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读库0802

张立宪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作者:

张立宪  

页数:

31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辑《读库》的彩页篇幅扩充为36页,是因为一位摄影师。
河南新野是一个密林之外的猴子之乡。如果你见到牵着猴子走江湖的耍猴人,那他多半就是这里的人。但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留心这些从你身边走过的人群了。
摄影师马宏杰从2001开始关注这一特殊群落。他跟随耍猴艺人扒火车,露宿街头,游走城市卖艺,记录下流浪艺人的家庭场景、生活演变,以及这个行业的逐渐消亡。
《诗人活在福利院》是一篇迟发的文章。2001年4月,食指获得前两届空缺的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当时有媒体说“今年的《人民文学》诗歌奖一个给了自杀者,一个给了疯子”。
同为诗人的杨子辗转来到北京市第三福利院,找到这位已经有近三十年精神病病史的老病号。
“就我记忆所及,郭路生是自朱湘自杀以来所有诗人中唯一疯狂了的诗人。”这是诗人多多对于食指的评价。与食指的访谈结束后,杨子在文章中写道:“我没有必要去请教医学博士,请他告诉我为什么一个疯子在谈论诗歌时可以如此健康如此正确。”
李怀宇先生长期拜访百岁老人周有光,他为本期《读库》提供的周先生口述,尽述百年间的世事沧桑,人情世故,算是为我们难以理解的世界作出的别出心裁的脚注。
叶圣陶评价张氏四姐妹:“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本文也记录了周有光与张允和,以及张氏四姐妹各自不同的命运。
《六十年代清华生活琐忆》是余昌民先生所撰的个人生活史的一部分。“凡是经历过的事情,我都想从容地有个交待。”
“随心写去,完了一读,真还有感于‘那个既单纯又无知、既热情又偏激、既阳光又冷酷、既清贫又富有的时代’。读过的同学(包括不同校的)都很兴奋,说我‘怎么记得’;我反而奇怪:‘怎么会忘记?’”他在给我的信中写道。
《邦德,邦邦的》写的是风流间谍007手中那支硬邦邦的家伙。本文是对所有007电影中所用的武器条分缕析的研究,并对其中几个疑点进行了终极探讨,以期武器发烧友一睹为快。
《非洲的碎片》是曾刊发于《读库0602》中《非洲,我的非洲》的续篇。上篇大受读者好评,当年的《读者》、《青年文摘》和《海外文摘》在同一期都做了转载。文稿却在出版商处屡屡碰壁。作者柳桦先生曾经写过,其中一位出版人发表了大意如此的意见,这个人写的非洲一点异国特色都没有,说他写的是通县也可以。
“真的是我写的那些不够非洲不够异国情调吗?如果真是,我不后悔,因为我写的是人不是情调。有个和我几乎同时在异国常驻又同时写异国的人出了本书,我的一个良心大大地坏了的朋友常拿此人刺激我,有一天我很认真地告诉他,别拿这个人跟我相提并论,我写的是异国的我,那人写的只是异国的异国,虽然我的书还没有出来,但跟他相比还是有着层次上的区别。如果只是写异国,我还不屑。”他说。
本辑藏书票由王增延先生绘制
耍猴人江湖行 马宏杰
诗人活在福利院 杨 子
附:食指诗三首
周有光与张允和
举杯齐眉 李怀宇
六十年代清华生活琐忆 余昌民
邦德,邦邦的 杜 嘉
渴望雄起的投影 花之静
非洲的碎片 柳 桦
姥姥 舒 泥
《中性》三题 黄昱宁
Ask姬十三 姬十三

