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蒋锡夔

黎占亭 金城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金城  

作者:

黎占亭  

页数:

297  

前言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数十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中华儿女为祖国与世界的科学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古代的中华曾有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与印刷术等诸多重大的科学发明与创造,有力地推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发展。进入15世纪以后、直到20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受到了很多的侵害与打击,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华科学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与阻滞,但中华学人在探求中华科学重新辉煌的艰难历程中仍然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两岸四地的广大学人始终坚持发展科学与教育,奋发图强,努力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世纪的广大中华学人及其从他们当中成长出来的著名科学家们,不负民族使命,在长期的科学生涯中不断坚定为民族贡献力量和智慧的理想与抱负。他们有决心有恒心为加速提高中华科学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做出一番事业。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发展教育。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他们的人生志向、科学思维、优秀品格与科学成就,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他们为中华民族与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我们理当将这些宝贵财富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使之继续成为中华和平崛起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正是根据这种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编著出版的。这套“书系”将选录中国两岸四地诸多的最高层次自然科学家、工程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被选录的每一位科学家都将由编委会和出版社为其编著出版侧重于科学生涯的传记性图书一种。这些图书将以科学家生平为线索,着重叙述贯穿科学家一生的科学成就和矢志不渝追求科学的精神和崇高品格,突出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成就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影响。因此,“书系”是一套面向大众,能够被图书馆珍藏,能够向各界读者展现一代著名科学家献身科学、追求真理、为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贡献毕生风范的高品位读物。这套“书系”将通过对一批最具代表性的工程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的人生经历、不懈追求、科学成就、突出故事的介绍,生动展现他们为中华复兴、人类福祉而表现出来的勤奋拼搏、勇于创新和赤诚奉献的精神与品格,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们奋发进取,为中华科学和人类文明再创辉煌。这套“书系”将整体性地展示中华民族在推进中国与世界的科学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方面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聪明智慧、巨大能力和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及做出的重要贡献;将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和平友善、精诚团结的优良传统;将很好地激励中华民族为民族振兴、社会发展、民众福祉而大力发展各类科学、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决心与信心,进一步发扬民族自尊自强和为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的奋发精神;将具有集锦科学成就、珍储科学史料的规模性科学档案功能,定将存传百世,并为长远的多方面的用途提供一批具有代表性与系列性的精要蓝本;同时将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创新、推进科学发展方面发挥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先进科学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与主要标志。在21世纪的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水平将被快速提升,同时将深刻地改变世界经济与人类社会的面貌。一心向上的中华学人理当站在时代的前列,传承民族创新精神,严谨治学,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并在这一大兴科学与教育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更多著名的社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工程科学家,与广大学人一道,为创造更高的科学成就,为中华的未来非凡与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2007年8月

内容概要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蒋锡夔》主人公蒋锡夔1926年生于上海,194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在国外发现了一种有机反应,并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1955年,他毅然回国参加建设,领导完成了多种氟橡胶和氟塑料的研究,为军用和民用做出了贡献。1978年,蒋锡夔创建了中科院第一个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室,成为中科院有机化学所的前身。如今,这个所成为我国有机化学研究的最重要基地之一。

作者简介

黎占亭,1966年出生于河南。1985年郑州大学化学系毕业,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获博士学位,曾在南丹麦大学和美国伊利诺大学做博士后和访问研究。现为上海有机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物理有机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已发表论文七十余篇。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章 金陵蒋氏1.1 发家与育人1.2 聚财与施舍1.3 诗人学者蒋国榜1.4 蒋庄第二章 成长2.1 童年时代2.2 小学时期2.3 华童公学2.4 进入圣约翰第三章 留学美国3.1 在华盛顿大学3.2 在凯劳格公司第四章 在化学所4.1 回家4.2 上班4.3 成家4.4 领导氟橡胶组4.5 渐露头角第五章 在有机所的最初四年5.1 初到有机所5.2 世界观改造第六章 “文革”十年6.1 “资产阶级大学霸”6.2 死里逃生6.3 “高级翻译”6.4 成立理论组6.5 再遭冲击第七章 蒸蒸日上的事业7.1 成立物理有机室7.2 出访英国7.3 做诚实的科学家7.4 访问美国7.5 到兰州大学做学术交流7.6 成为模范室主任7.7 加入中国共产党7.8 实验室着火7.9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第八章 事业巅峰8.1 优秀的研究生导师8.2 新的突破8.3 讲学8.4 一个里程碑8.5 又一个里程碑8.6 计国桢和史济良8.7 赵成学与李兴亚8.8 当选学部委员8.9 基金委和科技部8.10 科学院和有机所8.11 物理有机国际会议第九章 自然科学一等奖9.1 重要成就9.2 获奖9.3 妻子9.4 成功因素浅析附录F.1 蒋锡夔生平活动年表F.2 蒋锡夔科学论著目录F.3 蒋锡夔的部分科学思维后记

