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创投20年

陈友忠 刘曼红 廖俊霞 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作者:

陈友忠 刘曼红 廖俊霞  

页数:

255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0年,在宏暮集团施振荣先生的支持下,我同两位老同事离开了新加坡宏碁电脑国际,从PC转战VC。十年来有幸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创投行业的高速发展与变化。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创投产业的发展一直由外资创投引领,本土创投进行学习、模仿及超越。外资创投对中国高科技、新经济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及证券市场还不发达的年代里,外资创投的“两头在外”模式把中国企业的投资及上市退出“外包”给了国外的Vc同行及华尔街,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成长的火车头,世界经济版图从太平洋的彼岸逐渐转移到古老的东方文明圈。创投作为国家经济活动中的一环,也受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及影响。这一阶段,中国创投的发展走向与速度,准确反映了国际经济大格局的变化。  中国境内创投的环境正朝着积极、优化、改善的方向上前进,包括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资本市场的“全流通”、中小板与创业板的推出、人民币LP的积极参与、从业者对商业信誉的重视等。这些变化为中国的创投产业持续注入鼓舞和希望。过去几年来,境内投融资活动及项目退出愈加活跃,在“外资上岸”的大浪潮中,创投活动中的重要四环“融资一投资一管理一退出”,终于在中国境内落地生根,有了比较完整的发展模式。  20年的时间里,中国创投经历了从初始的洪荒时代,到与世界同步的冷热交替;从“VC寒冬”到“中国这边独好”的过热;从外资主导的“两头在外”,到本土创投的接棒领跑。今日昂扬奋进、势不可挡的创投发展势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有幸参与并试图记录下这一段蓬勃发展的创投光辉岁月。  感谢刘曼红教授,是她的诚挚邀请打动了我,使我与廖俊霞女士在从事创投业的实践外,借着本书的写作,整理、总结对行业发展的思考和体会。廖女士在创投行业浸淫多年,她承担了本书的主要执笔及资料查证的工作。我们很珍惜这次“三人行”的愉快合作经验。另外,特别向在长春的“铭诺特种兵”致谢,他们为本书专门创作的漫画插图(除特别注明者外)使书中的一些观点表达得更富张力。  希望本书能引起中国创投同行、相关业者以及创业者的共鸣。他们一点点的收获,便是我们三人写作本书的全部初衷。  陈友忠  2011年8月24日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简介:20年前,几乎没有多少国人知道创投为何物。然而,放眼全球,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背后,几乎都有创投的暗流在涌动。20年来,创投在中国经济的浪潮中起起落落,跌宕向前。从政协“一号提案”到创业板开通,从马云的阿里巴巴到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创投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并仍在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然而,时至今日,对于普通人来说,创投还是有些陌生。
  不是贷款付息,亦非八股分红,创投的模式既源自西方的海洋文化,又是现代商业社会的产物。它的基因里蕴含着冒险、创新和不断进取之精神。对于如今浮躁且急功近利的中国人来说,真正理解创投的确有些难度。
  本书记载了中国创投20年来的风风雨雨。文中涉及众多的人物与事件,力图描绘出一幅宏大而完整的中国创投画卷。这里有成功者的狂欢,也有失败者的悲凄;有一夜暴富的神话,也有身陷图圄的不堪;有山重水尽的迷茫,也有绝地反击的逆转。从这些历史中,我们看到了创投如何激发出人类的智慧,同时也警醒我们,不要忽视资本的傲慢与人性的贪婪。历史是残酷的,但也是悲悯的,希望人们能够通过本书了解创投并有所反思。
  翻开本书,回望前尘,中国创投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也许你不曾察觉,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

作者简介

  陈友忠(York)先生毕业于台湾大学,亦是北京大学的EMBA。他于2000年从新加坡来到上海,从PC转战VC,开办智基创投。York-直关注中国VC产业的发展,把自己实践中的体会归纳提升为理论与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并借助出席中外创投论坛、教授EMBA和资本运作班、媒体访问与专栏写作等平台,与业界分享自己的思想,被誉为“VC布道者”及“VC学者”。York还积极参与创投公益活动,担任科技部火炬中心及亚杰商会(AAMA)的创业导师,发起并推动“雁行中国”大学生公益项目。
  刘曼红(Mannie)女士在中国非公开权益资本与风险投资领域有很多论著。她的《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是中国最早的风险投资专著之一。刘曼红女士于1994年获取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1993-1997年曾在哈佛大学担任副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兼任北京市政府金融顾问、中国人民大学风险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天使投资协会(香港)会长、世界天使投资协会理事、国际生态发展联盟共同理事长等职务。目前她长居香港,是香港致富集团董事。
  廖俊霞(Cally)女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持有经济学硕士学位。廖女士2002年进入中国创业投资行业,长期追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专注于该行业的研究,并直接参与投资实务。目前她任职于熔岩基金,负责投资业务。

书籍目录

序曲 1991,VC来了
第1章 本土VC的漫长等待
 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政协“一号提案”
 中小板开啦!
 创业板!创业板!
第2章 越洋VC的中国布局
 “我们会很快回来的”
 谁是第一家?
 西都俱乐部与“抱团取暖”
 大佬来了
 金融危机之后
第3章 VC本土化与中国式的VC
 25年前的对话
 “国际化”天空下的“本土化”
 “海龟”还是“土鳖”,这是个问题
 决策本地化与vc独立运动
 未来:募资和退出本地化
第4章 “裸泳者”现身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浮华背后
 对赌协议惹的祸?
 风险投资变成风险集资
 ……
第5章 创业在中国,投资在中国
第6章 募资:有中国特色的LP群体
第7章 孵化器与天使投资
第8章 政策法规
第7章孵化器与天使投资