作者简介

张立宪,记者。合著有《没有单位的记者:怎样当自由撰稿人》。

书籍目录

耍猴人江湖行诗人活在福利院 附:食指诗三首周有光与张允和举杯齐眉六十年代清华生活琐忆邦德,邦邦的渴望雄起的投影非洲的碎片姥姥《中性》三题Ask姬十三

章节摘录

耍猴人江湖行马宏杰在中国,如果你见到牵着猴子走江湖的耍猴人,那他多半就是河南新野县的,因为这里是一个密林之外的猴子故乡。河南省新野县地处南阳盆地,黄河平原,这里本没有猴子生活所需的高山、森林。南阳盆地要靠天降的雨水来收获,贫瘠的沙土地产不了多少粮食,更不是森林动物生活的天堂。然而,这里的一些村庄却有着数百年的养猴历史。当地人数百年来与猴子相依相伴,繁衍至今。《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曾在此地做过县令。据《清?康熙五十一年新野县志》记载:吴承恩系公元1544年贡生,在明嘉靖三十五至三十六年(1556至1557年)任新野县知县。传世巨作《西游记》是不是受了新野县“猴艺之乡”和猴文化耳濡目染的影响,那就是一个众说纷纭之谜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耍猴艺人与他们的猴子相伴为生,在不同的季节里像候鸟一样南北迁徙。冬季牵着猴子到温暖的南方去耍猴,夏季又到凉爽的北方去卖艺,一年之中只在收麦和种秋的时候回到家中。收完种完地里的庄稼,他们又各自带着猴子外出,游走四方。村里的耍猴人云游在中国的各个省份,年纪大些的耍猴艺人有的还到过越南、缅甸、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地区。寻找戈洪兴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就常常看到一些在街头卖艺的耍猴人。在那个文化生活极其单调的年代,我们常常跟着他们看可爱的猴子表演。随着年代变迁,这些耍猴的艺人逐渐在记忆中消退了。2000年,一个朋友提醒了我这个已淡忘的记忆。于是,趁着国庆休假,我们一行三人开车去南阳,准备拍摄耍猴人的专题。没想到车在中途发生了车祸,所幸人员没有受伤,但车辆严重受损,拍摄计划由此搁浅。2001年6月的一天,我在洛阳街头拍摄的时候,意外看到路上有几个身背猴子的耍猴人在赶路。我追上去一问,他们果然就是新野县的。这个班子的领头人叫戈洪兴,在家收完了麦子,准备从洛阳北站扒火车到东北凉爽的地方耍猴,因为河南六月的天气已经很炎热,气温有三十八摄氏度左右,这样热的天气,猴子是不愿意表演的。他们就只能到东北凉爽的地方去,每年如此。交谈中,我们约定在他们秋天回来收秋庄稼的时候,我到新野的村里找他。他告诉我,到新野县樊集乡冀湾村找戈洪兴,耍猴的人都知道他。然而,事情并不像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我在2002年10月3日上午赶到新野县樊集乡冀湾村,向村里的人打听耍猴人戈洪兴。住在村东的人说在村西,而住在村西的人又说在村东。有些人看到我们这些拿着相机的外来人,干脆就说不认识这个人。最后,我们在一位老人的指引下找到了据说是戈洪兴的家。可是,当我站到他家门口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说不认识这个人。从他家里出来的一位妇女也很不高兴地告诉我,这里不是戈洪兴的家。这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后来,还是他家门口的一位年轻人告诉我说,戈洪兴是不会见你们的,因为他不知道你们是干什么的,他刚才已经被你们给吓跑了,什么时候回来都不知道。直到这时,我才发现村里头围着我们说话的人群中,有不少是操着外地口音的妇女。联想到来的时候看到路边墙上写有很多打击拐卖妇女的标语,我才有些明白村里人的警觉是为什么。直到一年后我才知道,这里的一些村庄因为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贩子将一些四川、安徽等地的女子骗到这里进行贩卖。村里的一些人也买了女人来做媳妇。他们是怕有人来暗查买卖人口。此外,村里的养猴人也经常被有关部门以“保护动物”的名义进行查处和罚款。所以他们对陌生人有着一种特别的警惕。无奈中,我们找到了与冀湾村相邻的鲍湾村党支部书记鲍白祥。鲍支书年轻的时候是一名空降兵,对他讲明我们的意图后,他很快给我找来了鲍湾村猴场老板张云尧。张云尧三十多岁,也是耍过猴卖过艺的耍猴人,有着江湖人的豪爽义气,当时办有一个自己的养猴场。他的爷爷在民国时曾耍猴耍到了香港、台湾等地区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在村里是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认识张云尧以后,在他的帮助下,我得以进入这个江湖耍猴人的群体中,开始拍摄他们的真实生活。耍猴人的故乡新野县位于河南西南部,南阳盆地中心,属汉水流域,古为黄河故道,南邻湖北襄樊。全境有耕地九十八万亩,人口总数七十三万。耍猴人主要聚集的沙偃镇位于城南十三公里,有二十一个行政村、六十九个自然村。村民们除了种地,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虽说是平原地带,但这里历史上也是雨水河流泛滥区,土地多为沙化土壤,一年四季靠自然气候决定粮食的收成。沙壤地贫瘠,不宜耕种,产不了多少粮食。鲍湾村和冀湾村是耍猴人集居的主要村落,但村子里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猴子,他们谁也说不清,只是记得他们的爷爷的爷爷的时候就传下来了。在村里发现的汉墓中,出土有很多的汉画砖,上面就刻有人和猴子一起嬉戏的场景。“文革”时期,红卫兵们对村里的猴子发起了“文化大革命”,当时的口号是“猴子有害无益,它要和人争吃粮食”。红卫兵们对耍猴人说猴子对人没有用要除掉,结果,村里的很多猴子都被打死了。那时,谁除掉一只猴子,大队还给谁记一定数量的工分,并发给粮食补助。1979年,耍猴人才又开始走江湖卖艺。那一年,第一个外出的艺人张志忠从新野县一路走到了中缅边境,最后进入缅甸境内。他们将收入的大米拿到中缅边境上换成钱。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两个地方主要以耍猴为生。一个是河南的新野县,一个是安徽阜阳的利辛县。利辛县现在已经没有太多的耍猴人了。然而,新野县的这两个乡村至今仍有为数众多的耍猴人。据新野县的不完全统计,2002年,至少有两千人外出耍猴卖艺。每到六月的麦收后和十月的秋收后,大批的耍猴人就开始外出。阴历的初三、初六、初九三个日子,是他们离家外出的黄道吉日,最多的时候一天有数百人外出。