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日本帝国的衰亡(上下册)

(美)约翰•托兰著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作者:

(美)约翰•托兰著  

页数:

973  

译者:

郭伟强译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日本帝国的衰亡》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所写的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历史纪实著作。作者在书中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于1936—1945年间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东部开辟侵略战场,横行亚洲,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直至最后被迫求和投降的历程。书中史料极为丰富,有许多材料系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也有不少史料是一些原为日本天皇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提供的。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侵略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战争给受害国人民和日本民族所带来的巨人灾难,以及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原著于1970年10月在美国出版后,即成了一本畅销书,并夺得了1971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仅在得奖当年就再版三次,在西方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该著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特别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史有一定价值,堪称《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姊妹篇。

作者简介

【美】约翰·托兰
1912年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传统的基督教家庭。青年时代的托兰没有想过会成为历史学家,他那时的梦想是成为百老汇的剧作家。大学里,托兰学的就是戏剧创作。大学毕业后,他背起行囊走遍了美国。42岁以前,他是个事业上不成功的剧作家、官场里得不到赏

书籍目录

(上册)
 前言
 第一部 战争的根源
  第一章 “下克上”
  第二章 挺进卢沟桥
  第三章 “那么,这将是背水一战”
 第二部 乌云压顶
  第四章 “还原到白纸上去”
  第五章 致命的照会
  第六章 z作战计划
  第七章 “战争的爆发时间可能比任何人想象的要来得快”
 第三部万岁
  第八章 “视死如归”
  第九章 “我们前面的艰难岁月”
  第十章 飘渺的希望难逃的失败
  第十一章 “对他们发慈悲就是延长战争”
  第十二章 “扪心无愧”
  第十三章 转折
 第四部死亡之岛
  第十四章 小本经营行动
  第十五章 绿色地狱
  第十六章 “本人罪该万死”
  第十七章 结局
(下册)
第五部 调兵遣将
  第十八章 鼠辈与好汉
  第十九章 向马里亚纳群岛跃进
  第二十章 “七生报国”
第六部 决战
  第二十一章 “谁也别心慈手软”
  第二十二章 莱特湾之战
  第二十三章 “断颈岭”之战
  第二十四章 溃败
 第七部 苦尽甘来
  第二十五章 “绝好机会”
  第二十六章 火刚熄灭的地狱
  第二十七章 江户之花
  第二十八章 最后一次出击
  第二十九章 铁台风
  第三十章 散兵游勇
第八部 “一亿玉碎”
  第三十一章 寻求和平
  第三十二章 “那是不用你操心的决定”
  第三十三章 广岛
  第三十四章 ……以及长崎
  第三十五章 “忍不住也得忍”
  第三十六章 宫廷叛乱
  第三十七章 鹤声
 尾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下克上”:11936年2月25日下午,东京上空彤云密布,预兆不祥,大雪已经厚厚地覆盖了全市,而且看样子还要下。前三个晚上已下了一英尺多,是五十四年不遇的大雪,交通受阻,陷于混乱,有的剧院不得不改为临时旅馆供回不了家的观众借宿。东京尽管披上了银装,可是看上去几乎仍然是既有西方色彩又有东方色彩。日本已经甩掉它过去的很多封建的东西,成了亚洲一个最先进最西方化的国家。离传统瓦顶的皇宫几百码的地方,一座四层钢筋水泥结构的新式建筑是处理宫廷事务和天皇办公的宫内省大厦。围绕皇宫的古老石墙和护城河外,同样是东西合璧:帝国剧场和第一生命大厦等一长排新式建筑犹如芝加哥的完全是西方式的高楼大厦,而仅仅相隔几个街区,就是狭窄的卵石小街,一排排艺妓馆、寿司铺以及和服店,鳞次栉比,还有房子摇摇欲坠的各种小商店,它们门上挂着随风扑动的暖帘和五颜六色的灯笼,即使在这样的阴天,也显出一派欢乐气氛。紧近皇宫一座小山上的是尚’未竣工的国会大厦,这座大楼主要是用冲绳运来的石块建造的,好像是仿埃及的式样。在这座威严的大厦的后面,是一幢幢政府首脑的宽敞官邸。其中最大的是首相官邸,这座官邸由两幢楼房组成,办公部分是早期弗兰克·劳埃德·赖特风格的西式建筑,起居部分是日本式的,墙薄如纸的滑动门,地板上铺榻榻米。但是,外表宁静的东京却酝酿着一场骚动,一场即将冲向大雪覆盖的街头的激烈骚动。皇宫外侧一端是第一(玉)师团的兵营。该兵营由于陆军省一名少佐告密说他们要发起武装叛乱而引起了当局对他们的注意。告密者说,他从某一青年军官那里获悉,一批激进分子计划于该日刺杀天皇的若干名顾问。嫌疑分子已受到监视,还给政界要员派了应付紧急情况的保镖。首相官邸的门窗都用钢筋和铁条加固,安上了直通警视厅的警报器。可是宪兵队和警方觉得他们满可以从容对付局势。一小撮叛乱分子不管有多么强烈的动机,毕竟翻不起大浪。此时他们对情报所说即将发生叛乱的可靠性如何正半信半疑。这一天眼看就要结束。 他们这种安然自得的态度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负责守卫皇宫的精锐部队中的造反情绪非常强烈。他们的傲慢不逊极为明显,因此已下令于数日内把他们调往满洲。他们露骨地蔑视当局,以致有一支部队竞以演习为名,集体跑到东京警视厅门前去撒尿。