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水权

李晶 主编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李晶 主编  

页数:

329  

字数:

405000  

内容概要

本书在回顾水权发展历史、辨析水权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与水权分配、水权转让以及水权管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可供从事水资源管理、法律与经济研究,以及教学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李晶,女,1956年生,1982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工学学士,法学硕士。现任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并担任水利部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水利学会水利水电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0年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水利数字图书馆、水利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水权的提出 第二章 水权的概念与性质 第三章 水权的构成 第四章 水权的变动及其若干关系第二篇 水权分配 第五章 水权分配的原则 第六章 水权分配阶段的划分  第七章 区域水权分配  第八章 用水户初始水权分配第三篇 水权转让 第九章 水权转让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十章 水权转化的主体和客体 第十一章 水权转化的前提和条件 第十二章 水权转让类型和转让程序 第十三章 水权转让价格 第十四章 水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第四篇 水权管理 第十五章 水权管理基础 第十六章 水权管理体制 第十七章 水权管理机制 第十八章 水权管理制度第五篇 水权实践 第十九章 国内水权实践 第二十章 国外水权实践 第二十一章 国内外水权实践评述第六篇 水权制度建设 第二十二章 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十三章 建设思路 第二十四章 效益评价附录一 本书支撑课题的有关信息附录二 与水权有关的法律条款附录三 与水权有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章节摘录

第一篇 导论第一章 水权的提出在我国,水权一词近年来才开始被广泛重视,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各种探索。然而,水权毕竟不是全新的事物。在国外,水权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实践中也已经广泛存在;在国内,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也都有与水权相关的各种理论和实践存在。因此,追溯国内外水权发展的历史,成为研究我国水权制度建设的起点。第一节 我国水权的历史沿革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水权没能在古代得到明确,只是体现在“诸法合一”的一部分管理法规和法律条款之中。到了民国时期,水权的概念和相关制度在《水利法》中得到了明确。一、我国古代水权概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水权思想及其内容呈现出不同的状况。(一)奴隶制度下的水权古代社会中习惯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如果出现违背习惯的行为就要受到公众的谴责和惩罚,在使用水时也是如此。1.夏朝夏王朝产生了《禹刑》,里面已经包含了水事的内容。统治者通过治水而逐步达到权力集中的目的。由于按水系来划分行政区域,所以大禹“平治水土,定千人百图”,水与政权紧密联系在一起。2.商周时期水资源的使用此时已经从氏族成员的共同自由使用逐渐转变成要按一定的规则次序使用,并且已经开始有人管理水资源了。据称《周礼》一书中,已经记载有描述水管理、水分配和水利实践的内容,它记叙了周统治者在管理水资源时是按照季节不同进行活动的。3.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诸侯各国大兴水利,竞相修筑堤防,通渠灌田。为调整各诸侯国之间的水利矛盾,这个时期在诸侯各国的盟会盟约中常制定一些有利于水畅其流的协议,“不能损害他人利益,要有全局观念”的水权思想已经开始萌芽。(二)封建制度下的水权1.秦朝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它强调用法律手段治理国家,秦明法度、定律令、推行重农政策,因此,秦法律中对农田水利、水旱灾害等都有充分的反映。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中的“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及壅堤水”,反映了当时人们已认识到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人们生存之间有重大关系。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水权 PDF格式下载



我国水权制度是新形势下搞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但目前全国的管理水平相对不平衡。目前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


《中国水权》一书写的相当不错,好的地方不多说,只说一点个人感觉欠缺的地方:如果中国的水权将地下水也尽快划分开来我认为对中国的水资源将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这是一本比较水的书。看着书的名字很牛,中国水权,翻开看了之后,内容空洞,大多是对已有概念和知识点的介绍,没有什么创新的研究点。后来看了作者的介绍,才恍然大悟。最害怕买到这样的书了,书名起的很唬人,其实是那些部门官员上升,要面子的工程而已。推荐王亚华的《水权解释》,看了有启发,至少比这个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