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回忆与思考

刘鸿志 航空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作者:

刘鸿志  

页数:

291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不是一个技术专家,也没有很高学历。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调入空军后,一直从事空军武器装备技术保障、飞机研究设计和试飞工作,一干就是40多个春秋。在这期间,有抱负、有成就,也有遗憾、无奈,甚至坎坷。总感到有一种壮志未酬、心愿未了的味道。1982年离休后,回想这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工作、生活,我总想把建国以来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历程和我在空军的航空工程部门以及航空科研单位工作40多年的往事记述下来,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感受,总结经验教训,留给后人,希望能给关心和从事航空武器研制的同事们提供参考。2001年9月,我写信给611所领导说出了我的想法,他们热情支持,安排人员,开始工作,并深入有关单位,采访询问、查阅档案、收集史料。601所、试飞院、603所、613所、626所、原六院机关的老同志,以及原东北空军工程部和原军委空军工程部熟悉我的老同志都热情积极支持,提供资料。611所的同志在两年多时间内就编辑、印刷了一本书——《回忆与思考》,实现了我的这个心愿。那本书送给了一些老同志和航空系统内的部分同志看,大家给我写了不少信,反映还不错,应该说这是对我的一个鼓励。今年年初,航空工业出版社的同志看到那本书和601所编写的《开拓者——记新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刘鸿志》及续本以后,认为这三本书编写的水平很高,其中的内容很有现实意义,应该加以补充、修订,公开出版。

内容概要

《回忆与思考:刘鸿志回忆录》讲述了作者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进步思想的熏陶,很早就走上了跟随共产党建设自由、民主、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后,作者在不同部门和岗位工作几十年,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认真总结了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仿制到自行设计制造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深入思考了航空科学研究和航空工业的特点及规律。  《回忆与思考:刘鸿志回忆录》可供当今航空工业战线上的专家、学者和担负领导责任的人士阅读学习,也可供各资料室、图书馆馆藏。

书籍目录

上篇 思考中的回忆 第一章 我的童年  家乡 家世 我的伯父 大姐刘淑英   第二章 走上革命路  凤翔师范学校 组织凤师抗日救亡协会 参加抗日民族先锋队 西师的抗日宣传队 决心追寻共产党   第三章 延安岁月  云阳青年干部训练班 奔赴延安 听毛主席作报告 被日军飞机炸伤致残 在凤翔县委任统战部长 重返延安 延安的行政学院 研究班 行政学院学生会主席 与吕枫结婚 延安大学 在延安整风审干运动中   第四章 特殊时期的特殊战斗  日本投降以后 北平解放日报临时发行处 北平城里的解放区 街头“小游击队” “四三”事件 暂回解放区 深深地怀念   第五章 转战东北  黑龙江支前大队政委 在拜泉县搞土改 东北军区空军苏军招待总处   第六章 跨入航空新领域  东北军区空军工程部 在刘震司令员领导下工作 调军委空军工程部 第八次机务工作会议   第七章 创建空一所  空军急需技术装备研究机构 受命组建、拟定规划 规划调整与实施 目的是出研究成果   第八章 组建六院一所  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 合编组建 首届党代会 进驻塔湾 贯彻《科研十四条》 摘帽子、解疙瘩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出成果、出人才 重点培养尖子、苗子 充分发扬技术民主,加强技术责任制 创建科研条件 建立综合试验室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试验设备的设计与研制测 试仪器设备的配置生产条件建设   第九章 歼8飞机的研制  “通过仿制、摸透到自行设计” 摸透米格-21 方案确定 两位元帅的亲切关怀和支持 现场设计 试制 共同的信念和愿望 不应被遗忘的总设计师 首飞上天 坎坷历程   第十章 夭折的歼9  一对孪生 兄弟命运各不相同 为新型歼击机研制奠定基础   第十一章 文革期间  军事管制前的一所 与炮司军管会领导的交锋 专政队 危难之时见真情 空军军管会接管一所 “相信群众能支持我”   第十二章 走出牛棚后的日子  应召进京 收拾烂摊子 离开一所   第十三章 奉调飞行试验研究所  实事求是地掌握情况 下决心抓整顿 为群众办实事 保重点任务重建飞行 恢复基本建设 重振飞行试验基地   第十四章 调航空研究院工作  服从组织决 定航空研究院 航空科学大会与航空科学技术工作会议 担任航空研究院党委书记  下篇 在回忆中思考 第十五章 对科研体制的反思  航空科研体制变更的回顾 六院被撤销 在艰难中奋进 与陆纲同志的一次谈话 对体制问题的再认识 几点想法 “部院合并”的风波 “部院合并” 对编史中有争论的几个问题的看法   第十六章 对历次政治运动的思考  对延安整风审干运动的思考 对空军工程部第八次机务工作会议的思考 一个深刻的记忆 文革悲剧不能重演 应当吸取教训   第十七章 对基层领导工作的思考  领导者的人格力量 对知识分子情有独钟 关心群众生活疾苦 系统思维能力 要重视政治思想工作  刘鸿志大事年表编后语

