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消失的人

(美)杰夫里·迪弗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作者:

(美)杰夫里·迪弗  

页数:

545  

字数:

285000  

译者:

夏维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消失的人》故事发生在纽约一所著名的音乐学院里。杀手逃离现场手将自己锁在一间教室里。几分钟后,警察包围了教室。里面传来一声尖叫,警察破门而入,房间是空的。来去无踪的魔术大师利用其精湛的魔术技巧,不单能将人杀于无形,还能够在戒备森严的警方眼底下一次又一次逃离。林肯必须赶在下一个受害者死亡之前将魔术师捉住!

作者简介

杰夫里迪弗1950年出生于芝加哥,11岁时写出了他的第一本小说,从此再也没有搁下笔。作为一名诗人、记者,他不光自己写歌唱歌,还进行巡演。迪弗当过杂志社记者。为了成为《纽约时报》或者《华尔街H报》的法律记者,他去福德汉姆法学院学习,毕业后在法律界实践了,一段时间,然后在华尔街一家大律师事务所开始了律师生涯。在这几年间,他开始写那种自己最喜欢读的悬疑小说。1990年起,迪弗成为一名全职作家。
迄今为止,迪弗共创作了22部小说,获得六次MWA(美国推理小说作家协会)的爱伦·坡奖提名,一次安东尼奖、三次埃勒里·警因最佳短篇小说读者奖。2001年,《空椅子》一书获W.H史密斯好书奖。2004年,因为《野兽花园》,迪弗被CWA(英国犯罪小说家协会)授予钢匕首奖。
迪弗的小说被翻译成35种语言,多次登上世界各地的畅销书排行榜,包括《纽约时报》、《泰晤上报》以及《洛杉矶时报》这样的火媒体。他的名作《人骨拼图》被环球电影制片公司拍摄成同名电影,由奥斯卡奖得主丹泽尔·华盛顿与安吉丽娜·朱莉联袂主演,《少女的坟墓》被HBO改编为电影《死寂》,由詹姆斯-加纳主演。另一部小说《蓝色骇客》的改编权亦已售出。
杰夫里·迪弗兴趣广泛。除了犯罪侦探小说,作为美食家的他还有意大利美食方面的书行世。

书籍目录

第一部 效果第二部 方法第三部 泄底

章节摘录

电脑显示器上出现弗吉尼亚州的区号七0三,接着电话便拨出去了。铃声响后,一个小女孩接起了电话。“这里是金凯德家。”“嗯……帕克在吗?我想找你父亲说话。”“请问您是?”“林肯·莱姆,从纽约打来的。”“请稍等。”一会儿后,电话那头出现了一个悠闲自在的声音,说话者正是那位全国最优秀的文件档案鉴定专家。“嗨,林肯,有一两个月没见了吧?”“一直很忙,”莱姆回答,“你呢,最近在做什么?”“哦,还不是那些麻烦事,差点引起国际争端。我们这里的英国文化协会要我去鉴定一本爱德华国王的日记,那是他们从私人收藏家手里买来的。请注意我这句话的时态,林肯。”“你的意思是他们已经付了钱了。”“六十万美元。”“还真有点贵。他们真的那么想要吗?”“哦,这件事背后倒是有不少有趣的传言,涉及丘吉尔和张伯伦。不过,当然这不关我的事。”“当然与你无关。”莱姆耐着性子说。每当他想要请别人免费提供协助时,脾气和耐性总是会变得稍好一些。“这本日记我看过了,我还能做什么?我只能提出质疑。”“质疑”一词本身并无恶意,可是如果出自像金凯德这样的文件鉴定专家,就等于已给这本日记烙上“伪造”的恶名。“哦,他们会处理的,”他继续说,“不过,我这才想起他们还没付我钱……不,亲爱的,要等蛋糕凉透之后才能撒上糖霜……因为我说了真话。”金凯德是联邦调查局总部文件鉴定科的前任科长,也是一位单亲爸爸。为了能多陪陪两个孩子——罗比和斯蒂芬尼,他辞去了调查局的工作,在家里成立了一个私人文件鉴定工作室。“玛格丽特好吗?”萨克斯对着麦克风说。“是你吗,阿米莉亚?”“是我。”“她很好,不过我好几天没见到她了。这星期三我们带孩子们到星球乐园玩,在我正要开始用激光枪和她对打时,她的呼叫器响了。她接到命令,必须去踹开某人的门然后逮捕他,地点大概是巴拿马、厄瓜多尔之类的地方,详细情况她并没有告诉我。话说回来,你们还好吧?”“我们正在办一个案子,现在需要你的协助。情况是这样的:我们要追捕的疑犯在警卫室的登记簿上写下了名字,你懂我的意思吗?”“我明白。所以,你们需要我帮忙做笔迹鉴定?”“问题是,我们在登记簿上找不到疑犯的名字。”“名字消失了?”“是的。”


编辑推荐

《消失的人》由当代西方唯一堪称天才的侦探小说大师著。全球畅销书排行榜长盛不衰的榜首作家迪弗的小说被翻译成35种语言,全球销售过亿册爱伦·坡奖、安东尼奖、埃勒里·奎因奖、W.H·史密斯好书奖等多项大奖得主 只有两件事奥巴马与希拉里绝对没有分歧:第一,想当美国总统,第二,喜欢读杰夫里·迪弗魔术般的杀人手法,眼花缭乱的精心布局,挑战你的智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消失的人 PDF格式下载



《消失的人》大概是林肯系列中除了《人骨拼图》以外我最喜欢的一本了。在本书中,作者一改平时喜欢多重变换的杀手身份,以一个单一的杀手为主线进行作案。但是不变中又有了万变,这次所给予我们超级享受的,是那个变幻莫测的超强魔术师。

所谓神仙,不外乎能飞天遁地,能变换人形,能点石成金。本书的魔术师在施展其魔法时,其能力真是可比拟神仙了。这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写一部书,便能将该方面的知识全部了解通透。在本书中,作者为我们揭开了不少魔术之谜,以及讲述了不少魔术界的超高明魔术内容,比如“快速变装”、“活锯女郎”、“擦揉开锁法”、“脱逃术”、“燃烧的镜子”……科学中又带着令人着迷的神奇,读得非常过瘾且深感佩服。
作者在构思上也相当巧妙,一次次的抓捕,又一次次的被杀手逃逸;一次次的破解迷题,又一次次的出现新的障碍……将读者的心思都抓牢抓紧,无法自拔的随着书中的内容而跌宕起伏。
是一部极其扣人心弦的优秀作品。

有趣的是,翻看迪弗的书,几乎找不到所谓的前言和后注,不同于日系推理的小说,往往有着评书人高超的解读。大概也是迪弗的书,虽然内容丰富,却有着西方推理小说的直截了当,完全不需讲述吧。


除了《少女的坟墓》以外,到目前为止,读迪弗的书都是林肯·莱姆系列的。除开最喜欢的《人骨拼图》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电影及演员的影响因素外,个人认为《消失的人》比《棺材舞者》、《空椅子》和《石猴子》更为精彩。其中的情节总是让你在一片柳暗花明的表象下接受新一轮的智力较量,回旋的设计始终没有最后的交底,确实引人入胜,值得推荐。


看过<人骨拼图>后,知道了迪弗,这本书增加了魔术师的误导,中间几次转折都出人意料.总得来说读得很过瘾,打算把迪弗其他的书都买下来.


