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蒋介石与冯玉祥:从合作到决裂

周玉和 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作者:

周玉和  

页数:

23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正弟”和“玉样兄”的因缘际会,始予1927年的北伐。从最初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而义结金兰,到为了不同利益而相互倾轧,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兵戈相向,最终因政见不同而彻底决裂,蒋冯之间长达21年的复杂关系,堪称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遗憾的是,在黑海轮船上不幸遇难的冯玉祥,生前并没有等到薪中国成立这一天的到来。冯玉祥向来治军极严,即便是已身为省主席的韩复榘犯了错也被罚去站岗。朴实憨厚的背后,也不乏聪明机智,如卧房内炭火熊熊,他身盖两层棉被,弄得满头大汗,呻吟不止地装“病”,以抵抗蒋的裁军主张;再如盛宴毛泽东时,滴酒不沾却暗中以白开水代茅台酒雨“豪饮”……诸如此类的细节,丰富了历史人物的形象。

作者简介

周玉和,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已退休)。主要成果:《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国现代思想史》、《伟大的开端》、《中国现代史》等八部著作,论文近百篇。

书籍目录

一 机缘 两位总司令 南北革命军 会师陇海线 见面泪沾襟二 换谱结拜”   “中正弟”与“玉祥兄”  拉向自己一边 辞职与结婚 赶跑了一个,气走了一个 “惟盼吾兄东山再起” 联手“北伐” 患难与共,接力捣幽燕三 裂痕 秘密交易 外交风波与消极抗命 哭灵与追悼会 吵,从北平吵到南京 大哥“病”了四 中原大流血 脚踏两只船 金钱的魅力 爽约与上当 吃了回头草 兵马战犹酣 瓦解与受挫五 辱国·卫国 “九月十八日来了日本兵”  不抵抗主义和它的背后 “非抗日不可,非收复失地不可” 鬼子进关以后 泰山,离而复归六 走向联合 南京发出密电 两种谈判 “七君子事件”透视 在实现和平进程中七 共赴国难 炮响,“守土抗战” 会战,出任司令长官 限制民众与发动民众 他们都无可奈何 外战中的内战 真诚的联合八 建国 只请客,不做菜 好酒,一百度 协议,只墨写在纸上 呼喊,从内心里发出 战火又起 临别赠言九 决裂 矛盾公开了 战场外的搏斗 决裂,彻底的决裂 遗嘱十 人去与魂归 一场春梦 秋日忠魂 泰山·紫金山

