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宪法权利诉讼研究

陆平辉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陆平辉  

页数:

397  

Tag标签:

无  

前言

说实话,我进入法学领域从事宪法学研究的时间并不长。我原来一直学习政治学,研究生毕业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事管理学的研究,基本不涉及法律,虽然拿了几个法学学位,但是对法律仍然很不了解,以至于当很多人拿着法律问题来找我咨询时,我却一问三不知。找我的人于是顿生疑惑:你不是学法学的吗?我只能以实情相告才得以脱身。但这些人在最后也总会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这年头学政治学有何用?听到这话我无言以对。后来,我经历了一件事,这件事对我影响之大,以致于它促成了我转向对中国法律的研究。记得那是在1997年我客居广州时,一天晚上,几个身着警察和治安联防队员服装的人破门而入,进行搜查,并以我没有办理暂住证为由将我强行带到了派出所,经过搜查和讯问,我在被关押约2小时后才被放出。我比孙志刚幸运的是没有挨打。这件事让我久久难以释怀。我苦苦思索,为什么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公民的人身权利竞然如此脆弱,以致于还经不起一纸暂住证的敲打?如何才能有效杜绝这种侵害公民基本权利事件的发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激发了我对法律特别是对公法的兴趣。由于过去对各国政治制度有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我的学术研究方向便从政治学转到了宪法学。自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来,到21世纪的现在,我国已经颁布了14部宪法(包括草案)。反思中国过去一百年的立宪历程,我们一方面感受到中国宪法的命运多舛,另一方面也认识到:宪法无论是作为一门法律科学,还是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均是西方法律文化的产物。它在中国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中的存在、发展与成熟,很大程度上是移植和继受西方法律文化和法律传统的结果。由于我国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与西方各国的迥异,中国并没有采纳西方用以处理宪法问题的途径:方式和方法。这样一来,当我们用西方的宪法思维观察中国的宪法问题时,就会发现中国宪法其实与许多国家的宪法都不一样,以至于在某些方面产生了"橘生淮南则为橘"和"橘生淮北则为枳"这样一种奇怪的感觉。因此,用西方的宪法观念难以解析中国宪法的内涵,而西方的宪政路径也难以成为中国实现宪政的"本土化"的战略和策略。

内容概要

本书运用宪法学和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对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的宪法权利诉讼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本书分析了宪法权利诉讼的内涵特征、法理基础、现实依据、结构功能,探讨了宪法权利诉讼的审判实践,归纳出若干具体宪法权利的诉讼程序,阐述了宪法诉权理论、违宪侵权理论、宪法权利审判理论等前沿理论。全书资料翔实,说理透彻,是一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法学专著,可供法律研穿人品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陆平辉,男,1966年生,重庆人。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先后任教于西南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主持完成《广州花都新国际机场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及配套政策研究》等20余项科研课题。主要代表性论著有《波兰反对派现象研究》等。先后在《现代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等刊物发表《宪法权利本质论、价值论与实践论》、《利益冲突的法律控制》等20余篇论文。