还没看,喜欢迪弗的人骨拼图才买的这本书,期望傎很高


非常高明的作家和非常高明的写作,已经收全了迪弗的作品


还能说什么呢,我是真的很佩服迪弗的,喜欢他的这部作品。


在拳击水平相当的对手比赛中,常用的无疑是刺拳,流畅的刺拳可以告诉出拳者对手的水平,水平相差很大的情况下,刺拳就解决问题了,而在水平接近的时候,刺拳就变成了连续的虚招,flasemove,通过手部腕部的动作,欺骗对手,或者,按照小说的说法,误导对手,在对方的节奏步调都被打乱的时候,自低位打出的后手勾拳将把对手重创倒地,KO结束战斗,,,《消失的人》就是按照这样的节奏来编写的一个魔术犯罪故事这一次,林肯对付的是一个幻术、逃脱术、手技的大师,故事层层推进,时而又后退几步,抓住魔术师,被他逃脱,再次抓住,,,猜透他的动机,泄底他的方法,被他蒙蔽,再次找出案底,故事惊心动魄,展现了Jeffery过人的功底,自上部书成为中国通和围棋高手后(这部还提到了桑尼给他的关帝像),这部书他又成为魔术高手,而且,最后利用evidenceneverlie导出了杀手的本质,明显的目标是报复,战术技巧是佣金谋杀,隐秘的目标还是报复,报复马戏团中致命的大火和天才的陨落小说写的出众,处处令读者意想不到,又不生硬,避开一般小说、影视中庸俗的桥段,而我,一如既往的关心着林肯·莱姆,无论他做不做手术,毕竟他还可以调动资源打出低位后手重拳,cool


作者的书只要看到都会买,(个人感觉)每本都是经典,不枉费获得过这么多的奖


看过人骨拼图和棺材舞者,非常好莱坞的感觉,读书如看电影,紧张刺激,500页一气呵成


昨天已读完神探莱姆的系列,感觉意犹未尽,还沉浸在书中的情节不能自拔。神探莱姆不是一个人的故事,是一个团体的协作彷如一个交响乐团,莱姆是指挥家,萨克斯是他的手、他的眼、他的脚,是整个交响乐中主要的演奏者,库柏、托马斯等其他角色共同完美的组合使这部交响乐让人痴醉沉迷,这是我喜欢的并极力推荐的。


相当不错,情节、结局都出人意料而又于情理之中。翻译得也好!看完中译版的,转而看英文原版。都好!


悬疑经典,值得一看。


一部棒极了的作品!应该是林肯系列中数一数二的,强烈推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一部研究了中国文化的关系,这次作者真是灵活运用《孙子兵法》啊,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全书中诡计层出不穷,而且一次次出人意料带来了美妙的阅读经历。


精彩,他的书,一如既往的精彩


还没看完,但无论是书的装帧还是书的内容,都非常的好,新星出版社的书,总体不错!等发了工资,我准备把作者的其余几本一起买下来.呵呵,现在开始存钱.


很精彩的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却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跌宕起伏的故事,让人上瘾。


硬是想一口气看完,舍不得放下啊。。他的一套书,几乎都集齐了。


GOOD BOOK!!!!!!!!


内容有惊喜


厚厚的一本书,丝毫没有篇幅的废话。故事高潮迭起,又峰回路转。每当觉得应该接近尾声的时候,作者又会出其不意给大家惊喜,又被带进紧张的故事情节中去。


对生活启发很大。比如金融,到了大底为了防大众抄两大庄家国(美,中)互打贸易战。比如政治,为了防冷场东抓西抓所谓巨星加盟,主旋律烂片因此被炒炒,倘若不炒,谁的面子冷呀?阿?


不错,不过情节不是那么曲折了,至少坏蛋从头到尾就是一个,不像其他本,真正的凶手总要到最后才现身。


内容一如既往的曲折悬疑,很喜欢迪弗的小说,莱姆系列我就差一本了,很喜欢这系列。希望迪弗能够继续下去,期待。。。。


延续了迪弗一贯的风格。迪弗对每一位罪犯都充满了同情,在一次次较量中,魔术师更吸引人。定价偏高。


看了挺长时间,写的真的挺好的!


看书纯粹看个兴趣,情节上出人意料是有的,就是不大自然,有种为了艺术而艺术的感觉


豆瓣评价不错。


好书精彩


很精彩的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却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跌宕起伏的故事


相对石猴子,逊色不少。


还差十二张牌就把林肯有的都看了。可能审美疲劳了,折来折去觉得习以为常了


是林肯.莱姆系列故事的第五本。建议读者从第一本《人骨拼图》开始看起。这样看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就是可以跟踪林肯和萨克斯的情感历程;缺点就是会感觉故事一路走下坡。《消失的人》总的来说还可以,场面宏大,但很让人眼花缭乱,头脑发昏。反正魔法这事本来就是令人眼花缭乱头脑发昏的事。但是为了这么个理由来行凶,未免也太令人难以置信!


冲着作者的高人气买的,读过以后觉得没有太好


一般吧,没有期望中的好,但是还算不错


迄今为止看过最好的一本迪弗作品。就是不知道冷月能否超越它了,等有空再看一下。 书中依然可以见到诸多大叔作品常见的标志性元素。极具科学性的证物分析,走格子,法国法理学家的犯罪现场交叉理论,叙述凶手心理活动时的指向性误导,和莎克斯的情感互动等等,这些都属于其刻意为之。然后是拥有特殊技术的连环杀手。不过这里作者将其特殊才能和诡计发挥到了极致,比以往任何一个杀手都结合得好。除了凶手一贯擅长的误导和障眼法,各种魔术手法和原理运用得天衣无缝又让人惊叹。虽然有时候仍然稍显夸大,让我产生“这个现实中不太可能吧”的感觉(比如说从监狱逃脱这段,使用隐藏的爆竹炸开头皮的障眼法),总体感觉还是非常过瘾。 在前半部分大叔就迫不及待地把魔术欺骗的理论精髓抛到读者面前(物理欺骗和心理欺骗),而后面魔术师(即杀手)采取的一连串诡计也都大体参照了这些理论。让人惊叹的心里欺骗手法,环环相扣的计谋铺垫,导致一再的多重转折。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杀手总算不再伪装成警方身边的涉案人员,单凭和莱姆之间的斗智便足够让读者感到持续的意外性,也算一大突破吧。 大叔还经常喜欢在凶手的动机上做文章,让人每回越到最后越忍不住猜测其真实动机。这回倒是直接将动机和凶手的诡计结合在一起,效果却出奇的好。对于魔术师的真实身份设置,大叔还是玩了一个小花招,把我给骗到了。而且到了末尾,大叔还忍不住愚弄读者一下,不...过耍得太过突然前面又没什么伏笔,估计不太容易骗倒各位。 莱姆在这里的发挥还算比较多,基本致胜手段依然是分析推理各种证据,即时洞悉杀手心里意图,最后引蛇出洞。人物设置上卡拉这个角色也很出彩,迪弗借其进一步阐述了各种魔术原理,和杀手也有不错的对比效果。总体而言本书细节设计异常强悍,大叔的这场魔术秀实在令人眼花缭乱,五星推荐。 (豆瓣转贴) 阅读更多 ›


空椅子,人骨拼图,还有这部消失的人,真的是堪为经典之作。特别是这本,一环扣一环,本来以为已经结束了,结果又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魔术由始至终贯穿其中,非常非常的精彩,真的很喜欢。如果喜欢迪弗小说的人,一定不能错过这一部。不过最近比较失望的就是买了《石猴子》这本迪弗的小说,结果我看了有几十页,还没有激起我一口气看完的欲望,这本书写的满失败的,不太喜欢。总体来说,我认为迪弗的侦探小说还是最为经典的,比丹布朗的好看多了。


买他的书最初是应为喜欢电影《人骨拼图》,看了原著后发现其实比电影还好,巧妙的情节设计、微妙的情感交流,严谨细致的推理风格都是我偏爱的。所以买了特别多他的书,真的很精彩。本书是他的又一杰作。非常喜欢


本来就很喜欢魔术,这本书里,迪弗把魔术运用的惟妙惟肖,真是太精彩了。


“消失的人”书里有“消失的页”,整整二十几页。书陈旧尚可忍、但缺页就不可忍了。卓越你要对你的合作商家要严格把关、有相应的准入踢出制才行。


非常不错的小说。紧张、刺激,一环扣一环的悬念、出人意料的转折、简洁流畅的语言。书的装订质量也没话说。总之,喜欢迪弗的人绝对不可错过。


用魔术手法、技巧杀人泄恨,一向讨厌直觉和感性的林肯通过这次的经历想法上有了一些些改变。


拿起来就爱不释手,故事很吸引人,过瘾.


迪佛的作品我基本上能买到的也都收了。他的书都超厚,拿在手里很有感觉,我都厚的书都没有什么抵抗力。这本的一大元素就是魔术,各种各样的魔术。蛮有趣的,值得一看。


第一次读这个作家的作品,感觉还可以。能够二流吧。


迪弗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林肯简直就是个神!