章节摘录

插图:在此之前,我已参加了西安新文字协会。西安新文字协会是一个左派文化组织,提倡学习、推广新文字活动。我是1937年8月参加新文字协会的,协会成员多系左派青年学生。协会搞抗日救亡活动,常驻工作人员很多是共产党员、民先队员。协会派了教员到各学校上课。当时延安也设有新文字学校,校长是吴玉章。报名之后,我们全班停课,联合女校组织宣传队去黄河沿岸华阴、朝邑、韩城等地宣传。国民党省党部企图阻挠,抗敌后援会不给我们派车,经我们请愿斗争,才终于给我们安排了一辆装煤的敞篷车。就这样,我们冒着大雨出发了。在华阴,我们下了车,步行至黄河岸边。虽然很苦,但大家情绪高涨,热情似火。宣传队分话剧队、宣传队。话剧队有二十多位同学,女同学是培华女中的。我们紧张地准备了二十多天,排演五六个街头剧,练了几首歌。虽然是仓促出场,但每天晚上的演出都很受群众欢迎。这一带是沙土地,出产花生。演员吃花生吃得嘴上火,说不出话,又得找胖大海。后来,我们就定了一条纪律,不准吃花生。我所在的话剧队谁是队长记不清了,很可能是梁宏进,要不是他,不会有人把我推去担当像现在节目主持人的角色。那时话剧团的报幕、总务、化装都是我。可能是我读了几本话剧的书,又听过上海救亡剧团的报告,而平时又好发表议论才招来这个差事。演《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员”是符忠孝,后来改名符浩。他比我大几岁,1916年4月出生,是陕西省礼泉县西张堡村人,家境很贫寒。后来我们一起去延安,1 938年一起入的党。他先后任八路军团政治处干事、股长,军区政治部科长、部长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军区和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国、共、美三方)派驻德州第十五小组中共上校代表,人民解放军第九十八师政治部主任。1 950年他调北京外交部工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曾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政务参赞,驻越南、日本大使,后来任外交部副部长。当时我们的话剧团里,他是很受观众欢迎的演员。宣传队除走家串户、访贫问苦、了解民情、宣传动员外,每个同学都得抓紧学习,话剧队规定每天早饭后学习两小时。梁宏进搞来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以及邹韬奋主编的《抗战三日刊》等给我们传阅。


编辑推荐

《回忆与思考:刘鸿志回忆录》:他是一位延安抗大培养出的革命者,在实践中成长为中国航空科学研究机构的领导者。他不是航空技术专家,但在专家的心目中,他胜过专家。1958年5月,他受命创建空军第一研究所,为空军建设奠定了航空科研的第一块基石;1961年8月,他受命组建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使我国自行设计制造高空高速歼击机从零起跑,迅速地向国际先进水平靠近;1974年2月,他奉调飞行试验研究所,使一个由于“文革”破坏而濒于瘫痪的试飞基地生机勃勃;他领导的团队中,有中国飞机设计大师徐舜寿、黄志千、陆孝彭、上南寿、顾诵芬……从他创建的飞机设计机构中,走出了两位将军、六位院士、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上百名各航空科研单位的所长、副所长,总师、副总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回忆与思考 PDF格式下载



书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整体上严重缺乏从事高技术战略性产业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即便是开国的人杰也勉为其难。愿中国再现新一代人杰,挑战航空产业巅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