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李明立,任万明 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李明立,任万明 主编  

页数:

412  

字数:

600000  

内容概要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资源和市场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不断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逐步提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为此,2006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面提升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内外贸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6年9月22日,借山东农业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山东省植保总站、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山东植物病理学会、山东农业昆虫学会、山东植物保护学会在泰安联合召开了“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讨会”。会议期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安全局林伟博士、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叶纪明副所长、山东省农业厅刘同理副巡视员等分别就日本“肯定列表”等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国内外农药发展趋势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现代化农业建设构架与政策作了专题报告;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王金信副院长、莱阳农学院植保学院李保华教授、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杨崇良研究员、济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原永兰副局长、山东省植保总站任宝珍副站长等分别就农田杂草化学防除研究进展、梨黑星病流行规律与预测预报、小麦病虫害研究进展、关于输日蔬菜农残问题思考和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参加会议的有关学会会员、植保工作人员、出口农产品生产企业人员、农药生产和经营行业人员都分别提交了论文。

书籍目录

★综合类 山东省部分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风险评估和治理研究 曹县近年来农田害鼠发生动态及无害化治理 同型巴蜗牛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毒饵罐控制农田鼠害效果试验研究 GIS及其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进展 保障出口番茄质量与保护地安全生产的几项新技术 滨州市冬枣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 充分发挥植保资源优势积极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 大力开展植物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全力打造绿色植保 德国等欧盟国家食品安全法规建设与实施概况 冬枣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 菏泽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现状与无害化治理对策 基层植保现状与工作思路 实施“绿色餐桌”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外来生物入侵 “秸秆生物反应堆”在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的应用效果研究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农产品和环境安全 立足服务“三农”搞好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 聊城市植保体系现状及“十一五”发展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植保服务内涵的变迁与对策 强化植保职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日照市植保工作发展思路与对策 山东省出口蔬菜农残控制体系研究 山药病虫害及其无害化治理技术 大豆田菟丝子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浅析国外引种审批和检疫 植保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对策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措施 浅论农民增收的途径 蔬菜田蜗牛的发生及其综合治理 树立植保新理念搞好植保多元化服务 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开创植保工作新局面 天达2116在芦笋上应用效果 潍坊市“十五”植保工作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打算 无公害大蒜病虫害标准化防治技术 无公害蔬菜田土壤的科学管理与无害化处理 无公害西瓜栽培及病虫害治理技术 无公害鲜食地瓜生产技术 夏津县棉田地膜污染状况调查 影响冬枣坐果原因调查分析 营造绿色植保促进农产品质量水平提高 西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措施 郓城县蔬菜田无公害植保技术应用研究初报 植物保护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 淄博市反季节无公害双孢菇关键技术初探 淄博市玉米田有害生物种群发生变化趋势及防治对策 大蒜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甜瓜病虫害安全控制技术 发展无公害蔬菜必须从“源头”抓起★ 病理类 棉花生理性枯萎的发生特点原因及综防措施 大棚蔬菜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和综合防治技术 2005年莱州市小麦全蚀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生为害调查 冬枣黑斑病化学防治研究 模糊多因子综合评判预报小麦丛矮病技术研究 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 威海市春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原因探讨 威海市苹果褐斑病大发生原因初探 药剂防治棚室番茄根结线虫病试验初报 草莓根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 ……昆虫类农药类

章节摘录

  综合类、  同型巴蜗牛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徐洪明邵霞李维江周红霞王洪军  (山东省东阿县植保站,东阿252200)  摘要:2003~2005年8月,东阿县部分乡镇玉米田和大豆田同型巴蜗牛严重发生,发生面积0.3万hm2,一般玉米田平均有蜗牛6.7头,株,最高27头,大豆田平均31.5头/m2,最高75头。由于该有害生物历年很少发生,群众不了解其发生规律和特点,导致防治不及时,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损失。本文以近3年对不同地块系统观察和普查资料,分析了其生活规律和发生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同型巴蜗牛;生活习性;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同型巴蜗牛属软体动物,自2003年起,连续3年在部分乡镇暴发成灾,已成为该县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害生物,特别是2005年发生面积达到0.3万hm2,以幼螺和成螺舐食玉米和大豆叶片,同时,影响开花授粉,降低结实率,不同程度地影响作物产量;另外,由于群众不能科学防治,导致防治效果差,增加了防治成本。笔者从2003年开始。在发生最重的铜城办事处兴屯村、耿庄村对该有害生物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定期对不同地块进行普查和跟踪观察,基本摸清了同型巴蜗牛在东阿县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为科学防治提供了依据。  1 生活习性  1.1 生活规律  同型巴蜗牛每年在东阿县发生1代,5~6月为交配产卵期,每个成螺可产卵30粒以上,6-7月为孵化幼螺期,8-9月为成螺发生盛期,也是为害最重的时期,螺层周缘或合缝处有一条暗褐色带是区别于其他蜗牛的典型特征。该有害生物多生于草丛、秸秆、土缝、作物根系土块等阴暗、潮湿、多腐殖质的地方,在疏松的土层中可随温度变化上下活动,喜温暖潮湿天气。常在多雨季节形成为害高峰,干旱情况下,白天潜伏,夜间活动,一般下午6点后活动为害。夜间达到取食高峰,早晨5点后陆续入土或隐蔽。  1.2 为害症状  同型巴蜗牛大田寄主为玉米和大豆,很少为害棉花,主要取食作物的幼苗、叶片或其他的幼嫩器官,形成较大的缺刻、孔洞,或舐食叶片成透明薄片状,初孵幼螺只取食叶肉,残留表皮:个体稍大后用齿舌舐食玉米下部叶片成条状,舐食大豆叶片成缺刻或孔洞形成网状,同时分泌黏液污染叶片,影响光合作用,下部叶片受害程度重于上部叶片;进入8月份后大龄成螺舐食玉米雌穗花丝和大豆花序,影响授粉,不同程度地影响产量。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