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读库0805

张立宪 主编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作者:

张立宪 主编  

页数:

31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006年,命运多舛的文化刊物《万象》、《书城》在相继经历休刊复刊后,逐渐式微,更深入的走向精英知识分子小圈子趣味,一本由个人出资策划出版,以“有趣、有料、有种”为出发点的文化刊丛跃入我们的视野。《读库》就像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园地,它的实验性和新鲜感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本书为《读库(0805)》。

作者简介

张立宪,出版人,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一些文艺类图书,如《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等,并出版有个人著作《记忆碎片》。

书籍目录

歌者夜行周云蓬的诗和文小九儿,杨丽坤再访河流“把音唱准了我们再谈感情”沙滩北大二年爱因斯坦不在家科学松鼠会文章选方寸之间奥巴马胜选演说(文言版)敦煌(十集电视记录片)敦煌在路上

章节摘录

插图:那时有些从监狱刑满释放的年轻人,弹琴弹得比较好。好像每个胡同都有这样的人,现在你根本看不到了。晚上,在工人区的胡同里,人们都光着膀子,端着大盆洗澡,两三个小伙子,拿着吉他,在路灯下唱着羞涩的流氓歌曲,诸如“我是一颗蓝宝石”。我们那时流传的好多磁带,是从监狱里流传出来的,要留着就好了。最早的是“铁门哪铁窗哪”,还不是迟志强,他是后来翻唱的了。也不知道是拿什么录的,听上去像小样。大家奉为经典,像听Nirvana一样听。那个时候,人们对于进监狱还是有一种浪漫情怀。进监狱一般都是因为打架,根本没有贪污这词,所以就是一些不会收敛的年轻人,人品上其实没什么大问题。是这种环境吧。这种耳濡目染,心里有这个种子,以后再从文字转行到音乐就非常顺利了。晚上听收音机短波,有个节目叫澳洲之声,九点到九点半是个点播节目,主要放刘文正、邓丽君,一般都是:马来西砸的刘小姐,点给印尼的某某某,为他点播一首:《何日君再来》。那时你听那种歌,简直是天籁!电台信号本身不清楚,你就拿着收音机,变着方向听。邓丽君的声音就从那里面传出来。那时刚开始发育,身边又没有任何爱情歌曲,你一听到邓丽君这种甜蜜的、异性的声音,真的是……音乐的震撼力,那个时候是最强的。她是我们这批七零年代出生的人的音乐启蒙者,而且也是你对异性、对懵懂的爱情的最初想象。而且她那种歌,在那种环境里还是挺协调的。你用的是小砖头似的收音机,周围都是破破烂烂的,她的歌也都是小镇之类的情绪。你要是特白领,周围都是富丽堂皇,听那种歌倒挺怪的。我上的是沈阳盲校,旁边就是沈阳师范学校,师范学生有时会来给我们念书。我发现那些抱着吉他唱歌的同学,总有师范女生去找他们。我不甘心被冷遇,就开始唱歌。那时吉他还没这么洋气,被称做六弦琴,而且弹琴的手法都是扫弦。吉他是二十多块钱买的“百灵牌”的二手吉他,学的第一首歌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一个朋友手把手教会我的。


编辑推荐

《读库(08年05月刊)》是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读库0805 PDF格式下载



读库每集都买,每次都有感动。这次是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的纪实采访。当今社会做一个成功的歌手很难,只要有机会成功的,搞音乐的都不会放弃,前两年的超级女生是那些想成名的女歌手,削尖了脑袋拼命参加,有一些女生参加不同的赛区,从杭州到广州,到成都,到沈阳,到长沙,在一个赛区被淘汰了,进军下一个赛区,不成功誓不休,有些竟然屡败屡战之后成功了。成功不负有心人啊!而周云蓬的成功显得更为艰难,它是一个盲人,出于对音乐的挚爱和理解,毅然加入其中,但是它的成功和正常人相比,显得那么令人焦灼(周云蓬语),除了他生活上的艰难之外,他的云游全国各大城市的演出,都是由他自己完成,在孤独奋斗的历程中,他人的帮助使他感受更加感恩于社会。仅凭此,我们正常人,应该更加乐观人生和友爱社会……


0805、0806到09年才面世,再次让人捏了一把汗,真心希望经济大环境的问题不会波及到《读库》,相信《读库》的忠实读者每两个月还是会花这1、20块钱。书评便不罗嗦了,读库就是读库,只此一家!


