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松杰医论医话

冯松杰 中国中医药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作者:

冯松杰  

页数:

293  

字数:

228000  

前言

人创造了书,书记录着人类的历史、人的认识和探求、人的思想与感情、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书又培育每一代人,它不仅是增长智慧的钥匙,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宋元间学者翁森,字一瓢,曾撰诗“四时读书乐”,以生动的艺术形式,绮美的文字意象,概括了读书的情趣;明代文徵明,又绘成布景设色、清雅绝尘的《四时读书乐图》。此诗广为传颂,此画为江南收藏家珍赏,世代相传。凡人及时读书,便可无时不乐,鞠育了多少学子,于书卷中求学求知。中华医药学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院后起之秀、主任中医师冯君松杰博览群书,善学善思善悟,人文功底颇深,对中医药学富有研究。冯主任大作《松杰医论医话》汇集百余篇短小精悍的论文,有中医临床的理论探讨,有历代医家医籍的评述,有方或药的重点讨论,有对《清官医案》的剖析,有食饵的品味以及文学名著的中医趣闻等等。内容涉及较广,文笔流洁,言简意赅,意味颇长。虽属零锦碎玉,实弥足珍贵。阅读本书,可以丰富中医药学知识,补充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参考资料,有利于繁荣中医学术,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中医学。付梓之前,得以先读部分文稿,有感于此,乐为之序。

内容概要

这是作者凭着对中医强烈的责任心,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做了一点理论研究工作,写出了123篇短文,奉献给中医界。他将自己看作是采花酿蜜的工蜂,看作是在新疆阿勒泰戈壁荒野中的淘金人。
这完全是个人的一本医学文集,大多是他多年来思考中医、研究中医的心得感想。文章不长,大多是一事一题,一问一文,文短而意深。有些是一篇读书笔记,有些则是一声感慨,有些是一个假说,而有些则像一篇大论文的引言。文章大多随手写来,无拘无束,文气轻松,启人心智,发人思考。

作者简介

冯松杰,男,1954年9月生,江苏无锡人。1978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就读中医专业。1985年回母校攻读中医内科学研究生。毕业后长期在江苏省中医院从事肾内科临床工作,现任主任中医师,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与丈献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3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部进修。2002年作为援疆干部在新疆伊犁州中医院任事内科主任。2004年在新疆科技出版社出版《冯松杰医学文集》,同年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冯松杰边疆文集》。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中医理论的自我完善
从研究词义变化判断《内经》成书时代
深入探讨岐黄之术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再学《黄帝内经》
中医病因学新论——“暴邪”、“虚邪”、“毒”与“浊”
论中医辨病的意义
中药性味新说
试论中医处方与方剂的区别
中医发病机理新说
中医辨证施治若干问题初探
中药是否存在寒热双重属性
中医病因学需重视“发物”
我对六经病的认识
补虚泻实治则讨论
中医脾胃理论与实践
中医学内治法则初探
积与聚病名当辨
谈谈中医对寄生虫病的认识
必须重视中药名同实异问题
灵丹妙药有多少
金丹术批判
明朝的壮阳药
一种全新的病因学说
《医林改错》改什么错
观察与实验是中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儒批佛与道赏析
陋俗不除,“安得轩岐复起”
古代名医反不良医风
秘传论与广传论
第二部分 方药认识的深化
第三部分 临床预后能力亟待重视
第四部分 品读名家
第五部分 对《清宫医案》的研究心得
第六部分 深入浅出说中医
第七部分 四大文学名著与中医
后记

