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玉器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 编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 编  

页数:

30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玉器之流传久远,除了玉材储藏丰富、质地优良、制作技术先进之外,主要还在于自古以来,中国赋予以玉以道德观念的比附延伸,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本书以简约通畅的笔触讲述了中国玉器自远古到清代的发展历史及历年出土的概况,尤其画龙点睛地介绍了各时期玉器的特色,可作为鉴赏、收藏的参考。

作者简介

周南泉,1936年出生。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兼任中国宝石协会常委暨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协会收藏与鉴定委员会常委等。长期从事中国古玉的研究、鉴定、教学和举办展览等工作。著有《古玉精华》、《中国美术全集·玉器卷》、《中国收藏与鉴定

书籍目录

第一讲 古玉之源 1 中国最早的玉器 2 北玉之最红山玉器 3 大汶口文化玉器 4 神秘的龙山玉器 5 玉作高峰良渚玉器 6 良渚玉器的策源地 7 写实的石家河玉器 8 石峡文化玉器 9 融汇两岸的卑南玉器第二讲 商玉的突破 1 夏代玉器之谜 2 商代早期玉器 3 空前发达的殷商玉器 4 巴蜀传奇三星堆玉器 5 媲美殷商的新干玉器 6 如何鉴别夏商玉器第三讲 礼玉的时代 1 地下埋藏的宝藏 2 玉礼器的兴盛 3 佩玉之风 4 葬玉的流行 5 工写结合的象生玉器 6 入神复合的玉人 7 用途不明的玉器 8 西周玉器的鉴别要点第四讲 玉作的变革 1 春秋战国玉器的大发现 2 玉礼器的完备 3 成组玉佩正规化 4 体现尚武精神的玉具剑 5 玉人神器的新变化 6 玉象生抽象化 7 玉实用器渐多 8 春秋战国玉器的时代特征第五讲 盛衰的转折 1 迷雾中的秦代玉器 2 汉玉遍地开花 3 礼玉功能的变化 4 葬玉的鼎盛 5 玉辟邪流行 6 神圣的玉具剑 7 被禁用的成组玉佩 8 实用玉器登堂入室 9 “德符”并重的汉玉 10 低谷期的六朝玉器第六讲 盛世风采 1 代表性的出土玉器 2 品类丰富的玉佩饰 3 玉实用器常见 4 玉制神佛人物 5 丰富的装饰纹样 6 制玉新风尚第七讲 世俗新风 1 出土玉器减少 2 继承与创新并举 3 强调寓意的纹饰 4 琢玉技术的飞跃第八讲 世风渐浓 1 明代出土玉器 2 玉器品种的多样性 3 纹饰的含义 4 枓精工巧制玉新风第九讲 最后的辉煌 1 丰富的传世玉器 2 清代玉器的分期 3 玉器充斥皇家生活 4 伪古玉器的盛行 5 寓意丰富的装饰 6 清代玉器工艺成就

章节摘录

  1.中国最早的玉器  玉是一种珍贵的天然矿石。东汉许慎《说文》称“石之美者”为玉,其表面要有一定温润、光泽和半透明的质感。中国古代先民把玉称为“灵气所生”之物,并赋予其社会内涵和人文内涵。用玉制器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历代均有,并延续至今。  早在七八千年前,原始先民就在辽河、松花江两岸进行耕作,并创造出灿烂的玉石文化,成为中国最早的玉器发源地之一。这些玉器是原始先民们留下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的洞察力和对崇拜对象的想象力。  1 982年发现的查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西南2.5公里的高丘陵上,地处辽河中上游及其支系饶阳河流域,面积约1万平方米,至今已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达7600平方米。经测定,这个遗址年代为距今7360±150年,加树轮校正已超过8000年,是目前东北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遗址内发现有房址、墓葬等遗迹。房址皆为半地穴式,呈南北或东西向成行排列,以风化岩开凿为房基,中心大房址达110平方米,一般则为30~60平方米。面积最大者可达90平方米。墓葬均开口于地表下20厘米左右。皆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呈南北向,排列紧密有序,一般长1.8~2.3米,宽0.5~0.9米,深浅各不相同。从已发掘资料获悉,墓内为单人葬,死者头北足南,仰身直肢,面偏向西方,年龄一般在25~40岁之间。也有部分儿童墓,性别有男有女。随葬品多寡不一,主要有陶器、石器、玉器,其中石器多以生产工具为主,摆放于死者的足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玉器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非常适合非专业人士阅读,浅显、易懂,从源头到现在,娓娓到来,引人入胜,略感不足的是图的质量稍差一些,但瑕不掩瑜。


内容不错,不过其中很多器物究竟是做什么的,我还是没告清楚,另外要是能详细介绍插图的器物就好了(或者介绍有代表性的),另外其中很多专业名词里面的字很生僻,要是有注音就好了.平时几乎不用的字,真的不会读呢(我是在117医院挂盐水的时候看的)


还行,学习学习


书中侧边空白太多,应增加多文字说明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