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寄居者

严歌苓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作者:

严歌苓  

页数:

26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严歌苓2009年最新力作,继《小姨多鹤》之后的最新长篇小说作品。  一位中国上海版的“辛德勒”,后来享誉世界的报业巨头  一位单纯、忧郁、文艺气质的犹太难民,后以假身份踏上美国  一位生在美国,长在上海的钢琴女郎,在爱情与背叛之间,良心与理想之间疲于奔命  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的上海,由女主人公“我”在晚年讲述给一位传记作者听。  “我”在1939年的上海,爱上一名刚刚逃离集中营上岸的犹太男子。那时赶上约瑟夫·梅辛格臭名昭著的“终极解决方案”就要实施,为让爱人去美国,“我”临时在上海抓了个救星——另一位美国青年——做自己的丈夫。  乱世中,小人物们开始一串连环套式的命运救助,最后,“我” 用“爱人”的钱赎救了“丈夫”,用“丈夫”的护照让“爱人”脱险,同时,以毁掉对爱情的原始理解和信念的方式,去实现了爱情……  故事结局在爱情的部分出人意料,令人叹惋。  一位世界报业大亨的生死前传,写在1942年的上海。  一位单纯、忧郁、文艺气质的犹太难民,从残酷的追杀中幸存,却听见自己爱情的挽歌,响在1942年的上海。  一位生在美国,长在上海的钢琴女郎,在背叛与热恋之间,良心与梦想之间疲于奔命,最终留在1942年的上海。  书中有亚洲人欧洲人美洲人,上海人苏北人客家人,血淋淋的战争年代里,没有人能逃脱“寄居”的命运。大上海,小世界——爱情与信仰,忠义与背叛,自我追寻与自我迷失,都在其中。“上海在二三十年代是最不古板的地方,全世界的人想在道德上给自己放放假就来上海。”  这部作品是严歌苓在题材、写作手法和女性角色塑造上又一次新鲜成功的尝试。同时,小说延续了作者独特的自述式与视觉化的叙事风格。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寄居者

作者简介

严歌苓,旅美著名青年女作家。生于上海。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岁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写作硕士学位。此后的十年间,她写出了《天浴》、《扶桑》(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人寰》(获台湾中国时报 “百万长篇小说奖 ” 以及上海文学奖)、等多部引起海内外读者关注的长中短篇小说。《少女小鱼》(根据此作改编的电影获亚太影展六项大奖)、《女房东》、《人寰》等获得了一系列台湾文学大奖,其中《天浴》由陈冲拍成电影后获金马奖7项大奖和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十大最佳影片奖。