买这本书,是源于一位未曾谋面的朋友强力推荐。因为喜欢她的文字,所以就买了这本书。看了几页,我给她留言:这是一本让人安静的书。她回到:恩。谢谢她的推荐。也谢谢这本书。我只知道以后所有的《读库》,我都将收归囊中,找一个安静的午后,一杯咖啡,晒着西阳,静静地欣赏读库带给我的安静与感动。


《读库》最初的一篇是东东枪的郭德纲0805这篇是周云蓬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影响力相同的是作者采访的深入程度和编辑选题的独到视角贺老师拍的照片,也很牛啊


所有的都已经买了,文章是一贯的好看,每篇文章都是六哥精心挑选的,文字很看,书也印刷的不错,谢谢六哥给大家提供那么好的文章


真的,这种文字很容易触发人的感情,没有打磨的地方,没有矫情没有无病呻吟,处处都是真实,真情……


本集收录的文章很不错,推荐阅读。另外,我收到的书的封面都是油点,看起来很脏!希望当当今后能多关注一下产品的质量或者包装!


买的这一期正好有我关注的周云蓬的文章,很喜欢还有东东枪翻译的奥巴马演讲词古文版,也很有意思这样的一本书,可读性的确很强.推荐


这一期深深吸引我的是《敦煌》,05年去过敦煌,但对她的了解却仅仅停留在“敦者大也,煌者盛也”的字面上,读完这篇文,深深为自己的浅薄而惭愧,希望早日看到这部记录片。


值得你阅读的好书


内容充实,选材广泛,品味脱俗。好看,耐看。


书中,对于周云蓬的采访让我很有感悟,看完后的直接影响是购买很多摇滚cd。关于敦煌的专题稍显多了点,希望以后减少。


最喜欢的文章是:
歌者夜行
周云蓬的诗和文
小九儿,杨丽坤
科学松鼠会文章选
方寸之间
敦煌(十集电视记录片)


这套书都很不错,选的文章很精彩


值得花钱买但是此书,不会有什么重点但是看起来都很带劲归纳起来,就是杂书好杂书


文章有意思


也很喜欢,约而不繁


故事短小,但都很有意义。就是图像不如电视台播放时的清晰。


看吧看吧,说再多也没用,看那么多滴血的故事。看周云蓬滴血的故事,看杨丽坤滴血的故事,看人间苍凉,世道艰辛,看那么多真的留着血的故事。


还用评价吗?好书啊


今天刚收到,再来当当网看,发现又降价了,早知道多等几天了。


这么多辑读库读下来,本辑大概得算一般般了。稍微感点兴趣的是《爱因斯坦不在家--科学松鼠会文章选》,以前曾看到过姬十三写的若干篇通俗而又有趣的科普文章,能够让人读得进去,了解一些科学知(常)识,读过本文之后才知道,原来有立志于此的一群人,用浅显而幽默的笔调讲述科学小故事。给读库贡献了第一篇文章的东东枪把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胜选演说翻译成了文言文,看起来颇为头疼,略过不读,倒是把英文原文读了一遍。之所以说本辑读库一般般,盖在于以三分之一的篇幅讲述敦煌,每每读到跟敦煌藏经以及国宝如何流失的故事,心里就堵得慌,一般也是略过,以免给自己找气受。


