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眼里的中国
2006-1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日]天儿慧
无
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王逸舟认为《日本人眼里的中国》迄今为止他所见到的同类作品里最好的一本,不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由小见大、细微处见精神。希望读者秉持“兼听则明”的精神,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的读者,都能以开放纳谏的态度阅读此书。天儿惠教授认为:“日中间的最大问题是相互误解”。他的书通篇主题就是如何减少这种误解。但愿我们中国的读者能给自己提出同样的要求。
天儿慧 ,1947年出生于日本冈山县。早稻田大学本科生毕业,一桥大学研究生院毕业,社会学博士。前日本亚洲政经学会理事长,现任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生院院长。著有《中国革命与基层干部》(博士论文,1984年)、《中国——脱变的社会主义大国》(1992年)、《日本的国际主义》(1995年)、《邓小平》(1996年)、《中国是威胁吗?》(1997年编著)、《中日交流的四个半世纪》(1997年)、《亚洲的21世纪》(1998年)、《现代中国——过渡期的政治社会》(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99年)、《等身大的中国》(2002年)、《巨龙的胎动》等。
无
天儿慧是日本知名的中国及中日关系研究者,曾经在温总访日期间接受过CCTV4记者的采访,所以在当当上看到这本书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了。
如同序言里提到的那样,这是“一本有助于消除误解的好书”,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日本人(至少是部分日本人)对中日关系的真实看法。书中最有启发的地方,除了介绍日本方面在“中日战争”、“台湾问题”等若干方面的观点和感受之外,还可以一览(部分)日本学者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部分)日本学者对中日未来发展的思考。
前段时间77,尽管中宣部已经开始改变以前一边倒的宣传政策,明确提出要加大“中日友好”的宣传,但大多数媒体还是致力于历史问题的再现(或者说纠缠),可是只“正视”了历史,忽视了未来。12号我翻开《南周》,看到慰安妇和中日应该对抗还是合作的辩论,觉得十分失望。不是说这些不应该讨论,而是说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值得并且应该讨论的东西,比如说中日关系现状对中、日、美乃至台湾和亚洲产生的影响、中日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才有利于台海问题的解决以及中国和平崛起、如何在零散的民间交流和僵持的政府关系之外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频繁的学术、文化、生活交流制度等等。
可这不能完全怪媒体,中国的媒体被阉割以后已经完全不能勃起。相对于充满风险和理性思考,还是抓住盖棺定论的历史更加安全,也更加巧妙。去吧,去迎合那些自卑又自大的心理吧,何苦背那卖国的骂名。我只能说,妈的,这群祸国殃民的愤青,妈的,那些培养这些愤青的猪头三。
Amako的书原来在国内卖的这么好啊?
另外推荐个韩国人写的书《缩小的日本意识》李御宁,
写的也很不错
嗯 赞同 日本人值得我们去学习
曾经的历史 更值得的是我们去反思 去从中找到我们的不足
中国当时那种情况 就算日本不来侵略 其他国家肯定也虎视眈眈
所以 这种历史原因 也不能太片面去看待
开放地面对过去 才能正确地迎接未来
日本国土资源那么有限 却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
凭的是什么 为什么这个名族能够有如此强大的能力
在中国有着很多日本企业
中国虽然现在发展很快 但也是有很多牺牲代价要算在里面的
中国版图辽阔 资源远远多于日本
加上文化悠久
按道理说 应该优势有一大节
如果我们能正确对待双方关系 坚持拿来主义
我们不强大 不超过
实在说不过去啊
所以 一定要多多学习我们的这位邻居
就像商场上一样 一个再好的公司 如果没有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是无法被激励地持久前进的
我们自己发展 也离不开日本这样一个对手
我们不去好好地 正确地把握分析对方 学习对方长处 以扬长避短
而总是跟别人算上辈子的旧账 感情用事地排斥
实在有点小家子气 而且很幼稚 甚至是有点愚蠢
我想 年轻人尤其要意识到这一点
因为未来发展 还是要靠 下一代
观念不转变 永远都是在死胡同里打转转
而别人 早已经走了老远了 把我们甩在了后面
你们只是按你们思维方式道歉,日本道歉让人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