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评论
2008-10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新京报社
280
无
新京报从创办那天起,就把责任烙在自己的身上,尽最大努力恪守新闻的基本准则,以人文和法治作为义不容辞的价值追求。作为一份诞生于社会转型期的报纸,新京报不仅以跨地域办报的姿态在中国的报业史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还以新锐媒体的视角为这个时代做了尽可能忠实的记录和理性的解释。新京报丛书,体现着新京报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自信,体现着新京报人对国家人民的忠诚和对未来、对先进文化的憧憬…… 耕耘当下,收获未来。
时政锐评我们走在雪地上,走在时间里“以人为本”的社会前途无量“城乡同比例选代表”体现选举权平等增加财产性收入依法保护私产是基石专家的“软权力”应与“硬责任”匹配不能只让环保部门“勇往直前”“假记者”死于“真问题”警惕公共服务“利益集团化”路边摊贩是正大光明的职业“代表工农”比“工农代表”更关键’若是公费旅游,一年出国一次也嫌多“户籍思维”比“户籍制度”更急需打破市长的尊严从哪里来掂量“住房是一种基本人权”的分量牙防组的功与过岂能“中和”保护公民应突破狭隘的“地盘政治”“娱乐”的方式,严肃的监督“官员自罚”:实质还是一种特权没有道歉的善后有些苍白乏力泥石流不会看“纸上预警说“问计网民”,不如说“问计公民”发放灾民抚慰金是一种国家责任鼓励一部分地区在社保上先行一步减少官员代表让人大代表来源更广泛“见死不救落水小偷”后的公权误导因素教育改革可以走在户籍改革之前立碑警示彰显尊重生命“西湖第一高楼”缘何越炸越高民主监督要多些“不信任式”手段少些“旧城改造”,多些“旧房改造”公布领导的电话很重要吗退休金应从速告别身份不平等镇长被罚站:幸亏还没请家长期待两会“老”议题“议而速决”张茵为自身利益说话无可厚非从“诤言”到“辩论”见证“两会”进步户籍“登记”怎么变成了“审批”官罚官:纳税人钱财的转移游戏官员“带病复出”暴露问责制“制度后门”政府应慎提“无明令禁止都可千”成都“散步”:理性的民意表达法治观察生命的价值不因做了坏事而贬损“熊猫烧香”虽侦破“黑客崇拜”仍待除如何避免崔英杰式悲剧再次上演城管问题恐怕不仅是“不文明”小心“当场击毙”击毙程序正义葛优的代言费该追缴吗夸大“打架成本”培养不出法制观念“骗公款出境游”能否以贪污罪论处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法官……评说教育草根民生国际随笔人文环保经济视点专题评论
专家的“软权力"应与“硬责任”匹配 为确保招投标工作客观公正,2003年以来,四川省推行了“统一评标专家库制度”,目前专家库已有7000多名评标专家,其中13名专家因不能公正评标而遭“终身禁止评标”处罚。 在这个崇尚知识的时代,专家越来越炙手可热——他们越来越频繁地介入政府决策和社会生活,这一方面促进了科学决策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专家随意做出专业评判以及不负责任发言的现象。正因为此,专家被“终身禁止评标”作为热点新闻,难免要受到广泛关注。 诚然,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相信专业,尊重各个领域专家的专业判断。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承认,专业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权力,这种权力不像行政权力那样具有强制力,它是一种“软权力”,但实际操作中,它的效用其实并不“软”。许多时候,它甚至直接左右着政府的决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政府出台某项决策,经过专家研究、评估或论证大多成为必要一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专业鉴定和评估正在大行其道,大到司法、医疗,小到室内空气质量,专业的知识和判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无法替代的依靠。 可见,在某种程度上,专家“软权力”和行政权力一样,都直接影响着公共利益。而“有权必有责”,专家“软权力”需要与“硬责任”相匹配。只有当专家手中的权力成为一种必须承担的责任时,他才不敢马虎和懈怠,进而兢兢业业,为社会造福;而当这种权力无需担责,成为一种轻松换取金钱和名声的手段时,那权力的恣意妄为就难以避免,社会将因此遭受伤害。 终身禁止评标,这种对专家的问责,应属于一个社会很正常的自我矫正机制,然而,生活中这样的问责还是太少了。2005年广东兴宁矿难事件中,7名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员组成的专家组经过论证得出结论:下井是安全的。然而,悲剧大幕就此拉开。事后,我们没有看到这些参与论证的专家名单,更没有听到对他们的问责。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