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盲点

(美)库克 著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作者:

(美)库克 著  

页数:

284  

译者:

李小刚 译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盲点》讲述了年轻的女法医劳里在近来送检的尸体中发现,因吸毒过量死亡的人数明显增加,而且都是受过良好教育、事业有成的社会精英。心急如焚的劳里找到首席法医,请求向社会公开发布警告,但却因缺乏证据,遭到了断然拒绝。就连因工作关系而日渐亲密的刑警卢也对他的担忧不以为然。作为纽约警察总部重案队的中尉,他最上心的是以保罗和文尼为首的两个墨社会帮派之间一触即发的火并。在卢中尉来看,黑帮火并造成的社会危害远甚于死几个明知毒品有害却仍去染指的嬉皮士。走投无路的劳里求助于父母硬塞给她的结婚对象——乔丹,一位擅长做角膜移植手术的眼科医生。而黑帮头目保罗正巧是他的病人,因为被竞争对手泼了一脸酸液,角膜严重腐蚀,需移植新的角膜才能重见光明。有趣的是,这位医生近来做的角膜移植手术也在成倍增加。乔丹对眼下业务繁忙且财源滚滚的现状非常满意,无心也无力帮助劳里。  万般无奈的劳里,把事情经过告诉了一位记者。记者的文章见诸报端之后 ,勃然大怒的首席法医解雇了劳里……

作者简介

  罗宾·库克(Robin Cook),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并在哈佛大学完成了他的医学培训。  他是位医生,也是成功的作家,因为把医学知识引入到恐怖小说中而闻名。被称为医学惊悚小说的创始人。  在具有突破性的小说《昏迷》出版20年后,他持续在自己所开创的小说领域中创造着奇迹: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2部作品荣登《纽约时报》最畅销图书榜。  在每一部小说中,罗宾·库克都会尽力描写一些现代最先进的医学实践。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涉及器官捐献、基因工程、治疗不育、试管婴儿等等新鲜的话题  罗宾·库克曾说,他选择写恐怖题材小说的原因是:这种形式可以让读者对不太了解的医药学知识产生兴趣。在他看来,写小说实际上是在教授人们更多的知识。

