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
1970-1
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念灵波 编
361
无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公元155年出生于沛国谯,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葬于高陵。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曹操年轻时候机智警敏,有很强的随机权衡应变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于公元184年汉末黄巾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公元201年在仓亭再次击破袁绍大军,并于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公元208年,成为东汉政权丞相。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于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的基础。公元212年又击败了汉中张鲁。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总起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他是政治改革家:励精图治、改革弊政。他是军事家: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他是文学家和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感叹着民生的艰辛、战争的无情。他文武全才,他性格谲诈,被后世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第一章 少年时代第二章 初人仕途第三章 陈留起兵第四章 中原始逐鹿第五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第六章 推行屯田第七章 南征张绣第八章 东讨袁术灭吕布第九章 官渡胜袁绍第十章 讨平袁氏兄弟第十一章 北征乌桓第十二章 抑制兼并改革租税第十三章 兵败赤壁第十四章 坚守淮南第十五章 西征马超与韩遂第十六章 争夺汉中第十七章 联吴击关羽第十八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十九章 文学贡献第二十章 争立太子的斗争第二十一章 封公建国晋爵为王第二十二章 大星殒落第二十三章 千秋功罪任人评说
插图:但是,曹操的行动却得罪了朝中当权的宦官,地方豪强也对他恨之人骨。曹操一方面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志向去迎合权贵,一方面又考虑到已经多次触犯权贵,再这样干下去,担心会使全家受到连累。为了避免发生不测之祸,曹操在当年辞去了济南相的职务,请求回到宫中值宿,担任警卫,实际是要求赋闲。朝廷再次任命他为议郎,曹操表面上虽然接受了,但却常常装病,不去上班。第二年,即中平二年(185),朝廷让曹操去做东郡太守,曹操不仅没有答应,相反连议郎也不肯再做,推托有病,辞官回到家乡谯县去了。曹操托病辞官,固然由于他在担任济南相时的所作所为得罪了当权的宦官,怕遭到打击报复,但这还不是唯一的原因。曹操早在做洛阳北部尉时就敢于棒杀小黄门蹇硕的叔父,这时虽有遭受打击报复的危险,但毕竟还没有遭到打击报复,如果就急急忙忙地退却,那是不大说得过去的。何况,这时他的父亲曹嵩还大权在握,中平四年(187)甚至还花一亿钱买了个太尉的官做,算得上是一个有钱有势、有头有脑的人物,朝中有这样的人撑腰,曹操自然也不必有太多的顾忌。他之所以托病辞官,还有另一层更重要的考虑。东汉末年,岩穴隐居在名士中是十分盛行的风尚。由于隐居被人们认为是有才能而又清高的人才干的事情,因此隐居可以抬高身价,成为当政者注目和礼聘的对象,不失为一条做官的捷径。曹操常为自己不曾是岩穴隐居之士而感到遗憾,他正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来弥补这一遗憾。他还作了一个横向比较:和他一同被推为孝廉的人中,有的人已经五十岁了还不称做年老,他现在不过才三十岁,即使隐居二十年再出来做官,也才同这些人刚被举为孝廉时的年纪相同,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他毅然回到了家乡,在谯县以东五十里的地方盖了一座幽雅的书房,打算一年中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文武并进,积蓄力量,以图将来的发展。这个地方比较低洼,曹操打算利用沼泽中的泥水把自己同外界隔绝开来,断绝宾客的来往。
《一代枭雄:魏武帝曹操》: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无
曹操的故事,值得一读,书很不错
喜欢曹操,所以买了这本书~感觉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