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查和萍治疗筋伤经验集

范志勇,谢兵 编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作者:

范志勇,谢兵 编  

页数:

225  

内容概要

  广东省南海名中医查和萍教授从事推拿、针灸、康复医疗、教学、科研30余年,学验俱丰、硕果累累。《查和萍治疗筋伤经验集》主要由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全体医务工作者及查和萍弟子提炼整理而成。全书共五章,近20万字,第一章学术思想,第二章特色疗法,第三章医论医话,第四章临床经验总结,第五章科研成果。较为全面的介绍了名中医查和萍的学术思想和临证治验。可供中医、推拿、针灸、康复专业人员参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学术思想第一节 筋与筋伤一、筋的理论溯源二、筋的功能三、筋的现代认识四、筋伤的分类五、筋伤治疗的原则第二节 中医整体观的认识及对脊柱整体观的指导一、整体观念的主要体现二、脊柱整体观是临床经验的总结三、中医学整体观指导脊柱整体观第三节 脊柱及四肢关节整体观及对手法的临床指导意义一、四肢筋伤疾病从脊柱整体出发二、脊柱相关疾病的整体治疗观三、脊柱整体性决定了手法的整体调衡四、经络学的特点决定了手法的整体调衡五、解剖特点决定了应重视手法的整体调衡六、筋伤需调筋,骨伤需正骨第四节 经筋理论对脊柱筋伤疾病治疗的指导作用一、经筋理论治疗脊柱筋伤疾病的理论渊源二、手法治疗强调治筋求本第五节 重视“骨错缝、筋出槽”理论在脊柱病中运用第六节 从肝脾肾论治脊柱筋伤病的学术思想一、从肝脾肾论治脊柱筋伤病的病因病机二、从肝脾肾三脏论治脊柱筋伤病的治验三、典型病例四、结语第七节 颈性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探讨一、明确诊断思路,防止医生出现专科思维二、急性期的治疗理念三、中医“治未病”在急性期、未病期、康复期的运用四、辨证和辨病结合治疗五、临床治疗路径的开展及临床治疗的评价六、典型病例七、结语第八节 急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思路一、从中医经络学角度分析急性椎间盘突出症二、从神经解剖学角度分析脊柱和四肢的关系三、筋骨整体观的运用四、具体治疗思路五、运用岭南中草药,以除湿健脾通络为主六、治疗思路的体会第九节 胸椎小关节错缝的相关临床思考与手法治疗对策一、“骨错缝”的理论思考二、错位的普遍性及整复的不必要性三、推拿所致“咔哒”声响与最大峰值力的量效关系四、手法治疗中的关键点第十节 颈椎病从经筋诊治一、临证注重经筋理论对颈椎病的指导作用二、临证治疗注重痛点、压点反应、扳机点三、辨筋施治第二章 特色疗法第一节 特色手法经验介绍一、循经点按、弹拨手法二、牵压手法是手法治疗脊柱筋伤病的重点三、“旋转牵压法”整复腰椎假性滑脱四、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经验介绍五、对椎间盘源性腰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运用区别六、推拿手法频率的生物力学效应七、注意手法体查的重要性八、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错缝所致“咔哒”声响与即时镇痛疗效的相关性研究九、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应分析十、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思路十一、急性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十二、正骨推拿手法配合超短波照射治疗急性腰扭伤81例十三、正骨手法的力学分析十四、颈椎旋转手法的运用十五、急救手法点滴介绍第二节 特色针灸疗法一、围浮刺疗法治疗急性膝骨关节炎二、围浮线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慢性膝骨关节炎三、刺血、刺络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四、关节腔冲洗及穴位外敷理疗治疗膝骨关节炎伴滑膜炎五、浮针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六、排浮线疗法配合鹿瓜多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七、“腰闪穴”的手法操作及运用八、浮针配合腕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理论探讨第三节 筋伤病的内治法介绍一、善于因人因地制宜,运用藤类药二、辨证运用虫类药三、去骨火方四、临证擅长运用药对组合五、脊柱筋伤疾病,补肾不忘调脾胃六、脊柱筋伤病应该重视“补肝不忘疏肝”七、膝痹方八、风湿方(升阳祛邪通络方)九、颈眩晕方十、肝脾肾论治骨质疏松症疼痛十一、筋伤疾病辨证运用中药注射液十二、孕妇伴有筋伤疾病如何辨证运用中药第三章 医论医话(对中医推拿现代化的若干认识)第一节 对中医推拿活血化瘀效应的现代认识一、中医推拿“活血化瘀”效应的理论溯源二、从血流动力学机制角度研究中医推拿“活血化瘀”模型的构建三、从细胞力学机制角度研究中医推拿“活血化瘀”模型的构建四、结语第二节 对脊柱推拿所致“咔哒”声的认识一、“咔哒”声响的出现是否有意义?二、推拿过程中推拿师的力量如何控制?是否越大力量越有效?三、不同脊柱手法所致“咔哒”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四、伴随出现“咔哒”声的脊柱整复手法是否可以做到精确定位?五、是否声响的发生所带来的疗效优于没有声响的?和临床疗效的关系?六、目前推拿量化的实质问题所在?第三节 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大脑中的中医推拿效应一、fMRI技术的特点和优点二、常见脑功能区的研究三、中医整体观与fMRI技术的相关性四、fMRI在大脑推拿效应研究中的应用五、结语第四章 临床经验总结第一节 有关颈椎牵引的几点临床思考一、牵引法是否适用于各型颈椎病二、影响牵引疗效的几大要素三、目前便携式颈椎牵引器存在的问题四、牵引状态下的手法操作第二节 胸椎掌按法所致“咔哒”声响与最大按压力的量效关系一、资料与方法二、结果三、讨论第三节 中医推拿治疗胸腰段小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一、资料与方法二、结果三、讨论四、结语第四节 骶管药物冲击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临床资料二、治疗方法三、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四、典型病例五、讨论第五节 手法结合浮针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观察一、资料与方法二、结果三、讨论第六节 腕踝针配合浮针治疗落枕即时镇痛疗效一、临床资料二、治疗方法三、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四、讨论第七节 垫枕疗法辅助治疗脊柱病的临床应用一、科学用枕与颈椎的相关性研究二、科学用枕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相关性研究三、科学用枕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关节紊乱的相关性研究四、胸腹垫枕试验五、科学用枕和正骨手法的相关性研究第八节 埋线法配合超短波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一、资料与方法二、结果三、讨论第九节 扳机点浮线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一、资料与方法二、结果三、讨论四、医案: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第十节 直腿抬高试验的相关临床思考一、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物理学基础二、直腿抬高试验阴性的临床意义三、机械压迫和非机械压迫因素(炎性因子)和直腿抬高试验的相关性四、直腿抬高试验并非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唯一试验五、重视直腿抬高训练的运用第十一节 临床上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病分析第十二节 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第十三节 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应根据解剖学及影像学第十四节 腰椎源性膝骨关节炎的治验一、中医整体观在手法治病中的运用二、腰椎整复手法在膝关节炎中的运用三、病案:腰椎源性膝骨关节炎附 科研及论文汇总

