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鸟类-青少年科普图书馆
2009-11
团结出版社
华春 编著
182
116000
莽莽苍苍的山川大地,茫茫无际的宇宙星空,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神奇变化的大千世界中。面对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古往今来曾引发多少人的惊诧和探索。它是科学家研究的课题,更是充满了幻想和好奇的青少年渴望了解的知识。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系统、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和掌握有关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团结出版社按照国家确定的学生科普知识标准,编辑出版了《青少年科普图书馆》大型丛书,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意义、值得支持和推广的出版工程。 加强科普教育和科普读物出版工作,是加快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中共十七大提出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加快国家发展,要抓紧时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把科教兴国战略放在第一位,就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依靠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着眼于长远,努力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大量优秀的科普读物的出版发行正是科学的教育和普及的基础性工作,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文化基础工程。 加强科普教育和科普读物出版工作,同时也是我们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中共十七大强调“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是“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的重要内容,特别提出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有关科普教育和科普读物出版发行工作,多年来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团体的广泛支持。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科普事业进入法制建设和发展的轨道。为持续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中国科协决定从2005年起,将每年9月第三周的公休日定为全国科普日。自2003年以来,为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送书下乡工程。2009年2月,中国科协等单位五年内在全国城乡建千所科普图书室的活动举行了启动仪式。多年来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坚持不懈的送书下乡活动,推动了科普工作在全国,特别是在农村、边远地区和广大青少年中的开展,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适应国家建设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发展的需要,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像《青少年科普图书馆》丛书这样一类科普读物的大量出版,符合广大青少年探究自然科学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相信一定会得到青少年朋友的欢迎和喜爱。希望有更多更好的青少年科普读物出版,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自古以来鸟类就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五彩的羽毛,悦耳的叫声,抑或是娇小的样子,鸟类曾得到的由衷的赞美,已经不胜枚举!它们是杜甫诗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它们是晏殊词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它们是神话传说中为牛郎织女搭桥的喜鹊。还有国画中的锦鸡图,民间年画中的金鸡独立…… 虽然,对于鸟类我们司空见惯,但是对于鸟类的起源、演变、特征、分类以及鸟类之最恐怕就不是人人都清楚吧?本书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鲜明突出地事例系统的介绍鸟类的一些基本常识与趣闻。打开这本书,一起漫游鸟的天堂吧! 本书从鸟类的进化和演变入手,详细介绍了鸟类的特征、分类、习性和繁衍生殖等内容,另外增添了关于鸟类的趣闻阅读,鸟类的保护等知识,增加了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旨在使广大青少年更全面地了解鸟类接触鸟类,关注人类这一亲密伙伴。