这些不服管束的官兵中另有一千四百人正在谋划揭竿而起,准备于次日拂晓前分头袭击东京六个目标,包括警视厅和若干政府官员的住宅。在为这些袭击进行复杂的准备工作的同时,寻欢作乐的人们却在渐渐黑下来的大街小巷上闲逛寻找消遣。银座——即东京的百老汇第五大街——已经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对日本青年说来,这儿早已成了外部世界的浪漫象征,是霓虹灯、妇女装饰品商店、咖啡馆、美国和欧洲电影、西式舞厅和餐馆组成的仙境。距这里不远的赤坂区(那里的男女普遍穿和服),古色古香的日本也期待着一个欢乐的夜晚。那些脸上涂脂抹粉,身穿五光十色舞服的艺妓,好像是来自古代的不速之客,坐在人力车上沿着柳树成行的蜿蜒的街道穿梭。这里的灯火比较昏暗。警察提着的日本传统的红灯笼,散射出柔和的令人思乡的光芒,宛如一幅迷人的木刻变得栩栩如生似的。这些叛乱者的动机并不是出于个人野心。如同在他们以前的六批人一样——那六批人都失败了——他们企图用暴力和暗杀手段去纠正日本社会的不公正。日本的传统使这些罪恶行径合法化,日本人给这种行为起了一个专门名词——“下克上”(gekckujo)。这个词最初是在15世纪使用的,那时,各级地方到处发生叛乱,地方豪族拒不服从将军…,而将军又不服从天皇。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专制制度在欧洲瓦解,接着出现民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潮流。这在日本青年人中产生了巨大影响,要求变革的呼声甚嚣尘上。政党相继出现;1924年开始实施成人普选法。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得太突然了。在日本,视政治为赌博或摇钱树者大有人在,已揭露出一系列丑闻,如松岛红灯区丑闻、铁路丑闻、朝鲜丑闻等。对贪污贿赂的告发,使国会大楼内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伴随日本西方化而来的人口爆炸性增长更加深了混乱。本州、四国、九州和北海道(日本四大岛,加起来几乎不到加利福尼亚州的面积)就有八千万人拥挤在一起。国民经济无法承担每年增加约一百万的人口。农民由于产品价格暴跌而处于饥饿的边缘,他们开始组织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抗议。成千上万的城市工人失去工作,不得不风餐露宿于街头。左翼政党和工会组织纷纷应运而生。然而,这些运动却遭到各国粹主义者组织的抵制。这种组织最著名的领导人就是北一辉。北一辉既是个国粹主义者,又是一个炽烈的革命者,他把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结合到一起。他那论改革的册子《国家改造法案大纲》不但受到激进派的推崇,连天皇的崇拜者也如获至宝。北一辉的言论吸引了所有渴望改革的人。北一辉写道:“日本正在仿效西方国家的毁灭性榜样。那些拥有金融、政治、军事权力的人们在皇权的庇护下,都在维护自身的不正义权益……。“没有我们的保护和领导,印度和中国的七亿兄弟绝不能取得独立。“东方和西方的历史,不外乎是各封建国家经过一个时代的内战后取得统一的记录。唯一可能的国际和平就是经过这个时代的国际战争后取得的封建式和平。这种和平将由于出现一个可以统治世界各国的最强大国家而实现。”他号召大家去“清除天皇与国民之间的障碍”,就是说,取消内阁和国会。只有一家之长才能有选举权,任何人都不得积聚超过一百万日元的财产(约合当时五十万美元)。重要的工业应收归国有,建立专制独裁制度,女人的活动只能限制在家庭圈子内,以“发扬日本古老的花道和茶道”。千百万易受影响的、富于理想的年轻人,对政界、财界的腐败以及家中的贫困,本来已深恶痛绝,无怪乎他们一下子就给迷住了。他们能够与这些罪恶势力和共产主义进行战斗,使东方从西方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并使日本成为世界各国的领导者。 在西方,这样的年轻人本来能够加入工会或当政治鼓动家以找出路。但是,在日本,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出身于小地主或小商人家庭的青年,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在陆军或海军里当军官。一旦入伍,他们从士兵的口中更深刻地了解到贫困的情况。这些士兵,每当收到家信,都会失声痛哭——由于儿子远离,全家正处于饥饿边缘。青年军官认为责任在他们的上级、政治家以及宫廷官员。他们加入秘密组织,其中有些秘密组织号召采取直接行动和暗杀(如“天剑党”),有的则主张对外实行领土扩张,对内则实行改革(如“樱花会”)。1928年,这种骚动已到了白热化程度,但是靠了两位在军方范围内活动的非凡人物才把酝酿已久的计划付诸实施。一位是石原莞尔中佐,另一位是坂垣征四郎大佐。前者有才华、脑子快、浮夸、主意多;后者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又富有组织才能。两人搭配在一起是最完美不过的。只要石原想得到,坂垣便做得到。两人都是关东军参谋军官。这支军队于1905年,为了保护日本的利益,被派到面积比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和华盛顿三州的总和还大的荒凉的满洲。这两个军官认为,要解决日本的贫困只能在中国的满洲找出路,可以把荒无人烟的满洲变为文明的、繁荣昌盛的地区,既可减少国内的失业,还能给人口过多的本土找到出路一在本土,三分之二以上的农场占地不到二又四分之一英亩。满洲还能为日本保持其工业国地位提供它极端需要的有保证的原料来源和成品市场。但是,石原和坂垣认为,除非日本完全控制满洲,否则这一切是不可能实现的。当时的满洲还在中国军阀张作霖大帅的统治下,但统治很松散,日本那时也只有在铁路沿线驻扎军队的权力,并从事采矿、农业和商业活动。几百年来,为争夺中国北部这一大块土地,斗争从未间断。中国曾占领了满洲和朝鲜,苏联人则占领了从白令海峡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西伯利亚沿海地带即滨海边疆区。许多世纪以来,日本闭关锁国,直到1853年以前,从未参与争夺这块土地。那一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斯·佩里率舰驶入江户(东京)湾,用火炮迫使还处在中古时代状态的日本接受现代生活。日本人选择接受了这一强迫。他们不辞劳苦地抄袭大规模生产的最新技术,甚至增加了创新的做法,例如,纺织女工穿旱冰鞋以便多操作一些纱锭。他们建立了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并开始模仿欧洲的武力外交,派出讨伐性的远征军。不到几十年,日本便控制了朝鲜的大部分地区,并于1894年为了朝鲜同中国打一仗。