章节摘录

  1  那天我一接到你的电话,就知道他已经不在了。我听说他病了一年多,病中常常吃中国菜,听二胡曲,过犹太礼拜,念叨我的名字。其实我和他之间,并不是人们定义的那种关系。人嘛,总想在一个了不起的人身上找到七情六欲的事。  好吧,随你们的便。把“情妇”这个字眼用来做我的名分吧。我和他都老到发窘的地步,没有这名分已经够受。你的书我读过几本,所以我知道,不管我说什么,都不会照实出现在你书里。干你们这行的,非得添枝加叶,对此拿你们没办法。  首先要告诉你一个上海,就是一船一船的犹太难民卸货一样倾泻在码头上,失修的水泥港口顿时黑了一大片的那个上海。一船接一船的犹太佬靠上了上海的岸。偌大的地球,上海是唯一让他们靠的岸。场面相当壮阔,不难想象这个以迁移和放逐著名的民族的每一次大迁移:三世纪犹太种族全体从耶路撒冷被逐出,地图被抹杀,首都被更名。十三四世纪从英格兰,从西班牙和西西里被赶尽杀绝。一船接一船靠岸的犹太佬们站在甲板上,趴在栏杆上,陌生的上海扑面而来。你不难想象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两百多万他们的同胞被逐出俄国国境,就带着跟他们一模一样的憔悴和疲惫,向全世界各个角落四散。  有时候,在上海靠岸的远洋轮哗啦一下打开底舱,里面装成紧紧实实:一个巨大的人饼。那就是从集中营直接上的“货”。这样的船一靠岸,日本兵便会戴着防毒面具,用刺刀拨拉开上海本地犹太人的迎接队伍,冲进底舱,把杀虱子、跳蚤,以及种种已知未知微生物的药粉慷慨扬撒。刹那间,一片黑的人饼就成了一片雪白。  这和我的祖父在十九世纪末的美国得到的待遇相似:一船船梳辫子的中国男人被消防龙头当街冲洗,冲得大醉般东倒西歪。毒猛的水柱把他们从站着冲成蹲着,然后跪下,最后全趴成一片。  告诉你的这个上海,有百分之八是白种人。这个上海的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勉强把有英国国籍的塞法迪犹太阔佬看做人,犹太阔佬又把俄国流亡的犹太人勉强当人看,而所有这些人再把有钱的中国人勉强当人看,把没钱的中国人完全不当人。再来看看中国人。中国人在这里是指上海人。上海人把江北佬、安徽佬、所有外地佬勉强当人看,而把巡捕房的锡克人当“红头阿三”,把欧洲来的犹太难民当“犹太瘪三”。假如中国有个说法是“三教九流”,那么上海是“九教二十七流”。  真正的上海人,民族大节比较马虎,却都是和平主义者。“八.一三”一仗打到十一月底,日本人开进来了,真正的上海人便说:这下好了,打也打进来了,就不会再打了,让西洋人来,总不见得不让东洋人来。到了1938年大批犹太瘪三来的时候,上海人夸谁家小姑娘漂亮不说她漂亮,会说:“这个妹妹像煞个小东洋!”  你大概知道,我当时是复旦大学二年级学生,修财会专业。学校内迁重庆的时候,我留在了上海,打算回到我的出生地美国旧金山去继续学业。  告诉你们的这个上海有个最大特征,就是气味。气味可不怎么样。成千上万辆马桶车走出纵横交错的里弄,走过大街小街,在路面上留下一滴滴浓稠的黄色液体。马桶车向裴伦路的粪码头汇集,如同好东西一样给仔细装上船,顺着臭墨汁一样的苏州河走去。河边挤满乌篷船,所有没钱住陆地的人都在甲板上晃悠悠地吃、住、生、死,在水里晃悠悠地洗涮,饮用,排泄。  什么都不能打扰上海人过他们的上海日子。包括一舱一舱被杀菌药粉撒白了的犹太瘪三。那个时候我怎么会知道,就在我咬牙切齿骂我年轻的继母“典型上海小女人”时,一条远洋轮的底舱打开了,其中一个叫彼得?寇恩的年轻人成了我这个故事的起点。  年轻的彼得二十五岁,看上去更年轻一点,因为瘦弱,谁都能伤害他似的,也因为两只忧伤的六神无主的眼睛,任何时候都在等你现成的主意。发现他其实蛮有主意,是一年多后的事。那时他的上海经历及难民的崭新身份使他脱胎换骨。那个时代一夜间得到新身份的人太多了。有了崭新身份,不该脱胎换骨地去叛变、出卖,或者反抗、牺牲吗?,  1937年夏天到初冬,日本人兵临城下,中国军人们要与阵地存没与共,突然来了的“勇士”新身份使他们脱胎换骨,把死看成了另一回事。那时候我和同学们往阵地上送装着糖果和香烟的慰问袋,也是在新人格的支配下,把枪炮流血看成了另一回事。正是同一群士兵在撤退南京时疯了似的穿着短裤穿行严寒,扒下老百姓的长衫马褂,往自己挂着勇士伤痕的躯体上套。这时他们的新身份是败兵、逃兵。  彼得·寇恩浓黑卷曲的头发上一层白药粉,走出船舱,绝望了:船舱外是l939年8月的上海,广漠的腥臭来自谁都能糟蹋的江水和江岸,那臭味不比底舱里好多少。  彼得是个容易引起女人注意的男人,宽肩细腰,明目皓齿,看着你的时候,不管目光的逗留多短暂,你都相信那一瞬间他什么也没干就是专门在看你,所有的思维都空出来,把看到的你放进去。他走上码头,拎着两个牛皮箱,看到了迎接人群中的一张张犹太脸庞,一张张女性脸庞。女性都是些岁数一把的人,却很没出息地认为这小伙子对于自己的印象一定比对其他女人来得深刻。  就在彼得·寇恩完成了上岸入关的繁文缛节时,我正在我父亲位于卡德路的房子里预谋出走。  先要告诉你们,我的父亲是谁。他是个值得问一问“是谁”的人。因为他是谁决定了我是谁,再决定我下面这段故事必将发生。  