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05-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著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作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著  

页数:

516  

前言

  人群死亡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死因监测系统,通过长期、连续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研究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可以为国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提供基础信息。我国现阶段尚未开展全人群死因登记工作,通过建立和完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死因监测系统来推断全国情况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国疾病监测工作始于1978年,1990年在卫生部支持下,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建立了由145个监测点组成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全国疾病监测系统(DSPS),覆盖1000余万人口。2005年,经过论证后该系统进行了全面调整,目前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由161个监测点组成,总监测人群达7300多万。  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疾控系统对全国DSPs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对保证DSPS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监测数据质量的不断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0年,卫生部防疫司开始每年出版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监测报告,该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为我国卫生决策和卫生防病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各级各类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DSPS的监测数据也被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作为代表中国国家的数据而引用。2006年,卫生部和科技部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DSPS的监测数据作为此次调查的全国代表样本数据。

内容概要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由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61个监测点组成,总监测人口7300多万,主要收集死亡个案和人口信息。该系统每年出版一册年度分析报告。《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05》简要介绍了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工作的历史和目前工作情况及流程,给出了死亡和人口资料的汇总方法、基本结果和统计表格。 本书为读者了解我国人群的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顺位,以及死亡变化趋势和规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为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1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调整概况 1.2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报告流程 1.2.1 死亡个案登记 1.2.2 死亡个案资料录入及上报 1.3 统计分析方法 1.3.1 质量控制指标 1.3.2 死亡水平及死因分类指标 1.4 数据质量评价 1.4.1 质量评价总体情况 1.4.2 人口资料质量评价 1.4.3 死亡资料质量评价第二章 人口资料分析 2.1 人口性别年龄构成 2.2 性别比第三章 总体死亡情况 3.1 死亡一般情况 3.1.1 死亡个案的年龄构成 3.1.2 死亡地点构成 3.1.3 死亡时间构成 3.2 死亡水平 3.2.1 城乡性别年龄别死亡率 3.2.2 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别死亡率第四章 三大类疾病死亡率及构成 4.1 城乡不同性别人群的三大类疾病死亡水平及构成 4.2 城乡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三大类疾病死亡水平及构成 4.3 不同地区人群的三大类疾病死亡水平及构成第五章 死亡原因及顺位 5.1 总人群及不同性别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构成与顺位 5.2 城乡不同性别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构成与顺位 5.3 不同性别地区别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构成与顺位 5.4 城乡不同性别地区别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构成与顺位 5.5 总人群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构成与顺位 5.6 城乡不同年龄段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构成与顺位 5.7 地区别不同年龄段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构成与顺位第六章 主要大类疾病死亡率与死因顺位 6.1 主要感染性疾病死亡率与死因顺位 6.2 主要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与死因顺位 6.3 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与死因顺位 6.4 主要伤害死亡率与死因顺位 6.4.1 主要伤害死亡率与死因顺位 6.4.2 不同年龄段人群主要伤害死亡率与死因顺位第七章 地区别、性别、年龄别、死因别死亡数及死亡率 7.1 地区别、性别、年龄别、死因别死亡数 7.2 地区别、性别、年龄别、死因别死亡率附录1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样式 附录1-1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样式 附录1-2 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 附录1-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附录2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监测点名单附录3 死因顺位疾病ICD-10编码对照表附录4 死因分类ICD-10编码对照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2005-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