日本轻而易举地打了胜仗,还获得台湾、满洲南端和辽东半岛及其两个重要军港旅顺和大连。俄、德、法三国眼看突然闯进一个国家把它们的“中国西瓜”夺走一块,惊恐之下便联合起来迫使日本放弃它用武力取得的这个半岛。苏联后来独占了辽东半岛,但不到十年就丢了。1904年,日本感到民族自豪被损,对沙皇进行了反击——沙俄帝国陆地面积占地球的六分之一——而且使全世界感到震惊的是,日本连战皆捷。于是日本又得到旅顺和大连。日本还获得曾是苏联的在南满建筑的所有铁路。如果不是想要欧洲人承认日本是帝国主义大家庭中受人尊敬的一员,日本本来是可以一鼓而占领整个满洲的。之后,日本在这个盗匪横行、人烟稀少的地区,投下了数以十亿计的美元,在铁路沿线建立起了法律与秩序,使成千上万的日本、中国和朝鲜商人以及定居者如洪水般地涌进了这个地区。正是这种情况启发了石原和坂垣设想建立一个摆脱中国军阀统治者的满洲。石原设想使满洲成为一个自治州,一个各民族——日本人、中国人、满洲人、朝鲜人和白俄——共居的庇护所。在这个地方将实现真正的民主作为对苏俄的一个缓冲地带 。所有这一切都要通过关东军来实现,东京是同意的。但无论是天皇还是陆军省都拒绝批准这样一个似乎是伪装的侵略计划。石原和坂垣及其追随者没有因此而畏缩不前,他们决定自己采取行动——来次“下克上”。第一步先把年迈的中国军阀张大帅干掉。1928年6月4日,一名关东军参谋指挥工兵团的人炸毁了张作霖的专列,张因伤致死。接着,石原和坂垣不顾东京的一系列警告,继续操纵关东军,好像这支军队是他们的私家军队似的。1931年夏,他们准备使出最后一着棋,秘密集结军队用武力从中国手中夺取满洲。外相得悉这个传说后,连忙劝陆相从东京派一名军官前往满洲把关东军控制住。选派去的军官是仑少将,于1931年9月18日晚到达沈阳。此时,在离城只不过几英里的靠近中国军队第七旅兵营的南满铁路线上,刚埋下一大包炸药。爆炸将成为派兵占领沈阳以“维持秩序”的借口。坂垣大佐轻易地把那位将军弄到一家日本旅店“菊文”去和艺妓们过夜。当晚十时左右,炸药爆炸,但破坏程度微乎其微,不到几分钟,一列南行列车便安全地通过了被炸地段。一位日本领事馆官员想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中国人,但是一位关东军少佐拔出指挥刀威胁,不准他讲。十时三十分,日本开始向中国兵营射击,其他部队则从四面八方向沈阳城围拢。而在菊文旅店的那位将军早已烂醉如泥,根本没听见枪声。就是听见了,也无所谓。他对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知道——他是同意的。次晨,沈阳已落入日本人之手,不仅全世界,就连东京本身,都感到狼狈。应内阁的请求,参谋本部命令关东军限制其敌对行动扩大。这伙个人主义者根本不顾命令,继续向满洲其余地区挺进。这实在是一次大规模的“下克上”。在东京,樱花会的成员已经在秘密策划政变,以便与满洲的造反行动遥相呼应。他们的首要目的是要在国内实行激进的改革。这些改革,加坂垣曾写道:“从日本资本主义的角度来看,满洲无疑是重要的。从无产阶级的观点来看,由于这种观点要求平均财产,在自然资源贫乏的日本本土,不可能找到一个根本解决的办法以确保人人都能生存。”上对满洲的征服,将使日本成为崭新的国家。参与这个阴谋计划(“锦旗革命”)的有一百二十名军官以及他们的部队,还有煽动叛乱的北一辉的追随者。叛乱者计划首先杀害政府以及朝廷权贵,然后在皇宫前集合集体切腹,以此表示向天皇请罪。但是,参与政变的派系太多,意见纷纭,有人便去告密。至于告密者是由于内讧还是为了金钱,不得而知,但政变策划者却于1931年10月17日遭到逮捕,为首者被叛处禁闭二十天,助手则为十天。其余同伙只受到责备而已。还是老规矩:对任何实际上已经采取或计划采取暴力行为者,如果是为了国家荣誉,都应特赦。当晚,陆相致电关东军,软弱无力地责备道:1.尔后关东军不得再进行诸如独立于皇军而夺占满蒙之新计划。2.总的局势正按陆军意图发展,贵军可完全放心。似乎还嫌不够,陆军次官又加了如下一段抚慰的话:为解决目前困难,我们一直团结一致,竭诚努力……请相信我们的热情,谨慎行事……防止类似宣布关东军独立的鲁莽之举,以待时局转为有利于我。关东军的将领们不但没有满足,反而愤怒地否认关东军有另谋独立之举。他们只承认关东军“行动曾有过于积极和武断之倾向”宣称那是“为祖国着想”。这次流产的“锦旗革命”还是达到了其目的之一:在后来的几年里确保了满洲冒险的成功。这件事使许多日本人深信,政界与财界确实腐败,理应支持军方带头的改革。与此同时,却也产生了一个恶果,那就是改革运动中两翼开始分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日本帝国的衰亡(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突袭珍珠港无疑是促使日、美两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局之战,但它也预示着日本帝国的灭亡,因为这对于日本来说,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   《日本帝国的衰亡》着力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作者声明:本书之目的,主要就是要从日本人的角度来解答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一个幅员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那样大小的国家要对珍珠港发动自杀性的进攻,从而使自己与一个国力十倍于己的敌人决一死战呢?两国之间的战争是不是像今天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不可避免的和非打不可的?”   这两个问题归结起来无非是两点:第一个问题是拷问日本战胜的可能性,第二个问题是讨论日本发起战争的必要性,从问话的语气来看,两者的答案显然都是否定的。   事实上,日本人当时并非不知道日美双方力量的悬殊。只不过,人们对这种状况有着不同的理解。一位主和的官员岩畔曾在某次高级会议上向众多官员就美、日的军事潜力做了一个惊人的对比:钢铁的比例是20:1,石油超过100:1,煤10:1,飞机5:1,海运2:1,劳动力5:1,总的比例是10:1。他断言,双方实力如此悬殊,纵有“大和魂”,日本也绝不能取胜。据说“听众曾一度为之所动”。然而,他的努力游说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   有趣的是,日本海军次官山本将军,也就是后来亲自策划和指挥突袭珍珠港事件的那位大名鼎鼎的山本五十六一度也有同样的看法。他公开预言,如果与美国开战,日本最终将战败。   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曾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成功地分析日本在战争中的行为。