我父亲假如走到你们面前,你们会为他的体态、嗓音吃惊。其实他并没有那么高大,只不过他动作起来莫名其妙地占地方,所以显得高大。还有,他走到任何地方,再陌生,他都是最舒服的一个人,相对而言,其他人就多少有些不适。我继母把这叫做“洋派”。可他这是装的。他的样子让你认为他属于倒头就能睡着、一觉睡到大天亮的那种人,吃起来胃口特别好,好吃不好吃都不会挫伤他对吃的热情。其实他失眠加胃溃疡,两种病都跟他过分敏感紧张有关。他也许不知道自己在装,但我知道,因为我也装。  我要说这些,是因为这些导致了我的新身份:一个出生在美国,成长在中国,眼下正准备离家出走的女大学生。所以你还要忍受我跑一会儿题。  我父亲出生在美国,家里开洗衣坊。那时十个唐人街的原始居民八个开洗衣店。不像现在,这又累又不赚钱的行当几乎让韩国人垄断了。我们的祖先是客家人,长着客家人特有的大眼睛,泼辣的大嘴岔子,短方脸。我父亲的兄弟们把祖父留下的几家洗衣坊做成了上百家,永远也搞不清他们有多少抵押,多少贷款,永远也搞不清到底是赔是赚。  我父亲是我祖父投资教育的唯一一个儿子,读财会专业,出来好做事。报纸上天天都有招财会的广告。我祖父贫贱惯了,一分钱学费都不能在我父亲头上白花。学其他的,都可能白花。父亲学完财会很不走运,那年各校的财会毕业生大丰收,华人公司里的出纳位置都是一个坑三人填。他听说接着念书可以白花学校的钱。只要不花他父亲的钱,他不反对一个个学位念下去。这样,他学出了个政治经济学博士后。他突然觉得他懂了华人在美国为什么混得那么惨。那不赖他们;那是几千年来中国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愚盲。父亲那时知道一个叫马克思的犹太经济学家,他很喜欢他著《资本论》的文采。  好,我的家史就说到这儿。  我母亲去世时,我十二岁。那年父亲的朋友把他介绍到圣约翰大学,做政治经济学教授。我父亲到了上海之后,在男女方面才开窍。其实上海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最不古板的地方,全世界的人想在道德上给自己放放假就来上海。各国在上海的租界里都有自己的行政和司法,风化也只能管到某条大街之内,而这些法律、道德、宗教的拼图总是留下死角和夹缝。所以我父亲一来上海,才发现自己在风月方面是运道很好的人。  他最终挑了个年纪仅比我大六岁的女人。他们结婚时我十六岁。在娶这个女人之前我们有过无数次失败的长谈。等他的小夫人住进来,光溜溜的橡木地板上到处滚动着她的话梅核、五香豆壳的时候,我便威胁父亲要住到学校去。那时我还在念高中。我指着父亲的小夫人骂她:“典型的上海小女人!”她一点儿也不觉得我在骂人,多少人想做典型的上海小女人啊!  我把这句话大声小声骂了好几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个典型的上海小女人:看见小夫人穿一件新衣,便一定会向父亲讹诈,逼出一笔钱来;看见她坐轿车出去,等车一回来,我必定跳上去,空跑几条马路兜风也好。  1938年之后,我乘车兜风时,常看见穿着皱巴巴的西装,背着杂货箱串门卖货的犹太瘪三。这是我活到二十岁见过的最凄切的面孔。因为他们一点儿也不想破罐子破摔,他们做得那么认真,那么相信只要吃苦一切都会好起来。他们还希望你千万别看到他不体面的西装和集中营的发式。我突然觉得冬天的灰色黄昏中那些苍白面孔击中了我,击中了我心里一块从未发现的伤。  彼得的面孔跟他们那些面孔排列在一起,一定是最动人的一张。就在他头一次站在领救济餐的长队中,向一大锅卷心菜洋葱汤移动时,我提着箱子、脸盆从父亲的房子里走出来。让你这个上海小女人赢一记吧,我想。你这个不洗澡但要搽香粉、抹头油、喷香水的上海小女人。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严歌苓的小说既有女人的细腻感性,又有男性的气势和胸襟并且她从来不忘记要好好地讲故事。  ——姜文  我从来不惊讶严歌苓会不断以全新的语言,叙述全新的故事使我惊讶的是,她总能存这样一个全新全异的故事中,给我们一份全新的见解,一份全新的人生发现。  ——陈冲  她的小说是含情脉脉的,又是笔墨张扬的。她的小说中滞在的,或是隐形的一个关于自由的概念,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个人自由她的人物都在一个计较严峻的环境中问出现,尖锐严峻的生活状态跟她描写的人物性格发生特别剧烈的冲撞。  ——陈凯歌  文字在严歌苓手上,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她意念动处文字也随之起舞,任何一瞬都是绝好的意象图画。  ——麦琪  我以为中国文坛要非常认真地对待严歌苓的写作,这是汉语写作难得的精彩?她的小说艺术实在炉火纯青,那种内在节奏感控制得如此精湛。她的作思想丰厚,她笔下的二战,写出战争暴力对人的伤害,生命经历的磨砺被她写得如此深切而又纯净。  ——陈晓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寄居者 PDF格式下载