章节摘录

  上满发条的老式闹钟总能及时把劳里·蒙哥马利从死睡中唤醒。尽管这  个闹钟在她上大一时就跟着她了,可直到现在,她还是没能习惯那清脆异常  的闹铃声。基本上,只要它一响,劳里准醒,而且,一个始终不变的动作,  就是立刻扑向这个可恶的机械装置,那样子像是在说,她的性命能不能保住  不靠别的,就看她能不能以最快的动作关掉它。  看来,11月这个落雨的早晨也不例外。等她把闹钟重新放到窗台上时,  她还能感觉到心跳加速。肾上腺素的急速分泌,使每天的这一时刻显得不同  一般。即便她能再回到床上去,那甜蜜的梦乡是再也回不去了。看来与她同  样感受的还有汤姆——她那只半野半家的1岁半黄斑猫,它听到闹钟响,立  刻隐身于壁柜的深处。  既然认同这新的一天由此开始了,劳里下了床,扭动着脚趾头,穿上她  的软羊皮拖鞋,打开电视机,调到本地台的早新闻。  她住的这套一居室公寓房间面积很小,位置在第19大街与第一和第二大  道的交叉口上,是座6层高的廉租公寓楼。她的房间全都在5层的背阴面。两  扇窗都对着杂草丛生的后院。  她进到袖珍型的厨房里,打开了咖啡机的开关。昨晚临睡前她已准备好  了比例适当的咖啡和水。让咖啡煮着,她溜进了洗手间,看着镜中的自  “唉呦!”她一边左看右看,一边嚷嚷起来。她看到了昨晚熬夜造成的  损失。眼睛肿胀不说,还有红血丝。劳里压根儿不是赶早的人。她是标准的  夜猫子,经常挑灯夜读。她喜欢阅读,不管是大部头的病理学专著或是流行  的畅销书。具体到虚构类的小说,她感兴趣的面是很广的。在她的书架上,  从惊险悬疑小说到浪漫传奇、历史、科普甚至哲学读物,应有尽有。昨晚读  的是一本关于神秘的谋杀案的书,她一口气读完了。等到关灯时,她都不敢  看时间。像往常一样,到了早晨她就赌咒发誓,下次再也不会看到那么晚了  。  洗淋浴时的劳里才算真正清醒了,她开始思考今天所要干的事。到纽约  首席验尸官办公室任助理验尸官已经5个月了,上个周末轮到她当班,这意  味着她要在周六和周日工作。结果,她做了6例尸检:头一天3例,第二天又  做了3例。这些案子在签字移交前是要求做补充说明的,她开始在心里为即  将要落实到字面上的东西打腹稿。  冲完澡,劳里心情轻快地把自己擦干。今天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是,这将  是一个“案头工作日”,对她而言,不会给她安排任何尸检工作。但已经做  过的尸检,还有必要形成文字,这同样得搭上时间和精力。就她目前知道的  情况看,起码有20个案子的材料等着她干呢,这些案子来自实验室、法医调  查员、本地医院或本地医生,还有,那就是警方了。如此繁重的工作量,光  是想想就要把她压垮了。  回到厨房,她给自己倒了杯咖啡。然后,端着咖啡杯,她又返回洗手间  ,化妆,吹干头发。她的头发是最占用时间的。那一头浓密的赤褐色长发,  红色更突出一些,那是因为她每月都要用棕红染发剂漂染一次。她自认为,  头发是最明显的特征。她母亲一直撺掇她把长发剪短,可劳里喜欢它垂过肩  膀,既能辫成辫子,也能盘在头顶。至于说到化妆,她一直信奉“简约即丰  富”的原则。用眼线笔在眼睛周围勾勒出一个蓝绿色的轮廓,用眉笔画一画  淡红色的细眉,等到睫毛膏刷上,就快大功告成了。珊瑚红的唇膏抹上,宣  告整个程序走完。满意后,她端着咖啡杯回到卧室。  这时候,《早安美国》刚开始。她支棱着耳朵听的同时,把昨晚已准备  好的衣服往身上穿。法医病理学,基本上还是男人一统天下,可在劳里这里  ,她偏要通过衣装打扮强调她的女性性别。她穿上一条绿色的裙子,配一件  圆翻领毛衣。她对镜审视自己,挺高兴。这身行头,她以前没怎么上身。衬  得她比实际的5英尺半更高些,甚至也比115磅的体重更轻些。  咖啡喝完,又喝了一杯酸奶,给汤姆的碗里加了些猫粮,劳里费劲地穿  上那件双排扣雨衣。然后,她抓起钱包,她的午饭——这也是昨晚准备好的  ——还有文件包,走出了屋门。门上的一排锁又用去她一些时间,那都是前  住户的遗赠。进了电梯,劳里按下了下行钮。  底下显然得到了信号,不大会儿,年久失修的电梯开始吱嘎吱嘎地升上  来,劳里听到了黛布拉·恩格勒开锁的声音。劳里歪着头,看着与公寓大门  同一方向的门被推开一条缝儿,安全链也从挂钩上摘下。黛布拉那双充血的  眼睛,挺认真地看着她。那双眼睛上面,是一团蓬乱卷曲的灰发。  劳里以攻为守地直视着那双突出的眼睛。看来,黛布拉是不放心她身后  的走廊里有什么响动。一再地探头探脑磨砺着劳里的神经。好像她的私人空  间被冒犯了,而实际上她心里清楚,走廊是公共空间。  “最好带上把伞,”黛布拉用她喉音很重的烟酒嗓说道。  除了惹劳里起急,黛布拉没有说错。她的确忘记带伞了。为不让黛布拉  觉察到她刚才已流露出的不加掩饰的不满,劳里赶紧转回自己门前,把那几  道好不容易锁上的锁再重新打开。5分钟后,她进入电梯间,再次看到黛布  拉那充血的眼睛依旧警觉地打量着。  当电梯慢慢下降时,劳里的气恼已经消得差不多了。她的思绪又转到上  个周末最让她费心的案子上去了:12岁的男孩儿被一枚垒球击中左胸。  “生命无常啊,”想起男孩儿的夭折,劳里的感慨随着一声叹息破唇而  出。孩子的死最让人难以接受。她本以为医学院的训练早已能让她对这种事  无动于衷了,现在看来,事情并非如此。在病理学住院实习期里也没能使她  习惯死亡。现在她已做起了法医,诸如此类的无妄之灾,她面对起来反而更  难了。可越难面对却面对得越多!