读库里的文章都是有深度的,作者都是在某方面钻研很深的,大部分都对我有吸引力。但我觉得价格偏贵。


书拿到手后,最先读完了其中的两篇:《歌者夜行》和《“把音唱准了我们再谈感情”》。前者采访的是残疾人周云蓬,以唱《中国孩子》最为出名;后者采访的是歌手齐豫,以唱《橄榄树》广为人知。前者文中读到“你会觉得在一个工人的胡同区,大家坐在路灯下面,谈论卡夫卡、斯宾诺莎,这是再也无法复制的一个年代”(p12)时,心里有同感。后者文中有两处印象很深,一是p112,“杨子:如果有人在介绍你的时候说,这是齐秦的姐姐,你会不会生气?齐豫:我不会,怎么会生气?”二是结尾,“杨子:最近香港狗仔队杀到了台湾。齐豫:可能没我的事儿,我没那么红。杨子:但你的很多朋友可能会害怕。齐豫:我感受不到,我的艺人朋友很少,几乎是零。”


每一篇都值得阅读


内容仍然是不错的,但是居然缺页(159—190),确实让我惊讶,希望以后不要再出现这种问题了。


书的内容不错,只是有点旧了。


看《歌者夜行》时,一直难以相信这是个盲人的旅程。每到一处,对陌生城市的感受,他是怎样去体会的?看着那些叙述,感觉和平常人一样,没有丝毫的障碍。直到现在都万分纳闷,是用心去感受城市的吗?《敦煌》让我很激动,也很伤怀。尤记得看到里面一个日本敦煌学专家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时,内心的震动,差点掉下泪来。我们真的晚了太多太多。现在,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又多了一处。《爱因斯坦不在家》很有意思,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科学,让人很容易接受,也很容易记住,而且,文章还很幽默。


因为信任编著者,所以会定期选几篇对味的书来买,还不错


看的人五味杂陈


如题。

就书本身而言是很喜欢的。这次买的都有自己喜欢感兴趣的话题。


这是本好书,越读心越安静,而且越读会越有感悟。


。。。看标题太意味深长了。。反正就是很好。容易上瘾。


包装稍微比**差点,但书挺好得。送达比较及时。


呵呵...


1.关于书的外观状况
<读库>的封面设计是喜欢的类型,极为简约了当。挺好的一书上面赫然印着几个手指印,着实有碍视觉效果。后来拿橡皮使劲的擦,模模糊糊的也还行。

2.关于买此期的意图
买这期的意图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冲着<海子>去买的,因着手边有一本海子诗集就想着买这期看看,看了以后发现还是和之前想的有点出入的。
之前也看过写关于海子生平记事什么的,那些多是海子身边的人回忆的,像西川的怀念海子,要么就是关于海子的专题报道。所以我以为这篇关于海子的应该是较为全面系统的、大概也是熟识海子的人写的。看了以后才发现并非如此,算是一个海子“爱好者”所写,作者是否爱好海子我不好界定,因为文中没有特别显现出作者的感情基调,就是叙述吧。
文中多次出现“相关部门”“有关人士”这样的表述,总觉着让这篇文章显得有些生硬,谨慎是好的也是需要的,但是更需要的是合适宜的谨慎。
这篇文章总的来说更像是资料汇集。如和我同样意图的买书想法,三思。


早就想了解《读库》,便一次买了两本。这本讲到了周云蓬,很好。
还有科学松鼠会,内容上没的说。

就是书皮太脏


一直是在当当上买书的,在这里买书,不仅因为价格比较优惠,而且还有层对于品牌的认可在里面。可是这次买的书,不仅书的表面有油污,书里面有一页还有折页。对于想好好收藏这本书的人来说,不啻是一种遗憾。


书很好,但是寄送不怎么好


拿到书时发现书面不够整洁并且有很深的陈旧感,希望以后有所改观,谢谢!


只是书有些脏,不会是盗版吧


记录的各色的人生和感悟,展现你不为所知的生活状态和生命感悟。有收获。


从第一期601到现在的805,好象老六越来越不够专心和努力了。也许是没有什么好文章了,竟然拿《敦煌》的电视文稿来充数,虽然文字写得不错,但是那么大的篇幅用来看这个好象可惜了时间。只好当资料用,但由于电视节目特性,不可能那么准确,郁闷。如果806还是这种水平,09年开始我就不再买《读库》了,贵吧吧的。


不是我喜欢的风格。以后再不会买了。


看过张立宪在《城市画报》上的采访。专门澄清过《读库》是书不是杂志。哪怕它是以杂志的模式定期出版。其实,是什么不重要的。因为如果是杂志,它就是一本好杂志。如果是书,它就是一本好书。强烈推荐。


不错不错不错,主要的是想看老周的


书不错,书脊有点损坏,四颗星吧~


06年以来的所有读库,包括每年的00,从来没落下过。一如既往的好!