章节摘录

  第四节经筋理论对脊柱筋伤疾病治疗的指导作用  一、经筋理论治疗脊柱筋伤疾病的理论渊源  查教授认为经筋理论对治疗脊柱筋伤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素问·痿论篇》:“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的体系,具有联络四肢关节,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经筋的分布多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附近,经筋受损或经筋失养,则产生经筋循行所过之处的筋肉、关节疼痛或运动障碍等症状和体征。《灵枢·经筋》中“手太阳之筋……绕肩胛引颈而病”,《灵枢·经筋》指出:“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于踝,上循胫外廉……膝不可屈伸,胭筋急,前引髀,后引尻……”《灵枢·经筋》云:“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其病:小指(趾)支跟肿痛,胴挛,脊反折,项筋急”。从内经原文我们可以看出,从经筋理论治疗颈、腰等脊柱疾病具有其经络学基础。  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的体系,教授认为经筋理论对治疗脊柱筋伤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筋者皆属于节”,“筋”可能为现代医学中的韧带、肌肉、肌腱、筋膜、静脉、神经等。“筋”主要附着在骨骼与关节上,联络四肢关节,并加以包裹约束骨骼关节,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通过收缩与弛张,产生屈伸和旋转运动。经筋受损或经筋失养,则产生经筋循行所过之处的筋肉、关节疼痛或运动障碍等症状和体征。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髑;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其病: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息贲者,胁急、吐血。”(《灵枢,经筋》)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髑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煩;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灵枢·经筋》)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肝,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順,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广贵)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灵枢·经筋》)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结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著于脊。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灵枢·经筋》)  “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人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下系于脐。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灵枢·经筋》)  “手太阳之筋,起子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人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足太阳之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人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痿,颈肿,寒热在颈者。”(《灵枢·经筋》)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查和萍治疗筋伤经验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