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史纲

张荫麟 中国三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作者:

张荫麟  

页数:

190  

字数:

1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者写此书时所悬鹄的如下:(1)融会前人研究结果和作者玩索所得以说故事的方式出之,不参人考证,不引用或采用前人叙述的成文即原始文件的载录亦力求节省;(2)选择少数的节目为主题给每一所选的节目以相当透彻的叙述,这些节目以外的大事,只概略地涉及以为背景;(3)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兼顾并详。至于实际成就与所悬鹄的之间,有多少距离,只好付之读者的判断了。 这部书原不是作者创意要写的。创意要他写这部书并且给他以写这部书的机会的是傅孟真先生和钱乙藜先生。住在昆明,黄子坚先生孙毓棠先生曾费心谋刊印此书而未成。比来遵义,张晓峰先生主国立浙江大学史地教育研究室为石印五百册以广其传。

作者简介

张荫麟(1905--1942)
字素痴,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他在清华求学7年,以史、学、才出众,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文学院四才子”,被吴宓称为“梁任公第二”;梁启超首次与他相见,也赞叹为“天才”。他先后在《学衡》、《清华学报》、《东方杂志》、《

书籍目录

自序一自序二自序三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第一节 商代文化 第二节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 第三节 周朝的兴起 第四节 周代与外族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第一节 封建帝国的组织 第二节 奴隶 第三节 庶民 第四节 都邑与商业 第五节 家庭 第六节 士 第七节 宗教 第八节 卿大夫 第九节 封建组织的崩溃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 第一节 楚的兴起 第二节 齐的兴起(附宋) 第三节 晋楚争霸 第四节 吴越代兴 第五节 郑子产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 第一节 鲁国的特色 第二节 孔子的先世与孔子的人格 第三节 孔子与其时世 第四节 孔子与政治 第五节 孔子与教育 第六节 孔子的晚年第五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第一节 三晋及田齐的兴起 第二节 魏文侯李克吴起 第三节 秦的变法 第四节 经济的进步与战争的变质 第五节 国际局面的变迁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第一节 新知识阶级的兴起 第二节 墨子 第三节 墨子与墨家 第四节 孟子许行及周官 ……第七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第八章 秦汉之际第九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第十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史纲 PDF格式下载



书的质量挺好的,内容还没来得及看,就是写到了汉朝就结束了。


  
  
   同学推荐的,中国史纲是张荫麟先生为中学生编写的,无论是从历史事件的选择还是组织编写都看得出先生的用心。语言很通俗,没有什么阅读的障碍,但还是看的出张荫麟先生是位历史天才。大抵喜欢历史的人都会有种莫名的悲观,了解一切却无能为力的无力感,有人说历史的作用是要不断的接近史实,永远无法还原真实,但是可以无限接近。很久没有看历史书了,能遇到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也是好的。


  为了鼓励有益的分享, 少于50字的评论将在前页论坛里发表。
  为了鼓励有益的分享, 少于50字的评论将在前页论坛里发表。
  为了鼓励有益的分享, 少于50字的评论将在前页论坛里发表。
  (历史梳理性读物)。
  
  


