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

傅崇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傅崇兰  

页数:

473  

内容概要

  本书从哲学、历史、文化传统的角度,用社会科学的逻辑予以阐析,围绕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新时期“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抉择,适应全国正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建设需要,直接为“十一五”规划明确的重点领域和5个关于能源资源、土地资源、耕地资源、水资源以及环保的节约指标成功实施,提供研究性的战略体系,主要包括总体战略、战略目标和五项战略重点;同时包括支撑战略的思想理论和实践佐证材料。

作者简介

傅崇兰,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院长。1940年12月23日出生于山东省平县九女泉村农民家庭。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与环境研究人员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生院城市发展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系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规划院院长、北京市专家顾问团问等职务。

书籍目录

序 一序 二 自然的知音,人类的脚步第一编 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引 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内涵、特征、主体与方法  一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历史渊源    (二)~世纪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形势    (三)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世纪中国经济社会与科学       技术发展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二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二)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特征  三 主体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体是有自主意识的人    (二)以社会职责为依据的主体分类  四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研究方法    (一)整体的综合批判的研究方法    (二)系统的研究方法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想理论探索  一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从环境恶化到“天人合一”——环境友好是传统文明的思想要件    (二)从资源短缺到可持续利用——资源节约是经济发展的要素支撑    (三)从粗放增长到有效再生——循环经济是增长方式的内在动力    (四)从过度消费到适度消费——节约意识是当代文化的现实要求  二 传统节约思想贯穿中国历史    (一)传统节约理论概述    (二)传统节约思想的实践    (三)传统节约文化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三 节俭消费是中华古代的思想精华    (一)节俭的社会经济价值    (二)中国古代节俭消费观  四 古代节俭思想的实现途径与内涵    (一)古代黜奢崇俭的实现途径    (二)中国古代节俭思想的文化内涵 第二章 战略资源利用与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一 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一)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迫切性    (二)建设节约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节约型社会建设是一种经济增长与效益增长并重的       创新生产与生活方式  二 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短缺性战略资源分析    (一)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能源利用现状分析    (三)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矿产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三 建设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框架和机制    (一)国情约束下的经济增长与自然禀赋内在矛盾    (二)中国艰苦探索解决上述内在矛盾的实践    (三)建设节约型经济体系理论框架    (四)建设节约型经济体系的核心和难点    (五)建设节约型经济体系的两大关键点 第三章 节约型社会的社会发展体系  一 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政府是责任主体,全民是建设主体    (一)政府的发展理念、执政能力、主导地位和全民共建的社会作用    (二)节约型社会建设阶段性成效显著    (三)节约型社会建设任重道远  二 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社会性与核心要素    (一)节约型社会的本质是全民资源节约    (二)影响资源节约的社会多因素分析    (三)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现阶段节约型社会建构的核心内容 第四章 节约型城镇化模式与建设节约型城市  一 节约型城镇化模式    (一)中国城镇化的现状与问题    (二)城镇化发展的模式选择    (三)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节约利用  二 建设节约型城市    (一)节约型城市概述    (二)节约型城市发展战略    (三)节约型城市评价标准    (四)建设节约型社区    (五)典型案例 第五章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约  一 当前城镇化发展中的建筑浪费    (一)当前中国建筑浪费之怪现象    (二)建筑短命的原因分析    (三)延长建筑寿命是最大的节约    (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改革体制机制    (五)建立正确的城市文明观  二 在城镇化过程中保存城市历史  三 开发节能型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    (一)按照节约型社会要求发展节能型建筑    (二)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开发绿色建材    (三)促进生态节能建筑设计  四 国外建筑节能经验及其启示    (一)西方国家的建筑节能经验    (二)国外建筑节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三)提高建筑节能技术与管理水平 第六章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标体系研究  一 国内对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二 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的功能  三 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的作用  四 设计原则    (一)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    (二)主成分性与独立性原则    (三)可操作性原则    (四)针对性原则    (五)完备性原则    (六)动态耦合原则  五 影响因子分析    (一)资源节约度    (二)环境友好度    (三)科技创新力    (四)经济循环度    (五)社会支持力  六 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一)层次分析法    (二)主成分分析法    (三)数据无量纲化  七 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表  八 2002~2004年中国节约型社会发展水平评价 第七章 国外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建设节约型社会 一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论渊源 (一)节约型社会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理论观点    (三)建设节约型社会理论简评  二 国外政府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战略制定与机制构建    (二)法律约束与政策激励    (三)推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    (四)市场信号矫正与经济利益驱动    (五)倡导绿色消费与鼓励公众参与  三 