跟魔术有关的,照例的情节翻转再翻转,感觉不如《冷月》,还是非常好看的


那么厚的一本书,字竟然这么小,而且行距极大,真不知编辑是怎么想的。


看完以后真的很想大呼一声“赞!!!”~\(≧▽≦)/~迪弗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如同千变万化的魔术手法一样,让人的眼球一刻都不能松懈。细腻通俗的魔术知识让人大饱眼福,仿佛身临奇幻马术团最顶级的表演场中,曲折跌宕的情节,让我到了最后,... 阅读更多


迪弗的作品水准保持的不错,基本上都是精心构思的作品,没有让人失望的东西。看他的书最大的问题就是停不下来,有影响休息的嫌疑。可看可收,4星评价。


  此处是新星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2009年1月第一次印刷的《消失的人》。所罗列不包括翻译句子意思的错误。
    
    P表示页数,P1即第一页
    L表示行数,L1即第一行
    
    1. P41,注释 萨巴斯(Zabar s) 应为Zabar's,缺了一个省字撇。
    
    2. P45,最后一行 “但她去控制不住” 这里“去”应改为“却”。
    
    3. P46,注释 金吉姆(Gold s Gym) 应为Gold's Gym,缺了一个省字撇。
    
    4. P50,L1 “看起很像” 应该是“看起来很像”。
    
    5. P54,倒数L2 “哈里·波特” 中国目前只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哈利·波特》,影响如此之大的书,里面从来都是“哈利”。请尊重已有的译法。
    
    6. P88,L7-L8 “快点离开里” 应为“快点离开这里”。
    
    7. P106,注释2 Hell s Kitchen 应为Hell's Kitchen。又是一个没有省字撇。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错误。
    
    8. P118,L12 “但卡尔活特” 应为“但卡尔沃特”。无语了。
    
    9. P207,倒数L4 “开枪射个那” 似乎应该是“开枪射那个”......
    
    10. P227,注释 Tourette s Syndrome 没有撇......哪位写个侦探短篇吧,就叫《消失的省字撇》。
    
    11. P277,L4 “它也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应为“它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12. P282,L13 “小胡迪” 应为“小胡迪尼”。
    
    13. P380,L3 “微弱的的蜂鸣” 应为“微弱的蜂鸣”。像这种错误用不着太仔细就能看出来,两个“的”放一起很扎眼的。
    
    14. P385,L4 “优美地地滑过舞台” 应为“优美地滑过舞台”。又是一个。
    
    15. P391,L3 “另一半是则对着” 应为“另一半则是对着”。
    
    16. P435,L1-L2 “顶上是有那座叹息桥,对面不远处则是” 搞不清楚“顶上是有那座”这里倒底应该是什么。
    
    17. P371,L10 “巴恩斯后来便称他为魔术师” 而到了P449,倒数L7处时,“用巴恩斯的说法是‘魔法师’”。究竟巴恩斯称他是“魔法师”还是“魔术师”啊?我对照了一下英文原文,两处作者都用的是Magic Man。所以要么都用“魔法师”,要么都用“魔术师”,根据译者自己理解。或者为了不和莱姆称呼的“魔法师”重复,也可以译作“魔力男”什么的。
    
    18. P455,倒数L9 “哈里·波特” 还是这个问题。总是有很多人把它翻译成“哈里”。Harry可以译成“哈利”,也可以译作“哈里”,但对fans来说,“哈里·波特”如同是另外一个人。
    
    19. 这个问题是最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的。在整个莱姆系列中,书中的人物最惨的是紧急勤务小组(ESU)的队长Bo Haumann。P415,倒数L2译为“鲍尔·霍曼”,而到了P481,倒数L1则成了“鲍伯·霍曼”。一本书中,同一个人物居然有两种译法!而在新星出版社出版的莱姆系列中,他的中文名也不一致,还有“波·豪曼”什么的,还有,我想不起来了。他的中文名倒底是什么呢?新星就连人名都不统一。
    
    20. P499,L8 “深吸吸” 应为“深呼吸”。都已经很像笑话了...
    
    21. P499,L12 “她的母亲把视线从电视上,惊讶地眨了眨眼” 我也很惊讶地眨了眨眼。这前半句都没说完啊!原文这里是“Her mother turned away from the TV.”所以应该在后面加上“移开”之类的词。
    
    此处再鸡蛋里挑骨头、矫情地说一下,ESU书中译作了“特勤小组”,当然可以,但是这个名称总是让我往“特勤处”联想,那是Secret Service,专门就保护总统的特工。我想是不是能换一个?


  我看过纳兰潜艇写的那个好长的迪弗介绍,里面还有入门方法,有推荐阅读顺序,有好几种吧不过反正没推荐从这一本开始读。
  
  不过我还是捡了它。因为觉得魔术?好像很炫的嘛来看看能玩什么花样。
  
  迪弗靠科普赚了不少稿费,本篇中大量的篇幅用于介绍魔术的流派、理念、基本知识,由于情节需要再加上写得很有技巧,不是一口气灌给你,而是慢慢渗透,所以还挺好接受的。基本上是破一个案子就给你讲讲这一个案子里面魔术师变了什么戏法,原理、手法是怎么样的,很好玩。
  
  卡拉是个令人喜欢的姑娘。坚强、聪明、有幽默感,最后作者也偏心给她一个美好的结局。
  
  最大的surprise之一在于魔术师的真正身份。挺悲哀的,只能说他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没去治……
  
  由于是第一本,还不熟悉迪弗的套路,没有腻歪的感觉,读起来呼呼呼直叫过瘾。到后面的书就开始烦了。不过纵观林肯系列,消失的人的质量是上上乘,如果你没什么耐心,没办法读完那么多大部头,请直接从最好的读起,就不要留到后面了。比较差的是《第十二张牌》可以略过不读。
  


  本书的原定译名为《妖术师》,估计译者是真正的看了这本书才这么翻译的,而后来又根据字面意思翻译成《消失的人》,总觉得欠妥当,也许这就是新星的翻译吧,而原来的那个译者估计深受群众出版社的影响。
  
  废话少说,进入正题。本书讲的是一个对于所有推理小说作家来说都比较头痛的人物设定——魔术师,总所周知身为一个魔术师尤其是一个牛b的魔术师肯定有着不同于其他凶手的各种炫目的作案手法,让警方摸不着头脑,而身为一个推理小说作家,如何把握这名魔术师作案的“度”,则是最头痛的问题。写的太玄乎了,看着眼花缭乱固然好,但是最后总的圆满收场吧,弄得不伦不类的会被拍砖的。而写的太过中规中矩,凶手的手法神马的过于普通,与其他凶手无异那更不成了,这种特殊的人设弄成路人一样,读者肯定也不高兴。所以魔术师犯罪这种题材确实不好写,而迪弗拿捏的相当适度,不说完美,至少也很精彩。
  
  马勒里克【跟MLGB一点关系都没有,是一名著名的魔术师,而他因为一种我们并不知道的原因,四处猎取自己觉得合适的人来杀害,杀害他们的手法都非常特别,全都是各种大型魔术和逃脱术的场景,此人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胡迪尼迷兼疯子,而与此同时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还有一个人,女魔术师卡拉,这位跟着一名退役魔术大师学了几年的菜鸟魔术师被莱姆团队找来当顾问,一老一少两名魔术师的斗法,就此展开。
  
  就在马勒里克横行四处,伺机作案的时候,另外一伙极端人士正策划在联合国会议上捣乱,并且扬言要暗杀检察官,同一本书里面迪弗绝对不会弄两个案子并行推理的,所以妖术师案和极端人士案应该是一起的,但是究竟是什么把这两伙毫不相关的人牵扯到一起来,就连莱姆也摸不到头脑。
  
  和空椅子很相似,凶手提前被抓了,就在一本书进行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不过根空椅子不一样的是,这次的凶手是有着天才技巧的魔术师,熟悉逃脱术的马勒里克自然不会乖乖就范,然而就在他想要伺机逃跑被狱警一枪打爆头的时候,我彻底摸不到头脑了,迪弗让这样一个重头人物就此消失,那后面的200多p还写个毛线啊。当然事情永远不是那么简单,至少在迪弗的书里,事情永远不是那么简单,就在马勒里克逃脱了监狱以后,真正的重头戏开始了,就是他到底和那群疯狂的极端人士有什么关系。经过莱姆看起来越来越被忽视的证物分析和越来越被重视的逻辑分析,迪弗连续抖开两个包袱,彻底理清了所有的脉络,凶手的真实意图终于被揭露出来,而这样还远远不够,迪弗紧接着又来了一次有惊无险的逆转在急风的弯道,马勒里克真实身份揭晓,我跟所有读者一样,松了一口气,放下了这本厚重的大书。
  
  等等,后面还有10p,而显然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迪弗又在这里玩了一次小花招,通过一个滴水不漏的逻辑推演把所有人算计了一遍,然后再统统丢回现实,让那些喜欢喜剧结局的读者全都度过了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3分钟,然后,整个故事缓缓落幕。
  
  本书的特点在于这次出了常规的证物分析和逻辑分析【莱姆小分队】,和现场勘查,软硬汉情节【萨克斯】,新增了一个顾问人设【卡拉】,这个人的出现在案情颇为平淡无聊的时候起到了很好的吸引注意力的作用,也为迪弗骗稿费做出了一点贡献,不过卡拉的出现让这本书的精彩程度有增无减,而且不同于金牌路人德尔瑞和塞林托的是,卡拉本人是真正的参与到了与凶手的互动中去,而她也为迪弗戏耍读者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迪弗才是真正的魔术大师。


  这本可以说是我看过的迪弗中诡计最花哨的一本了。本书讲述的故事非常精彩,于是我第一次一气呵成的读完了一本迪弗的作品。不过本书中还是有令人失望的地方,我总结了两个亮点与两个失误!
  