   张荫麟一生短暂,《中国史纲》是他唯一的一部专著。名为中国史纲,实则写至东汉初期就因张先生西去作罢,后人整理了一些宋史的草稿一并发表,但也只是寥寥数十页小纸。因此从表面看,此书确实只能算一部未完成却十分精巧的史学“小”作。然而,张荫麟高深的学术功底和对历史独到的理解后世未曾窥见,因此凡读此书之人,都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一探究竟。
   《中国史纲》本是一部面向高中生的历史教材,或者也可以说是一本通史读物。但历史圈的人都知道,敢以一人之力撰写通史之人,绝非凡人。扎实的学术自是必须,此外宽阔的视野,独到的认识等都必不可少,想写出一部为圈内所认同的通史,绝非易事。通览中国近代史,能做到者并不多,然而张先生却位列其中,足见此书虽是“小”作,实则是凝聚了张一番心血的大作。
   通过这部似小非小的著作,我们究竟能读到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作为一个半瓶子醋的历史爱好者,我读出了这些很普通,或者可以说一部优秀的历史专著都应具备,却让我印象深刻的东西。
   首先是通俗的语言。全书叙述流畅,历史事件多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读起来一气呵成。每个小故事都有充足的史实为依据,尽管很多事件本人已知晓,但读起来依然觉得有如新接触一般,引人入胜。
   其次是文笔独到,既有优美之处,又不失风趣。且看这段摘录“春秋时代的历史大体上好比安流的平川,上面的舟楫默运潜移,远看仿佛静止;战国时代的历史却好比奔流的湍濑,顺流的舟楫,扬帆飞驶,顷刻之间,已过了风岭千重。论世变的剧繁,战国的十年每可以抵得过春秋的一 世纪。若把战争比于赌博,那么,春秋的列强,除吴国外,全是涵养功深的赌徒,无论怎样大输,决不致卖田典宅;战国时代的列强却多半是滥赌的莽汉,每把全部家业孤注一掷,每在旦夕之间,以富翁入局,以穷汉出场,虽然其间也有一个赌棍,以赌起家,终于把赌伴的财产骗赢净尽”。
   第三是叙述严谨。对于一些当时尚存争议的问题,张荫麟既没有自己妄下结论,亦或干脆视而不见,而是用清晰的语言将争议和不确定向读者写明,供我们思考。
   第四是清晰的脉络。虽然是按照普通的时间顺序,但在小章节的编排上张先生确实是别具匠心。比如第三章霸国与霸业,其小标题依次为楚的兴起、齐的兴起(附宋)、晋楚争霸、吴越代兴、郑子产。绝对是既遵循基本史实,又与他书有些不同。只有细读之才能体会到作者的独到见解。
   第五是干练的议论。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品评绝对是本书的一大亮点,看似字数不多,其实是恰到好处,偶尔附在一旁的引用更是让我读着有种拍案叫绝的感觉,只能感慨自己未曾有机会用到这样的教科书了。
   静心品读这部大师面向我们的“小”作,我觉得从另一个方面感受到了大师何以称之为大师。


  看看以前的课本吧!现在的课本都是垃圾。尤其是人教版的课本,是毒害青少年的大毒草啊!!!!!!!!!!!!!!!!!!!!!!!!!!!!!张荫麟的书只写到汉代,可能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吧,未能写完。现在看来都是很平常的论断,但是现在的课本评论都是这些民国大儒缔造的,现在的所谓专家学者,都是抄袭民国大儒的。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
  第五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第七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
  第八章 秦汉之际
  第九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
  第十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
  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
  
  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从商到周的流水账。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封建:王室之下有封君;封君为一个地区世袭统治者兼地主;除此之外其他人非农奴即佃客;土地非私有,不能买卖。
  诸侯对王室的义务较少。
  社会阶层构成:诸侯、大夫、士、奴隶、庶人、商人和工人(提的较少)、
  奴隶来源于战争,其地位世袭罔替,一些人服侍贵人,大部分人从事生产。虞国大夫百里奚曾经是一从嫁奴隶。城邑周围的田土为公田,由奴隶种植,其他大部分田土为私田,耕私田的为“庶人”。庶人与奴隶生活差不太多,但前者可私蓄财物,自由迁徙。
  “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岂敢爱之,畏我父母!”,此时少男少女终身大事已有长辈做主。
  士:指特别受教育的人,春秋以前,专指武士,其后为文士。舞乐和礼仪在士的生活中占很重要的比例。理想的士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忠诚。士的地位仅次于大夫。
  宗教:周人最重要的两个神,土神:社,谷神:稷。周人发明筮法,具体做法参照《周易》,取五十蓍草搓弄,得到卦象,预测吉凶。此时国家大事主要是战争和祭祀。
  政治组织:王位继承方式从商朝的兄终弟及制转变为嫡长继承制。帝国组织以家族为单元,随着家族的扩大,家庭分子间难免产生很多冲突,但和战国不同,春秋时代诸侯纷争念及旧情。
  
  第三章 霸国和霸业
  楚:楚国由于拥有地域优势,军事安全,经济强大。因此,楚地文化相对北方地区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神话与文学,楚飞扬飘渺的火神,披着荷衣、系着蕙带的司命等,《楚辞》音节委婉、情绪缠绵与《诗》的朴素、质直形成鲜明对比。
  齐与宋:
  


  第一次知道竟然有人用这样一种笔法来写历史,娓娓道来,又有散文的魅力,朗朗上口,尤其描写孔子的那一段,完全可以拿来做散文读,可是又不乏历史的严谨和严肃。自读史以来,白话文写史,张君当属一流,后来者,当推柏杨一人!


