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自我与社会
2007-1
中央编译出版社
岳永逸
329
无
今天的天桥艺术是热热闹闹的天桥艺人,是被众人簇拥的天桥艺人,是有着相当高的身份和地位的天侨艺人。没有亲眼目睹昔日“平地抠饼”天桥艺人之艰辛的自己,衷心为今天的“天桥艺人”而高兴。作为生活世界中的人,虽然今天的“天侨艺人”还要接受特殊技艺的训练,但经过百余年来的蜕变、阵痛和自我的放逐、重构,他们再也不用像他们的先辈那样:犹如两栖动物,同时接受主流社会和边缘社会双重的价值观念与伦理道德,并在两种游戏规则迥然有别的社会之间惶恐、艰难地游弋,尽管今天有新的人群被贬入到社会的边缘和底层。本书要浓墨重彩的就是今天“天桥艺人”先辈们的足迹、成长历程和相关的言说。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实际上直到解放前,这些昔日的街头艺人是一个被贬斥、忽视但又被人赏玩,却名不见经传的群体。所以,在相当意义上,本书是对口述史的再写作,其所根据的材料主要是我自己所记录的口述材料、世俗的回忆录、自传和他人记述、整理的口述材料。这使得本书所描述是的“地方性知识”(local knowledge)——一种被讲述、言说和写作的知识,而笔者的写作也就成为一种对包括艺人自己在内的对“他人解释的解释”,是对这种被反复讲述、言说以及写作的知识的再解读。当然,其中亦不乏对“自我”的拷问。
岳永逸,1972年出生于四川剑阁,民俗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民间信仰、都市民俗、民间艺人、民俗学原理等方面的研究。已出版《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门头沟区卷》、《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宣武区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11月)。
乔健序赵世瑜序自序第一章 雪中的路歧人 一 雪中的困惑 二 对“路歧人”的冷漠 三 街头艺人及“拾样杂耍”之所指第二章 生存的空间化抉择 一 人:空间的物 二 贱、脏、穷:被“格式化”的天桥 三 人穷了当街卖艺 四 嘛样人说嘛样书第三章 拜师、学艺与出师 一 拜师“拨眼” 二 凤凰涅槃:学艺的日常生活 三 祖师爷信仰及其淡化 四 行规、春点与“三稳” 五 摆知与出师第四章 盘道、卖艺与绰号 一 跨地域的流动卖艺 二 盘道、捡板凳腿儿与“家里的” 三 “逗乐”的表演 四 宠辱俱在的绰号与艺名第五章 师承关系与系谱:天桥艺人社会网络的生成 一 说唱艺人的师承与拟制的“家” 二 杂技艺人的家传 三 拜把子、同盟与联盟:社会网络的延伸第六章 下半身与上半身的对话:主流社会中的天桥街头艺人 一 下半身和上半身的隐喻与城市生理学 二 下半身对上半身的猬亵 三 下半身中的上半身:天桥艺人的差序与尊卑 四 戏仿:反结构与结构第七章 话语的偏执:对天桥街头艺人言说的政治学 一 言说的民俗志 二 贱民、平民和人民之间的递进 三 向后看的写作:关于苦难和幸福的神话第八章 民间文化的生产 一 天桥八大怪,你赶上过吗? 二 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第九章 社会化延展性中的人之本真 一 社会化的延展性 二 风景之你附录 主要合作者简介参考文献
无
这本书的作者辛苦了,到处去采访,历尽艰辛,写的不错,精彩好看。催人泪下,那些个老人让人心生感动与无奈,那些老艺人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与时运,所以命运都不太好。
此书内容很新颖,材料也齐全。
很好的名族俧研究,作者历经7年的调研成果,是一部饱含学术诚意与含量的作品。
正如乔健先生的序言中提到的:“除了田野与文献资料外,他更提供大量他自己的理论性的诠释,所用的语言,多半是后现代文化批判的话语。……只是岳永逸是最新一代中的年轻学者,有权利用另样的思维与语言来陈述与诠释他的调查研究成果。……”赵世瑜先生的序中则说:“岳永逸并不甘心只停留在对艺人们冷静的述说上,他的目的是要把民俗学上升为哲学。”作为读者,在肯定和赞赏作者长期坚持实地考察、访谈而得出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不太适应的便是这种写作语言。以西方理论体系及术语,诠释民间艺人的历史、传统及生存境遇等,总觉得不太熨贴,仿佛隔着点什么似的。另外,个别论述仅仅限于孤证的基础,也略显牵强。一些行话、人名也偶有错误,如李德钖(而不是李德锡),可能是没校对出来吧。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看看的。
了解旧时的艺术与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