  本书最大的亮点当然是魔术了。由于这次的罪犯是一名“魔术师”,所以本书简直是一本魔术入门。凶手每犯下一个案子就会用上数种魔术手段。有逃脱术,快速变装,心理诱导,转移视线,切割女郎,燃烧镜子等等……以林肯为首的调查小组也不得不请来了一名魔术师作为顾问。于是一场魔术师对魔术师的比赛便开始了。由于引入了魔术,所以本书中以魔术为原理设计的诡计比比皆是,令人应接不暇。在以往的林肯系列中是少见的。这让我想到了同样是以魔术为主题的《死亡飞出大礼帽》。不过本书中的诡计都是一些小花样,迪弗毕竟不是专业魔术师,不能与劳森相比的。不过迪弗的书本身就不是以诡计为主的。所以也就不用苛求了。
  
  先说句题外话,本书中出现的魔术大多为常见或者逃脱术。讲解的也都是一些魔术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所以想在本书中看到大型魔术泄底是不可能了。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引入了见习魔术师卡拉这个人物。虽然书中她只是个见习魔术师,但是其水平就如林肯所说,完全是专业级的。书中关于其在林肯与萨克斯面前信手拈来的魔术讲解描写的极为生动,令人赞叹。而她在本书中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本书中的重要地位甚至超过了女主角阿米莉亚!
  
  不过有得必有失,本书由于过于依赖魔术给读者带来的视觉享受,却忽略了林肯莱姆系列的精髓——刑事鉴证。本书中大多数物证都是查不到可靠来源的。而书中对阿米莉亚“走格子”的描写也仅仅一笔带过。而林肯则与对手打了一场心理战。如果这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那么无疑是成功的。可是发生在林肯身上则有了喧宾夺主的感觉。毕竟林肯擅长的不是心理分析,而是物证鉴定。所以我认为这是本书一大失误的地方。
  
  而且本书终于落入了为意外而意外,为逆转而逆转的套路中了。凶手的行人令人难以理解,明明很简单的一件事,却被搞得如此复杂。回头想想,凶手根本没有必要搞出这一大串的花样。而现在仿佛是凶手早已知道林肯其人,故意挑战他似的,逻辑上说不过去。这是本书第二大失误的地方。
  
  当然,如果不纠结以上两条,本书依旧是本精彩的小说!


  五月风筝2010-09-07 22:57:56
  
  《消失的人》大概是林肯系列中除了《人骨拼图》以外我最喜欢的一本了。在本书中,作者一改平时喜欢多重变换的杀手身份,以一个单一的杀手为主线进行作案。但是不变中又有了万变,这次所给予我们超级享受的,是那个变幻莫测的超强魔术师。
  
  所谓神仙,不外乎能飞天遁地,能变换人形,能点石成金。本书的魔术师在施展其魔法时,其能力真是可比拟神仙了。这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写一部书,便能将该方面的知识全部了解通透。在本书中,作者为我们揭开了不少魔术之谜,以及讲述了不少魔术界的超高明魔术内容,比如“快速变装”、“活锯女郎”、“擦揉开锁法”、“脱逃术”、“燃烧的镜子”……科学中又带着令人着迷的神奇,读得非常过瘾且深感佩服。
  作者在构思上也相当巧妙,一次次的抓捕,又一次次的被杀手逃逸;一次次的破解迷题,又一次次的出现新的障碍……将读者的心思都抓牢抓紧,无法自拔的随着书中的内容而跌宕起伏。
  是一部极其扣人心弦的优秀作品。
  
  有趣的是,翻看迪弗的书,几乎找不到所谓的前言和后注,不同于日系推理的小说,往往有着评书人高超的解读。大概也是迪弗的书,虽然内容丰富,却有着西方推理小说的直截了当,完全不需讲述吧。
  


   这个小说我是听完的,每次听的时候,先要听主持人煞有介事的吹嘘下迪弗先生的构思巧妙,然后是一句不知所云的“聆听之前,没有真相”。-- 用老罗的话说,这句话正确的令人发指。
  
   客观的说,这部作品的立意还是不错的,魔术师杀人确实是个挺棒的点子 -- 逃脱术,易妆术以及对人心理的掌握确实能让一个魔术师变成一个危险的罪犯。然而,花了一共14个小时听完的这部作品还是让我有些失望,不是失望小说的情节,情节可以说足够精彩,环环相扣,即便是最后仍然有出人意料的结局。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整个小说有为了出人意料而出人意料的嫌疑。作品里的悬念可谓一浪高过一浪,作者想必杀死了自己相当多的脑细胞才达到这个效果。每个悬念看起来都是很合理的,其核心是误导,其模式是,凶手为了误导警方这么想,于是乎那么做了一票,当警察发现了另外一票时,发现这是凶手为了做第三票的又一次误导,如此等等。本书开始,读者会以为这是一个变态魔术师,后来发现他不是,是一个报复从前伤害自己人的复仇者,后来发现复仇也是个误导,其实他是为了某个秘密团体去杀害检查官,再后来又发现,其实杀害检察官也是个误导,他还是为了要复仇。确实很惊心动魄,唯作者似乎忘了,真实世界里,如果要这么误导来误导去,还不如趁着警方没有注意的情况下,头一票就直接达到目的才干净利索,何必搞得鸡飞狗跳,草木皆兵,这样还怎么下手啊。这个逻辑,作者似乎忘了。之所以强调逻辑,不仅因为这是推理侦探小说,而且是因为即便是小说,也是要给人真实感才有意思,才能真正让人身历其境。设想如果为了心跳而跳出现实的可能性人为的制作那些噱头,那么这就是个乏善可陈的故事了,因为现实生活中不会有 -- 如果这样,那就堪比武侠小说了。
  
   推理小说的开创者们,诸如柯南道尔,是完全站在一个刑侦的角度上,把案子以一个警员或侦探的角度步步推进,最后揭开真相,让读者佩服主角的智慧。阿加莎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排除法,模式是大家都有嫌疑,最后都排除了,才发现原来嫌疑最小的反而可能是最大的嫌疑犯。读者在读的时候,也慢慢的参与了推理,因此常常觉得有了格外的乐趣。当然,当这位人称阿婆的人写了无数的一样套路的书以后,未免让人有些倒胃口。硬汉派的作家们,如代表人物昌德勒,则不是很注重破案的经过或者推理的过程,他们其实是在写那个社会和那个社会下的芸芸众生相。破案不是重点,人物才是。所以读来你会佩服某个人,不是因为他高明,而是因为他的人性闪光,你也会鄙视某个人,也不是因为他是凶手,而是他是个卑鄙的,丑陋的人。
  
   第一次读迪弗的作品是那个《空椅子》,老实说,评价不高。迪弗似乎创造了一种新的风格,你一开始就知道凶手是谁,他在做什么,故事的看点不是找到这个人,而是正义一方如何排除万难抓住这个人,想法不错。可惜的是,我觉得他往往弄巧成拙,既失去了传统推理小说中“谁是凶手”的悬念,又没有描写众生的深刻笔法 -- 好人坏蛋一目了然,人物刻画干干巴巴。比如此书,我没有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人物描写。
  
