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目击者

(美) 戈尔登 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作者:

(美) 戈尔登  

页数:

245  

译者:

陈继静  

Tag标签:

无  

前言

  伊拉克战争及其后续状况早已被遍布全球的数千个电视频道无情地揭露。在硝烟散尽的屋顶,在朝着巴格达进发的美军坦克内部,甚至在难民营中,人们都能看到新闻记者在发布报道。这是一场轰动性事件,正如所有战争一样。每个24小时新闻频道都生怕错过任何细节——然而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有关这段奇特的时期.每小时、每天、每星期都有无数新闻滚动条在更新报道,可惜真正能被我们的记忆保存下来的却微乎其微。电视报道反应迅速、戏剧性强、连续不绝。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很多,学到的却很少。相比之下,与这场冲突有关的照片倒还值得后人回味一番。一张著名的照片记录了萨达姆·侯赛因的雕像被欢呼雀跃的人群推翻在地的一刻,强有力地象征了伊拉克人遭受的镇压和后来的自由。另一张不太出名、却令人心悸的照片,则是一位不知名的美国士兵用一台廉价数码相机拍下的,它记录了美军士兵在阿布格莱博(AbuGhraib)监狱中虐待伊拉克战俘的情形。当历史学家回顾这段时期、试图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进行解释时,这些照片,以及吕克·德拉艾,汤姆·斯托达特、杰里·兰彭、詹姆斯·纳赫特韦等摄影师们的作品,将成为历史的证据。摄影记者的观察  上面提到的人物以及本书介绍的其他新闻摄影记者.都是目击了一系列构成我们时代最近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关键人物。他们好比是我们遍布在世界各地的眼睛。伟大的新闻摄影记者目击了事件的发生.这些事件是我们没有必要.或不可能亲眼目睹、甚或想都不愿意想到的。如果要给新闻摄影下一个最基本的定义,那就是用照片来讲故事——摄影记者就是带着相机的新闻记者。19世纪中期.罗杰·芬顿用照片记录了克里米亚战争.标志着摄影这一媒体的诞生。自此以来,摄影记者们一直致力于以照片的形式反映极端生存状态下的人性、战争、暴动、饥荒、疾病.自然灾害、贫穷和无家可归。这些正是150多年来摄影记者向我们描述的残酷现实。  某些批评人士看不过如此狭隘、凄凉的视角。不断有人提出质疑:为何摄影记者总是将镜头对准阴暗面呢。这些批评言之有理,但摄影记者们却依然要为自己辩护。首先.新闻摄影记者是在商业环境中工作的,而商业环境对此类照片和故事有着源源不断的需求。让报纸卖得更好的从来不是好新闻,而是坏消息,这是一个令人可悲的事实。其次,记录一个悲痛的或危险的事件往往要求新闻摄影记者能在后勤装备、审美造诣和道德操守等方面接受一系列挑战。通过接受这些挑战,他们也反过来向读者的感受力和学识修养提出了挑战。优秀的新闻摄影记者带着我们去观察和感受正在发生的事件,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把关注焦点放在追问"为什么"上。  后勤装备方面的挑战在于如何亲临事件发生的现场拍到照片。审美造诣方面的挑战则在于尽可能地让画面能打动人。当然.这通常意味着将悲惨和痛苦加以美化,只有那些富有良知的新闻摄影记者才能始终对这两点保持清醒的认识。但他们也意识到,一张构图合理、引人入胜、光线完美的照片,往往是牵动和吸引那些无动于衷的读者的最佳方式。

内容概要

1855年,罗杰• 芬顿用一台笨重的大型相机拍摄克里米亚战争,“新闻摄影”由此诞生。自那时起,新闻摄影师一直是世界性事件最为关键、最有说服力的见证人。时至今日,尽管电视和互联网24小时毫无间歇地报道新闻,静态图像的强大表现力却一如既往。无论是人类的丰富情感、戏剧性的画面,还是悲剧故事,都能被相机镜头捕捉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伊拉克战争,尽管照片的文化和背景各不相同,人们却都能够读懂摄影的语言。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无数个激动人心的画面,都出自近150年内世界最伟大的新闻摄影师之手;同时,它还提供了大量富有洞察力的说明文字,以及摄影这一媒体本身的发展历史。本书收录的每一位新闻摄影师都具有个人简介,其中对他们的作品做了批判性评价。从拍摄1857年印度土兵的费利斯• 比托,到因911恐怖袭击的杰出照片而闻名于世的詹姆斯• 纳赫特韦,他们的代表作均被本书收录,画面本身向读者说明了一切。

作者简介

瑞威• 戈登是世界最大的专业摄影杂志、以纽约为基地的《摄影领域新闻》(Photo District News)的资深总编。在此之前,他曾担任《英国摄影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主编六年之久。他举办关于摄影的讲座,并曾担任众多摄影比赛的评委,其中包括约翰• 科巴尔肖像摄影奖(the John Kobal Photographic Portrait Award)和观察家霍奇摄影奖(the Observer Hodge Photographic Award)。他是《摄影大师》(Masters of Photography,卡尔顿图书公司)的作者,现在生活在纽约。