她将日本人不顾现实、贸然发动战争的原因归结为盲目自信,其背景则是日本人独特的民族心理:“它叫嚷日本必胜,精神必将战胜物质。他们说:美国是个大国,军备力量确实优越,但这算得了什么?!这些都是早就知道的,根本没有放在眼里。日本人从他们的一家大报纸——《每日新闻》上,读到了以下一段话:‘我们如果害怕数字就不会开战。敌人的丰富资源并不是这次战争创造的。’”(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6页)当然,这只是一些基本的方面,在历史进程中还有许多具体因素在起作用。据笔者对书中种种情节的分析,日本悍然对美开战,主要是对必要性的考虑压倒一切,而对战胜美国的可能性认识不够。   从当时日本的立场来看,他们对美国是非开战不可的。因为美国国务卿赫尔代表美国政府对日本提出的要求之一是日本从中国和东南亚撤军。从东南亚撤军可以接受,实际上日本自己早已主动提出了,但从中国撤军这一条是日本军方绝对不能忍受的。“最使会议室内所有人恼火的是,赫尔竟然断然要求从中国全境撤兵。满洲是用巨大的血汗代价得来的;失掉满洲就意味着经济上大难临头。”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其中有一个关键性的细节决定了事态的发展:“悲剧是,使日本人大发雷霆的那一段文字却被误解了。赫尔心目中的‘中国’并不包括满洲,他也没有要日本人从该地撤出的打算。”“在这点上,要是美国的答复是清楚的,至少,日本的反应也就远远不至于如此激烈。”当时所有参会者都以为,赫尔所说的“中国”包括满洲。1967年,作者询问许多东条英机的旧日同事,如果赫尔澄清了这一点,情况会怎样?一些人懊恼地说:“如果他们早说承认‘满洲国’,我们会接受那个建议的!”发动战争与否的问题就会重新得到详细的讨论。最少能阻止珍珠港事件。   作者据此认为,使得一场本来不必要打的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原因有:由于误解、语言上的障碍、翻译错误,以及日本方面的机会主义;美国的民族偏见、对东方的无知、僵硬态度;自以为有正义感,民族的骄傲和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心理。   除了从中国撤军问题外,美国对日本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此前,日本80%的石油靠美国进口)也促使日本要背水一战。总之,日本向美国宣战的必要性在当时是无可置疑的。然而,日本人对于自己能否战胜的看法不仅矛盾重重,且心中无数。近卫首相说:“战争能否打胜,我没有把握。”日本天皇多次询问官员们日本能否战胜美国,得到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他问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将军:“我们能绝对取胜吗?”杉山回答说:“不能说绝对,但有可能取胜。”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等于什么也没说。海军总长永野预言说:“我们定能打胜。”然而当天皇问他:“你能取得伟大胜利吗?”永野却回答说:“抱歉,不可能。”   在没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冒险发动战争,这只能说是赌博,是孤注一掷的赌博。书中说:“只有赌徒才会冒这个大险,而山本却是个赌徒。”   既然是赌博,结局就是难以预料的。首先,袭击珍珠港并未像日本人预期的那样对美国的军事实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其次,随着战事的扩大和发展,日、美双方力量对比的差异日益显现,让日本人深切地感受到落后必挨打的结局。   最明显的是两国的生产能力有巨大差距。日本不仅生产不足,也因运输困难,造成供应的紧张。战场上的物资损失无法得到补充,陆海军最低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这主要是由于美军对日本运输系统进行的毁灭性打击。“此时,大本营才最终认识到,由于疏忽,这场战争要打输了。”   在东南亚战场上,士兵饥饿难耐,甚至以草根、昆虫、树叶、苔藓为生。在拉包尔岛,平均每日饿死一百人。陆军军部人士说,如果有敌人(指美军)一半数量的物资给养,就能打赢。可是“到现在,我们只能拿到百分之一”。有一个名叫神子的日本兵说,战斗的胜败完全取决于供应。与这样一个富强的敌人打仗,日本怎么能打赢?   《日本帝国的衰亡》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历史纪实著作。书中描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在1936年—1945年间和纳粹德国遥相呼应的历程:在东部开辟战场,侵略中国、横行亚洲;发动太平洋战争,直至最后战败。该书所用的史料极为丰富,不仅有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还有一些当时日本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提供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作者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从剑拔弩张的御前会议到无数炮火轰鸣的战役——其中有不少细节,包括人物的对话、动作,甚至当事人所处的位置、说话时的神态、口气等等,都跃然纸上,令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作者说,这些对话绝不是他虚构的,都有充分的根据,所有叙述和转述都曾请当事人过目,得到他们的确认,其真实性不容置疑。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内容自然增添了本书的魅力。它于1970年10 月在美国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并夺得1971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在西方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该书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史,有一定的价值,被人誉为《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姊妹篇。