   回到标题,不是咒此君亡故,而是觉得既然他被誉为推理大师,那么也该像魔术师一般,不停的改换路数,玩玩把戏,把自己隐身幕后,让观众大饱下眼福。


   本评论叙述了小说第一个谜团,略微提及剧情;最后一段分析诡计类型,不过我在那一段敲了好几个回车,担心知道诡计类型二影响阅读的同志可跳过最后一段。(不过个人认为即使知道诡计类型也毫无关系!)
  杰弗里-迪弗的《消失的人》全部看完了。这里写点评论和感慨。
  首先,这本书在我看过的几本迪弗里面属于第三好看,仅此于蓝色骇客与空椅子,而且个人认为,如果和空椅子作比较,这两本书谁更优还真不太好比,两书都有无比震惊的强逆转结局,两书都是高潮迭起情节紧凑,主犯都是高智商且身怀专业绝技。空椅子的优势是逆转次数更多,且效果略佳(主要是空椅子的连续逆转在最后二十几页),而且伏笔埋得堪称绝妙,极难猜凶手但是解谜时逻辑很强(林肯根据“空椅子”这个关键点展开推理揭出全部阴谋绝对经典)。而消失的人的优势则是,不断地运用易容术、密室蒸发以及XX诡计等在欧美当代长篇已经没落的本格诡计,并展示了这种诡计的一种全新(至少我是首次见识)的写法,让这种诡计显得现实化可行化,从而展示它们新的生命。
  消失的人是一场魔术师之间的斗志。主要和次要的诡计都涉及了魔术手段或者魔术欺骗原理。由于开场就告诉我们连环杀手受过魔术师专业训练,所以,易容术、腹语术、假指纹等传统小说认为太夸张甚至不公平的因素,这儿司空见惯且用得很妙、密室蒸发、密室逃脱也出现了数次(不过只有第一个密室蒸发是本格写法,其他的都是直接叙述他怎样脱身的)
  消失的人开场就是一个密室蒸发谜团(简介里面写的就是这个谜团),杀手“魔法师”在两个警察追捕下,跑进音乐教室锁上门,警察听见歹徒在房内扬言抓到人质并开了一枪,然后听见钢琴叮叮当当的声响。但当他们同时撞开两扇门进去是,魔法师、人质全部凭空消失,现场只有两张倒翻的椅子,一些纸屑和粉末和一张老旧的大钢琴。
  而这仅仅是第一个诡计。
  
  而更令我震惊的是,之后不到二十页的篇幅,林肯就解开这个诡计。结合开场杀手的独白,我们可以意识到,这个密室仅仅是众多魔术表演的一个。此时书还不到十分之一。不可能犯罪之所以在当代写实作品中变少的缘故,就是现代的技术下面破解这些把戏太快了,《消失的人》则给出一个比较好的解决途径——改变诡计实用价值。卡尔说,传统密室的作用四个:伪造自杀、造出超自然现象、意外巧合、协助做不在场证明,这儿则都不是,密室也好、易容术也好,众多本格诡计的目的都是为了迅速脱身并只留下无法追查的线索。
  所以,第一个密室就本格密室发展史而言,并不很高明,所以它只配二三十多页并很快解答。本书的诡计看重的误导和欺骗的思想,是魔术的灵魂的展示。
  所以核心诡计是此书能成为我心中的迪弗第三神作的关键。此书大型核心诡计有两个,为了尽可能少地透露情节,我打算在最后一段再介绍之。
  
  本书小诡计众多,“魔法师”每次计划杀人或筹措不可能犯罪时,都会在自言自语中向“尊敬的观众朋友们”介绍一种和他的犯罪现场设置或者诡计的原理相对应的魔术,最绝的我认为是里面的越狱情节,绝对不比迈克尔-斯科菲尔德的把戏逊色。
  林肯系列杀手或者犯人都有几个共性:1、有个响亮的绰号;2、高智商且身怀绝技;3、喜欢自言自语或者脑中异想天开。这个“魔法师”是典型的“林肯牌杀手”,不过,迪弗的书(包括林肯和非林肯的)就我看过的而言,个人觉得最厉害的杀手是“魔法师”(我还没看完《冷月》,冷月里面的“钟表匠”也许有这个潜力),他不但智商高、身怀绝技、头脑冷静反应快,而且他是少有的林肯到后期都无法预料其行为的犯人(这点林肯自己都承认),最后能够抓到他,全靠林肯有个魔术师当助手再加上一点巧合(林肯破案后自称巧合是狗屁,破此案全靠科学逻辑;其实不然,没有运气是抓不到魔法师的,至少不能阻止他完成最终犯罪)。
  
  此外这个杀手是唯一一个运用智慧潜进林肯住所,而林肯全然没有察觉束手就擒的(呵呵,当时林肯都觉得自己必死了)。他能杀死林肯,只不过他那个时候不想杀而已。如果他不报自己的火警,林肯也是无论如何都救不出来的。
  
  最后简要讲讲两个核心诡计,担心因此会影响阅读的同志可跳过这段(不过我认为,即使告诉你们诡计类型,你们仍就会上当!):
  
  
  
  
  
  
  
  第一个诡计贯彻中后期,是连环误导,就是林肯说完全无法预料杀手下一步做什么的内容,林肯后来说的几重误导的头几层。它把几个小诡计贯穿为一个整体,且和动机相连,非常难猜到。第二个诡计则是惊艳,它使得结局具有极为震惊的效果,具体什么诡计不方便透露,但是有两点不妨告诉各位,一,此诡计属于传统本格;二,里面用到了叙述性诡计(此书不仅仅告诉我们欧美当代写实派同样能出精妙的不可能犯罪和易容术,而且同样能出精妙的叙述性诡计,而且是那种公平实用的叙诡——比十角馆还公平实用)。我读完全文后复盘发现,前面有过不少暗示这个诡计(尤其近300页的时候,有一处就看读者细不细心了),但是因为作者叙述技巧炉火纯青,不但很难发现,反而会让人往另外一方向去想。
  最后,还是一句老话,迪弗是个像他笔下杀手一样狡猾的作家,在翻完全部书页前,千万别以为他用尽了全部伎俩。我看棺材舞者和空椅子时,看到凶手落网,侦探叙述方法后就以为故事完了,结果后面还有连续逆转。此书也不会让读者失望。
  附:我所看过的迪弗作品在心目中排名:
  1、蓝色骇客
  2、空椅子
  3、消失的人——(这三本实力差不多,消失的人节奏稍比前两本缓些,同属神作)
  4、棺材舞者
  5、野兽花园——这两本属于准神作
  6、少女的坟墓——和4、5有些差距,但仍然是一流的好书。
  7、破窗,又略逊于少女的坟墓,但仍比古典派与新本格三分之二以上作品强


  个人认为这部小说的可看性比《人骨拼图》要强,非常有悬念,让人不禁一步一步看下去,魔术师的职业本来就是充满神秘的,这部小说以魔术师为主人公,真是用足了魔术悬念,虽然一样血腥,但是同悬念相比,血腥是可以忍受的了。值得许多爱看侦探悬疑人士一读。


  “我们一生中的绝大部分难道不是幻觉吗?
  
  这么说吧,过去的一切都成了记忆,对吧?
  
  而未来的一切又都是想象。这两者都是幻觉——记忆是不可信的,而我们又无法推测未来。唯一完全真实的,唯有此时我们所活的现在——可这又是不停地从想象变成记忆的过程。所以,你懂了吗?我们一生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幻觉。”
  
  


   看这本书的时候,才知道我喜欢的电影《人骨拼图》是这个作者的作品,于是看消失的人时,很有兴趣。
   从故事上看,好像是人骨拼图的延续,阿米莉亚和莱姆在一起了,而且好像两个人也住在一起了。
   然后还是两个人一起侦破案情,在这个故事我惊奇的发现,他的看护竟然是个男的,电影里面却是一个女的,不过想想应该也是男的,一个全身瘫痪的人,吃喝拉洒毕竟是个男看护方便一些,而且这个男看护我觉得可爱多了。
   这次故事里面对的是一个魔术师,他不停的在出题,一个难题,一个难题,一个误导,再接着一个误导,真是真假难辨,一个眼看在手边的人,可是你却怎么也抓不住他,或者你抓住他了,却让他一次又一次的脱逃。
   书里讲了很多魔术的术语,和魔术的相关知识,这个倒是比较吸引我的地方,手部动作,快速变装,读心术,腹语术,魔术还真是神奇,让我想起另一些魔术的电影。
   值得一看,估计看多的了,会不会都是一个套路,观众也会腻的


  朋友向我推荐了这本小说,主要是冲着迪弗的大名去的。之前只看过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人骨拼图》,《消失的人》是首次尝试他的小说。
  总体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悬念从开篇一直保持到结尾,一环套一环,特别是文中的一些涉及魔术的犯罪手段,让故事更加精彩。
  唯一遗憾的时,由于罪案小说细节过多,首次阅读难免会遗漏一些琐碎却很关键的东西,好在不影响整体思路


  说实话《人骨拼图》确实让人惊艳了一下,
  
  当看过此同志其他几部小说后,发现居然全是一个套路....
  
