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农民增收问题的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

张晓山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

张晓山  

页数:

380  

内容概要

  我们在进行这项课题研究时有一个考虑是通过做这个院重大课题,在整合科研力量、锻炼科研队伍、出高质量的集体科研成果方面进行尝试。但由于这个课题涉及的方面较多,则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各个方面能恰当地“嵌入”,有清晰的理论主线,能把各个部分串起来。每个人负责的子项目必须聚焦于主线,服从主旋律。如最后搞成一个拼盘,课题就失败了。几年来,课题组成员在这一共识下,注重加强学术交流、研讨,不断明晰主线,在“统分结合”、以团队形式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吸收和借鉴了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学说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在研究方法上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实证研究为主。在研究中尝试性地将cGE模型应用于农业政策的效果分析。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建立计量模型,如建立生产函数测算不同要素资源对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效应,利用1983年至2002年农户抽样调查资料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采用非结构化的多方程模型,即向量自回归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说明城镇化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路径。在研究中还大量地应用了案例分析方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一、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整体研究框架二、有关农民家庭经营的第一产业收入的分析三、有关城镇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以及对农民工资性劳动报酬收入的分析四、在上述问题基础上进一步的分析五、研究结论和政策思路第二章 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理论述评一、农民收入问题是一个中国特有的问题二、国内关于农民收入问题学术讨论的观点综述三、几点理论提示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特征分析一、农民收入增长的阶段性特征二、农民收入增长的周期性特征三、农民收入增长的群体性特征四、农民收入增长的区域性特征五、农民收入增长的产业特征六、小结与建议第四章 我国农户要素资源对收入贡献的比较分析一、农户要素资源的收入贡献二、家庭经营纯收入中不同要素资源的贡献三、农户工资性收入的贡献四、劳动力数量对收入的贡献五、劳动力素质对收入的贡献六、小结与建议第五章 按五等分分组的农户收入差异分析一、数据的获取二、农民纯收入增长的变化状况及其按不同收入分组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三、不同收入组别的农户收入增长的项目来源的差异性四、不同收入组别的农户生产性投入状况及投入产出效益状况五、小结: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干预选择第六章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一、引言-二、研究思路三、农产品市场容量的扩大四、农民收入的货币化与现金收入增长五、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来源结构变化的根源六、结论性评述第七章 用于中国农民收入政策分析的CGE模型一、CGE模型介绍二、中国经济的CGE模型三、数据四、比较静态分析附录:中国1997年社会核算矩阵第八章 公共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的制度性障碍及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一、弓l言二、公共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对于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三、影响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制度性障碍分析四、几点建议第九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家民组织创新对家民增收的影响分析第十章 土地制度变革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第十一章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第十二章 城镇化与各区域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第十三章 缩小农民收入区域差距的转移支付政策第十四章 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公共财政体制改制第十五章 理论争鸣之一:宏观经济背景下的“三农”问题:性质、成因、影响及对策第十六章 理论争鸣之二:农民增收政策的效果及评价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农民增收问题的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