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水稻机插秧技术及其推广

彭卫东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彭卫东  

页数:

315  

字数:

280000  

内容概要

本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在十年探索推广历程中,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突出重点和全面推动相结合,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相结合,不断完善示范推广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进种植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书编者既从农艺方面介绍了机插秧技术、规范和标准,又从农机方面介绍了机具使用与保养,并站在宏观角度,把握全局,重点分析了国际和国内形势、现状和前景,系统地阐述了推广组织的管理、创新研究的经验等,着力解决好科技推广中“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力求做到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可借鉴性有机结合,同时兼顾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是一部不多见的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实用图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机插秧技术推广概论 第一节 形势与机遇 第二节 格局与态势 第三节 现状与展望 第四节 发展与前景 第五节 韩日经验与启示第二章 机插中粳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第一节 机插水稻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途径 第二节 机插水稻品种选用与播栽期安排 第三节 机插水稻的育秧技术 第四节 整地移栽及大田管理技术第三章 杂交水稻机插 第一节 应用与比较 第二节 机插要点第四章 机插水稻生产新技术 第一节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水稻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 第三节 机插水稻双膜旱育秧技术的优势及关键 第四节 机插水稻无土基质育秧新技术 第五节 培育宽适栽期健壮秧苗技术 第六节 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第五章 机插水稻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一节 机插水稻软盘育秧技术规范 第二节 步行式水稻插秧机操作规程 第三节 高性能机动水稻插秧机作业质量规范 第四节 机插水稻双膜育秧技术规范 第五节 机插水稻田间管理技术规范 第六节 机插秧大壮苗栽培技术规程第六章 插秧机及其使用与保养 第一节 插秧机机型及其性能比较 第二节 PF455S型水稻插秧机的基本构成及动力传递 第三节 插秧机主要部件的构造 第四节 插秧机操作及控制系统 第五节 发动机的调整 第六节 液压部分及机体部分 第七节 插植部分 第八节 各手柄的调整 第九节 驾驶方法 第十节 作业方法 第十一节 插秧机的维护保养 第十二节 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第七章 推广组织 第一节 机插大户的排头兵作用 第二节 组织管理中的问题 第三节 机插秧合作社的作用 第四节 机插秧合作社成立的条件与问题 第五节 跨区机插水稻作业的条件与问题第八章 推广管理 第一节 现代农业呼唤机插秧 第二节 农机与农艺结合 第三节 推广探索 第四节 科学推广 第五节 加快推广进程第九章 推广工作创新 第一节 保姆式托管服务 第二节 托管服务创新 第三节 创新是动力第十章 调查与研究 第一节 水稻种植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分析 第二节 水稻种植方式利弊调查 第三节 水稻种植方式比较 第四节 直播稻受灾分析报告 第五节 机插水稻分蘖特点 第六节 条纹叶枯病少发原因的调查 第七节 机插秧制约因素探讨 第八节 机插秧技术推广现状与发展预测附录 水稻机插秧技术百问百答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二章 机插中粳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机插秧栽培技术是适应和配套新型插秧机的一项新技术。是农业技术与工业制造、工艺装备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工业技术与农业科技的互相适应,实现了技术层面的农机与农艺的无缝对接。  我国幅原辽阔,地理、气候、生态等自然条件迥异,四大机插秧稻区的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不尽相同。近几年,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和总结出了适应各地情况的一系列栽培技术和规范标准,加快了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进程。本章着重介绍适应黄淮、江淮等稻麦两熟地区的机插秧技术,其他稻区可选择性地借鉴。  第一节 机插水稻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途径  机插水稻采用高密度盘式育秧和小苗带土宽行机插,与稀播、大苗、手工插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生育特性也有相应的差异。  从育秧来说,高密度浅层营养土育秧,虽有省工、省本、省秧田和适于机插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两大弱点:一是容易发生黄苗、死苗,导致成秧率低、秧苗素质差,甚至缺秧。二是秧龄弹性小,秧苗容易超龄。超龄秧发根力差、植伤重、活棵慢、死苗多、容易僵苗不发。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水稻机插秧技术及其推广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