严歌苓2009年最新力作,继《小姨多鹤》之后的最新长篇小说作品。  一位中国上海版的“辛德勒”,后来享誉世界的报业巨头  一位单纯、忧郁、文艺气质的犹太难民,后以假身份踏上美国  一位生在美国,长在上海的钢琴女郎,在爱情与背叛之间,良心与理想之间疲于奔命  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的上海,由女主人公“我”在晚年讲述给一位传记作者听。  “我”在1939年的上海,爱上一名刚刚逃离集中营上岸的犹太男子。那时赶上约瑟夫·梅辛格臭名昭著的“终极解决方案”就要实施,为让爱人去美国,“我”临时在上海抓了个救星——另一位美国青年——做自己的丈夫。  乱世中,小人物们开始一串连环套式的命运救助,最后,“我” 用“爱人”的钱赎救了“丈夫”,用“丈夫”的护照让“爱人”脱险,同时,以毁掉对爱情的原始理解和信念的方式,去实现了爱情……  故事结局在爱情的部分出人意料,令人叹惋。  一位世界报业大亨的生死前传,写在1942年的上海。  一位单纯、忧郁、文艺气质的犹太难民,从残酷的追杀中幸存,却听见自己爱情的挽歌,响在1942年的上海。  一位生在美国,长在上海的钢琴女郎,在背叛与热恋之间,良心与梦想之间疲于奔命,最终留在1942年的上海。  书中有亚洲人欧洲人美洲人,上海人苏北人客家人,血淋淋的战争年代里,没有人能逃脱“寄居”的命运。大上海,小世界——爱情与信仰,忠义与背叛,自我追寻与自我迷失,都在其中。“上海在二三十年代是最不古板的地方,全世界的人想在道德上给自己放放假就来上海。”  这部作品是严歌苓在题材、写作手法和女性角色塑造上又一次新鲜成功的尝试。同时,小说延续了作者独特的自述式与视觉化的叙事风格。


