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发展评论(中英文对照)

国家院发展研究中心 编 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作者:

国家院发展研究中心 编  

页数:

224  

内容概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研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拥有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高素质的专家队伍,承担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问题研究等为中央决策服务的任务,同各级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界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国际研究咨询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英文版《中国发展评论》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期研究成果的精品,主要介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其政策实施动态,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中国发展评论:第12卷第1期(中英文对照)》编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观点或者中国政府的政策。  中英文版《中国发展评论》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负责联系选稿、审稿、翻译及编辑、校审等工作。

书籍目录

着眼长远,促进中国经济更长一个时期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思路与途径中国粮食供求现状、前景与对策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中国油料供求现状、前景与对策中国科技工作中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建议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几点建议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基本情况、总体评估和政策讨论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社会责任:现状与建议中日韩区域贸易安排中的贸易便利化后记

章节摘录

  3.平衡产销区粮食安全责任,健全利益补偿机制  调动粮食主产区抓粮的积极性,保证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有能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要取消粮食主产省地方财政粮食风险基金配套部分,全额由中央财政承担,并增加投入规模。适当减免粮食风险基金借款,帮助消化粮食财务挂账。取消产粮大县中央各种涉农投入要求的地方配套资金。中央财政增加对粮食主产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教育、卫生、文化、交通等社会事业的支持。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参考各个省区粮食产量和农村人口比重,完善支农资金分配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提升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粮食供给能力,确保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都应从大局着眼,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确保区域内粮田面积不减少。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也要选择有资源优势、粮食产量和调出数量较高的产粮大县,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改善生产条件,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本区域粮食稳定供给。  4.完善粮食流通储备体系,保障粮食流通安全  要构建高效运转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必须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要继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把保持国家对粮食仓储设施和流通的控制力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鼓励大型粮食企业之间通过相互参股等方式建立战略联盟,整合粮食物流资源,提高粮食运输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培育以仓储为基础、加工为支柱、贸易为龙头、物流为延伸的具有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力大型粮食企业集团。鼓励和引导粮食购销、加工等龙头企业发展粮食订单生产,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为农民提供粮食产销服务。加快发展以散装、散卸、散存和散运为特征的“四散化”粮食现代物流体系,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完善中央战略专项储备与调节周转储备相结合、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相结合、政府储备与企业商业最低库存相结合的粮油储备调控体系,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5.积极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粮食余缺  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主粮品种供求,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全球粮食生产与消费情况,粮食供求将会在近中期呈现偏紧的态势。从中长期看,中国小麦供求总量基本平衡,而大米的口粮消费比重逐步提高,稻谷供求总量将长期偏紧,玉米由于饲料与工业加工需求逐年增加,其供需关系也将日趋偏紧,中国玉米出口的贸易格局将发生变化。为此,要在保持稻谷和小麦自给、玉米基本自给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供需。中国小麦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因此贸易调控也较进退自如。


编辑推荐

  《中国发展评论:第12卷第1期(中英文对照)》主要内容有:着眼长远,促进中国经济更长一个时期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思路与途径,中国粮食供求现状、前景与对策,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几点建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发展评论(中英文对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