他们大都乘车赶到距离最近的湖北襄樊列车编组站,扒火车走南闯北。鲍湾村村民传说,村里的第一个耍猴人是张西怀。他是我见到的张云尧的爷爷。在旧社会,新野家里的男人一般都游走江湖卖艺,一来是躲避抓壮丁,二来是赚钱回家,娶媳妇养家糊口。张西怀曾乘船出境,还办过两次出境证,先后去过越南、缅甸、新加坡,所得的钱回到香港后再兑换成港币。日本投降那年,他从香港回来,被当成汉奸抓住。快被枪毙的时候,他用豫剧唱猴戏里的唱词,被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个河南上校听到,将其救下。回到新野家中之后,一直到1953年,老人都没有再外出耍猴。张云尧家里曾经保存着一张老人在香港耍猴的照片,可惜后来没有找到。1953年之后,村里的人又开始外出耍猴。一些耍猴人和张西怀老人搭班一起外出,老人七十岁的时候还在外面耍猴,在那个年代,还是有着不错的收入。老人1986年去世。张云尧还记得,他小时候,家里的墙上糊满了国民党的中央钞票。那时因为怕抢,家里都把赚来的钱埋起来。解放后,那些钞票都成了废纸。云尧奶奶就将它糊到房上做衬墙用,或者做个盛东西用的纸盆。直到现在,村里许多耍猴人的家里还保留有那些中央钞票。1988年,张云尧开始和村里的耍猴人一起外出跑江湖。他告诉我说:“按照江湖的规矩,耍猴人出门前要在家里上香拜财神。按照江湖的规矩,三六九往外走,出门后是不能再回来的。即使走不了也要露宿在外。以前,艺人都是天不亮就出门,出门的时候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而且出门时不能碰见女人。如果碰见女人,那就改天再走。而今,有些规矩在这一行里还保留着,有些已经改变了。”在重庆地区,有让猴子给孩子摸脸消灾的习俗;在青海,当地藏民有索要猴毛的习惯;云贵交界地区,有让猴子在马圈里游走一圈的习惯(因为神话中猴子是弼马温);甘肃有让猴子给病人摸脸祛病的习俗。还有些人要猴尿、猴月经,拿去给病人治病。猴子要从一岁多时开始接受驯化。猴子也和人一样,有温顺的,有脾气暴躁的。对那些温顺的猴子,只要经常给它挠痒、洗脸、摸头,便能培养出感情。对脾气暴躁的猴子,就要以恶治恶,先杀其威风,再加以驯化。公猴子外出时要搭配一只母猴子、一只小猴子,这样它们就像组成了一个家庭,而且彼此不打架。猴子喜欢喝的水是板蓝根冲剂和糖茶水。猴子的常见病有肠炎、风湿和打架时的外伤。用药也和人用的药品一样,只是剂量不同。人们都知道猴子好动灵性,但耍猴人却把这种山林里生存的动物戏称为“一里猴”,意思是,在平原上,猴子跑不出一里地就会被捉住。猴子的寿命最长为三十岁左右。它和人的不同在于面相。猴子越小,脸部的皱纹越多(这倒是和刚出生的孩子相似)。猴子越老,面部就越光滑(这和老人却不一样)。而且,猴子越老,身上的毛就脱落得越多。张云尧现在已经不出去耍猴了。他办了一个养猴场,饲养一些供动物园和科学实验的猴子。这样的收入要比走江湖卖艺赚得多。我在张云尧家里住了一个星期,这些养猴子的知识都是在和他交谈中得到的。几天中,他先后陪着我认识了这个群体中的黄爱青、张治中、冀太勤以及当时四十六岁的杨林贵。杨林贵是张云尧介绍我见的唯一一个愿意让我跟着他们外出拍摄的人,因为大多数耍猴人一听说我要和他们一起扒火车都不相信,也不知道带着我是不是一个负担,会不会给他们带来麻烦。只有老杨答应我和他们一起去。我离开村子的时候,老杨对我说,他们出发前会提前打电话给我,我到时候提前赶到新野和他会合。扒火车去成都和老杨约好,十月底和他一起扒车去成都。中旬开始,我便做一些必要的准备。这时候,我的同伴却以种种理由说不能和我一起冒险扒火车。看来我只好自己去了。其实,我心里也有些犹豫。我当时给《焦点》杂志写稿子,身上只有他们给我办的一个记者证,于是又找到《中原铁道报》的好朋友铁柱,让他帮着开了一张铁路上的介绍信,还通过朋友,和四川省公安厅的人搭上了联系,这才心里有了些底。为防意外,我在保险公司给自己买下了十六万元的人身保险。后来我才知道,扒车本身是违反保险条例的,真要是出了事,保险公司根本不会给我赔付。我做的事情,在江湖上被叫做“扒荒车”。2002年10月23日,老杨来电话说,他们准备27日出发。我又试图联系几个朋友,但最后都没有人愿意和我去冒这个险。24日,我赶到村里和老杨见面,先是住在张云尧家。那天,天气阴得很重,虽然是10月份,但是天空出乎寻常地飘起了小雪花。面对这样的天气,老杨决定推迟几天再走,因为在这样的天气里扒上火车,会面临雨雪交加的苦境。这一等就是三天,到29日还是这样的天气,老杨他们决定不再等天气好转,第二天就出发。10月30日,天气稍好一些。老杨和村里其他几班耍猴人商量,决定下午一点走。这次外出的班子,有杨林贵和他十八岁的儿子杨松、弟弟杨林志、郭众成,还有负责做饭看家的朱庆恩。老杨带着他自己饲养的一只母猴一只小猴,再搭上杨林志的一只公猴子,这样便组成了一个猴子家庭。每次外出,基本上都要这样进行搭配。不能有两只公猴子在一起,否则它们就要打得不可开交。如果没有母猴子,公猴子也不卖力气表演。此外,还有一只和猴子一起搭配表演的小狗。出门前,按照祖上传下来的规矩,老杨在家里的财神像前敬上三炷香。临出门时,老杨的妻子一再嘱咐他,到成都后要在阴历的十月初一去给她的父亲上坟,因为她的老家在四川大邑县。这天是农历二十五,按照耍猴艺人们的说法,算是个出门的吉利日子。村里还有十几个耍猴艺人,也在这一天和我们一起上路。耍猴人每人出两元钱,合租了一辆乡村公交车,把他们和几十只猴子送到了新野县城。中午时分,从新野县又转乘到襄樊的长途车,下午四时,赶到了湖北境内的襄樊列车编组站。在铁路边,我们下了车。由于那时天色还亮,容易被警察发现,我和他们只好在编组站外等候了一个多小时。趁这段时间,艺人们将随身带的十公升塑料壶灌满自来水,加上在家里蒸好的馒头,这就是今后几天在火车上的食物。下午五点左右,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看着一列列的火车开出来经过身边,心里想,他们怎么会知道这些车开到什么地方呢?当一台电力机车滑到一列编好组的列车前,老杨看了看说:“这台车就是往西的。走,赶紧上!”于是,我便和十几人快步朝列车奔去。走到车头前,老杨看了看车头上的编号,对我说:“我们上这个。”他对往广州的几个耍猴人说:“你们上旁边的那个车,那个是上广州去的。”慌乱之中,大家分别扒到各自要去的列车上。我和老杨一班耍猴人一行七人要到成都。等我心慌意乱地扒上车厢时一看,这里装的是一些大型机器配件。十几米长的车厢,只有两边和一些铁架子上可以坐人。由于担心列车快要启动,我们上车后就赶紧躲在车厢的旮旯里,不敢大声说话。大概是我在上车时用闪光灯拍照的原因,引起车下一名车检人员的注意。过了一会儿,车检员向上喊:“车上的人是干啥的?”老杨答了声:“耍猴的。”车检员说:“坐好啦!不要乱动车上的东西!”看来不是警察,我们才稍微放点心,大气不敢喘地等了十几分钟,列车终于在巨大的金属撞击声中开动了。