但是印得很差,好可惜


喜欢读库0805


这本书一直买,很不错,只是0805和0806好像有点装订不太整齐的样子,你的是不是也这样啊?


读库系列不错,支持。


为什么每本的折扣都不同!有时新出比旧出的版本还便宜!!


毫无疑问,读库一直保持其水准,如果你喜欢其中的一本,那么其他的你也不应该错过


《读库》篇篇精品。前几天看娱乐新闻,郭德纲在书房手里拿着一本书就是读库,可能是06年第一期吧


支持绿妖,支持读库!


  故意去听了周云蓬的《中国孩子》
  声音果然沧桑粗犷
  或与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
  一个立志要边走边流浪的人
  一个相信自己一个热爱音乐的人
  一个不甘寂寞的盲人
  敬佩
  
  杨丽坤
  之于《五朵金花》之于《阿诗玛》
  之于那个时侯的全国人民
  灿烂绚丽如烟花
  受到各种礼遇赞美
  然而
  那十年的动乱
  周围人的眼红不待见
  她性格中太过高傲的部分
  使得她的晚年并不那么幸福
  好在
  她自己意识清醒的时候不多
  好在
  她走的安详
  
  《敦煌》
  一部静谧的纪录片
  气势恢宏
  颇有沉淀
  然而
  中华文明中被掠夺的部分
  总让人感到悲凉哀伤
  不可逆的


  周云蓬现在也没多红,至少还没有万晓利出名。很遗憾我甚至没有听过他的音乐。我只是看了他的采访,60多页,还有几篇诗歌。一片口述式采访,是诗人周云蓬,盲人周云蓬在你对面,望着远方喃喃的回味着他的旅途,带着80年代的诗性。
  
   独自一人,手里拿着探路的竹竿,揣着仅有的几百块钱,十几年走了几遍全中国?北京、青岛、福建、长沙、甘肃、青海、西藏。他给通道里的行色匆匆唱歌,给酒吧里的昏昏噩噩唱歌,给大学里的天之骄子唱歌。他靠诗歌生活,靠卖唱生存,靠诗性扛住重创。
  
   “我到处走,写诗唱歌,并非像证明什么,只是我喜欢这种生活,喜欢像水一样奔流激荡。我也不是那种爱向命运挑战的人,并不想挖空心思征服它。我和命运是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形影相吊又若即若离,命运的事我管不了,它干它的,我干我的,不过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罢了。”(《春天责备》)平静和豁达大多是蚌病生珠,他的盲校同学疯掉、艺术家邻居疯掉,女友只是划过的流星,而他还不知道卖唱的钱能不能付得了来回的路费。终于他喝醉了,坐在地上,用盲杖狠敲着地面,一遍遍地狂喊:“要么握手,要么绝望......要么握手,要么绝望......”同丹上尉一样,他们最终都与上帝握手言和。不同的是,周云蓬的暴风骤雨发生在灵魂深处。
  
   对于一个盲人来说,时间是被压扁了的。他是用耳朵来听时光,一点一点的建立自己,消解自己。谈到在恋爱时候的一次梦境,他说:在我的梦里,会凭着小时候的记忆,看到树是绿的,还是蓝的,我健康的奔跑,不用怕撞到什么。可是我梦见了她,完全是一个黑影,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她。从此我在梦里和白天,都是瞎的。他的自我正视来得异常痛苦。诗人的诗性是放弃了幻想后痛苦的真实,也是打破自己的规则,重新塑造过的自由。
  