《日本帝国的衰亡》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所写的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历史纪实著作。作者在书中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于1936—1945年间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东部开辟侵略战场,横行亚洲,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直至最后被迫求和投降的历程。


《日本帝国的衰亡》是一部优秀的历史纪实著作。作者以详实史实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进行的疯狂战争行动。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解读。这些历史事件,包括诸如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太平洋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在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的决策和投掷过程,日本宣布投降等等,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我们从中能了解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获得过去所不知道的一些史实,或者补充修正已有的认识,抑或达到换个角度观察同一事件的目的。日本近代史,除明治维新时期(1830-1873)外,其余的时期就是从一次罪恶的侵略战争走向另一次罪恶的侵略战争的历史。1874年日本政府成立台湾事务局,在长崎设立侵台军基地,发兵侵略台湾,10月中日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日本侵略者从清廷索得白银五十万两。1875年日本出兵侵略朝鲜,制造江华岛事件,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朝鲜始沦为日本的半殖民地。1882年和1884 年在朝鲜制造纠纷,签订“济物浦条约”。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日本成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侵略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包括日本在内的十一国驻华公使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腐败软弱卖国的清政府决定十二条大纲一概照允。1904-1905年,进行日俄战争。1910年并吞朝鲜。1914年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1925进行干涉俄国革命的战争。1927-1928年日本三次出兵山东,侵略中国,阻挠北伐,大肆屠杀中国军民,制造济南惨案。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沈阳,仅百余日,东三省沦丧。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即为明证。1939年日本发动对苏联蒙古的战争,日军“防疫供水部”在水源地撒播霍乱,伤寒,鼠疫等细菌,同时在我国东北设立“满洲二五二0二部队”(通称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研究本部,用中国老百姓作试验,进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1941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东南亚国家,直到1945年8月战败投降。日本从1874年起到1945年战败为止,没有一天停止过侵略战争。象日本这样不间断的从战争走向战争的国家,在近代世界史上,没有第二个。《日本帝国的衰亡》,对于我们了解日本侵略者在近代(更精确地,了解日本在其近代史中的衰亡与崩溃时期)进行疯狂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是不可多得的好书。本书作者约翰.托兰(John Toland,1912-2004),美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参加过二战. 托兰的《日本帝国的衰亡》和他撰写的其它著作一样, “都要采访那个历史事实的实际参与者,有时是采访好几百个。以便从这些最了解这件事的人中得到这一事件的不同方面”。托兰“尽可能地对这些被采访者持一种客观态度。‘我相信这是我的责任,’他说,‘把一切都告诉你,让你自己得出结论。我把自己的意见控制在最小限度。’”.托兰的《日本帝国的衰亡》,是作者严谨研究和还原历史的结果,是对一系列重大事件真相的再揭示;也是托兰心灵深处永不忘怀的记忆。由托兰的著作想到了国内某些描写革命战争的历史纪实著作。恕我孤陋寡闻,我还较少见到象《日本帝国的衰亡》,《第三帝国的兴亡》,《第三共和国的崩溃》(后两部均为美国作家威廉.L.夏伊勒著)这样的严肃著作。写得比较好的当推沈志华先生著的《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这是沈志华研究俄国政府解密的一批关于1949-1953年朝鲜战争问题的档案文件,以中俄两国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战争的起源及中国参战问题作了缜密的思考和探讨而写成的著作,史料确凿,引征有据。然而,象这样好的著作并不多见。我们有的关于研究历史人物,描述重大事件(包括革命战争)的著作不列参考文献(或注释),史实不写出处。有的实际是拼凑的杂烩。也有的把道听途说当史料。有一部研究民国学人的著作,汇集的二十篇文章中,至少在二十处使用了“据说”一词,这多少说明作者对某些要使用的素材、史料把握不准的无奈,而又不愿下点功夫作些考证和研究。时下的某些学人,耐不住寂寞,东抄西拼,写不出好的著作,见怪不怪。


这是一本美国人写日本二战历史的书,战争偏重于日美海战。美国人看日本二战史,当然主要就是太平洋战争。美国人写史总是在轻松活泼的叙述中蕴含历史的严肃与战争的凝重。中国人写的书,太多的民族与英雄的口号以及所谓的爱国情操,总是不自觉的就写成了个人英雄的传说,掺杂着对历史的个人的好恶褒贬。正如好莱坞的电影一样,美国人的史书里也充满着人性的光辉,他们称赞的永远不是所谓的爱国者,而是那些散发着人性光芒的人,尽管只是普通人,哪怕是敌人。粟林忠道的家书,充满了对妻子的爱,对儿子的严格教育,对长子的责任要求,对他们生命的担忧,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忠诚,他真的是日本鬼子吗?战争对参战的双方都是一样的——残酷而残忍。永远不要怪罪敌人太残忍,那会显得苍白无力而且毫无价值,要怪就只能怪自己不够强大。试想当你挨揍的时候,你难道还能埋怨别人下手太狠吗?更别谈什么人道主义,战争中没有人道,因为战争本身就是不人道的。你说日本使用毒气不人道,难道美国扔原子弹就人道吗?更别谈什么正义?所有国家之所以参战都是因为国家利益,而不是为了维护什么狗屁的正义。其实一旦进入战争,就只剩下一个目标,那就是生存和胜利。当时是战败的日本,现在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富裕,人民生活安定,生活水平极高。再想想战胜国的我们的现在生活,所以,对于人民来说,讨论胜利和失败还有价值吗?如果从人民谋福祉的角度来讲,胜或败可有绝对?人生不过百年,谁记得或在乎百年前和百年后的事情?战争,说白了,只不过是肮脏的政治的冒险手段,是政治家的游戏,而倒霉的永远是当时的百姓,该死的是那些发动战争的政治家,南京与广岛几十万冤魂有何罪过。这本书获得1971年普利策新闻奖,我一直搞不明白这是个什么奖,但书的确是本好书。


突袭珍珠港无疑是促使日、美两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局之战,但它也预示着日本帝国的灭亡,因为这对于日本来说,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   《日本帝国的衰亡》着力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作者声明:本书之目的,主要就是要从日本人的角度来解答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一个幅员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那样大小的国家要对珍珠港发动自杀性的进攻,从而使自己与一个国力十倍于己的敌人决一死战呢?两国之间的战争是不是像今天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不可避免的和非打不可的?”