编辑推荐

《读库(2008年2月刊)》由新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读库0802 PDF格式下载



喜欢上了《读库》系列图书,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一下子就买了十几本。看着寄来的一箱子图书,心里欢喜异常。每晚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床上,灯下读上一本,人生乐趣尽在于此。

昨晚信手拿起《读库0802》,第一篇就是马宏杰的《耍猴人江湖行》。读罢余心恻然,这个世界上,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一群人,过着我们未曾想过的生活。

小时候,村里来了耍猴人,大人小孩一窝蜂的跟来跑去。看着小猴子在耍猴人的喝令下,做出让人忍俊不禁的动作,大人哈哈大笑,小孩子好奇的眼睛张望着,似乎在打量着人类的童年。我也曾想过,这些人来自何方,这些小猴子是怎么跑到他们手里去的。每天日落之后,他们住在什么地方,他们将来会到何处?小猴子在耍猴人手里楚楚可怜的样子,它们是在受虐待吗?为什么小动物受虐待,人们还笑得那么开心?长大了偶尔想起这些问题,我那一贯愤世的思想就让我得出心痛的结论:将受虐当成有趣的民族,表现出来快乐也是受虐症状。

马宏杰的《耍猴人江湖行》,给了我答案,多年来藏在心里的疑问,终于有了着落。耍猴人和他们的猴子就是我们生活本身。

河南新野县,刘备曾经屯兵的地方,是中国耍猴人的大本营。新野县很多人,世世代代就是耍猴为生。以前离乡背井的去耍猴卖艺,一是为了逃壮丁,二是为了谋生。即使是在2003年的夏天,耍猴人老杨家连菜都吃不起,只能靠掐红薯叶子当菜吃。种着十一亩的庄稼,到年底才剩下三百多斤麦子,连喂饱大人小孩都不够。没有办法,这么多年来,老杨他们还是靠着祖宗留下来的手艺养活全家老小。

每年十月份,秋收过后,耍猴人开始出发了,一出去就是三个月,干得好的话,三个月挣下一千多块钱,今年就算熬了过去。每次猴戏,围观的人大多给一块两块,挣够一千块钱确实不是容易的事。耍猴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免费的火车。这所谓的免费火车就是扒货车。趁车站人员不注意,挤到货车车厢里的空隙里去。因为新野县的耍猴人太多了,列车编组站的工作人员都见怪不怪了,除了想耍耍威风或者讹诈几个钱的人,基本上都装作视而不见了。耍猴人就在不同的货车上一路从河南到四川,到广东,到新疆,到云南,到东北。似乎任何人都能欺负他们,而他们能做的一切就是逆来顺受,小心翼翼的陪着笑脸,挣几个辛苦钱。

其中老杨他们2003年出门的时候遇到了“非典”,到处风声鹤唳,人和动物都被围追堵截。老杨和他们的猴子,一路躲躲藏藏,从山东到河北保定,到石家庄,到安阳,到郑州。绕着路走,白天赶路,晚上就睡在庄稼地里,做贼一般。

看到这一段,不禁凄然。

2003年的时候,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正是意气风发,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每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自以为得意。和三五好友,闲时聊聊人生,喝喝小酒,稍遇些不快,便觉得如鲠在喉。“非典”期间,到医院走访,回来便被视为英雄。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之间,觥筹交错之中,可曾想到就在这个城市的边缘,在漆黑的庄稼地里,一群讨生活的人,悉悉索索地小心翼翼的俯卧在湿漉漉的土地上,想着家乡的人们。

城市上空失去颜色的月亮,是否也照着这些黑暗中的人们,也照着他们那远在千里的家乡。他们眼中的月亮,是否也如我看到的一般那样冷酷和无情?

世界就如此的真实而残酷。每时每刻,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得志,有人失意。有人在作恶,有人在忏悔。有人在享受爱情的甜蜜,有人在饱尝生活的艰辛。有人满眼都是幸福,有人满目都是丑陋。有人信心百倍,要开始新的生活,有人心灰意冷,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可是,就在这样的感慨之中,更多的人是在为生计着忙,他们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

但不管怎样,都应该提醒自己,知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些我们不曾知道的人,他们过着我们不曾想象的生活。倘若能时时知道这些,尽管我们不是上帝,也会心态更平和,对人的态度也就更善良。

耍猴人在自己的江湖中行走,我们行走在自己的江湖中。彼此感慨,相互同情。


《读库》真的是一本很好的熟,特别有收藏价值!


读库的文章贴近历史,贴近百姓,喜欢这本书的首篇文章,回忆那曾经的岁月.


《读库》,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你可以感受中国昨日的沧桑,也可以试着去读懂中国未来的变化!读库选的文章都不错,而且图文并茂,让你尽情畅游其中,委实感觉超爽!但如果能细分门类就更好了!期待着《读库》继续推出精品!


读库忠实爱好者~


读库的文章还是靠得住的..


