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化常识全集

王强 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0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作者:

王强  

页数:

420  

字数:

326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更多地转向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但是,我们都知道,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我们到底要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点什么,掌握点什么,什么才是我们最需要的,似乎无从下手,最后也只好望洋兴叹。  为此,我们编著了这本书,目的就是要让它成为知识海洋里的一叶小舟,让它载着读者驶入知识的海洋,走向知识的彼岸,并让读者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到知识,而不是枯燥地灌输知识,让大家学有所乐,学有所益。  本书将与我们密切相关的知识大致分成十三大类,包括:  民族与历史、战争与军事、经济与法律、文化与教育、文学与艺术、科技与发明、语言与文字、生活与由来、健康与时尚、习俗与礼仪、体育与旅游、天文与地理以及趣闻与谬见。  我们深信,本书一定会让你开心到永远。

内容概要

本书纵横述说古今中外的宏阔视野,既有罕见的地域仿真又有独特的瑰丽风景。既有失落的古文明与珍贵的文明遗存,又有至今仍与人们生活密切关联的生活集锦……总之,世界的多种文化内涵在这里汇聚、碰撞为人类编织出一次穿越时空的梦幻之旅。 在世界文化的漫长历史中,不但产生了历法节气,为世界人类的生活起了重大地作用。而且文学史上也是名家辈出,为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各种文化常识都影响着人类生活的进程与发展,学习和继承文化遗产,了解和掌握这些文化常识,尤其重要。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为自身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书属文化普及读物。内容丰富全面。上起三代,下至清末,囊括了古今中外各种曾对历代经济、政治起过重要作用,而仍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文化常识。涉及到国际纵横、厉史溯源、地理考究、地域仿真、历法集锦、语言拾趣、文学博览、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它是对世挖掘,也是对古今文化的回顾与探索。这些常识学理丰厚、诙谐有趣,可以帮助彰显我们的文化底蕴。

书籍目录

国际纵横 “联合国”一词的由来 联合国徽章图案的由来 三个联合国城 十二个月中的各国植树节 何谓国际联盟 何谓“国书” 帝国、王国、共和国、合众国、苏丹国 “沙皇”称谓的由来 世界上的王国种种 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国王、亲王、王储、首相 西方国王重名怎么办 美国总统的届、任、位 日本内阁中的省 何谓“南南合作” 何谓“两院制” 外交官员种种 国徽趣话 国庆日趣闻 各国货币拾趣 西方国家≠西方的国家 外国人姓氏趣谈 德国人的姓名 日本人的姓 日本女性名字为何带“子” 日本的称呼习惯 美国妇女的称呼 各国的三大姓 印度妇女额上的红印 日本的年号 何谓日本的“知事” 国际海豹日(3月1日) 世界气象日(3月23日) 世界卫生日(4月7日) 世界电信日(5月17日) 世界旅游日(9月27日) 国际音乐日(10月1日) 万国邮联日(10月9日) 世界标准日(10月14日) 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 国外电影广告标记八种历史溯源 “历史”一词的由来 古代、近代、现代 “中国”一词的由来 “中华”小考 中国缘何称“华夏” 中国的众多称呼 “支那”的原意是什么 为什么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上古、中古、三古 “王位世袭”始于何时 ……地理考究 地域仿真 历法集锦 语言拾趣 文学博览 文化教育 经济法律 邮政 标识·符号 音乐 绘画·美术 影视·戏剧 体育采风

