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走向富强社会

余斌,魏加宁 编 余斌、 魏加宁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8-11出版)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余斌、 魏加宁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8-11出版)  

作者:

余斌,魏加宁 编  

页数:

298  

前言

从鸦片战争开始,几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力图探索出一条引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这一理想体现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始终。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义和团运动,中华儿女始终在苦苦探索着。辛亥革命结束了沿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革命进步打开了新的一页,但很快又陷入军阀混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30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启动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的伟大革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探索了一条真正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道路。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内容概要

  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30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启动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的伟大革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探索了一条真正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道路。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作者简介

余斌1960年生于南京。1978至1989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该系。著有《张爱玲传》、《事迹与心迹》、《周作人》等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经济体制:变革、挑战和走向一、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所有制结构日趋多元化,国民经济的微观活力增强2.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生产要素市场初具规模3.积极探索新型宏观调节体系,间接调节方式开始发挥主要作用4.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5.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稳步推进6.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步伐加快二、经济体制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基本经验1.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学指导开创性的改革实践2.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善于吸收市场经济的通行规则3.着力解决深层次体制矛盾,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4.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5.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良性互动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7.用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办法防范、化解风险,增强经济机体的抗冲击能力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1.政府职能与改革开放新阶段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2.国有大企业改革难度加大,垄断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3.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4.金融体制存在较大缺陷,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5.社会信用严重缺损,市场秩序比较混乱6.社会保障制度漏洞较多7.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仍然比较严重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第二章 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存在问题与前景展望一、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3.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4.产业结构明显升级5.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6.开放型经济体系业已建立7.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困难1.资源瓶颈约束日益突出,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2.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3.国际市场及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深化4.国际收支不平衡、外汇储备大规模攀升引发的风险增加5.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三、经济社会发展方针和政策调整1.党的“十七大”确立的新方针2.化解矛盾与困难的新举措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前景展望第三章 改革开放30年之宏观调控:回顾与反思一、摘要二、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经济过热到计划调整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宏观调控摇摆不定四、20世纪90年代初期:从经济过热到“软着陆五、20世纪90年代后期~21世纪初: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到新一轮宏观调控六、2008年宏观经济变化与调控方针调整第四章 1978~2007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一、30年的经济持续高增长及其原因1.30年的经济持续高增长2.30年经济高增长的过程回顾和原因分析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与成就1.1978~1995年的工业化进程与成就2.1996~2000年的工业化进程3.2001~2007年的工业化进程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巨大成就5.简要总结三、我国城市化进程回顾与总结1.1978~1984年的城市化进程2.1984~1995年的城市化进程3.1996~2000年的城市化进程第五章 经济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第六章 中国税收制度改革30年:进程,经验第七章 中国金融改革30年第八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需,外需,投资,消费关系第九章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判断第十章 中国2020:发展目标和政策取向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中国经济体制:变革、挑战和走向自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发端于70年代末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彖。但是,目前建立的新体制仍然是初步的,不少领域的改革仍然处于艰苦的攻坚阶段。加入世贸组织后,计划经济遗留的许多深层次矛盾更加尖锐地暴露出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处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的紧迫性也日益突出。一、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十四大”以来,党和政府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不断加大除旧布新力度。改革在不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推动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1.所有制结构日趋多元化,国民经济的微观活力增强公司制改造推动了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调整,虽然在GDP中的比重下降,但是效益日益提高。1989~2007年,国有工业企业户数由10.23万户减少到2.07万户,但实现利润从743亿元增加到10795.19亿元。各种新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迅速壮大,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蓬勃发展,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10%左右上升到2004年的1/3以上。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日益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2.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生产要素市场初具规模农产品指令性计划全部取消,2004年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1.3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工业品指令性计划仅限于5种,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竞争决定,企业普遍实现自主生产经营。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证券市价总值将近11万亿元,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和外汇市场相继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劳动者自主择业,技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交易量不断扩大。市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流通方式正在兴起。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逐渐打破,整顿市场秩序取得积极成效。

后记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庆祝取得这一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30年来的经验教训进行一番认真的总结。本书从宏观调控、体制改革以及经济发展这三个角度回顾了3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并对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构想。在2008年年4月份,我们宏观经济研究部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一次小型高层级圆桌讨论会,对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经验以及未来的挑战进行了讨论。与会的国内外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以及未来的挑战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原计划我们也想把与会专家的精彩发言附于书后,给本书添彩,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只能忍痛割爱。在惋惜之余,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本书被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列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重点图书“强国书系”,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同时,中宣部的专家也对本书的修改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根据这些宝贵的建议,我们做出了相应的修改,力求使本书更加完美。


编辑推荐

《走向富强社会——30年宏观经济回顾》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庆祝取得这一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30年来的经验教训进行一番认真的总结。《走向富强社会——30年宏观经济回顾》从宏观调控、体制改革以及经济发展这三个角度回顾了3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并对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构想。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走向富强社会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