章节摘录

  深创投是幸运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深圳市政府领导并没有给深创投太多的条条框框。时任深圳市市长李子彬给深创投筹建小组的指示是:“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按经济规律办事、向国际惯例靠拢。”负责深创投的筹建的副市长庄心一请来了很多外籍专家做顾问。在这样的指导精神和务实操作下,深圳市政府在搭建创投公司的架构时做了非常好的设计。第一,深创投确定了“立足深圳、面向全国”的八字投资方针。这种不囿于本行政区域投资的政府背景的VC,即使在十多年后的今天,也是很少有的。今天,深创投枝繁叶茂的收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样一个开放的方针。第二,虽然政府出资,但公司经营团队主要向社会公开招聘,政府答应不塞项目不塞人。这对一间政府背景VC来说同样是很难得。在当时,深创投对项目投资,只要经过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批准,1500万元以下的总经理说了算,3000万元以下董事长就能解决,3000万元以上的董事会就可以定,政府不会干预。第三,对管理团队的激励。IDG的熊晓鸽是当时深创投筹建的外脑之一,他提到,按国际惯例,管理团队的激励是拿利润20%的分成。根据此,庄心一提出给管理团队成员15%的激励,管理层主动把数字缩到8010,并一直保持到今天。  但深创投又是不幸的,“生不逢时”。同当时雨后春笋般冒出的众多创投机构一样,深创投成立之初把希望寄托在深圳创业板的推出上。成立后不久,1999年10月6日,公司就在五洲宾馆深圳厅举行联合签约仪式,签署了第一批七个项目投资协议和两个项目合作协议,协议金额7100万元,这样的投资速度,现在看来是相当惊人的。但期望中的创业板却迟迟未能推出,又逢资本市场低迷,A股市场的IPO窗口几乎完全关闭,深创投和其他本土VC-样面临退出困境。  深创投虽有官方背景,但其股东除了深圳市国资委以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们为了报表的缘故,希望投资每年都能获利。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公众从媒体上了解的创投行业可能是片断式的——个人、一个项目、一笔财富的增值。但创投行业远远不止这些。20年来的起落沉浮,就浓缩在这一本书中。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年间,中国创投行业见证、参与、推动了中国新经济的发展。我作为天使投资人,有幸参与其中。读《中国创投20年》,似又重新经历了一遍那走过的岁月。  ——薛蛮子,著名天使投资人    从曾经的金融业者到创业者,再到现在的投资人,我一直在寻找那些能改变人们生活的商业模式和卓越的创业团队。中国创投20年的历史,也是这样一段摸索和寻找的历史。  ——沈南鹏,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分众传媒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屡获创投机构的支持。专业创投机构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其管理思路、人脉关系、战略思维、对资本市场的理解等,都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中国创投有更好的发展,支持更多的创新企业。  ——江南春,分众传媒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业投资,我从1984年在台湾创办“宏大创投”以来,对此有深刻的体认,宏基集团及其后ABW家族(Acer、BenQ、Wistron)的壮大成长,背后也都有创投的身影。《中国创投20年》生动描绘了中国内地风起云涌的创投年代。  ——施振荣,宏碁集团创办人、智融集团董事长    创业投资已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主题,所有关注经济的人都应该关注创投在中国的发展,关注《中国创投20年》。  ——刘健钧,国家发政委财政金融司金融处处长    比起那些常曝光于媒体的企业,创投VC往往是“无名英雄”。这本书以丰富的案例、精湛的理论和求实的态度,描述了中国20年VC产业的变迁、发展和成功。可以说没有VC的远见卓识、风险意识和资金注入,就没有中国新经济的高速发展。  ——张亚勤博士,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


编辑推荐

  从未有一本书得到创投界如此关注,成思危、李开复、薛蛮子、沈南鹏、江南春、施振荣、张亚勤、刘健钧等刨投界精英倾情推荐!创投整合了这个时代的三个主题——资本、商业模式和人才新浪、和讯、金融界、网易、凤凰等众多网络媒体鼎力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创投20年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不错,20年来中国创投事业的发展讲得很清晰。


要了解中国创投历史,这是一本最值得看的书。


了解中国创投史,学习学习


作者很专业的讲述发展历史,甚至有点枯燥的讲述了制度的变化,对创投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很不错。


一本了解创投业的入门书


对创投行业的全景再现,让我心潮澎湃


同学推荐的,应该还不错。


好看,长知识了


投融资知识必读


以史为鉴,才能出真知


很好,促销时买的,价格优惠


很好,很喜欢!!很好,很喜欢!!很好,很喜欢!!很好,很喜欢!!很好,很喜欢!!很好,很喜欢!!


写的还不错,有点价值对私募


一本很大概的 目录式的书籍。


此书理论性与实战性结合的很好,适合受众广。


综述性较强,专业性一般


老板看的,追看


内容很好,非常好,记录了中国创投20年的风风雨雨,对我们这些后辈很有教育意义,各个成功的例子也很鲜活贴切,引人反思。纸质太差,太差!!最近从当当网购买的书籍,纸质太差,跟最起先的只销售正版书籍的印象 越来月有差距。


话如标题,书籍内容的纵深是按照时间来编著的发展历史;横向方面,则加进了一些知名创投的发展史。
了解创投行业的话有点帮助,但个人感觉实际效用不高。


读后对创投的发展史能有概括性了解


书的内容主要是介绍的VC的发展的,可以对整个中国VC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对创业的人有帮助。挺好的。


内容不错 学到很多东西


给员工买的入门书籍


写的不错,挺好的。


同事说不错,学到不少


写得还行,都是正史,呵呵


没有我想想中的那么好,不错也算是不错了,让我知道要成功要有高高高高的学历


可以。读书总有收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