   我不懂音乐,既没有天赋,也没有学习的动力。我还建议狂热的朋友不要太执着于各种摇滚乐,说他们的情绪太极端,会裹挟你的情感你的思维冲向不是这极就是那极。
  
   也许只是为我不求甚解的滥听找个借口。因为我从来就过于谨慎,壳子一层又一层的附在身上,不肯脱去,也没法脱去。像我们生活幸福到无聊,幸福到干涩,从来就体会不了什么苦难,像这样的活着只有闷骚哪来的诗性。
  
   但愿有一天,我能够获得诗性,再自愿的放弃它。


  知道《读库》是因为戴军的介绍
  读库0805是我读的第一本读库,起初的一些文章都没能引起我的兴趣
  但书最后的《敦煌》深深的吸引了。
  第一集对敦煌在早年的发现、被盗、发掘都很让人心痛。于是我花了很长的时间说服自己看下去。


  这期中的有关敦煌的那些文字,让我看的真是五味杂陈,愤怒、伤心、好奇、激动、庆幸、神往……
  内容很压秤,实实在在的那几十页。看完了就庆幸自己十一二岁失去过敦煌,后悔那时屁都不懂,没有把进入眼中的每一幕都记到心里去,现在很多洞窟都不开放了,也许只能留在心中当成一种遗憾了。


  买的时候是因为写周云蓬的那篇《歌者夜行》,却在读完《敦煌》后忍不住泪奔。
  总有那么一种静静的召唤,让我们不顾一切献出自己。流泪只为遗憾,没有那份扑火的勇气。
  这本书陪着我辗转了北京西安南京,三座都城,从市井再到市井。没错,这只说明了一个问题,我又懒,读书又慢。
  


  读库每集都买,每次都有感动。这次是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的纪实采访。当今社会做一个成功的歌手很难,只要有机会成功的,搞音乐的都不会放弃,前两年的超级女生是那些想成名的女歌手,削尖了脑袋拼命参加,有一些女生参加不同的赛区,从杭州到广州,到成都,到沈阳,到长沙,在一个赛区被淘汰了,进军下一个赛区,不成功誓不休,有些竟然屡败屡战之后成功了。成功不负有心人啊!
  而周云蓬的成功显得更为艰难,它是一个盲人,出于对音乐的挚爱和理解,毅然加入其中,但是它的成功和正常人相比,显得那么令人焦灼(周云蓬语),除了他生活上的艰难之外,他的云游全国各大城市的演出,都是由他自己完成,在孤独奋斗的历程中,他人的帮助使他感受更加感恩于社会。仅凭此,我们正常人,应该更加乐观人生和友爱社会……
  
  (此文出于上上网http://upupw.com)


  前天小朋友推荐给我的,昨天带着,在一个注定我早到,敌人们晚到的局上,时间刚刚好够我看这期读库的第一篇文章《歌者夜行》,写周云蓬的。如果不是服务员总是要进来给你的盖碗里面倒上滚烫的开水,我肯定连后记都看完了呢。
  
  然后在那个有一个导演,一个电视台主持人,和三个卖书人的局上,我告诉他们,这是2009年以来,看到的最好的文章。鼓动他们在他们租金高昂的,摆满了教人赚钱的书刊音像制品的机场书店里,也要摆上这样的图书。
  
  呵呵,但愿写这篇文章的绿妖,和出版这本书的老六,还有些犹豫的书店老板们都能够心想事成。我的愿望已经达成了——你看我已经打开了这么好的图书,看到了这么好的文章。小朋友写在图书衬页上的那句刚开始有些触目惊心的话“有书读真好!”,也变得更亲切了。
  
  就文章而言,有多好呢?也不过是写作者学会了倾听而已。而那个“夜行的歌者”周云蓬的故事,不是讲述出来的呢,而是他走出来的,走了那么多,说说真心话,你要认真听,自然会非常美好啦。
  
  你看看,就是这么简单,你只要做个认真读书的读者就可以了呢,因为认真写文章,认真做出版的人,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呢。