章节摘录

晋代医学家葛洪的哲学思想简评葛洪,江苏句容人,晋代杰出的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最早记载了青蒿的抗疟作用,记载了用狂犬脑外敷治疗狂犬病,在中医发展史和世界医学发展史上贡献卓著。葛洪关于气功导引与养生保健的理论也远远早于孙思邈。笔者以为,葛洪的聪明才智与医药成就是与他先进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葛洪认为世界上事物之间存在统一性,“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而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气变导致物变。葛洪对于事物变化的认识根源,一方面受古代神话的启发,如腐草可变成萤火虫,飞鸟可变成蜃蛤;另一方面是以人们所看到的事实作根据的,如“高山为渊,深谷为陵”,骡是“驴马所生”。当然,事物的变化都是有一定条件的,“人之为物,其性最灵”。人,也只有人才能创造条件促使事物按照人的意愿而转化。葛洪没有停留在承认事物变化这一水平上,而是呼出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口号,表达了事在人为的思想,这对于一个古代医学家来说,实在是非常了不起的。葛洪既勇于实践,探索事物变化的规律,又善于总结实践经验,总结事物变化的规律。葛洪指出,“水晶碗”(一种玻璃器皿)、“火烷布”(一种矿物石棉)、“切玉刀”(一种坚硬锐利的刀具)等。

后记

我一直思考着,作为一名中医,应该如何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继承与发扬中医学,自己作出了什么贡献?近年来有些人参与了中医是否是科学的讨论。我认为这个命题不恰当。重要的是我们是否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去研究中医。“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说的是临床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但只有临床实践而没有理论研究,是中医学数千年来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阐明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认为两者的关系是互相依赖的,其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一个飞跃过程,理性认识在科学研究中地位更重要。“中医兴亡,匹夫有责”,我凭着强烈的责任心,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做了一点理论研究工作,写出了123篇短文,奉献给中医界。我把自己看作是采花酿蜜的工蜂,看作是在新疆阿勒泰戈壁荒野中的淘金人。在《松杰医论医话》刊行之际,我要感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徐景藩、邹燕勤及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潘立群教授等医界名贤为本书作序,感谢向守志、林筱之等书法大家为本书题写书名或条幅,感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审核与组织发行,感谢朋友们对我的大力支持。冯松杰2009年9月

媒体关注与评论

冯主任博览群书,善学善思善悟,人文功底颇深,对中医药学富有研究。本书百余篇短文,有谈论基础临床的理论、探讨医家医籍的论述、评说方或药的运用,有食饵的品味以及于文学名著的琐事趣闻等等。内容涉及较广,文笔流畅,言简意赅,意味颇长。雏属零锦碎玉,实弥足珍贵。   ——国医大师徐景藩 ……这是一本好书。好就好在既深入研究经典著作,又融会贯通博采百家,就像工蜂酿蜜那样,给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学术资料与知识,为不善于读古医籍的同道作了很好的示范;好就好在提出了不少中医学存在的问题……开展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必将有助于教学、临床与科研的进步好就好在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如《内经》成书时代不早于汉代、中医病因学理论应作补充、五苓散所治疗的“水逆”相当于水中毒、中医应重视预后学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肾病学索 邹燕勘 《冷庐医话》,这是一本清代医家陆以满写的医学文集,有读书体会,有临证心行,有对医家的评论,有医学界的趣闻轶事,文也短,内容实在,开卷有益。中医的书籍其实可以这样写!我很爱读此书……看得出,冯松杰医师这本书,也受到陆以湉持先生文风的影响。当今的不少中医书籍,大多厚重,但内容繁杂空洞,有时一看目录就失去了阅读下去的冲动。而冯松杰的书则相反,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对中医学研究很有裨益。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煌


编辑推荐

《松杰医论医话》:论中医辨病的意义中药是否存在寒热双重属性“灵丹妙药”有多少《医林改错》改什么错附子是否为补阳药《伤寒论》药物剂量之谜中药毒酒临床上还能应用吗 一个两千年悬挂着的问题——如何预料卒死李中梓的高明之处话说程杏轩辨证施治发热三病例谈康熙、雍正、乾隆三皇帝对药物的偏爱莫将脉诊神秘化假如林黛玉请我会诊古代的科学成就蒙汗药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松杰医论医话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