这一期读库的诗篇文章组合真是更为丰富和大胆。耍猴人故事像是《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的风格,《姥姥》则是《收获》杂志的感觉,当中竟还有007武器、樱木花道的事儿!读库总能给人启发,不光是语言艺术的启发,更有行为艺术的启发。这每期的文章组合便是莫大的启发:人应该有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当然,还是会有最喜欢的文章。这期里是《举杯齐眉》,我已经在网上搜到了《浪花集》,回头会看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六十年代清华生活琐忆》,出生于40年代,60年代上大学。当代社会各类各领域的“教父”差不多都是“4060”。


开卷有益,然开何卷读何书还是有很大区别,茫茫书海,泛读然后察好书识好文,仲有益乎,不若直接捧一读库,而让老六去傻傻的搜罗吧


开篇最好 ,后面一般


“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举案齐眉的情是前世的缘,今世的福--感动,激动,心动。四姐妹的故事略知一二,又订了《合肥四姐妹》。


最喜欢的文章是:
耍猴人江湖行
诗人活在福利院
 附:食指诗三首
六十年代清华生活琐忆
姥姥


耍猴人那篇,我看了有五遍。


值得一本仔细看看的好书


非常好的书!我要买06年至09年的全套书!


书本质量很好,只是送货速度太慢


这本书非常好信息量大值得一看可供资料备份


拿到书先洗手,书很好,受益匪浅


这期中有两篇文章印象很深,一篇是回忆自己的姥姥的一生,还有一篇是关于作者自己常驻非洲时的趣事回忆,都是由一个个小片段组成,但是读来都很有趣、轻松,很喜欢!


很不错,很好,很方便。


好书啊,与它相见恨晚的感觉,以后会继续支持的。


里面的东西更加真实。


不多说了,确实不错,希望能一直坚持下去!


很前面的一样,依然保持着高水准。


省的到处买书.送到宿舍很开心


纯文字的书,干干净净,舒服


同事推荐读这本书,的确不错。内容很丰富,还有一些彩图,读起来也不枯燥。讲邦德的那篇文章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许多电影,勾起许多回忆。


那这一期我就写感谢《子年记忆》让我解开了几十年的谜团吧!当然我也非常喜欢其他那些文章,比如土摩托老师的《经度之战》,如果在我小时候能有这样不枯燥很有趣的科普读物的话我肯定会成为一名科学家,哈哈!


这本书有让我想一口气看完的冲动,文中的耍猴人老杨,诗人食指,经济学家周有光等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都在我们身边可以找到,希望他们能好好的


不容错过的一本书!


耍猴人江湖行、诗人活在福利院、周有光与张允和举杯齐眉,这三篇特别推荐。尤其是“耍猴人江湖行”很感人。


在写食指的那篇文章中,我不得不落泪,实在是,太伤感很难说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但是,我只能说,我爱食指但是,看到食指的情况我不得不落泪


好看耐看最喜欢<非洲碎片>的文笔,好棒!


品牌读物,很好!一直在阅读,推荐


本辑《读库》我比较感兴趣的有三篇文章:一是《耍猴人江湖行》。对于现在的80后和90后来说,在大城市里已经很难见到耍猴的了,而我小时候则总是会在街道上碰到耍猴人。那里纯属看热闹,如果不看这篇文章,肯定也会对耍猴人虐打猴子的现象感到气愤。除此之外,变魔术的是当时的街头另一景。二是《邦德,邦邦的》。作者杜嘉显然是位枪迷,其对枪械的精通,令我叹为观止,对于电影细节的把握也很是到位。三是《非洲的碎片》,虽然从未去过非洲,但在作者生动风趣的笔下,倒似身临其境了一回。


还会去买其他的读库,虽然不知道编辑收录文章的标准是什么,但看了这本,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试着买了一起读库,发现挺好看的,以后要继续买下去


商品是标准商品 包装需要改进 谢谢


性价比偏低了点。


铺平失望的灰烬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孩子,这是你的命运


不错,大家评价还可以


读老六的书,永远不会缺少惊喜。在读库里面总有种种出乎意料的内容和精彩,最重要的是他不会把个人的主观意愿强加给你,虽然他编辑、筛选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有主观色彩,这后果就是里面的内容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会一带而过。由于随性和有趣、有料,也缺少了点厚重,当然这有点求全责备。


不错~~一下买了4本,


对于爱书之人网购实在方便。老六的书尚可。只是打开包装,,到我手里封面脏旧,失望,不满,很介意。


很高兴有这样清清白白,让人看了舒服的书。从封面设计到装帧到内容都是本真正的书。


朋友推荐的书,说简直好得不得了,迷住了。还没看完,看了第一篇,第二篇正在阅读中。书中视角独特,向读者揭露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很开眼界。


有了看0801的经验看这本时就轻松多了除了那篇邦德实在看不懂所以没看外(本人没看过邦德系列,又不懂枪械)其余都看完很喜欢那篇<非洲碎片>让我有种好象自己也去过非洲的感觉看了很过瘾


看这本书,可以看到作者和编者的用心。


简单而言,一个字,好。


老六是个有意思的人,弄的东西也着实有意思


作为杂志,还好


挺佩服老张的,一个人一本书


还不错,有空时要好好的读一读。


像它的名字


与传统刊物内容不同,很喜欢。觉得读者范围主要集中于28以上的成熟人群。


没有介绍的那么震撼感动。有一些平实。而且发现读库编辑者并没有将读者群做一个清晰的划分,比如007阿童木等与河南人娶媳妇等在一起,觉得购买者可能只能阅读器中的一部分。书的出版方式倒是觉得百花齐放,书皮太容易脏了。拿到的时候已经有大黑手指印,自己万分小心还是弄脏了一小点。不知封皮是什么纸做的?


《读库》的装帧质量一直上等的没话说。拿在手上很有质感。可是这次收到的0802封面有小破损,0803封面有折角…虽然不是很严重,大过年的也不想拒收。但是还是有点不爽。希望当当以后送书,注意下保护书的品相啊。


怎么感觉这书的这张不像是原版的呢?是加印的?


