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彝族史要

易谋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2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易谋远  

页数:

81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国家资助的中华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易谋远著《彝族史要》专著,全书约60余万字。该书内容分为十三章:第一章《彝族地理》;第二章《云贵川西高原的石器时代文化与传说中的彝族原始社会》;第三章《彝族的起源》;第四章《彝族文明时代的起源》;第五章《武洛撮(疑即蚕丛)时代大分支中的武焚系彝族先民》;第六章《笃慕(疑即杜宇)和他建立的奴隶制蜀国》;第七章《“彝族六祖”各支系向西南各地的迁徙和发展》;第八章《“神守一鬼主”制》;第九章《彝族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十章《凉山彝族奴隶制的延续》;第十一章《家支(宗族)制度》;第十二章《原始宗教和毕摩》;第十三章《传统历法》。该书异于前人的新解主要有9条:①彝族起源的主源是以黄帝为始祖的早期蜀人,彝族多元起源的又一源是以母族昆夷而祖古东夷族;②彝族的族称统称“尼”,是古“夷”字,即古东夷族的“夷”,通“彝”,成为今称;③ 彝族进人文明时代的民族始祖武洛撮,疑即蜀王蚕丛;④春秋中期蜀洪荒后彝族的民族再生始祖笃慕,疑即蜀帝杜宇;⑤彝族的历数之祖额速,疑即颛顼;⑥彝史上的“鬼主”应释为“神守”、“鬼国”应释为“神守之国”; ⑦“家支”是“宗族”;⑧凉山彝族“曲诺”等级中的绝大多数人(约占凉山彝族总人口的50%)的阶级属性为“奴隶主占有民”;⑨彝族的传统历法是几近“颛顼历”的阴阳合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彝族地理 第一节 彝族地区人文地理 一 彝族地区历史地理 二 彝族地区人口地理 三 彝族地区文化地理 附:彝、汉语文音、义相同或相近字(词)表 第二节 彝族地区自然地理 一 彝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二 彝族地区自然资源第二章 云贵川西高原的石器时代文化与传说中的彝族原始社会 第一节 云贵川西高原的石器时代文化 一 旧石器时代文化 二 新石器时代文化 第二节 “亚美人类和中华民族源于元谋猿人后裔彝族说”于史无证 一 说法的提出 二 关于“亚美人类和中华民族源于元谋猿人后裔彝族说”的讨论 三 “亚美人类源于元谋猿人说”为时尚早 四 “中华民族源于元谋猿人后裔彝族说”与史实不合 五 “现代彝族源于‘西戎’或‘羌戎’说”难以成立 第三节 传说中的彝族原始社会 一 有关远古时代的“血缘婚”传说 二 有关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传说 三 有关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传说 四 有关原始父系氏族公社建立的传说 第四节 彝族原始社会的遗迹 一 图腾崇拜遗迹 二 原始文化遗迹 三 保留原始共产制残余的地区 四 原始共产制的遗风第三章 彝族的起源 第一节 炎帝、黄帝、蚩尤是彝族的祖先 一 对彝族起源诸说的不同意见 二 黄帝的族属不是羌戎 三 黄帝——中国北方古戎狄各部和中原各部之祖 四 彝族起源的主源是以黄帝为始祖的“早期蜀人” 第二节 彝族以母族昆夷而祖古东夷族 一 三苗与古东夷族的西迁 二 昆夷是彝族多源起源中的一源 三 彝族是以母族昆夷而祖古东夷族试析 第三节 彝族氏族、部落与黄帝、东夷族系的关联 一 “哎哺”应是蜀山氏后裔的氏族称号 二 “尼能”是彝族先民昆夷的部落称号 第四节 