  引言
  
  “流水行云”原是我几年前出差时给爱人小牛所寄明信片的总称,不过是自嘲“流水账似的边走边说”,是汇报,也是自白。2008年7月整理访书翻书日志时,想着这题目挺适合的,便拿来一用。现在挑出有关《读库》的文字,按各辑出版时间重新排序(原来是随翻随写),写作时间附于其后。诚如网友所言,“现代信息繁多,不可能每个人擅长每件事,书籍不再是‘我宣扬你接受’的单方模式,网络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交流可能,大家共同进步便是!”我将有关《读库》的文字整理发布于此,便是意在与同好互动。今后若有新篇,将陆续增加。
  
  《读库0805》(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9年1月版)
  歌手周云蓬我是知道的,也在网上听过他的歌,原来对他的印象,是个投机讨巧式的人物,对于他的受追捧,我以为不过是听众借其“酒杯”浇了心中块垒罢了。读完《歌者夜行》,我才感觉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才感觉到周云蓬的丰富、睿智,和清醒。周云蓬说:“人生如果不是作为审美的对象,它便毫无意义。”周云蓬说:“不需要(路边卖唱)但硬要去做,也是矫情。”周云蓬说:“像大陆这种土壤,就别老出现很大气、很公众性的歌了。我们的根源在于缺少个人主义,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公民社会的土壤,而不是又出现一个伟人、英雄。” 周云蓬说:“我首先看重的是音乐的审美,而不是过分应景。所以也警醒自己不能进入一种公众的惯性中。音乐的本身就是音乐,其他像公众性、教育性、道德性,都是附带品。像诗歌本身就是诗歌,它可以承载道德,也可以不承载,但第一性是诗性的。音乐也是这样,不能把它沦为一种工具。”周云蓬的眼睛看不见一切,但无疑,他的心是明亮的。
  根据《电影传奇》提供的素材,整理中国电影百年中的人与事,乃善事一桩,本辑推出的《小九儿,杨丽坤》,虽稍欠打磨,偶尔流露解说词痕迹,还是多角度呈现了杨丽坤的命运轨迹,尤其是那位《五朵金花》参演演员的看法和作者的推测,或许逼近了事实真相;《再访河流》与我有些隔膜,或许我看了何伟的《江城》一书才会理解吧;《“把音唱准了我们再谈感情”》里,齐豫对罗大佑、李宗盛的看法还是比较到位的,她的有些表述,比如“没跟上”罗大佑的政治作品、和崔健的某些歌“有相同的共振频率”,俏皮而准确;《沙滩北大二年》记述的雷海宗教授,让我想到高中时的郜老师,他也是教历史,也是教了我们巧记年代的方法,现在想起来的,是1069年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邀请大家喝酒,喝的什么酒?‘石(10)榴(6)酒(9)’,记住他请大家喝的什么酒,就记住他变法开始的时间了”——真的,16年过去了,我依然未忘;说起来,《方寸之间》所述,对集邮发烧友来说太小儿科了,但此文的价值,在于字里行间的温情,它不时让我动容。
  本辑的瑕疵:目录中的“记录片”应为“纪录片”,P66最后一段的括号应去掉。【090209】
  
  


周云蓬现在也没多红,至少还没有万晓利出名。
ou ...


嘿嘿 周云蓬现在终于红了,至少比万晓利出名!


《读库》让我几乎不去计较每期有多少好文章、差文章,这几乎是一个认真与自己较劲的出版人所能推出最好的原创读物。每次毫不犹豫地购买,几乎成了我向老六致敬的方式——也许他最不习惯的是“致敬”之类的。


除了价格,其他方面真的是完美


价格方面总是存在落差呢,其实我们很多人都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为一篇好文章支付应该的银子,我们还都在以一本书的纸张、薄厚和装帧是否精美作为判断她价值的基本标准呢。要是你修正一下你的标准,30块的定价,其实仅仅相当于在肮脏的中流饭馆里面点一个肉菜而已。


反正这篇读完
我是落泪了


呵呵 落泪也是感动中最原始的一种方式捏


租金高昂的,摆满了教人赚钱的书刊音像制品的机场书店
赞同……
读库倒是真的没注意过,有时间找找


杨丽坤这篇比较差,齐豫这篇最好


冲周云蓬买的,30块有点小贵……


当当68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