日本帝国的衰亡(上下册)(美国普利策新闻奖作品,《第三帝国的兴亡》姊妹篇!)


此书为《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的姊妹篇,作者为我们完整地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的衰亡历程。


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明显是站在偏袒日本人的立场上的。或许是因为他有个日本妻子。但考虑到此书出版时,美国仍深陷越南战争中,作者在书中应该不是单纯的要为日本人推脱战争罪责,而是另有所指。
  这本书之差,在于文笔。它远不如《第三帝国的兴亡》那样引人入胜。尤其是书中的日本决策层,都没有什么鲜明的个性,个性大都呆板、无聊的要死。
  相比之下,第三帝国的领导层,有不少人以前是流氓,痞子,无赖,却无一不具有独特的个性,尤其是希特勒,在威廉·夏伊勒的笔下,他是一个极具魅力的恶魔。
  对比看来,日本确实不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民族。


托兰的风格我很喜欢,纪实式的史书。此书主要是以日美双方的观点来讲述太平洋战争的历史。放弃了善恶二元的简单分类描述,与国内作家的视角不同。确实对历史的分析不能简单化,脸谱化,不能以善恶来确定异常复杂战争的起因与进程。冷酷的现实主义不带感情的分析才有助于我们在历史中找到通往未来复兴之门的钥匙。口号式,愤青式的言论只有益于感情的宣泄,却不利于我们吸取历史的教训。
中国强,日本就是妾。中国弱,日本就是贼。
不要只是大骂日本,实在是我们不争气的国人给了日本人太多的机会。只有我们所有的人努力把自己练成猛男,日本就是跪在脚边的小妾。
希望我国的作家也多写出一些有吸引力的历史书。不是政治正确的教科书。


了解日本民族,了解太平洋战争,约翰托兰的文笔流畅,史实翔实,不可多得的好书!


作者是研究二战的著名记者约翰托兰,之前看过他写过希特勒的传纪《从乞丐到元首》,以记者的视角和写实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太平洋战争中日本由胜利走向失败的全过程。


不愧是普利策奖获得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帝国有了全新的认识。


早在幕末时期,坂本龙马就有这么一个构想,要组成中日朝三国的联合政府,来共同对抗西方的殖民,只可惜他死在了明治维新的前夜。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经过日本举国上下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现代化的蜕变,不但使日本成为土尔其以东唯一没有被殖民的亚洲国家,还一举成为一大强国。这个变化也使日本人变得飘飘然起来,觉得大和民族就是黄种人的精英,应该领导所有黄种人反抗白种人的殖民统治。从这个角度讲,大东亚战争的出发点是没什么问题,日本的确有这个领导的资格,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发生了问题,战争的发起者却也变成了殖民者,这么一来,自然就出师无名了。 日本的不幸,在于他是个后进的现代化国家,明治维新后的成果来得太迟,没赶上西方列强环球殖民不需讲道义守国际法,只看拳头硬不硬的那个“美好”的时代。等到日本有能力对外殖民的时候,整个世界的风向已经变了。平心而论,美国可以兼并菲律宾,苏联可以吃掉波兰,而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四海,那为什么日本一殖民,这些国家就都跳出来反对呢?个人认为,日本的失败,在于他挑错了对手,如果日本联合中朝共同对抗苏联,那么历史应该会所不同吧。


以西方人的视角解读日本在二战时的侵略动机。全书注重史实,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不少糟粕的观点。诸如类似什么,亚洲人将日本对西方的作战,看成是整个黄种人崛起的象征之类,实在是不能苟同。日本当年的战争责任还没有得到过彻底清算,现如今又在钓鱼岛问题上兴风作浪,至少,每一个有良知,有赤诚之心的中国人,都不可能将日本有如禽兽般的行径,看成是黄种人的崛起!


一位美国作者客观地描写了日本帝国从鼎盛到癫狂的发展历程,以纪实文学的角度,可读性较强,比一般的纯粹从历史角度来的书有趣生动。


不愧为美国普利策新闻奖作品,托兰的作品客观,尤其是原子蛋,给力啊,侵略者受到报应了。


对日本比较感兴趣又看过第三帝国的兴亡就买了这本书感觉不错美国人的视角


说日本帝国衰亡是不确切的,它很快又被美国武装起来了,为的是对付中国。这样说吧,日本是条疯狗,美国把它锁起来,牵在手里,当猎狗用。中国对于美国,是人对人的关系,有磨擦有争吵,那是正常的。美国对于日本,是牵在手里的狗,虽然看上去亲热,那也是不正常的。


通过本书你可以了解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 详细 客观 战争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日本对于中国真的是太特殊太特殊了 近代中国的历史深深地受到日本的影响,或着也可以说近代全世界都受到了日本的影响 自从日清甲午海战后日本强势崛起 确立了在东亚的优势地位 凭借着在日俄战争中一举击败沙俄 日本在亚洲没有敌手由此妄想称霸世界 于是XXOO...... 随着日本的战败 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 二战后的国际社会秩序重新确立日本基本上完全被摧毁了 但是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 缺凭借着冷战重新崛起 在美国的纵容下 近几年日本越来越嚣张 妄图挑战国际秩序 重新变成一个所谓的正常国家 拥有自己的军队(其实自海空卫队比很多国家的军队 都强) 也许小日本早已把目标再一次的对准了中国了钓鱼岛问题不容小视 处理的好不好个人感觉会对中国日本以后很多年的发展定下基调。。。。