彝族与黄帝族系和古东夷族系的后裔昆夷在文化上有诸多共通性 一 幼子承嗣宗法系 二 父子联名制 三 风俗习惯第四章 彝族文明时代的起源 第一节 彝籍对蒙昧、野蛮、文明时代的传述 一 猴子变成人(独眼人) 二 独眼人变直眼人 三 横眼人时代 第二节 彝族文明时代起源的地域和生产力条件 一 彝族文明时代起源的地域是成都平原 二 彝族文明时代起源的生产力条件 第三节 彝族文明时代诞生的标志 一 阶级的产生 二 国家的出现和民族的形成第五章 武洛撮(疑即蚕丛)时代大分支中的武系彝族先民 第一节 武系部落群与、濮人 一 秦代前后的西南诸族 二 武系部落群的分化、融合 三 武系部落群与“侯国”的关联 第二节 武系部落群与夜郎 一 武系部落群与夜郎称谓 二 武系部落群与狭义的夜郎 三 武系部落群不等于广义的夜郎 四 武系部落群与秦代的“诸此国” 五 夜郎族属 第三节 武系部落群与“武米制” 一 什么叫“武米制”? 二 支嘎阿鲁——九隆 三 支嘎阿鲁——九隆神话的影响 四 南诏主要之统治民族的族属为彝族第六章 笃慕(疑即杜宇)和他建立的奴隶制蜀国 第一节 疑“笃慕”即“杜宇” 一 笃慕的彝、汉译名 二 疑“笃慕”即“杜宇”试证 第二节 笃慕(疑即杜宇)的族属 一 疑笃慕即杜宇的族属为昆夷 二 笃慕即杜宇的族属为“氐羌说”质疑 第三节 杜宇的失国和笃慕迁居云南洛尼山及其活动 一 杜宇的失国 二 笃慕迁居云南洛尼山 三 笃慕迁居洛尼山后的活动第七章 “彝族六祖”各支系向西南各地的迁徙和发展 第一节 武、乍二支系的迁徙和发展 一 武支系的迁徙和发展 二 乍支系的迁徙和发展 第二节 糯、恒二支系向滇、黔、川的迁徙和发展 一 糯、恒二支系的世系 二 糯支系的迁徙和发展 三 恒支系的迁徙和发展 四 糯、恒两支系在凉山的迁徙和发展 第三节 布、默二支系向滇、黔的迁徙和发展 一 布支系的迁徙和发展 二 默支系的迁徙和发展第八章 “神守—鬼主”制 第一节 从原始社会的“巫”到阶级社会的“神守之国”和“社稷守之国” 一 属于炎帝族系文化的“神守—鬼主” 二 黄帝系的夏、周王朝均为社稷守之国 三 神守之国源于与夏同时的申、吕 四 神守和社稷守之分 五 申、吕,后均灭于楚 第二节 开明氏之蜀国是彝族史上始建的神守之国 一 鳖灵的族属 二 荆人鳖灵加入黄帝系的杜宇部 三 鳖灵是神守之官 四 开明氏之蜀的后裔——叟人 第三节 庄王滇与彝族先民氏雄霸南中 一 庄王滇与南中大姓、夷帅 二 彝族先民氏雄霸南中四百年 三 氏先世源于炎帝一系的楚贵族 第四节 “神守—鬼主”制在彝族先民地区的广泛建立 一 彝族先民氏的首领号“鬼主” 二 彝族先民“东乌蛮”的首领号“鬼主” 三 彝族先民柯昆明的首领号“鬼主” 四 彝族先民滇西乌蛮的首领号“鬼主” 五 应释“鬼主”为“神守”、“鬼国”为“神守之国”第九章 彝族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一节 从哎哺、尼能为标志的原始社会过渡到 以米、祖、神守为特征的奴隶社会 一 以哎哺、尼能为标志的原始社会 二 以米、祖、神守为特征的奴隶社会 第二节 唐宋以后,彝族奴隶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性 一 彝汉等各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结,促使唐宋以后 彝族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性 二 宋代大部分彝区已形成封建领主制 第三节 从元代至年以前,彝区封建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 封建领主制或其残余地区 二 地主经济初步发展的地区 三 地主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第十章 凉山彝族奴隶制的延续 第一节 “兹”和“兹”管理下的家庭公社共同体土地公有制 一 兹莫起源于家庭公社质疑 二 彝族家庭公社的首领是兹而不是兹莫 第二节 