  ----某弓虽犯人横空出世,警察局FBI等等都解决不了;
  
  ----莱姆同志插手,派萨克斯同志“踩格子”“感觉现场犯人想法”,发现一堆纤维啊土啊五的六的;
  
  ----犯人的灾难来了----只要莱-萨组合一出手啊,就知有没有-----犯人想犯罪最基本上就没戏了!
  
  ----套路情节:犯罪成功前30秒出现警察干预,犯人逃走,郁闷肿么就被发现了捏?然后又留下点儿五的六的;
  
  -----此情节循环2-4次,五的六的积少成多,犯人被捕。此中个别情况作者视心情酌情令犯人貌似胜出那么一次半次....
  
  这在这本书尤为明显,简直看得令人想吐。
  
  尤其犯人转移注意力转来转去,警察总是可以横空出现在正确的现场还能布置布置....真是拜服了。
  
  想问莱姆同志那么多线索您到底怎么分别哪个才是真正的犯人目标捏?其实嫩不说咱也知道,是迪弗偷偷告诉嫩的八````一般人儿他不说````=.=|||
  
  
  
  


   从《人骨拼图》开始追随迪弗,追随林肯。每次都被引领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次是奇幻的魔术世界,一次次的被误导误导误导,眼花缭乱的误导,最终放弃自己的思想,任由误导牵着我的鼻子走吧,可到案件结束,竟然还有误导,精疲力竭。
   这是一本很好的小说,带我们进入奇妙的魔术世界,给我们一个不断转弯的故事。这却不是迪弗最好的小说,没有让人拿起就不肯放下的贪婪,是我习惯了还是迪弗太过卖弄了?
  


  從一開始的人骨地圖...
  不小心買到了第六本...
  跳過了5本...
  感覺上沒有第一本好看...
  也沒有了上次放不下書的情況了...
  很失望,我還以為自己可以沉浸在書裏面的說...
  
  好吧...不過這也是一本不錯的書


  因为不是看实体书,所以没按照顺序来,当然第一本是经典的人骨拼图,然后跨越到冷月,再折回来看这本,找不到完整的中文版,因为个人水平问题,看英文版总是有些吃力,不过还是感觉看了的三本里,这本是最棒的,不仅仅有惯常的罪案现场收集,证物的整理,分析以及相应的缜密推理,更精彩处是这本里的罪犯让人目不暇接的犯罪手法,可能也是与他本身为魔术师的职业有关,跳出了一般罪犯的犯案手段,另辟蹊径,每每总让人期待下次又是如何作案(这么说有点对不起受害人同志们,先致歉一下,嘻嘻),另外,看的同时又让我想起了一部几年前休杰克曼主演的电影"致命魔术",貌似有异曲同工之趣,呵呵,另外,也能看到艾米利亚渐渐由辅助的证物收集员向独立的办案专家的角色转变


  看了林肯的破案, 这个应该是第六本了吧~~
  从一开始看空椅子惊叹其剧情的峰回路转,到现在。
  或许作者杰夫里·迪弗已经江郎才尽了吧~~!!
  话说糙一点, 剧情上太多的脱裤子放屁了~~转到最后, 反而让读者晕头转向。
  不管是消失的人, 还是第十二张牌~~
  


  第一次看杰弗里·迪弗的书是他的《人骨拼图》,在里面我看到了当今美国最先进的侦查手段,最精密的调查仪器,还有警方对犯罪现场的解读,证物的收集与分析!这是很少作家能做得到的!而在这本《消失的人》里最吸引我的,是那位杀人凶手!
  —————————
  推理小说里的魔术师
  —————————
  凶手!当凶手不再是一般的人,而是具有特殊能力的魔术师,那会怎么样呢?在推理小说里面出现魔术师,杰弗里·迪弗并不是第一个。像之前的(美)黑克·塔伯特《地狱之缘》、(美)约翰·狄克森·卡尔《三口棺材》,已经开始将魔术施展在小说里面。不过看完这本《消失的人》之后,我可以下出结论:能将魔术与小说情节紧扣演绎得出神入化,魔术手法和原理运用得天衣无缝又让人惊叹!非杰弗里·迪弗莫属!《消失的人》是一本被施了魔法的小说,而杰弗里·迪弗,就是一位出色的魔术师!
  —————————
  精 彩 之 处
  —————————
  魔术大师利用魔术杀人,跟警方斗智斗勇,这是全书的精彩之处!作者也将魔术里面的误导手法用到了双方的角力上!四宗命案,魔术大师四次施展魔术,四次对警方进行误导。这不但是物理层次上的误导,还有最高的心理层次!通过不断地运用误导,使警方在凶手作案动机上左摇右摆,产生应对失误。
  —————————
  消 失 的 人
  —————————
  杰弗里·迪弗的书之所以让读者看得紧张,与他所营造的令人窒息的气氛是分不开的,看他的文字,你会不知不觉之中被他带进书的情节里面。其实警方有四次机会可以捉到凶手,但魔术师上演了四次不可思议的消失,例如在监狱里逃脱的那段,简直就是经典!所以到最后魔术师真正被捉住之后,警方给他上了3副手铐,2副脚镣。进监狱之前还要照X光机,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此处是新星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2009年1月第一次印刷的《消失的人》。所罗列不包括翻译句子意思的错误。
  
  P表示页数,P1即第一页
  L表示行数,L1即第一行
  
  1. P41,注释 萨巴斯(Zabar s) 应为Zabar's,缺了一个省字撇。
  
  2. P45,最后一行 “但她去控制不住” 这里“去”应改为“却”。
  
  3. P46,注释 金吉姆(Gold s Gym) 应为Gold's Gym,缺了一个省字撇。
  
  4. P50,L1 “看起很像” 应该是“看起来很像”。
  
  5. P54,倒数L2 “哈里·波特” 中国目前只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哈利·波特》,影响如此之大的书,里面从来都是“哈利”。请尊重已有的译法。
  
  6. P88,L7-L8 “快点离开里” 应为“快点离开这里”。
  
  7. P106,注释2 Hell s Kitchen 应为Hell's Kitchen。又是一个没有省字撇。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错误。
  
  8. P118,L12 “但卡尔活特” 应为“但卡尔沃特”。无语了。
  
  9. P207,倒数L4 “开枪射个那” 似乎应该是“开枪射那个”......
  
  10. P227,注释 Tourette s Syndrome 没有撇......哪位写个侦探短篇吧,就叫《消失的省字撇》。
  
  11. P277,L4 “它也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应为“它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12. P282,L13 “小胡迪” 应为“小胡迪尼”。
  
  13. P380,L3 “微弱的的蜂鸣” 应为“微弱的蜂鸣”。像这种错误用不着太仔细就能看出来,两个“的”放一起很扎眼的。
  
  14. P385,L4 “优美地地滑过舞台” 应为“优美地滑过舞台”。又是一个。
  
  15. P391,L3 “另一半是则对着” 应为“另一半则是对着”。
  
  16. P435,L1-L2 “顶上是有那座叹息桥,对面不远处则是” 搞不清楚“顶上是有那座”这里倒底应该是什么。
  
  17. P371,L10 “巴恩斯后来便称他为魔术师” 而到了P449,倒数L7处时,“用巴恩斯的说法是‘魔法师’”。究竟巴恩斯称他是“魔法师”还是“魔术师”啊?我对照了一下英文原文,两处作者都用的是Magic Man。所以要么都用“魔法师”,要么都用“魔术师”,根据译者自己理解。或者为了不和莱姆称呼的“魔法师”重复,也可以译作“魔力男”什么的。
  
  18. P455,倒数L9 “哈里·波特” 还是这个问题。总是有很多人把它翻译成“哈里”。Harry可以译成“哈利”,也可以译作“哈里”,但对fans来说,“哈里·波特”如同是另外一个人。
  
  19. 这个问题是最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的。在整个莱姆系列中,书中的人物最惨的是紧急勤务小组(ESU)的队长Bo Haumann。P415,倒数L2译为“鲍尔·霍曼”,而到了P481,倒数L1则成了“鲍伯·霍曼”。一本书中,同一个人物居然有两种译法!而在新星出版社出版的莱姆系列中,他的中文名也不一致,还有“波·豪曼”什么的,还有,我想不起来了。他的中文名倒底是什么呢?新星就连人名都不统一。
  
  20. P499,L8 “深吸吸” 应为“深呼吸”。都已经很像笑话了...
  
  21. P499,L12 “她的母亲把视线从电视上,惊讶地眨了眨眼” 我也很惊讶地眨了眨眼。这前半句都没说完啊!原文这里是“Her mother turned away from the TV.”所以应该在后面加上“移开”之类的词。
  
  此处再鸡蛋里挑骨头、矫情地说一下,ESU书中译作了“特勤小组”,当然可以,但是这个名称总是让我往“特勤处”联想,那是Secret Service,专门就保护总统的特工。我想是不是能换一个?
  