章节摘录

插图:一 机缘两位总司令1926年7月9日,广州东校场。旌旗招展,人头攒动,十万军民云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封建势力!”等口号声,此伏彼起,响彻云霄。这里正在举行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一位年约四十岁的中年男子,身着戎装,昂首挺胸,神采奕奕,站在主席台上,一阵掌声过后,他发出了浓重的浙江话音:“今天,是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的纪念,亦是本总司令就职的日子。本总司令自觉才力绵薄,为中国国民革命的前途负如此重大的责任,惶恐万分。但现在北洋军阀与帝国主义者,已来重重包围我们、压迫我们了,如果国民革命的势力不集中统一起来,一定不能冲破此种包围,解除此种压迫。所以本总司令不敢推辞重大的责任,只有竭尽个人的天职,担负起来,以生命交给党、交给国民政府、交给国民革命军各位将士。自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末尾几句淹没在热烈的掌声和口号声中。 这位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就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赫赫有名的蒋中正,字介石。他的名字很多,但他从政后经常用的就是这一“名”一“字”,而人们则普遍以“字”相称,“蒋介石”三个字,可以说是声震中外,人人皆知。两个月后,也就是这一年的9月17日,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偏远小镇,举行了另一个誓师大会。五原,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当年是绥远省的一个县城。这里,比不得广州,它贫瘠、荒凉,人烟稀少。汇集在这里的队伍一部分国民军,也比不上国民革命军,它人数不多,衣着不整,枪械不齐,是一支溃散后重新收容起来的队伍。然而,将士们队列齐整,精神抖擞,内心充满希望,脸上带着欢欣,在这座县城的小小广场上誓师参加国民革命。广场一侧的一座土台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于右任,将一面国民党党旗高高举起。一位年约四十五岁的军人站了起来,他身躯高大魁伟,神态庄严郑重,浓眉下的双目炯炯有神,扫视了一下于右任,注视着在秋风中飘展的党旗,迈开大步,双手接了过来,面向台下将士,发出了洪钟般的声音。他宣布,受各将领公举,他出任国民联军总司令,宣誓就职。他宣布,国民军全体将士集体参加国民党。他宣布,国民军全体将士参加国民革命。他宣读了誓词:“国民军之目的,以国民党之主义,唤起民众,铲除卖国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求中国之自由独立,并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特宣誓生死与共,不达目的不止。此誓。”这位国民联军总司令,就是本书的另一位主人公——冯玉祥。他同蒋介石一样,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同样闻名遐迩,同样中外皆知。两个人自然还有不同之处。此时的蒋介石正在仕途上奋力攀登,从响应辛亥革命到出任总司令,不像冯玉祥那样艰辛、坎坷,凭他的机智、努力和计谋,基本上是扶摇直上、步步青云。1922年6月,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蒙难永丰舰,蒋介石应召来到孙的身边,帮助筹划,并肩战斗,护送脱险,平安抵沪。此举不能武断地视为“投机”革命,临危受命,患难与共,总是需要一定的真诚。但是,它也确给蒋介石带来了扩大影响和抬高身价的绝好机会。聪明的蒋介石,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与孙中山同登永丰舰,坚持同叛军战斗者,不止蒋介石一人,然而只有他在事后写了一本《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孙中山在序言中对他称赞不已:“陈逆之变,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日侍予侧,而筹划多中,乐与予及海军将士共死生。”孙中山的赏识和信任,使蒋介石得以出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并在1924年5月正式当上了该校校长。起初,蒋介石曾因不能插手党务和军政大事,而一度消极。但是后来他却感到这-_职务对他的重要意义,因而紧紧地抓住它,充分地利用它,掌握了一批为我所用的军事干部,进而建立起听命于自己的嫡系部队。1924年下半年和1925年,是广东革命政府的多事之秋,蒋介石率队镇压了广州商团叛乱,两次东征陈炯明,平定了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这几次军事行动的胜利,有赖于共产党人的参与指挥和政治思想工作,有赖于工农民众的积极支援,同时,也与蒋介石的指挥密切相关,从而大大提高了他的声望和在国民党中的地位。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召开,蒋介石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在此前后,除了黄埔军校校长之外,他还担任了多项军事要职: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广州卫戍司令、长洲要塞司令、国民革命军总监(相当于后来的总司令)。