明代中叶前凉山彝族神守(兹莫)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形态 一 凉山彝族的来源 二 神守统治下土地所有制形态的内容和本质 三 神守(兹莫)的剥削形态 第三节 凉山彝族奴隶制时代的等级、阶级和阶层结构 一 仁智互见的说法 二 原始父系氏族时期的职能阶梯机构 三 明代中叶以前,神守(兹莫)统治时期的等级、阶级和阶层结构 四 明代中叶以后到年以前,黑彝(兹莫、诺合)统治时期的 等级、阶级和阶层结构 第四节 “曲诺”等级的阶级属性 一 民主改革前曲诺的阶级属性 二 对曲诺身份诸说的商讨 第五节 凉山彝族奴隶制不是“氏族奴隶制” 一 “氏族奴隶制”是“社会发展形态的新见解”质疑 二 什么是“氏族奴隶制”? 三 判断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社会性质的标准是什么? 第十一章 “家支”(宗族)制度 第一节 “家支”是“宗族” 一 共同的祖先 二 有特定的祭祀 三 具有共同供奉祖先神灵的场所 四 具有共同的特殊称号 五 具有共同的“宗族渊源学” 六 宗族外婚 七 宗族各有自己的宗族长和头人 八 公共墓地 九 同宗共财 十 收养异族人为宗族成员 第二节 宗族制度的特性和社会功能 一 宗族制度的特性 二 宗族制度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宗族观念的残存形态与彝族繁荣进步的关系 一 宗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二 宗族观念存在的长期性 三 宗族观念是构成宗族制度的一个要素 四 对宗族观念中的血缘群体意识,应持历史的态度 恰当地评价其积极作用 五 宗族血缘群体意识的主导方面已成为当前彝族繁荣进步的思想障碍 第四节 对“家支”概念诸说的商讨 一 关于“血缘家族集团说” 二 关于“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族联合体说” 三 关于“家支就是氏族说”第十二章 原始宗教和毕摩 第一节 原始宗教 一 “自然宗教”不等于“原始宗教” 二 彝族原始宗教的概念与内容 三 祖先崇拜的性质与特点 第二节 “毕摩”的起源及其地位、作用和性质 一 毕摩源于彝族母系氏族时代的祭司 二 毕摩在原始氏族社会历史阶段的作用 三 毕摩在阶级社会中是一个社会阶层 四 属于基本阶级内部的社会阶层的毕摩 五 属于基本阶级以外的社会阶层的毕摩 六 毕摩的性质第十三章 传统历法 第一节 五种不同说法 一 认为彝族传统历法是十月太阳历 二 认为彝族传统历法是一年四季十二月的阴阳合历 三 对十月太阳历有关问题的异议 四 认为十月历曾在彝族历史上存在过 五 尚待深入研究和展开讨论的问题 第二节 借彝族十月太阳历揭开了中国文明源头之“谜”质疑 一 借彝族十月历揭开了中国文明源头之“谜”说的提出 二 持论的两条依据均有可商处 三 两个方面的推断都无实证 第三节 中国和彝族的历数之祖都是颛顼 一 历数起于颛顼而不是源出“虎伏羲” 二 彝族历数之祖是额速而非“虎伏羲” 三 疑额速即颛顼 第四节 彝历是几近“颛顼历”的阴阳合历 一 不能说彝族传统历法就是“颛顼历” 二 为什么说彝历几近“颛顼历” 第五节 彝族的年节 一 根据彝族历法而安排的年节 二 与彝族历法安排的年节已脱离了关系的“过年日” 第六节 几近“颛顼历”的彝历是彝族的传统历法 一 彝族先民的物候历和观象授时的星象历 二 彝族几近“颛顼历”的制定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彝族史要 PDF格式下载



彝族的历史,彝族的好书,彝族人要读!


书不错,纸张也好。如此全面研究彝族,难得的工具书。


帮爸爸买的 很不错 爸爸很喜欢 O(∩_∩)O~


的服务范围认同和坏人难以让各位和人格我vwgw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