  原文地址:
  http://tieba.baidu.com/f?kz=542106777


  迄今为止看过最好的一本迪弗作品。就是不知道冷月能否超越它了,等有空再看一下。
  书中依然可以见到诸多大叔作品常见的标志性元素。极具科学性的证物分析,走格子,法国法理学家的犯罪现场交叉理论,叙述凶手心理活动时的指向性误导,和莎克斯的情感互动等等,这些都属于其刻意为之。然后是拥有特殊技术的连环杀手。不过这里作者将其特殊才能和诡计发挥到了极致,比以往任何一个杀手都结合得好。除了凶手一贯擅长的误导和障眼法,各种魔术手法和原理运用得天衣无缝又让人惊叹。虽然有时候仍然稍显夸大,让我产生“这个现实中不太可能吧”的感觉(比如说从监狱逃脱这段,使用隐藏的爆竹炸开头皮的障眼法),总体感觉还是非常过瘾。
  在前半部分大叔就迫不及待地把魔术欺骗的理论精髓抛到读者面前(物理欺骗和心理欺骗),而后面魔术师(即杀手)采取的一连串诡计也都大体参照了这些理论。让人惊叹的心里欺骗手法,环环相扣的计谋铺垫,导致一再的多重转折。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杀手总算不再伪装成警方身边的涉案人员,单凭和莱姆之间的斗智便足够让读者感到持续的意外性,也算一大突破吧。
  大叔还经常喜欢在凶手的动机上做文章,让人每回越到最后越忍不住猜测其真实动机。这回倒是直接将动机和凶手的诡计结合在一起,效果却出奇的好。对于魔术师的真实身份设置,大叔还是玩了一个小花招,把我给骗到了。而且到了末尾,大叔还忍不住愚弄读者一下,不过耍得太过突然前面又没什么伏笔,估计不太容易骗倒各位。
  莱姆在这里的发挥还算比较多,基本致胜手段依然是分析推理各种证据,即时洞悉杀手心里意图,最后引蛇出洞。人物设置上卡拉这个角色也很出彩,迪弗借其进一步阐述了各种魔术原理,和杀手也有不错的对比效果。总体而言本书细节设计异常强悍,大叔的这场魔术秀实在令人眼花缭乱,五星推荐。
  


  
  
   这两天连着看了两本迪弗的书,《第十二张牌》和《消失的人》。《人骨拼图》是要酝酿在最后看的,虽然在书店里的时候,翻了几页就赖着不想走——小说比电影更见功力,仅仅是第一截手骨的出现,惊悚的意味便胜却了电影许多。看完这两本书之后,最大的感觉也是后悔——后悔自己没有将这两本书留在回家的旅途中阅读,要知道,这两本书我都是一口气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读到凌晨1点多的——一本书的节奏可以写到这个地步,也是一件颇费功力的事。
  
   ……好吧,其实我也不想写什么书评。只是好像自己哗啦哗啦的看了一些书之后,着急的想要找一些文字把某种感觉拼凑在一起。迪弗是一个有意思的人,也是一个被自己所局限的人。他的工作就是让你意外。但是他的意外也是类似的,你可以预知那种意外的来临,尽管你不知道它是以怎样的形式。
   从某一点上,他和“消失的人”有着某种共通之处。
   他们都是自己的表演者。林肯是他线上的玩偶。也是另一个他。“最伟大的魔术师。”他自己对自己说。
  
  
  


  曾經看過四、五本以魔術為主題的推理小說,這一個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題材,大部份作品都很吸引人,魔術師本身就給人一種能人所不能的印象,將這元素放進推理小說,自然就將很多事由不合理及不可能變成可能了。
  
  今次由最神的神探遇上最神的魔術師(其實我覺得最神的還是這個靈感用之不完的作者),得出來的效果當然不能跟一般的推理小說相比,否則我也不會連續幾天不願睡覺來完成它。
  
  這已經是神探萊姆系列的第五部,我發現系列形式的小說的成敗,不單取決於每本小說中的主要內容,每個角色的素造可能在某程度上還要重要;迪佛瑞在每一部中都會為各個角色加上一點色彩,一點真實感,令讀者更能在心中將角色們人性地巨體化,而比這還要做得好的是主角在每一集中都會有一點點變化,這可能是思想上的變化,又或者行為上的變化,在今集中,萊姆就忽然間喜愛了音樂;這些變化其實很自然,現實中人也是如此,就像我這幾個月大部份的時間都放在PSP的MONSTER HUNTER2上,連書本也差不多完全放下......;這樣令到角色們變成真人一樣,對讀者來說就親切多了;這一個元素,在很多現代的推理小說中都是看不到的,他們寫的,只有事件、事件、事件......
  
  我感覺到迪佛瑞正逐步逐步地將那些長篇的學術性資料刪掉(不過總頁數卻有增無減),在《石猴子》中就已經感覺得這點,而在《妖術師》中,這一點就更清楚,看這個系列的頭兩三部時,我還覺得會有人因為敖不過那些長篇的資料而等不到後面的精彩部份,但今次,在接近五百頁的全書中,基本上全部都是緊張的情節,大部份的驚喜都是在中段以後才出現,不過跟以前一樣是一浪接一浪,一個比一個更驚喜。
  
  魔術師的特點就是變幻莫測,而林肯的工作就是要猜測這樣的人,這應該是我看過他最多束手無策的一個案件,而且還會面對極大的危險,害我跟他一樣感到陣陣寒意。
  有時作者的能力真的令我不得不佩服,在故事中段帶些很多不相關的事,令你摸不著頭腦,然後又可以將這些事串連一起,但當你想叫聲「絕!」的時候,原來這又是......
  
  無論如何,這本小說是不容錯過的,而且我也蠻喜歡這一集中萊姆的新卓號呢!
  
  http://bestfriend.hkplog.com/post/1481
  


  曾經看過四、五本以魔術為主題的推理小說,這一個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題材,大部份作品都很吸引人,魔術師本身就給人一種能人所不能的印象,將這元素放進推理小說,自然就將很多事由不合理及不可能變成可能了。
  
  今次由最神的神探遇上最神的魔術師(其實我覺得最神的還是這個靈感用之不完的作者),得出來的效果當然不能跟一般的推理小說相比,否則我也不會連續幾天不願睡覺來完成它。
  
  這已經是神探萊姆系列的第五部,我發現系列形式的小說的成敗,不單取決於每本小說中的主要內容,每個角色的素造可能在某程度上還要重要;迪佛瑞在每一部中都會為各個角色加上一點色彩,一點真實感,令讀者更能在心中將角色們人性地巨體化,而比這還要做得好的是主角在每一集中都會有一點點變化,這可能是思想上的變化,又或者行為上的變化,在今集中,萊姆就忽然間喜愛了音樂;這些變化其實很自然,現實中人也是如此,就像我這幾個月大部份的時間都放在PSP的MONSTER HUNTER2上,連書本也差不多完全放下......;這樣令到角色們變成真人一樣,對讀者來說就親切多了;這一個元素,在很多現代的推理小說中都是看不到的,他們寫的,只有事件、事件、事件......
  
  我感覺到迪佛瑞正逐步逐步地將那些長篇的學術性資料刪掉(不過總頁數卻有增無減),在《石猴子》中就已經感覺得這點,而在《妖術師》中,這一點就更清楚,看這個系列的頭兩三部時,我還覺得會有人因為敖不過那些長篇的資料而等不到後面的精彩部份,但今次,在接近五百頁的全書中,基本上全部都是緊張的情節,大部份的驚喜都是在中段以後才出現,不過跟以前一樣是一浪接一浪,一個比一個更驚喜。
  
  魔術師的特點就是變幻莫測,而林肯的工作就是要猜測這樣的人,這應該是我看過他最多束手無策的一個案件,而且還會面對極大的危險,害我跟他一樣感到陣陣寒意。
  有時作者的能力真的令我不得不佩服,在故事中段帶些很多不相關的事,令你摸不著頭腦,然後又可以將這些事串連一起,但當你想叫聲「絕!」的時候,原來這又是......
  