书寄来的倒是很快,发现个问题,当当管发书的人估计是太忙了,都不太喜欢洗手,更让我不能接受的是,这本的藏书票不知道给哪位收藏走了,弄得我真的很不爽,很郁闷


其实本书局限太大,因为不能把自己当成<高手>书的内容说杂其实不杂都是<一个人>的想法!个人感觉不耐看!价格很高!重书的质量也要重<书>的质量!拿个对比!没读书好看!没读者实在耐看!


可能每个人感兴趣的东西不一样吧。


当当网居然给我发了一本封面有污渍,内页页面错乱的读库0802,让我不禁联想到当当网上买的书是不是都是出版社的处理品,所以才相对价格较便宜。也就上这一次当,以后再也不会到当当买东西了。


以为六哥变卦了!终于继续出下去了,希望可以坚持!!!一个人办杂志,牛,犀牛!


这本书不错!看的出来,六哥花了很多心血在上面!推荐一下


本期《读库》还是坚持着一贯的风格化,有对社会的关注、名人旧事的掌故、时尚娱乐的解读,做为图书杂志的所有元素都被充分地开发着。 我们终归是俗世中被诸多俗事所牵绊着的俗人,在感怀一番、喟叹一声之后,仍旧要满身疲惫、强打精神地投入到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中去,生活就象是算盘珠子,一下一下就拨过去了。 食指的《相信未来》已经诞生整整40年了,那还是个满怀激情和信仰的年代,如今褪尽精神的底色,过去和未来都可以置之在“现在”的脑后,余下的,就只有一些欲望的碎片了吗?


读库是很好的书,值得收藏!


还没有翻阅,但是相信还不错的


文艺,历史,轶事,美术,很有意味的一本书。


《读库》系列准备全收


老六的确用了心下了功夫,读读库里的篇篇佳文就感受到了。


每期都值得细细看 慢慢体会


是从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知道此书的,确实不错,想再多买几本看


0802开卷有益。耍猴人小传是在我们视野盲点上凿出一个洞,窥视另一个天地。从前的妄加评论一一颠覆。怪不好意思的。多亏读库。


喜欢这些书的,因为看博客见招拆招而来的,有很多都快要成记忆了的。


有的文章不错但个人感觉这样的书 能借的话借来看下就好了买 是没有必要的


一本真正象本书的书。11.5的价位,也还可以接受。印刷的不错,书纸张也不错。内容也广泛。但也只值这个价。今天看上去又涨价到19.5元的了,不好。


非常好品质的书,内容充满智慧和人文关怀。


  虽然我知道他们是可贵的,美好的,至真至信的。但是我总是提不起什么兴趣。呃……
  
  另外,清华旧事那篇,我也觉得没啥意思,很普通,食之无味。
  
  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


  周有光 张允和
  沈从文 张兆和
  举案齐眉 才子佳人
  安徽张氏四姐妹
  沈从文写的《湘西游记》
  
  余昌民的琐碎回忆
  能引起共鸣的原因
  在于
  大学时的我
  几乎无异
  7、8张借书卡在手
  各种借阅
  只是 现在还能想起来的
  寥寥
  
  我想说 我爱读库


  在上网搜索他之前,我感性的认知如下。
  
  在这么一个男性或者男子气概缺稀的时代,柳桦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由他写出的非洲生活,雄厚而有趣,符合所有女子心中对男人的幻想。相信老六也欣赏这样的气质。这才是真正的男人。
  
  那些日日夜夜的孤独寂寞,在赤壁千里的地方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小女子的心里会对这样的男生产生无穷的怜惜。不过我觉得他并不需要,因为他是男人。
  
  不知道他的书出了没有。
  
  让那些娘娘气的男生去见鬼吧。
  
  
  
  在上网搜索之后,发现他老人家已经成了编剧了。生活啊~~


  很喜欢这一篇,干净的叙述,无一丝杂乱。真切的看到了耍猴人的江湖。作者十年探访,写成此篇,不可不看。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读库》,这也是我打五星的原因。因为看了老六的其他书,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贪婪攫取他的其他作品,直到在单位发现由他主编的《读库》系列——我是首图的!单位二层的文学史地阅览室成了我常去的地方,那一阵很少借阅其他的,直奔《读库》的那一排架子,终于从0601读到了现在的0902,阅览室的妹妹见到我直接就说:新的一期来了(或者是“还没到呢”或者是“正在采编做数据呢”)!希望老六持之以恒,多纳精品,以飨读者!
  


  泰格尔说过: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面对生,我们当尽最大的可能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狰狞的死神来临之际以坦然,以微笑,歌唱着走向死亡。今天读0802上一篇最近对食指的访谈,食指说了这么一句:身世如秋雨般凄凉,内心如落日般悲壮。我想,若一个人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生如秋雨般凄凉,只要他的内心足够悲壮,也能死如秋叶般静美吧,一如生活在福利院中的诗人。因为这样一个疯子在谈诗谈社会时还能如此健康且正确。


  更多博文,请看我的博客:http://picc.blog.sohu.com/
  
  《诗人活在福利院》漏鱼之网几年前就读过,前日在《读库》0802上重读。
  
  诗人食指,很长一段时间——差不多30年,人们说他是个疯子。
  
  2001年,《人民文学》诗歌奖授予了他,同年被授予的另一个诗人——海子早已自杀,此前《人民文学》的两届诗歌奖空缺。仅此,便可以知道食指在中国当代诗歌界的地位。
  
  事实上,食指的大名在文革期间,是漫卷整个知青群体的。那个时代的知青们,少有不知道食指诗歌的,比如:《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文革后期,食指疯了,直到21世纪。
  