作者之前的《希特勒》我看过,很喜欢,所以买了这一套。作者无论是对历史还是人物都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和人文的角度去评价。这本书对了解太平洋战争,特别是日本发动战争的根源有很大的帮助。冷静和深刻是这部作品最可贵的地方。


初看之下,本书对日本侵略中国造成的巨大灾难如此漠视而愤怒。强忍怒火之下继续往下看,越看越有味道,许多不曾考虑的历史问题一次又一次的浮现。
显然本书是理性的美国人站在感性的日本人角度看待的历史,加之作者对赤色中国报有较大偏见,又娶了个日本老婆,对中国的漠视也就可想而知。但历史总是从不同角度看一下才有味道。


1、二战前日本离现代化还很远,尤其是国民性。2、战争打到最后拼的不是人民有多优秀,拼的是经济和资源。即使日本军队的战术先进,理论先进,士气高昂,最后的输家一定还是他。3、换个角度看看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再看看西方人对他们殖民统治的反思。


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崩溃一起收的,介绍了二战日本帝国的前后情况,如果同时收录了一战之前明智维新那段崛起史会更完整,这套和介绍二战德国的“第三帝国的兴亡”算姐妹篇


日本的衰亡,是历史的必然。可以和第三帝国做个对比。


记得20年前第一次阅读约翰.托兰的《从乞丐到元首》这本书,当时并不知道该书作者是谁,只觉得书写的很棒,自己看完后传给朋友阅读,结果不知谁拿去不再还给我了。今买到此书很是高兴,但是还没有细看,大略翻了一下,很不错。


小日本的侵略史,有心里因素,也有历史因素。从第三者美国的角度分析看待,有助于我们了解对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小日本也就狂妄那么一阵了。


从另一个侧面了解日本 看过第三帝国的衰亡 再看这个还是不错的


看日本帝国主义如何衰亡的


曾看过作者的《希特勒传》,这次趁当当200-100入手。二战关于希特勒第三帝国的书汗牛充栋,而关于日本帝国的书则相对较少,而由于其跟中国的莫大关系,这书更应一读。


刚看完第三帝国的毁灭现在要看日本帝国的衰亡期待期待……


日本帝国的衰亡(上下册),是一套很好的好书!值得收藏!


日本帝国的衰亡(上下册),带着你我了解日本帝国。


日本帝国的衰亡(上下册)换个角度看日本


恩,喜欢外国的作品,《日本帝国的衰亡》写的够宏大的,内容详尽。不错值得推荐啊。。。


此书主要的笔墨放在了日本与美国之间长达四年的太平洋战争。虽然也夹杂了中国、英国以及苏联几个配角,但主角或者说作者描写的主角始终是日本和美国。


在钓鱼岛和南海危机的大背景下 细读这本书 很是有感触国与国的利益之争 民族与民族不同的生存之道 特别是日本“爱国”主义者的文化支撑、政策背景的细细描述,让人触目惊心历史和现实如此惊人的雷同此书读来特别耐人寻味之处是美国的立国之本和处世哲学 看看70年前“老大”是如何应对“后起之秀”的挑战和威胁的?对我们今天处理中美、中日关系是有益处的 尤为难得的是关于各种会议和领导人的发言、表态和文电往来 提供了对我个人而言全新的观察视角 书虽是老书 真的是好书 历久弥新 值得细读深研强烈推荐


这本书真的写的不错,但作者也可能有自己的立场。
  建议你看一下这本书《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这本书会颠覆你对天皇的想法,跟我一样
  都是美国人写的,都非常关注日本和美国间开战的原因,中国说得少。
  国人写估计就不一样了,但国人很少有大师能把国外的人或事写得深刻,且具有可读性。加勉吧!


与威廉所写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风格。前者更近似于记述作品,学究气更足一些,重在忠实记录历史。后者则运用了小说的创作手法,记述历史的同时,更多了一些人性的描述。值得一看。都是好作品。


东西不错,不过对比有类似系列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来说写的略次,这本书略微简单,如果能把描述的时间跨度拉的长点,从明治维新时代的崛起开始描述会更好


好书,跟《第三帝国的兴亡》是姊妹篇。两本合起来就是二战史的说。


看了这本书,会觉得日本天皇是被陆军胁迫才发动战争,可我觉得事实不是这样,天皇也是战争的积极发动者,至于他表现出来的态度也许是暧昧和顺从,不过是假象而已,这就是日本菊花与刀的文化。书很棒,绝对值得收藏,第一次看的比侦探小说还认真投入,加油!


日本活该衰亡,螳臂当车,自不量力,虽然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思,但是,如果日本能多几个石原莞尔一样的战略家,也许如今的世界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我们想一下,中国与纳粹结盟,日本与美国结盟,苏联受到两面夹击,这会是怎么个史上第一混乱呢。


这是很值的我们中国人看的书!书中的大量资料真实可信,对我们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有很大的帮助,也会让哪些不分皂白亲日的人警醒.


刚看了上册的半本,就催着评论。总体感觉叙述非常平实,将惊心动魄的战争历史以较为客观翔实的笔触叙述下来,比本国的相关史书视角更开阔,也可能是作者从美国自身角度观察的原因。错别字相当多,说明排版很不认真。看过后可能许多历史的观念需要重新梳理改观,也使能从更开阔的视角,深的原因来看待日本发起的战争。不便多说,看完以后再做进一步详评。


对于二战感兴趣的朋友推荐购买,和之前的第三帝国的兴衰是姐妹篇,了解战时的日本。


以前被教科书留下一个观念,日本总是穷凶极恶,一心扩张,可是作为一个帝国,这书让我们知道,理性的力量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军队摧毁,他们又是如何在历史的转弯处做了错误的决定,从而无法回头。


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的原因


少有欧美人研究日本的中文译本书籍,所以作为参考值得一看。。。不过阅读起来确实不轻松,因为作为中国人我们有很强很多的对日本特别是对战争先入为主的各种概念和想法。而美国人更多的是客观分析事实,逻辑性虽强,但是缺少文化历史面的综合考虑,也许我们会觉得有些许片面了。。。


看完挺矛盾的...书很客观...对日本怀着复杂的感情..它代表亚洲击败了白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却一步步陷入战争泥潭直至疯狂..世界一定要在制衡中发展,谁都不能是弱者..世界才会和平。但是是不可能的目前


详细介绍了日本再二战中的战争准备、战斗过程,美国对日的战争对策,反击。写得很细致!不错!


