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病原生物学

刘文泰,刘永琦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

刘文泰,刘永琦 主编  

页数:

418  

字数:

635000  

内容概要

《病原生物学》根据教育部关于面向21世纪教材建设与改革的精神,本着探索高等医药院校教学改革方法,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病原生物学知识,并能兼作临床医学参考书的思路,我们编写了本教材。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病原生物学概论 第一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一节 病原生物学的范畴  第二节 病原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节 病原生物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病原生物的基本特性  第一节 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征  第二节 病原生物的寄生特性  第三节 病原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第三章 病原生物的分布与控制  第一节 病原生物的分布  第二节 正常菌群与医学微生态  第三节 病原生物的控制与管理  第四节 消毒与灭菌 第四章 病原生物的致病性与检查及其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原生物的致病方式  第二节 病原生物的感染  第三节 病原生物感染的病原学检查  第四节 病原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二篇 医学病毒学 第五章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第三节 病毒的抵抗力  第四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第五节 病毒的分类 第六章 病毒感染与抗病毒免疫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节 抗病毒免疫 第七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八章 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 正黏病毒  第二节 副黏病毒  第三节 冠状病毒  第四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第九章 肠道病毒  第一节 肠道病毒属  第二节 急性胃肠炎病毒 第十章 肝炎病毒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  第六节 肝炎相关病毒 第十一章 疱疹病毒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节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节 人巨细胞病毒  第四节 EB病毒  第五节 其他疱疹病毒 第十二章 逆转录病毒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 第十三章 动物传媒的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第二节 黄病毒  第三节 出血热病毒 第十四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人乳头瘤病毒  第二节 细小DNA病毒  第三节 痘病毒  第四节 博尔纳病病毒  第十五章 朊粒第三篇 医学细菌学 第十六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第三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第十七章 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及能量代谢  第四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第五节 细菌的分类 第十八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细菌变异的现象  第二节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  第四节 细菌变异的意义 第十九章 细菌的感染与抗菌免疫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发生与感染类型  第三节 抗菌免疫 第二十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检查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一章 致病性球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三节 肠球菌属  第四节 奈瑟菌属 第二十二章 肠杆菌科  第一节 埃希菌属  第二节 沙门菌属  第三节 志贺菌属  第四节 其他肠道杆菌 第二十三章 弧菌属  第一节 霍乱弧菌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第二十四章 螺杆菌属与弯曲菌属  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  第二节 空肠弯曲菌 第二十五章 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第二十六章 分枝杆菌属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  第三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 第二十七章 动物源性细菌  第一节 芽胞杆菌属  第二节 布鲁菌属  第三节 耶尔森菌属  第四节 柯克斯体属  第五节 巴通体属  第六节 弗朗西斯菌属  第七节 巴斯德菌属 第二十八章 其他细菌  第一节 棒状杆菌属  第二节 鲍特菌属  第三节 军团菌属  第四节 嗜血流感杆菌属  第五节 假单胞菌属  第六节 窄食单胞菌属  第七节 气单胞菌属  第八节 不动杆菌属  第九节 莫拉菌属  第十节 李斯特菌属 第二十九章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节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第二节 支原体  第三节 衣原体  第四节 立克次体  第五节 螺旋体第四篇 医学真菌学 第三十章 真菌概述 第三十一章 常见病原性真菌第五篇 医学寄生虫学 第三十二章 医学寄生虫概论 第三十三章 医学原虫 第三十四章 医学壖虫 第三十五章 医学节肢动物附录

章节摘录

插图:更引入瞩目的是近40年来,平均每年有1-2种动物性病原体传至人类,或新的病原体被发现,如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高致病性出血热的埃博拉病毒、引起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SARS冠状病毒等。随着疫苗的研制成功和有效应用、抗生素的问世和应用、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很多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甚至彻底消灭了某些病原体,如天花病毒等。但是,还有一些感染性疾病,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仍在流行蔓延。另外,近年研究发现,一些曾被有效控制的病原体,出现了“死灰复燃”或渐难治疗的现象,如自1985年至1992年美国的结核病发病率增加了20%;不少病原体逐渐出现了对抗生素的耐药,给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带来难度。因此,控制病原生物的感染,仍然是人类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之一。第三节 病原生物学的发展概况古代人类虽未观察到具体的微生物,但早已将微生物知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和疾病的防治。在工农业生产中,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夏禹时代,就有仪狄作酒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已知道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作用,进行沤粪积肥;北魏(386-534年)贾思勰《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制醋、用豆类发酵制酱等方法。


编辑推荐

《病原生物学》供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类和医学类各专业本科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病原生物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