  疯子的定义是什么?什么人是疯子?这大约可算是个世界级难题。
  
  比如,在中国,人们会轻而易举地把一顶疯子的帽子戴在一些人头上,可又会轻而易举地把如杨佳一类的精神障碍人士当作正常人给嘎嘣掉。
  
  有时候,不是疯子疯了,而是时代疯了。
  
  再比如,食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把自己定位为疯子,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可以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爱怎么想怎么想,因为我是疯子。”
  
  这是疯子的话吗?疯子可能说出这样的话吗?漏鱼之网不懂,也不想懂。
  
  《诗人活在福利院》记录了采访者和食指的对话,连采访者自己都说:“我没有必要去请教医学博士,请他告诉我为什么一个疯子在谈论诗歌时可以如此健康如此正确。”所以,读者如漏鱼之网等,大可不必担心会被疯子的思路牵扯着,因为,疯子不是时时疯狂,更不是孱弱和错误。
  
  往大了、玄了说,历史总是由一些看似不合大多数人思维、不合常理的人牵引着,成功了他们就是伟人,比如秦皇汉武、马列老毛,失败了他们就是疯子,比如陈胜吴广、希特勒萨达姆。从来,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而不是看他是不是疯子。
  
  录几句食指的诗,那是他写于1968年的狂飙时代。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
  
  有这四句就够了,食指无愧《人民文学》诗歌奖,即使他说他是疯子,大家也说他疯了。
  
  漏鱼之网刚刚查到食指已离开了福利院,与一名护士结婚,过着平静的生活。
  
  祝福食指!相信未来!
  
  更多博文,请看我的博客:http://picc.blog.sohu.com/
  


  引言
  
  “流水行云”原是我几年前出差时给爱人小牛所寄明信片的总称,不过是自嘲“流水账似的边走边说”,是汇报,也是自白。2008年7月整理访书翻书日志时,想着这题目挺适合的,便拿来一用。现在挑出有关《读库》的文字,按各辑出版时间重新排序(原来是随翻随写),写作时间附于其后。诚如网友所言,“现代信息繁多,不可能每个人擅长每件事,书籍不再是‘我宣扬你接受’的单方模式,网络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交流可能,大家共同进步便是!”我将有关《读库》的文字整理发布于此,便是意在与同好互动。今后若有新篇,将陆续增加。
  
  《读库0802》(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8年5月版)
  最喜欢《耍猴人江湖行》。作者马宏杰深入耍猴人的生活,积数年观察和体验,真实记录而不猎奇,并有自己的判断和观点——深度报道写作者当如是。如果说《读库》是一个圈子,那么由此文可以看出,这个圈子在扩大,读者如此,作者亦然。此辑中,柳桦先生的文章也很好,甚至是越来越好,《非洲碎片》比他的《非洲,我的非洲》更见幽默。
  《读库0802》有两处编校失误。P51图片说明文字,“成都街头”的“街”误为“接”(输入法用的是全拼);P261第一句,“自己”误为“自已”(输入法用的是五笔)。【080709】
  
  


  很喜欢里面那谁对爱因斯坦的印象……所谓印象就是没有印象,聊的不深入,都记不得了,于是圣人也就走下神坛了。


  看了读库0801、0802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除非有收藏癖,否则严重不建议每期必买。书的内容体裁并无固定,一般人不会对每一期的大部分内容都感兴趣。例如我,喜欢0802的内容远甚0801。
  强迫自己读不是很感兴趣的内容是痛苦的,所以如无必要,跳着读吧。


  秀念师兄说,他发烧的时候,思维特别活跃,灵感沸腾得就像刚滚开的水。前两天,我也高烧一场,没觉着智商拔节,倒是以少有的耐性一口气读完了317页的这本书。要搁平常,三天翻完算快的。持续不退的热度,让我没气力没心思上网、看电视,但书丢在枕边,迷糊片刻再翻上几页,总还能够。高烧,让我变得执着而专一。难怪人家说,热恋就是高烧。
  
  虽然是浑噩状态下的阅读,内容记得却清晰,许是病痛让思想变得单纯的缘故。往日,我一向浮想联翩来着。
  
  《耍猴人江湖行》,写下这个题目时,窗外正咿呀着不知来自何地的流民的收钱唱曲声。都是江湖中人啊!也曾见过街头卖艺的耍猴人,不是童年时,而是参加工作后的几次异地之旅。那会儿就想:能赚几吊钱?果然,以扒火车、住窝棚的方式折腾几个月,至多也就能剩三五千,摊至人均,便更少了。比较佩服作者马宏杰,约8万的文字再加上一些图片,是他自2000年—2004年间断性的跟踪采访得来的,并且,至今,他仍与“主人公”老杨保持着联系。
  
  说到此处,我想起件事,以前,妮子似乎曾说过,若养宠物,她准备弄只猴子。那天,看《黄金罗盘》,尼可·基德曼抱着自己的精灵——一只金毛猴,感觉真是邪恶。
  
  《诗人活在福利院》,是2001年食指获得《人民文学》诗歌奖后接受的一次访谈。彼时,他住在北京市第三福利院。名字还好,其实是精神病院。可是,谈到诗的食指,似乎很是正常(作者说,从其他的话语中可以察觉到他的“疯”)。
  
  印象最深的是,他认为,新诗也该有形式,“戴着镣铐跳舞,这是起码的,你不戴着镣铐怎么能写出美来?怎么能写出庄重?”不懂诗,不敢妄自评说。却想到了日本电影,那种直白的简洁的就成了AV,那种融入了美学伦理学的就成了情色经典。
  