严歌苓2009年最新力作,继《小姨多鹤》之后的最新长篇小说作品。  一位中国上海版的“辛德勒”,后来享誉世界的报业巨头  一位单纯、忧郁、文艺气质的犹太难民,后以假身份踏上美国  一位生在美国,长在上海的钢琴女郎,在爱情与背叛之间,良心与理想之间疲于奔命


动乱的上海,动乱的美国,动乱的世界,在一整个动乱的世界里,严歌苓写着几个心里动乱着的人,他们在动乱的世界里一顿折腾,为了身份,为了逃命,为了爱情,为了承诺。严歌苓的书从来就是好书。我最爱的。


文章选取的角度非常独特,情节从一个上海小姐和一位犹太青年的相识相恋展开。人物性格的刻画非常鲜明。后来第二男主人公登场,我总是忍不住将他和忐忑尼克号的杰克相关联,同样是 勇敢率真而真诚的男子,同样为了爱情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看了之后感觉很震撼,一部非常难得的小说。


从亦舒 到王安忆 到张悦然再到严歌苓 ,女人写得东西除了女人该有的细腻,同样还有男人的张力,从一个女人的史诗到金陵十三钗再到寄居者,严氏文学已经把那个时代的大上海 甚至是大长江三角洲写遍~~


一个是看起来单纯、文艺的彼得,一个是人渣一样的杰克布,但是事情的发展告诉你谁才是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人。贫穷最能让一个人暴露他的本质,在最后一刻,在自己和爱人有生命危险的时刻,那个看起来单纯,经常没了主意的彼得居然还在谈价钱,为了保住自己的命,他也没有去挽救那个无辜的清洁工。也许,人都是自私的,但是,不知道,彼得在用假身份逃离上海后会不会在良心上不安?最后,MAY没能和杰克布成为夫妻挺遗憾的。


严歌苓俨然已经快成了品牌。电影《梅兰芳》的编剧之一,却作成为了电影宣传的一个噱头。因为她这几年在国外写的书,部分在国外、几乎每一本在国内都很畅销,很多都被改编成了电影或电视剧,成了十足的商业作家。严歌苓的小说故事性、情节性、戏剧性强,本来就适合改编成影像作品。但她的小说不全靠情节取胜,简短的文字,淡淡的叙述,虽然弥漫着一种女性的忧伤,却也有一种悲悯的情怀,对一个个或在文革、或在战争年代、或背井离乡远赴重洋这些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寄予了莫大的同情,赋予他们强大的抗争不公平生活的力量。普通小人物,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可以积聚力量、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正是这些貌似平静表面下的活力让人唏嘘,让人感动。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严歌苓,让我们真的见到这些鲜活的人,体会这些耐看的书。


上海味道很浓的一本书,严歌苓的小说一向都是描述得很好,小事里面描述的是大事件。


没有一个地方是永恒的壳,我们都是寄居者严歌苓很让人期待小说很好看


难得严歌苓的故事和上海有关,必须支持~


顶礼膜拜!
第一次看严歌苓的小说就是看寄居者!
无法释怀对她文字的喜爱!
对人的心理对人的感情对事儿的把握都那么精确那么细腻!
好书好书!


