常好。


学英语的中学生读读美国的中学教材,可以明白美国人上英语课是如何上的,内容很丰富,历史,科学,人文,让你思考社会人生的意义。对学习英语也很有帮助。有兴趣的中学生可以买来读读。


我觉得美国语文课本成功之处在于他做到了真正的 德育。书的文章都是按单元分的,每单元有一个话题, 比如亲近自然 动物亲情 正直诚实 勤奋有爱 坚毅勇敢 同情善良 自尊自律 人际沟通 求之思考 快乐人生
其实我觉得国内的语文课本缺失的恰恰是这个总体的思想 以德育为纲 然后将我们国家最好的文学精华归类 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字词的意思 而更多的会学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小学初识的教育太重要了 它关乎我们祖国的未来啊


第一眼就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图书。我震撼于此,中国的课本里怎么会有如此开阔、创新思维的课后练习?我无法去回答那些对我们而说深奥的练习,也无法想象两个大国的教育竟然相差如此之远。我觉得很值得买这本书,既可以开阔、创新思维,了解美国的历史,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烈推荐!!


纸张印刷都不错,关键是可以对比了解一下美国的语文教育,选文较多和咱们确实不一样。可以据此书对美国的语文教育“窥一斑而知全豹”。赞。


刚翻了一下,重温中学时代学习英文的情景,但感觉有很大的不同,一是从语言上这是地道的英语教材,美国人自己的语言教材,另外现在看学习的是西方人的思想教育,这是最重要的,语言倒是可以放在从属地位了


形式很好,内容,编辑装帧方面都不错,只不过个人对美国文学历史不是特别感冒,若有欧洲语文就更好了。。。


内容经典,排版字体大小合适,留着给孩子看,咱们也看看美国的孩子都怎么学习语文,


内容很不错,感觉里面写的东西很深刻。还有,有英文版的真是太好了!能看到原汁原味的美国语文真是太棒了。PS我觉得应该英文在前中文在后,美国语文么,打开书应该看到的是中文就没那个感觉了。


美国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教育理念是国内很少见的,课文后面的练习题、思考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结合生活体验撰写文章。总之,很不错,值得家长们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