   《中国史纲》,张荫麟(1905—1942)著,中华书局2009年5月出版。
  
   本书是张荫麟先生短暂的一生所留下的唯一专著,名为《中国史纲》,实则并不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历史。全书内容起于商代(即当时所知的有确切考古文字记录的最早年代),止于东汉初期,跨度约一千六百年。由于作者过早去世,后续内容便付阙如。
  
   编写中国史者,自古至今不可胜数。但是究竟应当以什么标准来对浩如烟海的史料进行取舍?历来见仁见智,尺度不一。作者详细考察了过去史家判别史料重要性的标准,总结五条如下:新异性(Novelty)、实效(Practical Effect)、文化价值(Cultural Values)、训诲功用(Didactic Utility)、现状渊源(Genetic Relation with Present Situations)。作者认为除第四条外,其他四条都是应当自觉、严格地合并采用的。这并非是说历史的借鉴意义不值得重视,而是认为它不必非得在通史中体现,可列入其他专门研究的范畴。
  
   春秋战国奠定了中国思想之基础,秦汉帝国构建了华夏统一的版图,对于一千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作者没有简单地编年纪事,也不是刻板地平铺直叙,而是运用了许多创造性的写作手法,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和透彻通达的描述勾勒出当时历史演进的大势、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文化的创新和若干重大人物的贡献。兹以作者对孔子的描述为例:
  
   “这位先生衣冠总是整齐而合宜的;他的视盼,和蔼中带有严肃;他的举止,恭敬却很自然。他平常对人朴拙得像不会说话,但遇着该发言的时候却又辩才无碍,间或点缀以轻微的诙谐。他所喜欢的性格是‘刚毅木讷’,他所痛恶的是‘巧言令色’。他永远是宁静舒适的。他一点也不骄矜;凡有所长的他都向其请教。”
  
   这是写史,不是演义,也不是小说。能把历史写得如此明快流畅,无怪乎钱穆有言:“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倘若张荫麟能如钱宾四般高寿,则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必定远不止这半部《中国史纲》了。
  
   (蔡舰 2011年4月7日)


  高三时读过,当疲惫时,读一读,晚自习回来,读一读,都很有味道。甚至,上厕所时,也喜欢顺手带着,解闷。


   现在细细想想学生时代所上的历史课,我们的教科书即是从我党在制度先进性和道德的制高点俯视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不断复述将相王侯的剥削特征,拔高所谓农民运动的所谓历史先进性,以及无数的何年朝代替换何年发生某次大战的知识点。在无数堂历史课的洗礼下,总让我感觉自己能投胎在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是何等的三生有幸。
   我对于历史的宏观感觉上述已有描述。再说说我的历史老师吧。我努力会议,但依旧徒劳,连历史老师是男是女都不记得了。但有一个例外,我依旧清楚地记得他姓谢,而能在我的记忆中能存活至今的唯一原因听来有点可笑,因为这位老师喜欢讲野史,每每一节课开始他拿起课本准备照本宣科时,全班同学都异口同声说上次的故事还没有讲完,他都会顿下,问道讲到哪了,在我们的提醒下继续故事会,当45分钟一节课还剩下5分钟时,他说我们还是把课本知识过一下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的历史课成绩没有因为这位老师的不守本分而出现滑铁卢或者奇迹,所以我斗胆推测,咱们的历史课完全可以没有历史老师,因为只要你会认字,如果记忆力好那更要恭喜你已具备得高分的充分条件。
   每当读到大家的大作时,我始终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资格写书评,总觉得在这些伟大的著作前,自己就如同蹒跚学步的孩童一样。
   此时此刻,我只想感谢张荫麟先生留个我们后人一本如此美妙的历史书。


  在去年底苏州的人民路一家古籍书店里,我有幸淘到了这一本书。如果说房龙的书饱含着对于人类的人文关怀,那么这本书则充满了对于民族的赤子之情、对于学问的专注用心。
  
  本书是张荫麟先生留下的唯一专著,高中历史教材。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陈梦家认为此书一则是“最好而有兴趣的中国史”书,二则可让读者“对于中国史得一新而正确的鸟瞰”,所以不论是否读过其它中国史书籍,本书都有足够的价值。
  
  作者在约230页的篇幅内概要介绍了商朝至西汉的这段历史,当然不能够面面俱到,于是作者按他的标准进行了取舍。韩愈说过“记事者必提其要”,而说到史事的重要性,作者提到了五点:
  一、 新异性的标准,或者说是时空位置的特殊性;
  二、 实效性的标准,指史事对于人群的苦乐影响的大小之不同;
  三、 文化价值的标准,指真与美的标准;
  四、 训诲功用的标准,可理解为成败得失的鉴戒,这也是旧史家的主要标准,恰为作者所摒弃;
  五、 现状渊源的标准,指史事和现状的关系。
  