  《周有光与张允和》,内容不错,缺点是不新,文字散见于一些与周、张有关的书籍。
  
  《六十年代清华生活琐忆》,与老爸同年代的老大学生的回忆,竟然有不少与自己亲历的相似。二十几年,也没太多变化。倒是现如今的高校学子,明显与我辈不同了。
  
  《邦德,邦邦的》,007的“精研”之作,必系BT粉丝出品。你想啊,把一部电影看上十几遍,再一帧帧画面地定格,不是自虐范儿肯定做不到。
  
  这篇图文加起来长达37页的东西,只为一件事——邦德手里拿的是什么枪。我对军械毫不了解,所以,看了通热闹,便全忘了。可是,我真的很佩服这位叫杜嘉的。决定以后要向他学习,丧志也要丧出格调来。
  
  《渴望雄起的投影》,作者花之静,显然也是一枚BT粉丝。专攻方向——动漫。之前即看过几篇他(OR她)的文字,这回讲的是体育励志类漫画。有代沟咧,除了《足球小子》、《青春的火焰》、《篮球飞人》,涉及的其他作品,我既没听过也没看过。
  
  《非洲的碎片》,与观光者旅行者不同的视角。看完后,只一个念头:为啥大庆油田那多去海外施工的(包括本篇的苏丹),就没一个人能弄出这样的文字?他们多半还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呢!或许,是企业性质与企业文化的差异吧。大庆人,都被洗脑了。以此相较,愈发觉着自己以前写的那些煽情的通讯稿恶心。
  
  《姥姥》,可算作民间历史吧。不是八年抗战若干年内战,中国也该有许多贵族、世家的。
  
  《中性》三题,一篇较长的读后感。
  
  《ASK姬十三》,调侃问答。了解一点科普知识,然后,轻松一笑。
  


  昨天卓越的书到了,从0601到0802的读库,曾经有人问读库是什么,有人回帖说,那是老六(张立宪)的私家玩物
  呵呵,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理解,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恩怨分明吧,对这种太多个人色彩的东西我是不感冒的,只是最近卓越做活动,就索性都买下来了
  结果一晚上不可收拾,那么多本放一块,你说翻都要翻多久呀
  初看时只是风吹哪页读哪页,后来就索性认真读起来了,发现每篇文章细读下来都是很有意思
  不过和读品风格迥异,与我所期倒是相差甚远


  食指那篇访谈太震撼了,完全可以作为一期的主题。我哽咽着给他读完了《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虽然我们并非那个时代的人。但食指的想法未免单纯幼稚,时尚--流行文化这东西在全世界哪里都有对胃口者,而且数量庞大,不单单是在充满浮躁情绪的中国才有。也是,他光振臂高呼是没用的,写出点好东西来才是王道。
  
  貌似张立宪同学很喜欢名人八卦,沈从文三连襟的事情在读库中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吧?
  
  最亲切的莫过于清华琐忆那一篇,因为作者正是和家父所在同一届,零字板,作者的同屋是家父现在的同事。


  读库越来越多,而且因为我不是逐本阅读的,所以总是记不住哪本看了。每次都要抽出来看看目录才知道。现在有个好方法——把看过的躺倒,没看过的立着。这样的好处是不会重复抽书,而且省地方。躺着放书,书脊向外,也挺美观的。读库统一放在一个书架格子中,里面只放读库和读库的本子。算了一算,如果躺着能放满这个格子,至少要五年的读库。这个书架比较厚,能前后放两层,如果两层都满的话,要10年!!坚持啊,老六同学!


  之前老公买了很多《读库》,我一直没有在意。
  
  我向来对老公喜欢的书不屑一顾。
  
  某天在家随手翻了一下0802,先是看了关于非洲的那片《关于非洲的碎片》,因为工作原因,和非洲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了8年非洲某种非通用的语言,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到非洲去感受一下。所以凡是跟非洲有关的文章都很喜欢。于是,这篇我很专心的看完了。
  
  再是看到了《举杯齐眉》,老公常州人,我是苏州人,所以跟这两个地方有关的文章我又是很有兴趣。这一篇同样很专心的看完了。
  
  看完这两篇突然喜欢上了这本书,把家里所有的《读库》都翻出来,周末两天在家狠狠地看了看。又上网把06年的给买下了,很期待送货的赶快到来。


  本期读库没有惊喜。
  《举杯齐眉》挺好。不过之前已看过《合肥四姊妹》了。而且李怀宇总是要在开篇炫耀与老头们的交情,完全没有必要。再挑个刺,第一句“余生亦晚”,应该是“余生也晚”,想诌一下,还诌错了。
  《邦德,邦邦的》读来饶有兴味,虽然我不是枪迷。又见托托,很好。
  有月亮的晚上,坐在高高的稻草堆上,听姥姥讲过去的故事,不错。
  《非洲的碎片》,这题目不是老六起的吧?柳桦上次的非洲故事很棒。我喜欢他死不改悔的乐观主义、行动精神,有时通过唐吉诃德式的努力居然获得了成功,让我跟他一起开心,比如他的韭菜和蛇汤,还有黄河牌的自行车标。至于是不是在非洲,我倒还真不在意。这次的《非洲的碎片》好像有一点忧郁。
  我喜欢姬十三的俏皮文字。
  总的来说,本期没有惊艳的文章。


这两句,像风暴,似骄阳……


因你这文,识了一位诗人,这是收获。


最近看到的一段文字:狗之所以比人幸福,是因为它从不吃自己不喜欢
的东西。大意就是这样


----------------------------------------------------------
2009-02-20 13:24:28 nano
最近看到的一段文字:狗之所以比人幸福,是因为它从不吃自己不喜欢
  的东西。大意就是这样
----------------------------------------------------------
看看你的贴,看看我的头像,发现真是画龙点睛啊哈哈


花之静为什么是男的啊。。。


丧出格调的志,哈哈,我喜欢!


一晚上读了那么多?佩服LZ。。。
就是这样的私家读物,才说出了很多真话。
有感觉。喜欢。


呵呵
我还没读什么呢
只是翻了翻而已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