书籍目录

前言 摄影家小传 德米特里·巴尔特曼茨 莱蒂齐亚·巴塔利亚 费利切·贝亚托 伊恩·贝里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 雷内·布里 拉里·伯罗斯 罗伯特·卡帕 吉尔斯·卡龙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吕克·德拉艾 阿尔弗雷德·爱森斯塔特 罗杰·芬顿 亚历山大·加德纳 扬·格拉鲁普 卡罗尔·古齐 伯特·哈迪 刘易斯·海因 海因里希·霍夫曼 弗兰克·赫尔利 弗兰克·赫尔利 菲利浦·琼斯·格里菲斯 叶夫根尼·哈尔杰伊 约瑟夫·寇德卡 约阿希姆·拉德福基德 杰里·兰彭 多萝西娅·兰格 格尔德·路德维希 唐·麦卡林 彼得·马古巴尼 亚历克斯·马约里 玛莉·艾伦·玛克 彼得·马洛 苏珊·梅塞拉斯 苏珊·梅塞拉斯 贝特朗·莫尼耶 大卫·莫德尔 拉尔夫·莫尔斯 卡尔·迈登斯 詹姆斯·纳赫特韦 泽德·尼尔森 马丁·帕尔 朱达·帕索 吉尔斯·佩雷斯 拉古·拉伊 伊利·里德 尤金·理查德兹 亨里克·罗斯 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 W·尤金·史密斯 约翰·斯坦梅尔 汤姆·斯托达特 维基

章节摘录

  那张照片当然就是表现切抽烟的肖像照。照片中的切英气勃发.自信不凡。当时,切-格瓦拉正担任古巴卡斯特罗政府的工业部长.《展望》(Look)杂志安排了对切的采访,布里的照片正是用来给采访作配图的。在拉塞尔·米勒(Russel MiIler)所著的《马格南——历史前线五十年》 (Magnum-Fifty Years at theFrontline of History)中.布里追忆了暴怒的切与记者争论美国政治的情形。他是这样对米勒描述的: “切像一头被困在囚笼中的老虎,来来回回地踱着步.不时咬开一支新的雪茄。 我当时真没意识到眼前这个人将变成神话,更没想到有一天我的照片会变得那么重要。”也许布里确实想不到照片主人公将被人们奉若神明,不过切本人却对此深信不疑。所以,他的每个动作、每个表情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为的是有朝一日被载入史册。  不过.仅用一张照片来评价布里的摄影生涯将会造成极大的偏见。早在拍摄切·格瓦拉之前,他就已经创作了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集。此后三十年里.他也一直新作不断。布里开始学的是设计.对清新简洁的构图情有独钟。这种风格后来也渗透到他的摄影作品中。布里自己承认.他曾刻意效仿亨利·卡蒂埃一布列松。在他最杰出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大师的影响。和卡蒂埃一布列松一样,布里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狂热的旅行家。他的优秀作品以敏锐的洞察力反映了世界的多样性:各种各样的种族、文化和传统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它是一本新闻摄影精选集。”  ——《独立报》  “它及时提醒我们,摄影对推动历史变革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然而(本书)提供的不仅有战争,还有同样震动人心的画面。”  ——《泰晤士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目击者 PDF格式下载



收集了很多经典的新闻摄影作品,喜欢!


学习纪实、新闻摄影的好帮手


拍得不够好,是因为离得不够近。

感谢这些勇敢的摄影师,留下这么多震撼的图片。
同时感谢他们在摄影方面做出的贡献和努力。

因为,如果没有相当的职业素养,即便离得再近,恐怕也无法抓住,那些震撼的瞬间。
即便,遇到,也不能够明锐的发现。

摄影的朋友,多多努力。


杰出的战地摄影师,用手中的相机刻画出人性最丑恶的一面,最后献身于人道主义事业的精神令人敬佩!


看后感觉非常好,喜欢摄影的人可以购买回来细细品味


绝对震撼的纪实摄影,纪实——时代的缩影!


真实记录,显示出一个新闻记者的职责和力量,好书!


个人非常喜欢读的一本书


内涵丰富、图片质量高,内容编辑很到位


这本书还没有翻看,但是看过的朋友都说很不错


很好地书,值得拥有


大致翻翻感觉还不错


外行看热闹,我举得很全面,很扫盲了.内容也很不错.


书的质量很高,当当也很给力,收藏了。


印刷的很精美,图片选的也好


震撼的新闻摄影。


感觉不是很满意 印刷不好照片看起来都不精彩了


黑白世界,挖掘人性,发人深思,


内容丰富,装帧精美


看过才买的,推荐


没有看完,总体不错,物有所值。


书籍印刷很棒,内容很好,值得拥有


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价格稍贵,内页印刷不是太给力


只是简单介绍.


摄影好书,方便快捷推荐


不错,符合预期!


很好看很经典


开头有几十位摄影师的小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