第一章 漫漫长路——鸟的进化与演变 第一节 扑朔迷离——鸟的起源 1.始祖鸟 2.孔子鸟 3.鸟与恐龙 第二节 乘空翱翔——鸟的演变第二章 自然雕饰——鸟的特征 第一节 个性展现——鸟的飞行 1.鸟的翅膀 2.鸟的肌肉 3.鸟的骨骼 4.鸟的气囊 第二节 美丽展示——鸟的羽毛 1.羽毛的结构 2.羽毛的功能 3.羽毛的颜色 第三节 与众不同——鸟的腿脚 第四节 超级透视——鸟的视力 第五节 形态各异——鸟的嘴巴第三章 形象体现——鸟的分类 第一节 凌波仙子——游禽 1.麻鸭 2.栖鸭 3.海鸭 4.天鹅 5.大雁 第二节 湿地之神——涉禽 1.大白鹭 2.牛背鹭 3.绿鹭 4.夜鹭 5.苍鹭 第三节 空中雄鹰——猛禽 1.鹰 2.鸢 3.猫头鹰 4.雕 5.鹫 第三节 攀登冠军——攀禽 1.啄木鸟 2.杜鹃 3.翠鸟 4.雨燕 5.鹦鹉 第五节 竞走健将——陆禽 1.松鸡 2.马鸡 3.孔雀 4.长尾雉 第六节 无冕歌王——鸣禽 1.相思鸟 2.金丝雀 3.黄鹂 4.画眉鸟 5.百灵鸟第四章 妙趣横生——鸟中趣闻 第一节 出类拔萃——鸟中之最 1.最懒惰的鸟——寒号鸟 2.最小的鸟——蜂鸟 3.最大的鸟——鸵鸟 4.最大和最小的鹤 5.最凶狠的鸟——“鞋之父” 第二节 不同寻常——鸟中之别 1.体重相差最大的鸟——大鸨 2.世界上唯一需要冬眠的鸟——白胸秧鸡 3.会讲幽默语言的鸟——企鹅 4.鸟中的“模范丈夫”——伯劳 5.带翅的电报——鸽子第五章 重中之重——鸟的保护 第一节 农林卫士——鸟与人类 第二节 清洁高手——鸟与环境 第三节 迫在眉睫——濒临灭绝的鸟与保护 1.黑鹳 2.朱鹦 3.丹顶鹤 4.小天鹅 5.黑龙江扎龙丹顶鹤保护区 6.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7.新疆巴音布鲁克天鹅保护区 8.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保护区
第一章 漫漫长路——鸟的进化与演变 第一节 扑朔迷离——鸟的起源 虽然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鸟,但是,如果要你说出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或许有点困难。其实,探究鸟的起源要从侏罗纪时期开始呢!但是,对于爬行类和鸟类的始祖究竟是什么生物,在古生物学家中仍存有争议。 1.始祖鸟 曾经有一个阶段,人们对最早出现的鸟是什么鸟一直争论不休。其中始祖鸟是争论最大的话题之一。那么始祖鸟是不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鸟类呢?它和现在的鸟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说人类认识鸟类是从现代的鸟类开始的,那么,谱写鸟类进化历史关键一环则是始祖鸟。因为只有在始祖鸟化石出现之后,才使鸟类的原始定义得以产生——体披羽毛,骨骼中空,牙齿退化,尾巴骨骼愈合,是一类会飞行的脊椎动物。其中特别是羽毛这一特征,难得地被保留下来,也就成为鸟类与其他脊椎动物特征的重要区别。不过,关于始祖鸟的看法,人们恐怕还是简单理解为最早出现的鸟化石。而在学术上始祖鸟之所以能引起科学家的重视,是因为它的骨骼构造综合了爬行动物和鸟类的特点于一身,这表明它是爬行类过渡到鸟类的中间代表。但是它是不是鸟类的祖先呢?经科学家的判断,虽然它具有爬行类和鸟类的特征但是它仍然不是鸟类的祖先。至于鸟类的祖先是什么的问题还有待近一步考究! 最早发现的一枚始祖鸟化石,是1861年在德国出土的,至今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它的发源地是在德国的巴伐利亚省的索伦霍芬,地层时代是晚侏罗纪(距今大约是1.45亿年左右)。第一枚始祖鸟化石的形态保存很差,只有一根单羽毛。因为人们知道现代的鸟是长羽毛的,于是就这一枝羽毛化石从此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意义与反响,目前这块标本保存在德国前东柏林博物馆,很少能看到过关于它的报道和照片,仅在1861年有过关于它的报道。 第二枚始祖鸟化石是在1861年9月30日发现的,这件标本基本还算完整,只是头骨不全,至于头后的骨骼还很完整,并且还有羽毛的印痕,形态栩栩如生,它就是“印石板始祖鸟”,现在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 第三枚始祖鸟标本发现于1877年,保存最完整,要比第二枚小很多,大约是第二枚的十分之一,现保存于柏林博物馆。 第四枚标本的发现相距以前三枚相隔时间较长,大约是一个世纪之后的1956年,标本也是没有头骨,地点和第二枚几乎是在同一位置。 第五枚始祖鸟化石是在1877年发现的,之后的历史稍微有些曲折。由于这块标本保存的不十分理想,有些特征保留缺失,再加之当时鸟类的标本可用于对比的实在太少,以及对化石鸟类认识还处在不断积累的过程和对鸟类认识的初级阶段,所以,刚出土时竟把它错认为翼龙化石。因为,在侏罗纪晚期的翼龙也是长着牙齿,而且尾巴还没有消失。 第六枚标本有着与第五枚相似的经历,发现在1951年,要在第五枚之前,但由于标本上没有明显的羽毛印痕,开始被认为是小型的食肉恐龙。所以由此也可以看出,对早期鸟类的认识,羽毛的特征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在早期鸟类的身上还有很多食肉恐龙的特征保留。这种误会一直延续到1973年才被更正。 第七枚始祖鸟化石发现的日子就更近了,是在1987年才出土,和第六枚标本相似,也是缺少羽毛的印痕,直到1988年才被报道。这就是有关始祖鸟化石从始至今的全部发现过程。但是,这些还存有争议,不能作为鸟类祖先的充分证据。 2.孔子鸟 孔子鸟的个体与鸡的大小差不多,其特点是颌骨无牙齿,取而代之的是角质啄:肱骨近端有一大的气囊孔,第一指骨爪特别强大而尖利,第二指骨爪收缩;胸骨较大,呈片状并有一短的后侧突;趾骨远端没有趾骨脚,并且尾椎骨缩短,基本形成尾综骨等,这些都是始祖鸟所没有的进步性状。
人类曾因渴望拥有翅膀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而飞机的构造原理是源于鸟类的,它是所有动物中种类最繁多的一族。鸟类的飞翔之谜至今无人洞察,走近鸟类一起探索其腾飞和翱翔的奥谜。
很好的书,,,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