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施展计谋,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将共产党员排挤出了国民革命军,使这个军成为他一手独揽的嫡系部队。这一年的5月,蒋介石为了限制共产党、夺取国民党党权,提出了《整理党务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通过。当然,这又是一个计谋。经过这一“整理”,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员被“整理”下来,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怀有二心的右派分子被“整理”上去,而获取更大、更多权力的是蒋介石,他此时担任的职务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国民党中央军人部部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对蒋介石来说,地位越高越好,权力越大越好,他在总司令部组织大纲里又做了这样的规定:出征动员令下达后,凡国民政府所属军、政、民、财各机关,均须受总司令指挥。就这样,蒋介石在“总司令”和“独揽大权”之间加了一个等号,而前者就是他自己。国民革命军即将大举北伐,给蒋介石这位总司令带来了施展抱负的大好机会。这时,他虽然是大权独揽,但所辖地区只有广东、广西,中国绝大部分省区还在北洋军阀控制之下,实现孙中山遗愿也好,统治全中国也好,他都要率军出征,进行国民革命。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同蒋介石相比,则有许多差异。冯玉祥,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生于河北青县。他不像蒋介石那样幸运有个盐商的家庭,有出国留学进入军事学校的机会,他幼年家境贫寒,十二岁即吃粮当兵;他没有蒋介石那样染指证券交易所的经历和投机取巧的素质,而是凭借苦练、勇猛、实干和才能,从士兵依次升迁,旅长,师长而督军;他在走向国民革命的过程中,更不像蒋介石那样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曲折和艰辛——冯玉祥来自中国社会底层,早年就有朴素的爱国思想,在1911年辛亥革命的大潮中,他和其他革命官佐发动了滦州起义,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参加了反袁护国战争,1917年他又率军平定了张勋复辟。这些行动反映了反对专制、维护共和的进步倾向,但这时的冯玉祥却未能跳出北洋军阀营垒,仍然是其中的一员战将。从1920年开始,冯玉祥和孙中山建立了联系,他的爱国为民思想日增,革命倾向日浓,而吴佩孚的压制与排挤,又把他自我发展的道路堵死,于是,他乘第二次直奉大战正酣之机,于1924年10月毅然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统治。冯玉祥将这次政变称为“首都革命”,严格说来,此举还算不得革命,不过,它却是冯玉祥从北洋军阀营垒向革命迈进的起点。北京政变后,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并将所部改称国民军,出任总司令。但是,-冯玉祥的军事卖力有限,还不足以控制整个局势,他在思想上对革命对军阀,还缺乏本质的认识,因而,北京政变的成果很快就落到了段祺瑞和张作霖手里,他却受到了排挤,被任命为西北边防督办,离京到张家口赴任;国民军名称被取消,改称中华民国西北边防军,西北军的名称即由此而来,但习惯上仍沿用国民军这一名称。冯玉祥倾慕孙中山的主张,倾向革命,并和苏联取得了联系,国民军所辖地区的民众革命斗争不断发展,在北洋军阀眼中已成了“赤化将军”。1926年1月,张作霖和吴佩孚,这两个杀个你死我活的冤家对头,又联合起来,会同其他军阀,先要“扑灭北方赤化”,而夹击国民军。形势所迫,冯玉祥只好宣告下野,西北边防督办一职由张之江代理,想以此来避免敌对势力的攻击,保存国民军这支从北洋军阀冲杀出来的队伍。1926年3月,冯玉祥启程赴苏联考察,4月初途经外蒙古库伦(今乌兰巴托)时,与前往广东的苏联顾问鲍罗廷和于右任、陈友仁、徐谦等国民党人相遇,商谈了国民党与国民军合作问题,并经徐谦介绍,加入了国民党。鲍罗廷等按原计划转赴广东,徐谦留下来同冯一起赴苏。5月9日,冯玉祥一行抵达莫斯科。苏联军政官兵的热烈欢迎,中国留学生高举的“欢迎人民军队领袖”的大幅标语和“中国国民军万岁”的口号声,使冯玉祥深受感动,向记者们说:“在俄国,找到了中国将来发展的榜样。”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为什么写这本建国问答呢?因为抗战胜利以后,剩下的唯一的一件大事就是建国。如果真能照此办法,那就一定可以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民主的国家,富强的国家,我们老百姓人人可以过着真正的生活,真正的快乐幸福的生活,和平自由的生活。  ——摘自冯玉祥《建国问答二零四问》


编辑推荐

《从合作到决裂:蒋介石与冯玉祥》是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一个是空有理想,一个是极端务实,一个是光明磊落,一个是诡计多端,冯蒋由合作而决裂的一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蒋介石与冯玉祥:从合作到决裂 PDF格式下载



合纵连横,成者王。


这是一个系列,有好几本。内容不错。由于是一个时期的事,内容难免重复,特别是图片。


史实引用较多,千人看千人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