章节摘录

华童公学即是现在的上海晋元高级中学的前身,是一所英租界工部局开办的中学。当时英租界工部局开办有多所中学,有华童、格致、育才和工部局女中等,都是当时上海市中学中的佼佼者。学校老师素质很高,还聘有不少外教。学校开办国文、英文、代数、中国史和世界史等文科科目,理科开设物理、化学和生理学等课目。代数和世界史用的是英文原版教科书,其中代数一本教材包括6年内容,需花费几个大洋购买。除了国文和中国历史外,其他各门课目则分别用双语教学,即一半用中文、一半用英文,这在当时的上海中学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就能轻而易举地阅读英文原版书籍,这为蒋锡夔日后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英文先生胡先雩、中文先生葛世表等老师的形象至今在他心目中清晰可现。蒋锡夔1938年夏天考入华童公学,在华童公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异常努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得第二名。第一名是一位叫高仁虎的同学,他家境贫寒依靠奖学金才得以入学,因此学习异常努力。他们两个同坐一桌,虽没有互相瞄着对方竞争,但也把前两名给包了下来。蒋锡夔虽然家境优越,但他并不以家境贫富作为交友的条件。他对于高仁虎努力上进的精神很有好感,和他成了好朋友。后来高仁虎因家庭经济能力所限没能进入大学,而是参加了革命,解放后成了上海政府机关的一位干部。退休后,他有时还到蒋锡夔家中去拜访几十年前的校友,两人虽然后来经历大不相同,但坐在一起聊起当年在华童公学同窗的经历常常是开怀大笑。在华童公学的第二学期及二年级的两次期末考试中,蒋锡夔都得了全班第一名,父母对此大为高兴。他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对学习英语非常感兴趣,但与大多数男同学不一样,他对英文发音极其认真,每个单词都要查阅词典以确认其标准发音。有一次英文老师把英文单词enormous说成了animous,他觉得不正确,就翻查词典。发现老师的发音不正确后,他也没有告诉老师,担心那样太伤老师的面子。但从这以后,他更确立了自己勤思考、不盲从和不迷信权威的性格。对于任何问题都要想法弄明白,依据事实证据而不是以名人、权威的观点或讲话作标准。良好的英语还使他有能力在这个时期就阅读英文作品。比如,他特别喜爱阅读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探险小说《金银岛》(英文版),直到现在仍能记得其中的精彩内容。读初三时,蒋锡夔有时感到胃部不舒服,查阅相应书籍对照自己的症状感觉后,他觉得自己可能得了胃溃疡。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亲后,父母亲认为他小小年级做事荒唐,哪能自己就能诊断胃溃疡。但对于他说的胃痛父母还是非常重视,马上请了西洋医生为他诊治。医生诊断后说确实是得了胃溃疡,但不是很严重。父母除了对他身体担心外也颇感意外,没想到自己儿子竞有如此本事,能把自己的疾病给诊断出来。除了吃西药外,西洋医生还建议他每日只能吃面包,因为面包较软、易于消化,能减轻胃的负担。他按照医生的要求吃药治疗,吃面包养胃,过了一年多后病症慢慢消失,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再复发。但这次生病对他的心灵打击很大,认为是因为学习努力过度而引起的。这让他在之后一段时间对学校学习丧失了兴趣,每日也只是像为完成任务一样做到上课读书。但他善于学习思考,又从课外阅读中掌握了大量知识,到三年级第二学期他也很快从消沉中恢复过来。可以说整个初中阶段,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非常出色的。在华童公学初一、初二年级时,蒋锡夔的学习成绩虽好,但主要还是靠下死功夫读书取得的,在思维方法上并没有显著升华;到了初三,因为疾病,他读书独立思考的多了。虽然学习不如先前努力,但仍名列前茅。但是对于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功课,就不大愿意读了。这种情况在他上小学时就出现过,当时他不愿意上珠算课,就曾被老师批评。学业优秀,又喜欢动脑筋,上课敢于大胆提问,这样的学生自然是老师所喜爱的。但初三时他做的一件事情轰动了全班:学校在初三年级开设有中国文学史、中文语法、应用文等课程科目,他认为学习这些课程是浪费时间,在一次考试时他故意只抄写了题目,没有回答问题就交了卷子。他后来对自己的这一行为颇为后悔,在自己生活实践中认识到,有些古文范文需要背咏才能记牢、应用,否则泛读易忘,并且单纯学理,就很难突破研究的瓶颈,只有文理兼长,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至高境界。从此以后,这种交白卷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刚进初中读书时,蒋锡夔样样觉得新奇,物理、化学和生理课本上介绍的知识让他深深入迷,经常与表哥冯咸萃一起阅读科技杂志。根据杂志上的介绍,他们到专门的商店采买了试验器具,在家中卫生间布置了一个小实验室,因为这里可以很方便地弄到水,并且也不影响家人。那时表哥因日本侵略从杭州逃难到他家居住,表哥大他两岁,两人情投意合,常常在家里一起做实验,有物理的也有化学的。有一次他自己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份氧气和二份氢气放在玻璃瓶内,然后遇到明火,玻璃瓶内就会着火产生水。于是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他与表哥一起做这个实验。水确实做出来了,但因为操作不够熟练,反应剧烈把玻璃瓶也炸掉了。幸亏事先按照杂志提醒用毛巾把瓶子包了起来,才没有被玻璃瓶碎片击伤。蒋锡夔上初中时,虽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喜欢读一些课外书籍,但那个时代学生放学回家后一般不需要做很多家庭作业。这个时期的蒋锡夔也有一个喜好,就是养蟋蟀(蛐蛐)。当时家里有两位账房,一位姓赵的已经七十多岁,在蒋家管了一辈子账,没事时就坐在一旁闭目养神,蒋锡夔当然不喜欢和他待在一起。另一位姓刁,三十多岁,上一辈就热衷于斗蟋蟀。刁姓管家自然是个中高手,蒋锡夔就经常缠着他一起玩蟋蟀。父母虽然不禁止他,但也不准他在这方面多有花费。因此蒋锡夔只好让刁姓管家带他到南市老城隍庙地摊上买来玩耍。那里的蟋蟀便宜,当然也没有好的品种,一次买回很多只,回来后再从中挑选好的培养。那时候,他的一个远房表哥也有这一喜好,养的蟋蟀都是花大价钱从专业市场上购买的。让蒋锡夔感到自豪的是他养的蟋蟀往往能把远房表哥的养的良种杀得大败。有一次蒋锡夔曾央求刁姓管家到城隍庙买蟋蟀,因管家不愿去,气急之下他就把管家的被子抱到天井加以威胁,被父亲知道后受到一顿斥责,成为他成长历程上的另一花絮。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提高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这一喜好伴随着顽皮的童年渐渐离他而去,成为记忆海洋里的一朵浪花。

