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学名医医案精华
2009-10
王键、 陈雪功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10出版)
王键 编
278
作为以我国古代地区命名的“新安医学”,在医史、文献领域,涌现了数不胜数的名医名著,促进了医药学的传承、发展,受到中医药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学术渊源久远,从古到今,诸多医家各呈学验专长,堪称学派林立,各具特色。回忆20世纪80年代,在安徽省卫生厅和安徽中医学院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新安医学研究会”成立了。当时王乐匋长约请我和李济仁教授等共同主编了一套《新安医籍丛刊》(精装本,共15册,先后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共1000余万字),受到社会和医药界的深切关注。但是这套丛书毕竟受到当时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使某些本应入选的名医名著未能完全按计划予以点校整理与刊行。嗣后,我每每为此感到美中不足。今乐匋会长的哲嗣、现代新安名家的擎天一柱、安徽中医学院院长王键教授领衔编撰的《新安医学精华丛书》等宏编,使我精神、意念为之振奋。可以肯定地说,当前新安医学的发展正值太平盛世所面临的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新安医学之所以彪炳于世,反映了它在我国古代医药文化中难以与之相比的“软实力”。新安地区名医之众,名著之多,它在医学传承、创新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和重大影响众所周知。新安医学历史久远,迄于明、清发展到鼎盛时期。名医名著在全国各地区医学中,不断呈现亮点、异彩,使之益趋璀璨、辉煌,令人过目难忘。特别是关于新安名医名著中的若干学验精华,将为宇内各国各族人民在防治(包括“治未病”和提高国际医学诊疗水平等)、保健等方面作出重大而难以估量的贡献。
《新安医学名医医案精华》将新安历代名医医案融为一炉,选取22位医家诊治的伤寒、温病及常见内科、妇科、外科、儿科等96个病种,近300则医案。对某一病,汇各医家治疗该病之独特经验于一帙,使丰富多彩的名家治验,纲目明细,一目了然。所选医案按科别共分6章,并以病种分节,以病机命案。每章节下加以概述,阐明该病的定义、病因病机及新安医家辨治该病的特色。每案后附按语,旨在突出新安医家独到的辨治特点及临床的实用价值,或论述新安名医对某病辨治之关键,或论述对某方某药运用之体会,着眼于名家经验之细微处,独特处,而非面面俱到,重复泛论,使读者得其要领,易于师法。此外,本书附录部分汇集了医案中所用的成方,以方便读者学习和应用。
丛书主编简介:王键,1956年出生于安徽歙县新安王氏医学世家,现为安徽中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安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科与技术带头人、新安医学研究省级创新团队带头人。长期从事新安医学的继承整理与临床应用研究,参编了《新安医籍丛刊》、《新安医籍考》,主编了《新安医学精华丛书》、《新安医家名著丛书》,发表了一系列新安医学研究的学术论文。