这本书更适合漂流在外的人看,她把尊严,欲望,残暴,人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看完后真的明白了很多,比如在战争面前,一切财富都不复存在,包括精神财富。但后者至少可以剖析某些东西,来作为你不会输得很惨的筹码。我一直都很搞不懂神秘的犹太人,也很同情他们比中国人拥有的很深沉的流浪情怀。被迫害的我们有自己脚下的土地,而他们似乎在拿自己的灵魂对抗人类的兽性。也许看完这本书后,会对犹太人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上海,在那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大熔炉。我所说的大熔炉极具贬义意味。如今很多上海人的性格体系就从那个时代建立起来的吧。最底层的外国佬看不起当地人,当地人只有拿外地人出气了。作者说的很对,我们就生活在循环的歧视中。只是寄居者,也可以有自己的家园。请保留自己心灵深处最枝繁叶茂的美好,那些美好才是我们永久的家。


一直很喜欢严歌苓的作品,《寄居者》没有让我失望。


严歌苓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 她的书我看了很多本 这本寄居者也很好看


从小姨多鹤开始看严歌苓的小说,这部新作也是一点都不让我失望。


这本书看到一半了,每一个场景都紧紧地揪住了我的心。在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那么残酷,残酷地暴露了人性的自私之处。
这是我看的严歌苓的第一部作品,实在佩服她深入人心的描述。


作为好莱坞唯一的华人女编剧,严歌苓的表达水平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个人来加以类比,我觉得张爱玲比较合适,而在描写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形象刻画上,绝对的超出目前同类中国作家一大截,绝对的经典之作。


书不错,一向都很喜欢严歌苓的书,特别是长篇小说。几乎收罗了她的全部。


一段历史,既是犹太人的历史,也是上海的历史,谁能理解寄居着的苦与痛。


严歌苓的小说基本都买了,都读过两遍以上。这种强烈的认同感,并非读每一本书时都会有,但是她的作品可以让我从一开始读就潜进去,化身成女主角,演绎作品的精彩。


看了金陵十三钗才开始关注严歌苓,发现她的小说确实比较细腻,从独特的角度描写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听人说严歌苓很好,买来看看


严歌苓的小说还是很不错的 五元一本超值啊


严歌苓的小说


严歌苓的小说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严歌苓的文字一如既往的好 只是书还没来得及看完就送人了


看严歌苓就像看《哈里波特》一样过瘾!故事性很强,思维缜密,文字运用恰到好处,很有电影感!立即追加了订单,迫不及待想看到她所有的作品。。。


看过某次对严歌苓的采访,于是很想看她写的字,并且没有失望


很好看的一本书!!严歌苓真是当代最杰出的女作家!!!


严歌苓的作品总能有很深的反思


严歌苓的作品挺不错的,就是读下来有一些那个时代的哀伤


这是我看过的严歌苓的第一本书,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喜欢严歌苓的文笔。就书而言,印刷非常好,真不敢想象是3块钱买下来的。当当太给力了。


看过严歌苓的几本书,这本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除了故事内容好看,其语言含蓄,内敛,值得细细品读。


对于严歌苓的书,我的一贯态度是,照单全收!统统买进,仔细阅读,然后,感动。


第一次买严歌苓的书。这书设计够独特的,不错


很少看当代作家的书,前段时间,为了找语料,看了《补玉山居》,大爱严歌苓,这次看到果断收下,接着找语料


一贯的严歌苓风格


一直都很喜欢严歌苓的文字 冷漠中又不失温暖 还没开始看 不过 我相信一定很好看的


严歌苓太厉害了!每一本读完都觉得是自己的最爱!非常喜欢!了不起!


书的质量印刷都不错,严歌苓的书应该不错的


喜欢严歌苓,他的书都不错,质量很好


初次接触严歌苓的书,很好看。


一直喜欢严歌苓,她的书很支持


严歌苓的书3元买到太值了,而且书也很精致,只是还没来得及看


喜欢严歌苓的书


严歌苓的书不错,值得一看


书质量啥的没问题,纸张和排版也都还不错,是给同学买的,他比较喜欢严歌苓,我就看了看,还不错


严歌苓的书已经买了好几本了


喜欢严歌苓的书,基本上每本都买了,好!


大爱严歌苓的书,她的书我都买了,非常喜欢


严歌苓优美 流畅 细腻的笔触!很喜欢!


严歌苓的每本书都值得一看!


便宜,拿下,好好看看严歌苓


喜欢严歌苓,物超所值。


严歌苓的文笔真是老到


这本书确实不错,挺好看的!建议喜欢严歌苓的读者购买!


