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危机泛化与中美共同应对

杨洁勉 时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作者:

杨洁勉  

页数:

398  

前言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乃至世界经济危机,源于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其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破坏程度之深,都是少见的,以至于不少人都将其与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事实上,此次危机的爆发有很多因素早已显现端倪,具体的分析可参见本书第七章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危机已经表现出国际危机在新时期的一些新特征,如长期化、可预测化、非战争化、发展根源明显等等。所有这些,本书认为都可以用“国际危机的泛化”来加以概括。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危机的爆发日渐涉及全球化的几乎所有方面,形成了国际危机的泛化现象。国际危机的泛化不仅影响到危机涉及的有关国家,而且影响到国际机制、规则、规范、价值观等全局性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国际体系的转型与重组。在这种背景下,对国际危机进行合作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中美作为当前国际体系中的两个主要大国,其关系已超越双边性而更加具有多边、地区和全球意义。在双边层面上,两国合作管理国际危机构成了中美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在地区层面上,对危机进行合作管理是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调整关系的具体体现;在全球层面上,两国在国际危机管理问题上的互动不仅影响着双边、地区乃至整个国际关系发展的方向,还对塑造未来的国际危机管理规则、规范、行为和方式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中美两国都面临如何在新形势下管理国际危机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尤以如何使中美合作管理国际危机的经验、机制等与整个国际体系的危机管理规则、机制等实现成功对接为重要课题。

内容概要

  在国际危机泛化的时代,危机的性质、类型、表现形式等都发生着快速的变化,需要不断更新对国际危机理论与现状的研究;与此同时,“实践出真知”,任何对未来的思考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因此也需要深入研究国际危机管理的历史,使未来的研究更具厚重感。本书在结合这两个方面上做了一定的尝试,但仍需根据形势变化继续深入;也希望它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为我国危机管理的研究、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等做出一定贡献。

作者简介

  杨洁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获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硕士学位、美国弗莱彻法律和外交学院硕士学位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
  现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关系学会会长,政协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上海市杰出专业人士。的荣誉称号。并多次获得上海社科优秀专著和论文奖.主持过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社科项目、外交部课题、国台办和市台办课题等。近年的主要专著有:《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分析与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对外政策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世界格局中的台湾问題:变化与挑战》(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国际恐怖主义与当代国际关系:“9·11”事件的冲击和影响》(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国际合作反恐:超越地缘政治的思考》(合著,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大合作:变化中的世界和中国国际战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大整合: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版),《大磨合:中美相互战略和政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国际体系转型和多边组织发展:中国的应对和抉择》(主编,时事出版法社2007年版),《大体系:多极多体的新组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国际危机泛化与中美关系 第一节 中美研究概况 一、中国的危机管理研究 (一)中国危机管理研究概况 (二)中国危机管理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二、美国的危机管理研究 (一)概念层面的研究 (二)危机预防的研究 (三)危机管理的手段研究 (四)危机决策的研究 三、中美危机管理研究的现状及特点 (一)研究相对薄弱 (二)忽视动态发展 (三)注重传统危机 第二节 国际危机泛化与管理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国家单元层次 (二)国际体系层次 (三)对危机的综合性界定 二、国际危机的泛化发展 (一)领域和内涵向非传统安全领域快速扩散 (二)发展根源日益凸显 (三)危机可预测性、长期化和常态化 (四)国内 国际危机相互交织、相互转化 三、国际危机管理的的新发展 (一)危机管理过程 (二)非传统危机管理 (三)二轨外交日益突出 第三节 国际危机管理与中美关系发展 一、中美合作管理国际危机的时代背景和要求 (一)全球化的背景 (二)合作管理国际危机的时代理念 (三)国际体系的影响与建构 二、中美两国的合作管理 (一)中美关系的全球属性与合作的现实需要 (二)中关危机管理的实践与合作经验 (三)中关关系的机制化与合作能力 小结第二章 理念、机制和政策第三章 台海危机的管理第四章 反恐合作和危机管理第五章 核扩散危机的管理第六章 防疫和减灾危机管理第七章 经济摩擦和金融危机管理第八章 共同责任和综合管理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丰富中国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术研究。第二,把国际危机管理置于国际大环境中进行研究,强调全局观和整体观。中国的有关研究特别强调时代背景和内外环境与国际危机的互动关系,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研究。这样的研究时代感强,立体感强,应用性强。第三,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根据形势的发展跟踪研究当前不断出现的国际危机案例,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美国以古巴导弹危机管理为基础的理论模式和应对方式,初步确立了后冷战时期和全球化背景下对危机管理的新阐述。第四,认真总结中国国际危机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从个别案例上升到普遍规律,从即时应对上升到筹划预案,从政策导向上升到战略思考,从应用理论上升到全局实践。第五,发扬强烈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感,把危机管理研究同营造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国际环境结合起来。近年来,中国的专家学者同国内的决策机关和职能部门加强互动,同国外同行加强交流,①积极向本国政府建言献策,主动引导各种传媒,他们的相关研究正在逐步转化为中国管理国际危机政策的组成部分。中国学术界对国际危机管理研究的重视充分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同时反映了政府和学术界在外交战略和政策方面的互动正在加强。但是,中国的国际危机管理研究同国际上有关的研究相比,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国国际危机管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成果有限。为数不多的以“国际危机管理”冠名的著作中又以介绍有关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危机管理理论、机制及实证案例为主。在中国的学术书库中,难以寻觅到专门研究中国国际危机管理的专著。在中国的高等院校里,设置“危机管理”课程的主要是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专业。根据对有关网站的搜索,只有北京大学开设了“冲突学”和“谈判学”的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国关专业尚未设置“危机管理”的课程,相关的博硕士论文不多。

后记

本书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危机管理和中美关系》(02BGJOll)的最终成果。该课题本应于2003年10月完成,但因对相关规定的理解有误,导致课题成果先于评审出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没有那一误解,便可能没有今天这本著作的问世。正是这一意外,使我们对国际危机的泛化、国际危机管理的新发展等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才得以呈奉给各位读者这本《国际危机泛化与中美共同应对》,同时也得以使其成为庆祝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建院50周年的献礼之一。本书的完成凝聚了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努力,作者大部分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杨洁勉院长负责整个课题的设计、研论、修改和统稿,并撰写了第八章、前言和后记;来自同济大学亚太中心的邱美荣副教授与我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叶青博士、国际法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宏源副研究员共同撰写了颇具理论性的第一章;我院两位年轻的学者于迎丽博士和薜磊合作了第二章;第三章为我院张春博士所写;第四章由我院信息研究所所长陈鸿斌执笔;第五章由叶青博士与我院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龚克瑜副研究员共同写就;第六章由于宏源博士撰写;第七章的作者为我院经济比较研究所副所长张海冰副研究员。写作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体现出高度的团队精神,相互阅审,共同进步,使得本书的质量得到了充分保证。


编辑推荐

《国际危机泛化与中美共同应对》: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50周年院庆丛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危机泛化与中美共同应对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