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周益民讲语文/名师讲语文

周益民 著 语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作者:

周益民 著  

页数:

222  

内容概要

  《名师讲语文:周益民讲语文》是名师讲语文系列丛书之一,它传播了新生代的语文教学“名师”周益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全书结构新颖,内容丰满。由四大板块组成,内容包括:我的语文人生,我的语文理念,我的语文实践,我的教学语录。

作者简介

  周益民,江苏海门人,任教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大陆小学班级读书会首批实践探索者之一。2002年起倡导并践行以“语言与人之存在关系”为核心旨归的“诗化语文”主张。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140余篇,著有《步入诗意的丛林》《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主编《小书虫牵手大作家》《上读书课啦》《语文新参考》等,2007年获南通市第九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先后应邀在四十余城市执教观摩课。

书籍目录

我的语文人生那时年纪小星空有支真纯的歌我成了长大的孩子揣着关怀慢慢走找回语文教育的本体价值对诗化语文的思考和追问诗化语文与语文教学的审美化澄明润泽——周益民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美学解析我的语文理念追寻童年的语文课堂——诗化语文的“诗”与“思”谈片让语文课堂成为儿童“梦”的故园诗化:语文回归的应有情怀——由《天鹅的故事》教学说起低年级阅读课:寻找一把童年之“尺”“第三件事”:为了文学与童年的欢聚班级读书会:自由欢愉的精神家园弹奏起学生心灵与生活的和弦——基于人教实验教材的习作教学二人谈发展性作业:放飞学生的潜能守望儿童心灵的故乡——由《亲人》一课感受窦桂梅的教学追求以儿童视角建构“鲁迅”意义我的语文实践听听,那大地的声音——《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记录语文课堂“意义对话”的求解——《半截蜡烛》教学记录由语词的密林聆听温暖的歌吟——《去年的树》教学记录为心灵寻找一块栖息地——《小王子》(节选)班级读书会记录穿越真假的迷雾抵达童年的哲学——《皇帝的新装》教学记录在此岸与彼岸间——《对岸》教学记录想念那话语之乡——《童年的月亮爬上来》教学记录语文教学,追求什么样的精彩——《鹬蚌相争》案例与评析让书香温暖童年——《乌丢丢的奇遇》读书会记录我的教学语录我的教学语录

章节摘录

  那时年纪小  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  知道梅子涵先生,真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读四年级。那个学期,订了江苏《少年文艺》。《天鹅》《课堂》《走在路上》……梅先生的这些作品都是在那个时候读的。后来又发现,在拥有自己的《少年文艺》之前,从不知什么渠道读到的旧刊中的《马老师喜欢的》,竟然也是梅先生的作品,并且还是他的处女作。我不禁有些得意,原来自己一不小心竟然成了梅先生的第一代读者!  一般说来,小孩子读书不怎么会太过在意作者,可我偏偏是个例外,对创造故事的人崇拜之至,自然就毫不费力地记住了刊物里频频露面的“梅子涵”。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一一“梅子涵”这个脱俗的名字是很让一个文学儿童想人非非的。有一年,梅先生的一个短篇获得了年度优秀作品奖,某一期的刊物封二上一溜儿都是获奖作者照片,那些人如今大多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界的风云人物。梅先生的照片在中间,他站在学校的教学楼阳台上(现在想来应该是他任职的上海师大吧),臂弯夹着一本书,正酷酷地望着前方。令人有点遗憾的是,别的作者都是近景照,可他偏偏让摄影师取了个远景,让我们既“印象”了作家的面目,又仍保留着一丝神秘。最最重要的是,近年来,我一直想考证梅先生那豁了牙但绝不漏风的童话嘴巴源起于何时,可即使拿了放大镜每每到此也只得功亏一篑。  评论家论说作品时常常弄得复杂无比,而在一个孩子眼里,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所谓作品的区别只有两种,好看的和不好看的。在当时小小的我心中.梅先生的作品自然归人“好看的”之列,并且排名绝对靠前。给喜欢的作家、作品排名是孩子乐此不疲的,梅先生的作品中,我当时最喜欢的是短篇小说《走在路上》。小远带奶奶去看电影,时间已经很急了,可奶奶还慢吞吞的,真急死人了。小远开始不耐烦,甚至开始讨厌,一个人走在了前头。奶奶真的老了,很多事儿都不懂。可是在小远小时候呢?小远老要趴在奶奶的肩膀上,让奶奶背着到马路上去玩。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周益民讲语文/名师讲语文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