  無論如何,這本小說是不容錯過的,而且我也蠻喜歡這一集中萊姆的新卓號呢!
  http://bestfriend.hkplog.com/post/1481
  


  先是段慷慨激昂的音乐,略带点神秘的气氛,当魔术师站上舞台的那一瞬间,表演即将开始。千变万化令人眩目的是超乎想象的惊奇,魔术师充满自信的笑容,像是玩弄大家于股掌之间,那背后的机关只有魔术师自己知道,而更让魔术师感到自豪的是,在每一段表演结束之际,观众脸上出现无比惊叹的表情与如雷的掌声。那当然是场华丽的演出,装点着人世间最诡奇的想象及梦想的实践,魔术师带领大家超越日常烦琐的生活,让一幕幕神奇的图象呈现在舞台上。魔术师自然也笑了开来,他的目的是要让人相信,神奇的演出全是真的。
  
  不禁想起小时候在学校里一场意外的演出,从来没想过会在学校里看到真的魔术师就在平常校长训话颁奖的司令台上表演。那不只是电视里才有的惊奇吗?现实生活中居然真的有魔术师?虽然那道具看起来有点陈旧,表演活锯美女的大木箱表面还有因经常搬动而来的斑驳陈迹,当魔术师在司令台上用原本空空如也的网子凌空捕捉到白鸽,坦白说还真有点感到惊吓。凭空变出东西来是魔术师的本事,尽管我绞尽脑汁的想,也不明白魔术师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就像多年以后看那时当红的魔术师大卫把自由女神变不见,尽管周遭的许多人都告诉我那不过是个大型的幻术,自由女神一直都在,只是大卫让观众相信他们真的没看到,我的朋友们还是没说服我不要相信魔术师。明明知道是假,我却选择相信是真。
  
  所以当我读到迪佛的小说《妖术师》时,心中是有些疑惑的。当推理小说和魔术师结合在一起,出现在脑海里的是个诡奇的景象:当魔术师在舞台上宣称要当众杀死一个人,我们都会明白魔术师要进行的是个表演,那只不过是以极为逼真的手法把杀人的现场布置得很像真的,然后以眩目的灯光及夸张的舞台动作,完成整个表演,让观众不由自主的发出赞叹,响起由衷佩服的掌声。可是,如果魔术师真杀了人呢?
  
  喜欢读杰佛瑞.迪佛的小说,尤其是瘫痪神探林肯.莱姆系列,除了迪佛精巧的布局及高明的叙事之外,那像极了百科全书般的罗列每次刑案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时的谨慎用心,使得每次阅读都像是场奇幻的冒险。就像在《妖术师》里,每次的杀人事件发生,就是魔术师一场认真的演出,只是这次的观众是锲而不舍追凶的神探,而魔术师也像是极用心的设计每一次的杀人事件,观众除了必须努力的搜罗每次演出的蛛丝马迹,还得向历史讨教,向魔术史的根本探索。魔术师的本质就是玩弄观众于股掌之间,这次魔术师要挑战的是人性,逼迫神探要在越来越有限的时间里明白魔术师的真义。
  
  那也证明了我幼时的惊吓确实是有所本的,原来我预先探知了魔术师可能隐藏着的邪恶性格,如果一旦魔术师将幻术运用到恶的层面,那精巧的设计绝对会是恐怖凶险的罪恶包装,没有人能理解魔术师的圈套,没有人会察觉原来令人惊怖的杀人事件,竟然会赤裸裸的在眼前演出。
  
  所以魔术师的每次冷笑,就像是对人性全然的嘲讽,想这些人怎么会如此容易上当,这些人怎么就这么没有想象力。不过现实里的魔术师却是很怕自己的机关被人察觉,担心那破绽会轻而易举的被拆穿,所以魔术师很讨厌喜欢动手动脚充满好奇心总不按照他的游戏规则观赏演出的孩子无意间的发现原来魔术师是骗人的诸如此类的指控,《妖术师》里的几个几乎被拆穿的场景,就是不按常理的意外。
  
  我还是不得不佩服迪佛将脑筋动到魔术师身上,还耗费不少篇幅去说明一个个魔术表演的典故,而年轻的女魔术师也在协助办案的过程中,和莱姆一同向实践她的梦想前进,最后共同完成了一场动人的表演。抓到真凶几乎是每个推理小说最后的结局,但过程里所出现的波涛汹涌,才是推理小说最动人的演出。
  
  尤其是妖术师其实是玩弄观众心理的高手,像迪佛所写到的:「最厉害的幻术师会直接挑明说出他即将要做的事,把他接下来要变的戏法告诉大家。如果你不相信,就会去注意完全相反的地方,而当你们这么做时,就中了他的圈套。如此你们就会彻底失败,胜利全操纵在他的手里。」原来我一直是中了魔术师的圈套。


迪弗写作早就进入套路化模式了...... 但也是篇佳作
我绝得强调什么真实世界有点傻了 小说就是小说 拿现实来不是烧饼么
况且魔法师是的脑子不太正常的人 对魔术和他恩师 都有着畸形的情感 复仇方式当然要够”魔术”来解释也行...
再说了 如果是本格之流那就更坑爹了 那些诡计有哪几个能用的?
你见过现实里杀人犯用密室杀人了么?


我今天读完了消失的人,感觉挺精彩,尤其是对魔术的描写,太赞了!


你又着手看这本书了?


看完啦,学校图书馆随便拿的一本


我觉得这是整本书唯一有意义的一段话……


这句话真得很对。
我还以为是你自己写的。。。我好生佩服了一下


PS,和适合我这么纠结的人。。。


这段话 是整部小说中最惊艳的一段


他的作品多半是一个路数,胜在逆转不断,隔些时间再看,快感依旧.


是啊,觉得看多了之后莱姆系列已经不能吸引我了。几乎完全相同的对于莱姆卧病在床心理描写或者对他背景的叙述看多了真的会恶心……


我操!知音!


系列么,很难保证篇篇都精彩。小日本的套路也一样。况且社会性跟欧美的根本不能比。


日本推理不全是社会派啊....我不喜欢社会派...=.=


关键是小日本的其他派更蛋疼。。


哈哈哈 这部最后几章的颠来倒去的真的让人倒胃口 真相神马的已经无所谓了 莱姆被烧了一把都p事没有 这罪犯是有多么的不想活了啊


罪犯是把所有人都当作观众,想玩个大魔术。迪弗的书确实很套路化,但是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特色,第一部是出场,第二部写到驾驶飞机,第三部写昆虫,第四部写中国,第五部写魔术。比起典型的日系推理小说,每集就重点写一个诡计,其他人物性格、动机都乱写一气,实在是强太多了。


哈,你敢说每一个地方你都猜到了吗


差不多吧
总之你别按作者的导向走就行了
迪佛写每段逆转的时候肯定在想:
“哈哈哈!!!!又要上当了吧!!!!
你们这些愚蠢的人类!!!!!
看老子的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次元逆啊!!!!
啊哈哈哈哈哈哈!!!!!”


LS 戳中笑点


这故事的确很垃圾。


楼主很细心,省字撇在《第十二张牌》里也是没有的。
不过,现在的翻译书,如果只有楼主指出的这些缺点,已经算是高质量了。
我不是HP fan,但是为什么我一直觉得“哈里·波特”顺眼,“哈利·波特”很古怪呢?话说我念的时候一直是念“哈里·波特”的。


不觉得这是高质量。看看世纪文景和吉林的书吧,那才叫校对过的。


有这样的读者是一种幸福


ZXH搞出来的先前那批吉林古典推理文库,要是能称作“那才叫校对过的”,世界上就不用校对这个职业了。
LSS这个马甲可以闭嘴了吧?


麻烦楼上给列举列举,有错字的话,我会记录下来,以后订正。


2009-03-08 10:14:56 苇间疯
ZXH搞出来的先前那批吉林古典推理文库,要是能称作“那才叫校对过的”,世界上就不用校对这个职业了。
活人说话要有证据,不妨把古典文库的错字也像我这样罗列罗列,反正私家侦探都说了他会修改,真能列举出来的话,倒也未尝不是一件功德。


标点都不会用,还校对过?
马甲,你自己去看“刽子手”和“地狱之缘”的评论去,老子吃饱了跟你举例,我出钱买了书,还帮你校对?校对是出版社的责任。


这话你有本事直接跟出版社说去,侦探还等着看你举例呢。随便说说谁不会啊,拿例证出来。错字是错字,错译是错译,出版社只管校对,不管重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