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学访谈

梁枢 编 光明日报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光明日报  

作者:

梁枢 编  

页数:

273  

Tag标签:

无  

前言

  党的十七大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要求。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正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生动实践;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在这种形势下,《光明书系》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主管、主办,中央宣传部代管,立足知识界、面向全社会的中央党报,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知识界的桥梁和纽带。光明日报出版社作为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综合性出版社,建社二十多年来,围绕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了一大批优秀图书。  近年来,光明日报在坚持正确导向前提下,进一步突出文化特色。各要闻版、新闻版努力提升文化品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专刊、周刊进一步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同时,我们创办了《国学》《光明讲坛》《人物》《作品》等新版面,开办了《百城赋》《母校礼赞》《走近大家》等新栏目。这些版面、栏目的文章和报道,都注重突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向心力。《国学》版注重反映国学动态,报道国学成果,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学者交流与展现国学新成果的重要平台;《光明讲坛》注重昭示优秀传统文化汇入时代洪流所产生的无穷魅力,彰显文明与进步;《人物》版注重讴歌知识界代表人物的爱国情怀、高尚精神、优良学风,展现美好心灵,弘扬高尚精神。这些版面所刊登的文章普遍受到读者欢迎。  为什么叫《光明书系》?“光明”,不仅仅因为书的内容源自《光明日报》所刊载的文章;更由于,我们的时代是火红的时代,“光明”,代表了知识,蕴含了智慧;代表了力量,伸张了正义;代表了进步,寄托了未来。《光明书系》既是报纸报道内容的延伸,也是时代精神的一种积淀;还由于,文化事业是不断创新的事业,出版《光明书系》,也是为了进一步繁荣出版事业,为社会主义文化百花园中,增添一朵小花、一抹新绿。出于这个原因,光明日报出版社这次先将《国学》《光明讲坛》和《人物》三个版开办以来的佳作结集出版。  我们深知,我们的时代呈现的文化园地十分广阔丰富,绚丽多彩,广大读者精神需求、阅读品位越来越高,对书稿的要求、对图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精心办报,精心出书,为读者服务,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贡献。

内容概要

2006年1月10日,《光明日报》推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媒体第一个国学专刊。  近两年来,国学专刊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其中尤以“国学访谈”专栏最受瞩目与青睐。体现了《光明日报》的学术品格。  本书从已经推出的数十篇访谈中精选出23篇。内容涉及百年命运的回顾与反思;源头的追溯与未来的发展;国学与当代中国文明的重建;国家研究的方法与出路。  几十位来自海内外国学界的一线学者奉献了真知卓见,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书籍目录

命运之思 五十年国学沉浮录 儒家哪儿错了 儒道对话:假如没有道家 走出“疑古”还是将“疑古”进行到底 鲁迅的国学观 古籍整理:“考文献而爱旧邦”寻找源头 中华文明的“前轴心时代” 国学的源头方法的讨论 我是这样研究老子的 中国诠释学是一座桥 司马迁离我们有多远 道家是中国哲学的根基吗?精神家园 寻找回家的钥匙 我教孩子学国学 国学与21世纪 当代中国礼乐文化的缺失与重建 中国人从“和”而来 儒学与城市文明的对话 南孔:一个值得寻味的文化符号他者之境 来自人类学的声音 天涯并不遥远 东学西渐的历史与未来 西方语境里的中国哲学

章节摘录

  时间2005年12月4日  地点北京安贞桥余宅  嘉宾 余敦康 中国社科院宗教所研究员  ■访谈手记  我去余先生家的那天,天气很冷,还刮着大风。余先生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并且还借口难学而拒绝学而知之,当我把录音机放在他面前时,就见余先生斜着眼神朝它瞥了一眼,皱着眉头问道:“这是什么玩艺儿?”我告诉他是录音机,他便接着问道: “还录音吗?”“是啊老爷子。”我笑着回答道。我接着安抚道: “整理录音的时候我自己听的,咱不让别人听不就行了。”余先生于是无奈地摇着头:“唉!你们这些当记者的呀!”  两只“中华”烟点了起来,我一只,余先生一只。就这样,我接手《光明日报》国学版的第一个访谈在弥漫的烟气中开始了。  余先生口才极好,出口成章,这在圈里是有名的。有的人说他嘻笑怒骂皆文章,有的人说他骂人不吐脏字,有些学者因此而有点惧他。而在我看来,这正是余先生的魅力所在。  余敦康:《光明日报》出头影响面很大。国学传统断了一百年,和民族的命运有关系。过去一百年的中国积贫积弱,都归咎于国学了。什么叫国学,先进的是西学,叫新学。国学叫中学,是旧学。中国要走上现代化,就要告别旧学,走向新学。  主持人:这是不是当时在相当的程度上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  余敦康:毛泽东就讲,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到西方去寻找救中国的真理。可是你想,中国的事他救得着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学访谈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