章节摘录

  我国主要朝代名称的由来  夏: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首领,因此,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叫“夏”。  商(殷):契是商部族的始祖,曾居于商(河南商丘),所以在灭夏后以“商”为国名。又因盘庚将都城迁到殷(河南安阳),所以商朝也叫殷朝。  周:因太王(古公■公)居于岐山下的周原,所以武王克殷后,以“周”为国名。  秦:周孝王赐非子“赢”姓,并封“秦”(甘肃天水)地,以后立国就以“秦”为国号。  汉:刘邦原被项羽封为汉王。后国号叫“汉”。  三国:魏,曹操在汉献帝时封爵为魏王。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以“魏”为国号。蜀汉,刘备在成都称帝时,国号“汉”。因都城在蜀,故称蜀汉。吴,孙权建都建业(今南京),为古吴地,所以称“吴”。  晋:司马昭在魏国先封爵为晋公,后为晋王。他的儿子司马炎为帝,国号“晋”。  隋:杨坚原为后周之随王,后废周帝改“周”为“隋”,因讳“随”有走义,故省“■”为“隋”。  唐:李虎在西魏时,被封为唐国公。李渊称帝后建立了唐朝。  宋:赵匡胤在周朝时,被封为宋州节度使。因发迹于宋州,所以国号称“宋”。  元:本无国号,称蒙古。世祖忽必烈始建国号叫“大元”,取《易》中“大哉乾元”之义。  明:出于明教,明教有明王出世的传说。  清: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后,国号大金。皇太极继位后,为了避免汉族对历史上金国侵略的民族仇恨,改“金”为“清”(清即金的音转)。  我国古代国号的由来  《史记•百帝本记》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在奴隶制和封建制时代,国号就是王朝(朝代)之号,亦即政权之号。国号的由来大致有四种情况。  1.根据发迹的地名以定国号。如汉是因其创建人刘邦曾受项羽封为汉王,活动在巴、蜀、汉中一带而来;宋是由其创建人赵匡胤在后周时曾为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而来。  2.根据所封爵号以定国号。这种国号直接来自创建人的爵号,而爵号又往往和某一地名相一致。隋的国号来自创建人杨坚称帝前曾承袭其父杨忠的随国公之爵。  3.根据发迹地的特产以定国号。契丹人耶律阿保机所建王朝名辽,辽意为镔铁,因耶律阿保机的发迹地产镔铁,即用以为号,取其坚也,乃象征国家政权如铁之坚。  4.根据文义以定国号。元朝的国号取《易》中的“大哉乾元”之意。  古代帝王称号是如何定的  中国古代帝王,除了他们的姓名外,一般在死后都有庙号、谥号。  所谓“庙号”,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时给他们的先人特立的名号。在上古时,帝王生前死后用的是同一个名字。后来,人们觉得直接称呼已死的先帝、先王的姓名不大方便,祭祀时直呼名字也有些不妥。所以,商朝祭祀时就用每个王生日的天干来称呼,不再用他的名字了,以表示恭敬如夏、商两代的王,习惯上就是以庙号相称的,如夏朝的太康、少康、孔甲商朝的祖甲、帝乙等等。  “谥号”产生于周朝。据说,周公做谥法,每个天子死后,就根据他生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譬如,周武王,因为他灭商朝有武功,死后谥他为“武”,后人就不叫他周姬发,而叫他周武王了。周文王因为发扬文化,重电视初农业生产,关心内政,就谥他为“文”,后人亦就不叫他周姬昌,而叫他做周文王了。这种谥法一直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跟着清王朝一同被取消了。  世袭制始于何时  夏时,禹子启诛杀四岳推举的部落首领伯益,以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其后,商周因袭之,日益使之完善。周文王的祖父古公宜父是周族的第一个首领,他有三个儿子,在率领族人迁居山下的周(今陕西岐山北)时,大儿子泰伯和二儿子虞仲没跟随迁徙。古公■父临死时,把其首领地位传给了三子季历。季历(一作王季、公季)接位后,师承古公遗道,又与商贵族任氏通婚,积极吸收商文化,加强政治联系。在商王朝的支持下,他对周围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扩充军事实力,使周族由过去受压迫的地位跃人奴隶主贵族的行列。商王文丁时,受封为牧师(一种职司畜牧的官),成为西方诸侯之长。后因权重遭忌,为文丁所杀。季历被杀后,其子姬昌世袭了王位,即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在任50年间,积善累德,礼贤下士,推进农桑,颇有建树。晚年,东进翦商,建立了新的前进基地——丰邑(今陕西西安西南)。文王去世后,其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他遵从文王“早图灭商”的遗嘱,亲率各方部落人马,进攻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经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会战,与阵前起义的商奴隶兵配合,推翻了纣王的暴虐统治,建立了西周王朝,时为公元前11世纪中期。自此,王位世袭制度,便历代沿袭,贯穿于中国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何谓东宫、西宫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化常识全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