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九一0年代的中国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  

页数:

517  

字数:

547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910年代的中国,是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发生激烈变动的10年。在这10年间,持续两千多年的王朝帝制宣告结束,千百年来不曾变化的文言文被白话文所取代,长期为士大夫所尊崇的“孔教”成为被打倒的对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其中的任何一方面的发展变化,均可以留存于史册,并可为后来学者所长久探究。本书即以“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这两个“突变”之间的1910年代的中国为研究对象,以新的视野和角度,对其予以综合考察,探究其前后脉络,理清其演进过程,知其然及所以然。相信这样的考察,对于我们认识20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的变迁,会有所帮助。

书籍目录

一 一九一○年代的中国政治 政党建置与民初政制走向——从“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口号的提出论起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民主政治的创试——以孙中山与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关系为线索 辛亥独立各省军政府的约法之研析 1911年清政府处理铁路国有事件的失误与失败——以四川保路运动为中心的历史再反思 民初有关共和制度的争论——省思中国初次民主实验 多角视野下的北京政府——1912~1915年北京政府述评 北京政治的常态和异态——关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的研究 护法军政府改组的几个问题 地方主义、联邦主义与新国家构建中的制度选择——考察1910年代中国政治的一个视角 民国年间江苏省议会与省长之间的冲突 国家建构与边疆政治——基于1917~1918年康藏纠纷的考察 孙中山思想的现代价值 以社会主义理想建设中国的伟大先行者——跋孙中山1915年11月10日《致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函》 民国初年孙中山和革命党人的教条主义思维模式 冯玉祥与护国战争——兼析其在《我的生活》中有关自述二 一九一○年代的中国经济 上海钱业公会的成立及初期组织运作 民国初期英国在华企业制度的建立——以企业注册和英商公会为例 1910年代的中国市场与日本棉纺织工业 从食用肉类市场看1910年代的殖民城市青岛三 一九一○年代的中国文化 民初之“思想地图”及读书人的生活形态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为视点 民国初期梁启超中坚政治论与研究系知识分子的形成 “二十一条”交涉期间新式知识精英的初步反应 李大钊早期思想中的日本因素——以茅原华山为例 从函夏苑到研究所:民初专业研究机构之创设 学术“中心”与“边缘”互动中的典范融会——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1902~1952)四 一九一○年代的中国社会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国庆活动 试论五四前后的国民外交协会 合作中的反抗:华人社群与外人市政当局——以1910年上海鼠疫流行期间的橙疫和防疫为中心 土匪政治——从档案史料看民国初期华北的土匪 1910年代河南治安组织的成立和性格 从助手到领袖:1910年代的中国基督徒——以诚静怡为中心的考察 民初西藏拉萨的汉人社会生活——以拉萨土地庙的两块民国时期匾文为中心的考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一九一0年代的中国 PDF格式下载



相当不错,非常满意


翔实的数据真实的再现了90年代的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状况,修辞严谨,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