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理事长、内经分会副理事长、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新安医学名医医案的风格与特点第二节 新安医学名医医案特色第二章 伤寒、温病医案选第一节 伤寒案一、太阳蓄水案二、伤寒初入少阴案三、伤寒过汗致虚胀案四、伤寒表散太过气虚案第二节 风温案一、风热犯肺案二、热在胸膈案第三节 春温案一、热盛气分案2则二、热灼营阴案2则三、气血两燔春温重症案四、温病误汗误下阴津枯涸案第四节 暑温案一、暑热夹湿,伤于气分案二、暑入心营,痰蒙机窍案第五节 湿温案一、外感湿热不语案二、酒客肺胃湿热案三、湿热阻遏膜原案四、湿热痞结中焦案五、湿温热重于湿案六、湿热蕴发白痦案七、湿热蒙蔽心包案第六节 伏暑案一、邪陷心营案二、伏暑中途更治燥渗耗液变端即起案第七节 秋燥案一、燥热犯卫案二、燥热伤肺案三、燥伤真阴案第八节 温毒案一、虾蟆瘟案二、烂喉痧案第九节 温疫案一、湿热疫案二、秽邪化热深入营血外发斑疹案第三章 内科医案选第一节 感冒案一、酒后感寒案二、气虚感冒案三、风寒夹湿案第二节 咳嗽案一、外感寒嗽案二、外感燥咳案三、热伤肺津案四、寒遏热伏案五、肺热咳嗽案六、肝火犯肺案七、痰热咳嗽案八、肺虚咳嗽案九、阴虚咳嗽案4则十、虚劳咳嗽案十一、咳嗽失音案第三节 哮喘案一、风寒袭肺案3则二、痰浊阻肺案三、脾虚哮喘案3则四、肾虚哮喘案3则第四节 饮证案一、饮蔽胸阳案二、脾胃阳虚案第五节 肺痈案痰热壅滞案第六节 胃痛案一、肝气犯胃案4则二、肝胃郁热案2则三、脾胃虚寒案3则四、寒热错杂案五、瘀积胃痛案2则第七节 呕呃案一、寒痰滞胃案二、气逆结聚案三、脾胃阳虚案四、脾虚痰湿案五、阴虚内热案六、阴斑呃逆案第八节 腹痛、腹胀案一、宿食腹痛案二、脾虚腹痛案三、脾虚腹胀案3则四、肾虚腹胀案第九节 痞满案一、痰滞中焦案二、湿阻中焦案三、气虚中满案3则第十节 泄泻案一、湿盛热郁案二、暑湿伤及肠胃案三、脾胃虚弱案4则四、中焦虚寒案2则五、脾肾阳虚案3则第十一节 痢疾案一、湿热痢案5则二、虚寒痢案3则三、休息痢案第十二节 便秘案一、气滞便秘案二、肠热便秘案三、阴虚便秘案四、血亏便秘案五、精亏便秘案第十三节 胁痛案一、肝气郁结案二、液伤肝燥案三、痰火阻络案四、肝胆实火案五、肝脾两虚案第四节 黄疸、鼓胀案一、饮酒郁热阳黄案二、阳黄湿热蕴蒸案三、阴黄寒湿阻遏案四、湿热发黄案五、鼓胀阳虚水停案第五节 水肿案……第四章 妇科医案选第五章 外科医案选第六章 儿科医案选附录 方剂汇编
朱先生劳倦嗔怒,是七情内伤,而温邪感触,气从口鼻,直自膜原中道。盖伤寒阳证,邪自太阳,次第传及。至于春温夏热,则鼻受气,肺受病,口人之气,竞由脘中,所以原有手经见症,不比伤寒足六经之病也。其原不同,治法亦异,仲景论温邪不可发汗,汗则劫津伤阳,身必灼热。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又云:鼻息鼾,语言难出,剧则惊痫瘛疚,无非重劫津液所致。今病发热,原不是太阳客邪见症,所投羌防辛温表汗,此误即为逆矣。上窍不纳,下窍不便,亦属常事(鲜不见此,张皇失措)。必以攻下,希图泄热。时医通弊,抑或暂效,病家信之,遂致于死。攻下原可泄热,必须邪热入在肠胃。坚实有形不得,但据下窍不便,便谓阳明已实。盖气结津伤,有如此者。殊不知强汗劫津而伤阳,妄下劫液更亡阴。顷诊脉,两手如搐而战,舌干燥而无苔,前板齿干,目欲瞑,口欲开,周身灯照而淡晦,斑纹隐隐约约。几日来,时有呃逆,因胃乏谷气而中空(伤寒绝谷俗例,可恨作俑者其无后乎),肝阳冲突,上冒肆疟耳。为今返正,先与糜粥,使胃中得濡,厥阳不致上冒,而神昏之累可已。进药之理,甘温可以生津除热。即斑疹亦不足虑,观仲景论中,邪少虚多,阴液阳津并涸者,复脉汤主之,仅仿此义。风寒久郁化热,皆为隐疹。况本温病,误用辛温耗津,但生津开郁,逐秽透表,邪得宣泄,疹自退矣。斑疹不足虑,真卓识也。炙甘草、人参、生地、白芍、阿胶、麦冬。方中宜加龙牡,仿救逆意,为有瘛也(《评点叶案存真类编》)。按语:本案患者本乃温病,为前医误治而致阴津枯涸。温邪为患,虽见发热,但与伤寒不同。仲景特意指明,温邪不可发汗,汗则劫津伤阳,身必灼热。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又云:鼻息鼾,语言难出,剧则惊痫瘛疲,无非重劫津液所致。因此,临证见有发热,必须明断是伤寒还是温病。
《新安医学名医医案精华》: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文化底蕴深厚,流派色彩明显,学术成就突出,历史影响深远的重要研究领域,是徽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