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昭
2008-1
金城
刘振坤,柳天明
272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数十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中华儿女为祖国与世界的科学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古代的中华曾有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与印刷术等诸多重大的科学发明与创造,有力地推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发展。进入15世纪以后、直到20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受到了很多的侵害与打击,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华科学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与阻滞,但中华学人在探求中华科学重新辉煌的艰难历程中仍然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两岸四地的广大学人始终坚持发展科学与教育,奋发图强,努力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世纪的广大中华学人及其从他们当中成长出来的著名科学家们,不负民族使命,在长期的科学生涯中不断坚定为民族贡献力量和智慧的理想与抱负。他们有决心有恒心为加速提高中华科学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做出一番事业。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发展教育。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他们的人生志向、科学思维、优秀品格与科学成就,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他们为中华民族与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我们理当将这些宝贵财富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使之继续成为中华和平崛起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正是根据这种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编著出版的。这套“书系”将选录中国两岸四地诸多的最高层次自然科学家、工程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被选录的每一位科学家都将由编委会和出版社为其编著出版侧重于科学生涯的传记性图书一种。这些图书将以科学家生平为线索,着重叙述贯穿科学家一生的科学成就和矢志不渝追求科学的精神和崇高品格,突出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成就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影响。因此,“书系”是一套面向大众,能够被图书馆珍藏,能够向各界读者展现一代著名科学家献身科学、追求真理、为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贡献毕生风范的高品位读物。这套“书系”将通过对一批最具代表性的工程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的人生经历、不懈追求、科学成就、突出故事的介绍,生动展现他们为中华复兴、人类福祉而表现出来的勤奋拼搏、勇于创新和赤诚奉献的精神与品格,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们奋发进取,为中华科学和人类文明再创辉煌。这套“书系”将整体性地展示中华民族在推进中国与世界的科学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方面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聪明智慧、巨大能力和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及做出的重要贡献;将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和平友善、精诚团结的优良传统;将很好地激励中华民族为民族振兴、社会发展、民众福祉而大力发展各类科学、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决心与信心,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自尊自强和为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的奋发精神;将具有集锦科学成就、珍储科学史料的规模性科学档案功能,定将存传百世,并为长远的多方面的用途提供一批具有代表性与系列性的精要蓝本;同时将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创新、推进科学发展方面发挥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先进科学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与主要标志。在21世纪的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水平将被快速提升,同时将深刻地改变世界经济与人类社会的面貌。一心向上的中华学人理当站在时代的前列,传承民族创新精神,严谨治学,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并在这一大兴科学与教育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更多著名的社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工程科学家,与广大学人一道,为创造更高的科学成就,为中华的未来非凡与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2007年8月
汪德昭(1905.12.2O-1998.12.28),大气电学家、水声学专家,中国水声事业的奠基人。所从事的大气中大小离子平衡态的研究成果,被国际物理学界认为是“目前普遍接受的郎之万-汪德昭-布里加理论”。开拓我国国防水声学事业,制定了我国水声学的研究发展战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水声学研究人才;领导实施了水下预警体系,完成了多种国防和民用水声先进设备的研制,为我国海军建设和声纳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刘振坤,1942年9月9日生于河北省清苑县。文秘大专毕业,1959年4月参加工作,1963年入伍,196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连、营文书,团、师、军政治部(处)干事等职。1983年转业任北京市城建材料公司组织部长,1991年调入《中国科学报》报社,正处级干部、主任记者。主要文章有《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和《中国科学院载入航天应用系统纪实》等长篇通讯,多次荣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新闻》一等奖,并任《请历史记住他们》一书的主编。
第一章 壮志少年1.1 板浦汪小冬1.2 “少年学会”小会员1.3 科学“小淘气”第二章 浪漫青春2.1 师大高材生2.2 追到“惠年”星2.3 鸾凤和鸣第三章 留学法国3.1 热血青年3.2 万里投师3.3 “一炮”打响第四章 难忘巴黎4.1 结缘水声4.2 疾风劲草4.3 患难真情4.4 巧助伊伦4.5 科海扬帆第五章 尘封档案5.1 读信两难5.2 惊喜知返5.3 湖中密谈5.4 代电延安5.5 无悔抉择5.6 深入“虎穴”第六章 重返巴黎6.1 留法学生会会长6.2 巴黎升起五星红旗6.3 巴黎的“春来茶馆”第七章 创立国防水声7.1 响应周总理号召7.2 毛泽东夜复张劲夫7.3 甘当“工作母机”7.4 拔“青苗”7.5 南海升帐7.6 确定国防水声发展战略第八章 “文革”逆境8.1 撼不动的大树8.2 春天般的温暖8.3 磨不灭的天性第九章 重整旗鼓9.1 上书邓小平9.2 披挂上阵“冲”深海9.3 提出“二十条”方略第十章 破浪前进10.1 急杀“三股风”10.2 奋起直追10.3 理论创新第十一章 累累硕果11.1 收获的季节11.2 争得世界第一11.3 取得漂亮成绩11.4 作出巨大贡献第十二章 学界宗师12.1 水声泰斗12.2 科学导师12.3 真切感言第十三章 老骥伏枥13.1 名誉所长13.2 人民代表13.3 科学使者第十四章 鞠躬尽瘁14.1 青年工作14.2 科普宣传14.3 无限眷恋附录F.1.1 答谢辞F.1.2 在庆贺汪德昭院士九十华诞学术报告会上的讲话声学所所长F.1.3 巨人身后的三位巨人——纪念汪德昭院士诞辰一百周年F.1.4 田静所长的讲话——纪念汪德昭院士诞辰一百周年F.1.5 爷爷永远活在我的心中——纪念汪德昭院士诞辰一百周年F.1.6 微笑,在浪花丛中绽放——纪念汪德昭先生诞辰一百周年F.2 汪德昭生平活动年表F.3 汪德昭科学论著目录
第二章 浪漫青春2.1 师大高材生五四运动中形成的“科学救国”的思想,在许多有志青年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1920年,也就是在五四运动的第二年,赵世炎由华法教育会组织,赴法国勤工俭学,汪德昭的哥哥汪德耀中学毕业,考取了庙法国里昂的中法大学(这是法国政府用中国的“庚子赔款”兴办的一所培养中国学生的大学,其实中法大学只是个含义,汪德耀实际上是在法国里昂大学学习),到法国读书去了。赵世炎出国学习,特别是哥哥汪德耀所走的“科学救国”的道路,给了汪德昭以深刻的影响。汪德照当时虽然年龄还小,但他决心以哥哥为榜样,好好读书,长大了从事科学,扫除愚味和落后,振兴自己的国家。他在中学毕业时,本来报考了北京大学,但是一个偶然的原因:北大招生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因为多吃了几块西瓜而腹泻得很厉害,没有能够参加考试。幸好那时各大学的招生不是统一考试,于是他又报孝了招生稍晚的北京师范大学,才取了北师大物理系。
应“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编委会之约,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命笔撰写了《汪德昭》一书。汪德昭院士是一位对新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对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有着双重特殊贡献的科学家。汪德昭院士传奇而光辉灿烂的一生,给人们以激励和力量。他的高尚品德和巨大贡献将永远铭刻在新中国自然科学和解放战争的史册之中。2005年12月20日,是汪德昭院士诞辰100周年,我们也仅以此书表示对他的深切纪念。应当说明的是,我们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李启虎院士和一位老领导参加了审稿,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科技日报》记者陈恂清,声学所办公室的同志们给了我们热情的帮助,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著者2005年9月25日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汪德昭》由金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