国外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    (一)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二)建立回收系统,推动垃圾回收利用    (三)废物深度加工,发展循环经济产业 第八章 外国消费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 理论    (一)相关的消费理论    (二)必需品、奢侈品与基本消费、奢侈消费    (三)消费的有限性    (四)区分当前的几组概念(内涵、特征)    (五)节约型社会对于扩大消费需求的有利影响  二 实践:部分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    (一)发达国家的生态标志及其宣传教育    (二)外国政府开展绿色采购的主要政策与做法    (三)向奢侈品或奢侈消费行为征税  三 启示:国外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生态标志产品的市场认知度,扩大其消费量    (二)编制中国生态标志产品清单,指导消费者行为    (三)改革中国的消费税第二编 江苏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及其实施评估及经验 第一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江苏省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及其实施的评估  一 区域现状与问题  二 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一)城市化率居全国先列,城乡收入差距全国最小    (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茅    (三)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较高  三 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性明显    (一)苏南、苏中、苏北之间具有经济总量与人口城市化程度上的差异性    (二)三大地区差异相对比例减少,但绝对量继续增大    (三)三大地区差异主要原因是工业化进程和水平的差异    (四)三大地区差异决定着江苏省节约型社会建设具有因地而异的特点  四 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资源与环境瓶颈    (一)能源资源供应的紧缺问题凸现    (二)生态环境承载力瓶颈问题日益增大    (三)重点污染行业的确定    (四)资源与环境瓶颈的主要成因  五 主要战略资源利用的基本态势分析    (一)能源资源自给率下降    (二)土地资源:人口负荷高于全国平均数近倍    (三)水资源丰富,但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六 经济大省也要建设生态大省的构想  七 建设节约型社会取得阶段性创新成效    (一)战略实施与具体措施选用合理    (二)节约型社会建设阶段性创新成效显著    (三)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第二章 从观念到行动——江苏省各地建设节约型社会经验亮点  一 新形势、新视野、新探索、新局面    (一)新形势:经济社会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呼吁节约型社会建设战略    (二)新视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江苏”    (三)新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创生态园区    (四)从观念到行动开创新局面    (五)坚持科学发展观,培育发展新理念    (六)探索发展新路子,循环经济创佳绩    (七)科学制定新规划,循环经济唱主角  二 南京——解难题、保发展、促节约、立政策    (一)发展面临难题    (二)分析难题——认识资源的区域性、整体性、价值性    (三)解难题——着力构建新的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    (四)推进——着力健全和实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措施  三 苏州——以企业为主体,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一)举世闻名的“天堂”名城面临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不足矛盾    (二)苏州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优势    (三)探索——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以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为重点    (四)推进——“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经济增长方式    (五)园区创新  四 张家港——地处长江畔,以节约水资源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大循环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张家港缺水类型及问题    (三)推进节水工程,统筹城乡水利建设体系  五 江阴——城乡工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向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    (一)工业资源利用方式转变    (二)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转变  六 无锡——加强产业政策导向着力构建节约型增长方式    (一)增长方式转变面临水土生态资源挑战    (二)着力构建节约型增长方式  七 南通——在“全国污染控制较好城市”排名 第一,是工业清洁生产之乡    (一)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举世闻名的传统“纺织之乡”    (三)探索推进清洁生产    (四)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突出成绩  八 盐城——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建设循环工、农业    (一)盐城循环经济建设,形成“一村一园”特色    (二)农业循环工程    (三)发展循环型农业的主要模式    (四)规划建设循环型工业  九 徐州——煤炭资源型产业大市,创新资源节约之路    (一)发挥政府责任主体作用    (二)根据煤炭资源大市特殊性,发展循环经济第三编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如何成功实践“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战略研究 第一章 战略依据篇  一 国家战略抉择:关于历十年艰苦探索实践党的思想理论的重大发展回顾  二 实证依据:关于对江苏省十三个省辖市一年两次进行实地调查的基本事实    (一)全国基本情况:成效显著、潜力巨大    (二)对江苏省十三个省辖市一年两次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的事实  三 理论依据:关于理论研究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论    (二)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三)循环经济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理论    (四)从过度消费到适度消费的节约意识是当代文化的现实要求 第二章 研究性战略篇  一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体战略  二 关于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    社会的战略目标——三大战略目标与五个战略重点    (一)三大战略目标    (二)五大战略重点 附件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问题调查研究  一 资源紧缺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  二 前一段的努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双赢新局面    (一)基本思路    (二)基本做法    (三)基本成效    (四)初步形成三个机制    (五)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三 建设节约型社会面临比较突出的政策不健全问题,    还需中央与地方统筹解决    (一)资源节约标准的科学化    (二)制定和完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体系    (三)制度性支撑    (四)不同区域与行业间的协调问题    (五)以政策支持科学技术进步,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六)切实加强基础工作    (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 PDF格式下载



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是相对体系完善的一本书,在同类中是较好的。我是一个挑剔的读者,希望出版者能够进一步完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