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蠡测集

陈汝法 语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作者:

陈汝法  

页数:

306  

内容概要

  《蠡测集:陈汝法语文论丛》是作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陆续发表的百余篇论文中遴选出来的语文论稿。是书在古代汉语词义和语文词典编纂方面作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和理论探讨,内容翔实,文风谨严,对词义研究和编纂语文词典乃至语文教学都有很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汝法聪明好学,侍母至孝,求实刻苦。我们从首篇《“则百斯男”的思绎》一文中就可以得知他的青少年时代受过许多挫折,而他有理想有志气,认为人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在世上留点痕迹,在人类文化史上留下一点水珠,哪怕是一朵飞沫也好。他的书房中挂有两幅对联自勉:一日“奋然前注,三折何虑”;一日“莫噱蠡瓢测海,可闻铁杵磨针”,故书名《蠡测集》。他把书籍和知识比作海洋,在书海中提高语文水平和探索能力。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古书.当蕴藏在心中几十年的“则百斯男”终于得到正确解释,疑窦顿开时.格外高兴,从而促使他对古代汉语、训诂学、辞书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但由于家中经济困难买不起书,就借书、抄书,先后将《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毛诗重言》《叠雅》等书硬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下来,约百余万字。从这里可以看出他铁杵磨针的毅力和勤奋求知的学习精神。

作者简介

  陈汝法(1935-),浙江仙居人,自号“蠡海书痴”、“三折叟”。浙江省台州市行政学院副教授,中国训诂学会会员。从事古汉语、训诂学、辞书学、文献学研究。先后在《中国语文》《文学评论》《语文建设》《辞书研究》《文献》《读书》等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一百多篇,其中多篇论文获奖。参加《汉语大词典》编纂工作,为主要编纂人员,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荣誉证书。入选韩国版《中国言语学研究家事典》。

书籍目录

序“则百斯男”的思绎成语引源问题说略词语引源问题二三识说词义的确定试论语文词典释义的性质任务谈提高语文词典的实用价值义项的共性和个性试论义项的网络系统语文词典释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词义研究和语文词典编纂——再论语文词典释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再论词义研究和语文词典编纂潜心探究词义运动的思维轨迹——三论词义研究和语文词典编纂释义要十分审慎——四论词义研究和语文词典编纂说“论”读陈炳迢《辞书概要》“天荒”和“破天荒”说“谈笑”“何亲揆发足,周之命以咨嗟”试解女媭为屈原女儿可乎《国殇》“左骖殪兮右刃伤”质疑右·戎右·右翼——与刘凯鸣先生商榷词义小札(一)词义小札(二)词语释义商兑《谋攻》中的“橹”是大楣吗?释“苍黄”释“物色”“~然”补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异释源流小考说“其船背稍夷”“死君”别解也说“如怨如慕”的“慕”“连珠”略说试论“连珠体”的产生及影响《海录碎事》翻检小记《海录碎事》在辞书史上的文献价值《诗经》叠字琐谈从《荷塘月色》杂谈叠字的表达效果屈原词赋悬日月——评三泽玲尔的屈原其诗其人否定论试论语词运用的发展和规范——从“牵头”说起学习鲁迅作品语言札记论语言文明建设加强语言文明建设刻不容缓“梦想”杂说漫谈《伐檀》《硕鼠》中的章法特点《卖油翁》琐议人口问题的历史专论——读洪亮吉《治平篇》袁枚《祭妹文》三题说“引用”“蛙鸣”和“公私蛙鸣”叠字和《叠雅》跋

章节摘录

  上溯性 就是要致力于追溯是谁最先使用这个词语。这有些是有线索可找的,如前述“事体”,完全可以从胡广这个人物去寻索更早的书证。有的没有线索,只好“找米下锅”。如“愁阴”,原来只有宋苏舜钦《依韵和王景章见寄》诗“岁律峥嵘腊候深,一天风雪卷愁阴”。我们知道苏舜钦是北宋恢复古文运动的有贡献人物,在创作实践上发扬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他的语言是清新刚健、“言之有据”的,而表示“惨淡灰暗的烟云”的“愁阴”,不大可能是苏舜钦新造的。那么,只有下决心“沿波极源”了。努力的结果。找到唐钱起《愁霖曲》诗“愁阴惨淡时殷雷,生灵垫溺若寒灰”。再继续上溯,又有南朝梁虞羲《咏霍将军北伐》诗“飞狐白日晚,瀚海愁阴生”的书证。这是否到“源”,还有待探索,但是已提早四五个世纪。这就说明致力上溯的重要。又如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慎重”.现行辞书有的引《新唐书·仪卫志》,有的用《新五代史·安彦盛传》,其实这个词可上溯到《隋书》《北史》,直至《东观汉纪.阴识传》“阴识为守执金吾,居位数十年。对宾客语不及国家,其慎重如此”。至于追溯“意形源”,那就要特别审慎了。  典故性 多属“意形源”,因为它是从古代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来的。本来探源比较容易解决,但是由于记载有早迟或表现方式有差异,所以就要细心寻究。“破天荒”是熟典,现行词典多沿袭《通俗编》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而其实早一个朝代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述解送》就专有记述:“荆南解比号天荒。大中四年.刘蜕舍人以是府及第。时崔魏公作镇,以破天荒钱七十万资蜕。蜕谢书略日:‘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日天荒!…大中四年即850年,是唐代末期。唐末光化年间进士王定保所撰《唐摭言》,大概可以确认是“破天荒”的“源”。“杀蛇”意为不计较个人安危,为民除害。典出楚孙叔敖儿时见两头蛇,杀埋之,免后人再见而至死。《辞源》此条释文简述故事后,引《旧唐书·姚崇传》,附语“参见‘两头蛇’”;“两头蛇”条释文是“状似两头的蛇”,引唐刘恂《岭表录异》,附语“故事见贾谊《新书·春秋》、刘向《新序·杂事》、《世说新语·德行上》”。“两头蛇”无典可言,后无用例,还要来个“故事见……”,而“杀蛇”明是典故,却不用汉贾谊《新书·春秋》为“定形源”,要去“参见”“两头蛇”条,就有点主客易位、难索难解了。杜甫《客从》诗:“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泉客珠”就是“感恩珠”,可以佐证的有唐李群玉《病起别主人》诗:“恨无泉客泪,尽泣感恩珠。”不同的是杜甫用此典是托珠以讽征敛的。“泉客珠”语本“泣珠”事:晋张华《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太平御览》卷八〇三引《博物志》作“鲛人从水中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晋左思《吴都赋》“泉室潜织而巷绡,渊客慷慨而泣珠”。鲛人或称泉客、泉仙,渊客即泉客。《文选·吴都赋》刘渊林注文与《太平御览》引《博物志》文基本一样,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也有记载。像这样的典故,怎样立目,“传记”如何描述,都是很值得研究的。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蠡测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