喜欢严歌苓的调子


一直都很喜欢严歌苓,这次感觉比她又进步了~


非常好看的小说,包含了所有应该包含的要素,冒险,爱情,正义,抗战和内心的纠葛.我觉得严是最好的华语女作家,不仅仅是善于说故事,而且视野辽阔,有内涵,有高度.如果拍成电影,确实可以和辛得勒的名单媲美.


在《金陵十三钗》《扶桑》《寄居者》三本书中,我最喜欢这本《寄居者》。


人需寄居处而心无着落之痛。


故事很传奇,写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一个人由一个善良单纯的人渐渐变成唯利是图,狠心的人的过程。故事的高潮在最后。人们总是在做了一些对的错的事情之后才能升华自己的灵魂。


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寄居者,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寄居者。


书还没拆封,拿到手时封皮塑料都有点脏脏的。书的封面有个半边的磨纹纸盒,和寄居的名字相呼应,狭窄不适却不得不作为生存的歇脚盒。


平淡地叙述惊心动魄的爱情,结局出人意料


女人的思想果然是猜不透,美国丈夫真悲哀...精神和肉体孰重孰轻!


这本《寄居者》不错。


我已经好久不看国人写的长篇小说了,看了前半部,不错!


知道她的小书是通过两部电视剧《小姨多鹤》和《一个女人的史诗》感觉很细腻 看到这本书在活动中 就买下了 书外有塑封 保存算很好的 给个5分


一直以来都觉得她是一位很不错的作者!原来事实果然如此


是作家的作品 不是作者的小说


有历史的厚度,有人性的温度,也有才情的风度,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


很好的小说,强烈推荐


真实的人性描述,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一个读后感叹不已的故事


非常喜欢作者的小说~这本感觉后半篇比前半篇更精彩,读完全篇还觉得意犹未尽呃~!非常喜欢~!


相比于其他小说,小逊


看过作者几本书,她独特的文笔,对人性的描写,很喜欢她书里面的女主人公,坚强、独立而且绝决。


3块钱买的,只能说太值了,没的说。喜欢的作者,又赶上特价。。。


华人女性小说的代表,值得一读


看完了来写的,挺喜欢的,推荐


文笔细腻,故事吸引人。


对身在异乡的人的心理剖析的很到位,故事也很吸引人


很好的书,很吸引人。但是有几个错别字,应该不是作家的错,尽管瑕不掩瑜,毕竟有点缺憾:第10页第1行,“老师”应该是“老板”第130页第3行,“着着”应该是“看着”第208页第4行,“救援”应该是“求援”


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书籍本身都不会让读者失望


每个人看书好坏的角度不同,好说不必多言,在感受中


爱死这个作家了,推荐!


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历史的宏观性与一个小女人视界的微观性相结合,很完美。


包装很精致,打开第一句话就很吸引人,充满了魅力,让人想一看再看


个人更喜欢她的另外两本,这个也不错,很吸引人,放不下手,但看完并不想再看.


除了感慨还是感慨。看小说就是这样,会跟随着文字一起伤心和开心。


值得一读的小说


小说不错 纸张光滑 这个价格买到的 很划算


非常好看的一部小说,感动。。。


是描写人性的一本书。人在绝境中对生存的渴望,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欺压不同的反应。看似高尚的人的自私,而看似自私的人的高尚。很好,喜欢,文笔细腻。


书很好,很便宜,看起来让人心里舒服,很喜欢。


作者驾驭故事的能力很强,读者被吸引着,来不及跳出故事思索、猜测,只顾读下去。书的质量也很好。


作者写的一系列文章都不错,这个也不赖


挺吸引人的,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


在异乡漂流过的人,都是浑身伤口的,所以就更勇敢更坚强更无所畏惧。追求爱,改变自己去爱,甚至创造机会去爱,很强大。


情节很吸引人,一如既往的好。支持严同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