  作者总结到,在编写通史时,除了第四种外,其它的都应该自觉、严格地采用。此外史学家对于文化价值也需要有深刻理解,不仅要通古还要晓今。此处足见作者对于治学的严谨态度。
  
  张荫麟先生就是在这样的标准下开始给我们讲起了故事。这里仅撷取几则有趣者。
  
  【黄帝】
  
  黄帝的故事当发生在尧舜之先,其创造却在尧舜之后。黄帝和他周围的一班人物也是许多文化成分的创造者,例如他自己发明了舟、车、罗盘等等;他的妃嫘祖最初教人养蚕织丝;他的诸臣发明了文字、算术、历法等等。他不独是中国人的共祖,并且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他的功用是把中国古代史大大地简化了:)
  
  【华夏和汉族的由来】
  
  在夏商周三朝,在一千数百年间,中原地区的人民经过同化作用团结成一大民族,他们对于异族,自觉为一整体,自称为“诸夏”,有时也被称并自称为“华”。从汉朝开始逐渐以汉族代替了诸夏、华夏等称呼。
  
  【历史上唯一的封建朝代】
  
  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的: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在这社会里,凡统治者皆是地主,凡地主皆是统治者,同时各级统治者属下的一切农民非农奴即佃客,他们不能私有或转卖所耕的土地。照这样说,周代的社会无疑是封建社会,而且在中国史里只有周代可以说是封建社会。
  
  从秦朝开始,纯粹的封建制度就就被郡县制取代了。
  
  【铸成大器】
  
  前484年,陈大夫某,因为陈侯嫁女,替他国人征收特税;征收的太多,用不了,他把剩下的为自己铸了一件钟鼎之类的"大器"。后来国人知道,便把他赶走了。他走到半路,口渴,同行的一位族人马上把稻酒、干粮和肉脯献上,他高兴得了不得,问为什么这样现成?答道:大器铸成时已经预备着了。
  
  【秦与六国】
  
  战国时代,不管秦如何强大,总是颇惧怕六国合从的,但六国最终还是为秦所灭。(顺便说一句,我的老家正是当年齐国的地盘,所以我是非常不喜欢秦国的)苏辙在《六国论》中说得好,“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尚无汉朝,何有汉年】
  
  秦历终于秦二世三年九月,汉初沿秦历法,以十月为岁首,故以汉元年十月接秦二世三年九月。但此时尚无汉朝,何来汉年?今别无善法,只得依之。。。
  
  【王莽】
  
  这个莽字,现在看来本身即带贬义,如鲁莽、莽汉,以前了解的历史也是让我这么看待王莽的。但其实王莽谦恭俭朴,勤学博览,交结贤俊,穿着得如同儒生一般。当时在朝的推荐他,在野的颂赞他,隐然为一时人望所寄了。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有趣的故事,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最后以哲学家贺麟的话来结束吧:“他的《中国史纲》,虽仅部分完成,是他人格学问思想文章的最高表现和具体结晶。书中有真挚感人的热情,有促进社会福利的理想,有简洁优美的文字,有淹博专精的学问,有透彻通达的思想与识见。"


  
  王家範先生作的前言,共25頁,介紹十分詳細,鏈接如下:
  http://www.zisi.net/htm/xzwj/wjfwj/2005-12-15-34612.htm
  
  再贅言我感覺到的幾個特點
  
  1. 語言十分流暢,連貫,讓人讀起來一氣呵成,欲罷不能。的確如自序所說:“以說故事的方式出之”,為全書講史的特點。其友說“張君的文章頗受任公的影響,一篇之中總含有多少任公的筆調”,此言不假,很多地方的描述方式很像任公《近三百年學術史》,興味盎然。有舊學功底寫出的白話文到底與今人不同。
  
  2. 語言之平白流暢絲毫不影響思想之深,觀點之富有啟發性。讀史多的人對歷史很熟,看不少講史書總有老生常談之感。而張君此書卻常在不經意間讓人感嘆其角度之新穎,常有“原來如此”之感。
  
  3. 前後連貫一體。從寫法看,每一節最後一段自然而然地有所銜接,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下一節,真像評書中“且聽下回分解”的手法。若整部中國通史能成,讀者讀起來會多麼酣暢啊,只可惜天妒英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