后记

当我从所办李林芳同志手中接过《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约稿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我不是写这本传记的最适当人选。这并不是说我不愿意承担这个任务,而是考虑到我1998年才开始在蒋锡夔先生指导下工作,对他早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知道得很少,难以胜任这项工作。另外,我还存一份私心,就是作为课题组长每年在单位都要接受考评,写出这样一本传记需要花费数月时间,但在单位考评中不占一分。但后来蒋先生还是希望由我来完成这项工作,我也就把这个“任务”接了下来,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从2004年12月开始,我每天准备好谈话提纲,上午到蒋先生办公室与他一起共同回忆他七十多年成长、求学、工作和生活的轨迹。由于蒋先生也没有想到会在他年近八十的时候写这样一本传记,他自己也很少保留早期的文字资料。所幸的是蒋先生一生坚持记日记,虽细略不同,也记下了他自进入圣约翰大学以来经历的很多事情。经过四个多月的共同努力。我们共同“写”出了初稿,之后先生又做过多次修正。因此,与其说是我在写书,不如说我在根据蒋先生的回忆做记录。在这期间,我也得到蒋先生好友、我的博士生阶段导师陈庆云院士的热情帮助,他向我提供了他们在一起工作的很多细节。蒋先生夫人康月莉女士、姐妇蒋群玉女士、妹妹蒋燕玉女士都仔细阅读了初稿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我爱人曹瑾和儿子祥东也热心、细心地阅读初稿,指出了不少文字错误。第一部分很多内容取材于回族作家郑勉之的论文《金陵蒋氏——近代富甲江南的回回家族》。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本书不仅收录了蒋先生全部学术论著目录,同时在征得他同意后,把他有关科研、思想、品德和研究生教育方面的5篇文章或谈话稿放在书后作为附录。这些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蒋先生在科研生涯中取得成功的一些重要因素,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个科学家一生做人和做事的态度和方法。我从1996年初到物理有机室工作,1998年以来有幸在蒋先生指导下工作,这期间他给了我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2002年初,我从美国回来后所里决定把我们两个研究组合并在一起,由我负责,研究组近年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先生在课题方向上的指点起到了关键作用。现在有机会写出这本传记,也是我对先生的一点回报。物理有机化学是一门纯基础、纯理论性学科,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少有名利可图。科学院作为科学研究的国家队强调开展大科学、高显示度、拿得出手、能见效益的研究工作,在科学院从事像物理有机这样不能见效益的研究经常要为缺少经费而苦恼。而蒋先生能在此领域辛勤耕耘数十年而不断,并取得令世界同行瞩目之成就,实属非凡。他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楷模,也为我所景仰。金城出版社和《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编著出版委员会携手出版中国著名科学家传记,以“提倡科技创新,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促进科技发展”为宗旨。对于他们的创举,我表示深深的敬意!由于我自己在写作、选材、编辑等方面都少有经验,写这样一本传记,有关蒋先生科学成就,他与好友、同事和学生间重要交往材料之取舍肯定会有不当或错误之处,欢迎读者提出批评和指正。著者2006年2月21日于上海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蒋锡夔》为“20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系列之一,介绍了中国著名物理有机化学家蒋锡夔的人生传奇。“20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选录了20世纪以来中国高层次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工程科学家百余人,每人一传,以生平为线索,侧重反映科学家的科学生涯和奋斗历程,重点介绍科学家突出的科研成就,充分表现科学家们矢志不渝追求科学的崇高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20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是一套面向广大普通读者的通俗性读物,也是一套能够充分展现20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群体全貌的工具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蒋锡夔 PDF格式下载



单位需要的书,作资料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