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青藏铁路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沈渭寿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

沈渭寿  

页数:

10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新建青藏铁路所跨越的青藏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也是目前世界上受人类扰动影响最少的地区之一。由于青藏高原高寒、干旱、少氧的严酷自然条件,导致了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十分独特、脆弱、对人类扰动极其敏感的自然属性。青藏铁路的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对沿线高寒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影响的程度如何,受到契坏和扰动后高寒生态系统能否得到恢复,这是世人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书是作者参加青藏铁路环境影响评价和研究工作的部分内容。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新建青藏铁路工程及沿线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第二章对新建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口至拉萨段铁路沿线高寒植被及其种类组成、主要建群种和常见伴生种的区系成分及主要资源植物进行了比较详细地描述,并采用类比调查的方法,即通过调查青藏公路建设后高寒植被的恢复情况,对青藏铁路工程建设扰动后高寒植被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预测。第三章通过新建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口至拉萨段铁路沿线高寒生态系统类型图的编制及生态系统脆弱度的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根据工程设计资料,将各类工程活动叠加在生态系统类型图上,计算了各类工程活动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和影响面积以及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价指数,定量分析和评价了铁路工程建设对沿线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据此提出了缓解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对策措施。第四章采用RS和GIS技术,根据新建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口至拉萨段修建铁路前后不同尺度景观指数变化,分析了铁路工程建设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并结合新建青藏铁路沿线景观视觉管理系统,定量分析和评价了铁路建设工程可能对高原景观带来的冲击。第五章在野外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新建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口至拉萨段铁路沿线50km范围土壤侵蚀形状图,通过铁路沿线水土流失形状和工程建设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对施工期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的变化及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进行了预测,并据此分析了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作者简介

  沈渭寿,男,甘肃景泰县人,1958年2月生,博士,研究员。现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研究室主任、第一届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南京市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多年来一直从事生态保护、生态规划和生态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科学通报、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环境科学研究等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著有《矿区生态破坏与生态重建》、《干旱区植物的水分关系与耐旱性》等。  张慧,女,河南开封市人,1968年12月生,副研究员。1990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气象学气候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8-2001年在南京气象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获理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GIS、RS技术应用,景观评价,景观规划和生态承载力及生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在科学通报、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等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新建青藏铁路工程及沿线自然环境状况第一节 新建青藏铁路工程概况第二节 新建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第二章 铁路工程建设沿线高寒植被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第一节 沿线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种类组成第二节 沿线植被区系成分分析第三节 主要资源植物状况第四节 铁路工程建设高寒植被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评价第五节 工程扰动后高寒植被的恢复预测第三章 铁路工程建设对沿线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第一节 沿线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点第二节 铁路工程建设对沿线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预测与评价第三节 铁路运营期对沿线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预测与评价第四节 缓解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对策措施第四章 铁路工程建设景观影响分析与评价第一节 景观类型图的编制第二节 铁路工程建设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分析与评价第三节 铁路工程建设对景观视觉的影响分析与评价第四节 旅游景观影响评价第五节 景观保护及缓解措施第五章 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第一节 水土流失现状图的编制第二节 水土流失现状分析第三节 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第四节 工程建设可能导致的水土流失危害分析参考文献附表1附表2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青藏铁路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