图片丰富,史料翔实,没有第三帝国兴亡的吹牛,不错


约翰托兰翔实的记录了历史的一点一滴 比我想象中的要细致许多


还原一个你不了解真实的日本,全面的阐述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动机、发展、灭亡


看完《第三帝国的兴亡》后一直想买这套书。这次的促销很给力,非常超值。


这部书的价格和内容相比 是绝对物超所值的 非常厚重 内容也是一个美国人几乎站在中立的立场上看待这场战争 也可以让我们换一个视角来 品评日本的一个好机会 感谢当当网打特价 这部书要比其他网站 买的便宜将近一半 质量却是非常好 送书的速度也是飞快 再次感谢当当


书的质量不错,用外国人的眼光看待日本帝国的兴衰发展,比较客观。对历史的表诉有了不同的观点


一个美国人,回头来看日本的二战史。观点很立体,提供了许多史料和见解。值得看一看,复盘那段历史。


作者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这本书也非常喜欢。好书。


了解日本的好书。虽然二战期间的重点在太平洋战争,但是对于我们了解日本军国主义还是很有帮助的。看完此书,日本重走历史道路是必然的,那里有着必然的土壤。对待日本,无休止的打嘴仗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彻底征服日本


作为中国人痛恨日本的侵华行径是从小被灌输的思想,但是老实说,中国的孩子们有几个知道真正的历史的什么样子的?作为中国人自相残杀的事情也不占少数吧。恨日本也得有个原因,因为他过去侵略了我们,那俄国也算是侵略过我们吧?一个绝望的岛国,为自己找出路,走错了方向,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解释一下。再我看来二战的日本是因为绝望,现在的钓鱼岛问题也是绝望,我们都有家人要守候,所以大家都要为生存而挣扎,痛恨,甚至残杀。


值得一看的一本书,可以了解到日本帝国的灭亡史


这本书详细的记述了日本帝国的衰败,是一本不错的书。


写的很客观!全面阐释了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缘由、经过等,其中日本人政治性格分析的很彻底,政治决策描述的很详细!值得一读!


日本这个民族是很特殊的,有他们的优势,但他们是中国的罪人,要战胜他们首先要了解他们,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那段历史。排版印刷均很好。


就是因为约翰托兰才买的这本书


约翰托兰是我很喜欢的作家,并不因为他的文章考证有多充分,而是因为他的角度与众不同。值得一看。


从来另一个视角解读日本帝国。


和第三帝国的衰亡一起看,收获颇丰。


和第三帝国的兴亡一起看


还没仔细看,但号称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姐妹篇应该不错吧


与《第三帝国的兴亡》相比,本书的配图太好了。


跟《第三帝国的兴亡》有点像


读了很多关于二战的东西,但是只有这本书是客观的记述。是客观而不带有感情色彩的历史。让人能够深入到当时日本理解军部独裁和对外扩张的战争。


了解日本发动战争的深层原因的不可多得之作。


学学小日本,为侵略他们做好准备


比第三帝国的灭亡稍微次了那么一点点 不过也能算一部经典


超值的正版好书\'印刷精良\'内容类似于纪实文学\'对于二战时日本帝国的描述的很写实\'适合爱好历史和文学的读者阅读!


可以说是四散帝国的兴亡的姐妹篇了,还不错,推荐下


了解2战帝国兴亡


托兰的著作,推荐,翔实客观,娓娓道来,喜欢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作品,学习一下!!!!!!!!


托兰写的很好通俗易懂


好书,分析日本战争的走向,一些细节充分展开了,战争一开始,日本就已经走向失败


作者的妻子是日本人,使作者能同时站在美国和日本的角度写出来,很好的书。


正如很多汉学家对中国的研究值得阅读一样,美国的日本学家同样写出很多研究日本的精品。本书就是其中之一。想了解日本,从美国人的眼睛来看,是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以美国人的视角写的,设计中日战争的细节比较少。


喜欢托兰的东西,感觉比较客观。这套纯粹是抽藏,看过不下5遍了,原来一套老的少了一本,真可惜。


也知道为什么日本会挑起战争,为什么会失败


真的是本非常精彩的书,开始看就听不下来,由美国记者写的文字非常客观,可以非常好的了解二战时期的日本!


200-100的时候买的,书的质量不错,送货速度快,美国人写的二战日本,应该比国内的中立


从美国人的角度理解日本人的做法,中国人应该能看出来人家的视角与我们接收的教育是视角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很大,心要放大!


日本的衰亡与崛起都值得我们警醒


了解二战时期日本的衰亡,对当代现实有深刻警示意义


美国人的视角看待二战中的日本,可以看看。


第三帝国灭亡姐妹篇,分析很透彻


通俗易懂,史料翔实,深刻描写了战争中的人的内心世界,即不贬低失败者,也不抬高胜利者


写的详细、客观,感觉日本侵华这段写的太短,一笔带过。虽说打赢日本主要是老美的功劳,但还是反映了普遍的老美还是不重视中国抗日的。主要写的还是太平洋海战。


一本好书,值得推荐,更加值得阅读之后去思考,为什么我们队周边这个国家的观察和研究,落后于日本,甚至美国。


站在美国的人的视角看日本,应该相较于站在中国的立场看日本要客观些,希望读完能有所收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