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宗教与美国社会-宗教与美国对外关系-第七辑

徐以骅 等主编 时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作者:

徐以骅 等主编  

页数:

570  

字数:

4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宗教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被喻为两国关系的温度计或风向标,而中美宗教交流是两国之间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和情感层面的互动,要比经贸等交往更为深刻、更具基础性和长期性。然而,宗教目前仍是中美之间相互认知水准最低、信任赤字最大、分歧最为严重和研究最不充分的一个领域。推动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尤其是美国对外关系中宗教因素的研究,对于中美关系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辑所收录的论文主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讨论美国对外关系中的宗教因素,兼涉宗教在当前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宗教与当前国际关系等诸问题。

作者简介

徐以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宗教系哲学博士,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目前主要从事中国基督教史、美国宗教、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的研究。主编《宗教与美国社会》和《基督教学术》(与张庆熊共同主编)从书。 涂怡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法学博士,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讲师。著有《美国基督教福音派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以葛培理为中心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等。 刘骞,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法学博士,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院长助理。研究领域包括宗教与国际关系、宗教与国家安全等,在有关专业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重视宗教与美国对外关系的
研究(代序)
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天主教会与美国外交政策
——历史语境和现实挑战
后传教时代的宗教与中美关系
从基督教社会活动家到国务活动家
——贺川丰彦与美国影响下的战后世界
传教团体对美国东亚政策的影响
——以抗日战争期间赴华与赴日之美国传教士为例的比较分析
信仰的机会:宗教非政府组织对
美国外交政策之影响
——以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后重建为例
美国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对抗政治”参与
——以“倡议国际”组织为个案
美国式伊斯兰复兴及其外交效应
——冷战后美国穆斯林外交游说的发展
当代美国学界关于美国宗教与政治研究综述
美国的宗教与法律
奥巴马对小布什“以信仰为基础的
倡议”的继承与发展
边境地区的宗教遗产与集体记忆:
柏威夏寺的庙宇政治
试论欧洲宗教世俗化的形成原因
上帝信仰对韩国以色列关系的影响
新教与民主
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挑战、影响路径与地缘宗教
当代美国社会中的宗教
(第四至第十章)
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宗教因素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被喻为中美关系的温度计或风向标,研究美国宗教以及宗教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是国内美国研究中的一项既具基础性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笔者曾指出:“包括基督教在内的中美宗教交流是中美之间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和情感层面的互动,当然要比经贸等交,庄更为深刻、更具基础性和长期性。” 然而,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对两国关系中宗教因素的研究,却远不如对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因素的研究那样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研究水准也难以望上述诸研究之项背。美国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殿堂级学者、笔者称之为美国“宗教知华派”代表人物的裴士丹(Daniel Bays)教授在其新著《中国基督宗教新史》以及此前其他论著中多次指出,长期以来美国关注以及辩论中国基督教问题的个人和团体,绝大多数对中国所知甚少,因此直到目前美国有关中国基督教的“公共话语”或讨论水准仍十分粗浅,更多在发泄情绪而不是发布事实信息,而且趋于两极化。其实美国对中国基督教的此种可被称为“高情绪化的低水准认知”在对中国其他宗教以及宗教政策的总体认识上也普遍存在。推而广之,即使是美国许多社会精英和决策圈人士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般情况也所知不多,更何况普通民众了。近年来美国一些民调表明大多数美国民众认为中国是世界领先的经济强国就是一个经典实例。不过,由于在经济、政治和其他领域的中美频繁交往以及各种利益的驱动,在这些领域中的“知华派”在美国社会舆论和政治决策中还可成为某种具有牵制性甚至主导性的力量。但美国的“宗教知华派”却势单力薄,很难冲破由传统偏见、以偏盖全的思维定式、意识形态桎梏、利益团体政治乃至冷战心态等等所编织的重重迷雾而影响美国社会舆论和政治决策,在宗教领域塑造中国正面形象的巨大阻力与诋毁中国言行的畅通无阻形成了极大反差,更何况即使“宗教知华派”一般也并不能对中国的宗教政策和发展状况秉持内外一致的积极正面态度,当然“知华反共”或“知华不友华”在其他领域也是常见的现象。套用一句基督教宣教学的术语来说,目前美国基本上还是中国宗教全面真实信息的“未及之地”。 反观中国,对美国宗教以及宗教因素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无论在社会层面还是在政(府)教(会)学(术)三界都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关于这些议题的“公共话语”和民间议论通常也比较简单化,并且同样存在着误解、分歧乃至对立。一般来说,中国民众对于美国社会的了解往往多于美国民众对于中国社会的了解,但宗教领域却可能是一个例外。就学界而言,尽管近10多年来一些论著陆续问世,有的学术期刊如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的《世界宗教文化》还推出美国宗教研究专栏,但与美国研究的其他领域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资讯不够发达、实地或田野研究付之阙如,以及对宗教研究的诸种束缚,学界的美国宗教研究除少数例外实际上还处在偏重历史(主要是美国在华传教史)、文献综述和译介的阶段。就基督教而言,实际上“中国教牧领袖对美国基督教的实际情况,比如对水晶大教堂、柳溪教会和马鞍峰教会等著名教堂和教牧的了解,要远胜于许多学者”。因此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以及当前中美关系中宗教因素的研究,较之于宗教在美国社会和中美两国关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是极不相称的。可以说宗教是目前中美之间相互认知水准最低、信任赤字最大、分歧最为严重和研究最不充分的一个领域。推动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尤其是美国对外关系中的宗教因素的研究,减少各种猜疑和误判,尤其是减少过于政治化的解读,对于中美关系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编辑推荐

《宗教与美国社会:宗教与美国对外关系(第7辑)》所收录的论文主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讨论美国对外关系中的宗教因素,兼涉宗教在当前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宗教与当前国际关系等诸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宗教与美国社会-宗教与美国对外关系-第七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