在出意外之前,那个死于垒球击打的男孩  儿一直很健康,活蹦乱跳,朝气蓬勃。他躺在尸检台上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  ;没病没灾的,跟睡着了一样。可劳里呢,不得不拿起解剖刀,像鱼一样给  他开了膛。  当电梯被其他下楼的人按停时,劳里使劲咽了一口唾沫。像小男孩儿这  样的惨剧让她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所动摇。也许当初应该选儿科,那样起码  可以和活生生的孩子们打交道。医学领域的选择总是很严酷的。  一看到外面是什么天儿,不管劳里愿不愿意,她不得不感谢黛布拉的忠  告了。风的劲道越来越大,预示着雨就要开始下了。放眼向街头望去,她像  怀疑职业选择一样开始怀疑居住地的选择是否明智。垃圾成堆的街头的确不  雅观。也许她应该去一个新兴的清洁城市,比如亚特兰大,或者一个四季常  夏的城市,比如迈阿密。劳里撑开伞,斜着身子,向第一大道顶风前行。  就这么走着,突然觉得自己的职业选择是个讽刺。她选择病理学有很多  原因。其中之一是因为她有这样的想法,在可预见的将来,从事医学能使组  建家庭容易一些。但问题是,她并没有家庭,除非她把父母考虑在内,而事  实上,他们的确不能真正算数。劳里从没想过她在32岁前能有自己的孩子,  更不用说她现在还是独来独往的单身一人。  一位看不出国籍的短程计价车的驾驶员,载她到第一大道与第十三大街  的交叉路口。能搭上车她很吃惊。一般情况下,下雨,再赶上上班高峰时段  ,要想搭上出租车是很难的。可今天早上,她刚到第一大道就有人从一辆出  租车上下来。即便她拦不到出租车,那也算不上什么灾难。住地离上班的地  方只有11个街区也有方便之处。很多时候,她一天里都是步行来去的。  付了,车费,劳里下车,沿着纽约首席验尸官办公室前的台阶拾级而上  。这座6层高的建筑,在纽约大学医疗中心和贝尔维综合医院的衬托下,显  出了自己的陈旧。建筑正面的蓝色釉面砖,铝窗,玻璃门,无不显出落伍的  设计。  要在往常,劳里根本不会注意这座建筑的外观,可在今天这样,一个下  雨的星期一,什么也逃不过她挑剔的眼光,包括职业选择和住处的选择。这  地方让人压抑。她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她摇了摇头,真不知道建筑设计师,  看到蓝图变成现实,真心满意的能有几个,正感慨着,她发现门厅里异常拥  挤。前门就那么敞开着,也不管早晨的风有多么凉,能看到里面因为聚集的  人太多,有一股股的烟在向外冒。  劳里好奇地穿过人群,有点儿费劲地往鉴定室的方向走。马林·威尔逊  ,平时的接待员,这会儿被至少12个人堵在她的小桌后面,七嘴八舌地向她  提问。已经有媒体介入,带着照相机、磁带录音机、便携式摄像放像机,还  有各种各样的闪光灯。显而易见,肯定是有不寻常的事发生了。  用一个简单的动作,算是和马林打了招呼,劳里急匆匆地往里走。等她  通过一扇门,把大厅嘈杂的喧闹和刺鼻的烟味儿挡在外面之后,才算是松了  一口气。  她停下脚步,往供家属辨认死者的屋里瞥了一眼,当发现里面空无一人  时,她多少有些奇怪。既然外面挤满了人,这辨认室里面也应该有人才对。  她耸了耸肩膀,拐进了鉴定室。  劳里撞见的第一个人是文尼·阿门多拉,停尸房的技师之一。对接待区  的一片混乱置若罔闻,端着一杯盛满咖啡的塑料杯,仔细阅读着《纽约邮报  》的体育版。他的脚放在一张铁桌子的桌角上。平常的时候,早8点之前,  这里只有文尼一人。把煮好的咖啡灌进咖啡壶里,这也是他负责的一项工作  。这间放着那台大大的商用型煮咖啡器的鉴定室,一室多用,有时也作为非  正式早会的地点。  “这是出了什么事啦?”劳里嘴里这样问着,同时拿起当天的尸检登记  表。尽管今天她没有尸检任务,可她还是想知道又发生了什么案子。  文尼放下报纸。“麻烦事,”他说。  “什么样的麻烦?”劳里问。从这里可以看到通讯室,两位日班秘书正  忙着接电话。她们面前的电话接线板上红灯频频闪烁,那都是等待接通的呼  人电话。劳里给自己也倒了杯咖啡。  “又一起‘预科生谋杀’的案子,”文尼说,“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被  她的男朋友勒死了。性和毒品。你应该知道,那些富家子。就发生在草地上  的小旅馆。几年前第一次发案引起多大骚动啊,媒体在尸体被发现的那一时  刻就来了。”  劳里嘴里啧啧有声。“多可怕。一条性命就这么没了,一个人生就这么  毁了。”往咖啡杯里加了点儿糖和奶油。“谁经手了?”  “普洛吉特医生,”文尼说,“他是被当班医生叫来的,他不得不去现  场。当时也就是凌晨3点左右。”


编辑推荐

  《盲点》编辑推荐:绝对的天才?绝对的魔鬼?医学惊悚小说之王。  年轻的女法医劳里在近来送检的尸体中发现,因吸毒过量死亡的人数明显增加,而且都是受过良好教育、事业有成的社会精英。她将这一情况告诉首席法医,并希望他能高度重视此事,但却遭到了拒绝。此后,劳里又去求助于他的刑警朋友卢中尉和一位擅长做角膜移植手术的眼科医生乔丹,都以失败告终。最后无奈之下,她只好求助于媒体。可是,结果等待她的却是被解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盲点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