书籍目录

自序前言 一、课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范围 四、分析方法和论证逻辑 五、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一章 宪法权利的本质、价值与实践 一、宪法权利的本质 二、宪法权利的价值 三、宪法权利的实践第二章 宪法权利司法救济的一般理论 一、宪法权利的权利形态与司法效力 二、宪法权利司法救济的理念与制度实践第三章 宪法权利诉讼概述 一、宪法权利诉讼的概念 二、宪法权利诉讼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三、宪法权利诉讼的基本形式及其历史演变 四、宪法权利诉讼的独特功能与价值第四章 宪法权利诉讼的理论基础及现实依据 一、宪法权利的效力及其意义 二、宪法诉权的基本原理与作用 三、宪法权利保障方式的司法化和宪法监督方式的司法化 四、违宪侵权行为及其在宪法上的应对需要第五章 宪法权利诉讼的基本构造 一、宪法权利诉讼的参与主体 二、宪法权利诉讼的诉讼标的 三、宪法权利诉讼的诉讼理由第六章 宪法权利案件的受理与裁判 一、宪法权利诉讼的提起 二、宪法权利案件的受理 三、宪法权利案件的裁判第七章 宪法权利诉讼的类型化分析:以平等权、自由权、财产权为例 一、平等权的宪法诉讼分析 二、自由权的宪法诉讼分析 三、财产权的宪法诉讼分析第八章 中国建立宪法权利诉讼制度的构想 一、中国建立宪法权利诉讼制度的必要性 二、中国建立宪法权利诉讼制度的选择 三、中国宪法权利诉讼制度的内涵特征 四、中国宪法权利诉讼制度的程序设计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四、分析方法和论证逻辑 本课题主要运用宪法学和诉讼法学的知识对宪法权利诉讼进行分析与研究。由于学界宪法权利诉讼理论的阙如,为使论述更加方便和更加规范,本课题重点引入了民事诉讼法学的某些理论与原理,同时对侵权行为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和国家赔偿法学中的一些理论也稍有涉及。本课题在论述中主要采用抽象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抽象分析的方法用于对宪法权利诉讼原理的一般性分析,主要在法哲学层面分析宪法权利诉讼的内涵特征、法理基础、功能价值、基本构造等;案例分析的方法则主要用于对宪法权利诉讼的结构分析和具体宪法权利诉讼的实证分析。本课题的论证遵从下列逻辑:从分析宪法权利诉讼一般理论人手,论述宪法权利诉讼的基本概念、内涵特征、基本形式、功能价值、基本结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程序模式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性问题。再用对平等权、自由权、财产权等三大类核心宪法权利的宪法诉讼的类型化实证分析,映证和深化前述宪法权利诉讼的基本原理。最后在总结以上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建立宪法权利诉讼制度的构想。

后记

本书是我所承担的中央民族大学"十五"科研规划项目"宪法权利的司法救济机制研究"的最终成果。本项目于2()05年获得批准,按规定应该在2007年完成结项。但由于诸多原因,我不得不申请延期一年。本书也是对我博士阶段所进行的宪法权利诉讼制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但是,由于著作篇幅有限。还有许多想法不太成熟,所以我对这本书仍有一些遗憾。通过近十年来对宪法的学习与思考,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宪法目前正面临着某种发展际遇。这种际遇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使中国自上而下产生了以宪治国的愿望。这种愿望,一方面在宪法实施的现状和方式以及宪法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与当代世界各国宪法发展趋势发生的强烈反差中变成为一种必要性;另一方面,在转型时期各种侵权现象的增多与公民权利意识特别是维权意识的增强,社会利益冲突的控制,成为重大的法治问题与宪政问题。多元化利益格局需要一套协调不同利益群体利益关系的政治机制,也是一种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机会。这种际遇,事实上许多人也已经感受到了。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不少学者都在探究2l世纪中国宪政的生长点和发育场,以便在学理和社会政治的双重层面上为新世纪的中国宪法学确立起新的安身立命场所,.我自己也在不断思考这一问题,而思考的结果也就是呈现在眼前的这本著作。长期徘徊在学与用、知与行之间,我倍感主动选择的重要性。而这一认识的得来如此不易,以致耗去了自己近十年的时间。从本科学政治学,到硕士阶段研习国际政治学,再到实际生活中践行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又到博士阶段去研究法学,姑且不论在这些转换中经历过的人生苦痛,仅就作学问本身来说,也足见其中的艰辛。而所有这一切均源于一种最基本的想法,就是想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也许到目前为止,这一目标的达成对自己来说仍是遥遥无期,但是,毕竞自己看到了当中的希望。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还是承载与反映了某种社会事实,只有具备主动选择意识与付出努力的人和物。才会有生存发展的空间。个人如此,社会如此,学问也该如此。


编辑推荐

《宪法权利诉讼研究》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宪法权利诉讼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