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金融海啸
2009-1
金城出版社
严行方
242
无
《直面金融海啸》着重探讨次贷危机形成全球金融海啸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对世界经济及中国政府、企业、个人的影响,是研究美国金融危机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 在中国,有一则曾经改变了许多人消费观念的寓言故事。说是一位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美国老太太说,自己一生都住在大房子里,临终时还没有还清房屋贷款;而中国老太太则说;自己辛苦了一生终于买了套大房子,虽然自己没福分住,但总算可以留给儿孙了。 次贷危机的爆发,让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她在天堂里叹息说,这种寅吃卯粮的借贷消费真是害人不浅哪!可怜她的子孙们今后要在银行账单中过日子了。
严行方,财经热点研究专家,原江苏《服务导报》记者、编辑。擅长用最简单的道理阐述最复杂的话题。主要著作有《文化经济学》、《解密彩票》、《如何抓住奥运商机》、《小本经营如何致富》、《老板是怎样炼成的》等70多部,其中不乏中国国家图书奖、“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第一章 金融监管体系百密一疏金融监管最重要的是透明度美国监管体系偏偏缺少透明度美元作为硬通货是靠不住的美联储机构本身就有胎里毛病胎里毛病时不时就会发作一下金融巫师们投机钻营手段多五大投资银行顷刻问全军覆没商业银行和信托机构厄运连连美国金融生病,全球央行吃药第二章 金融衍生产品居心叵测金融衍生产品本是用来转移风险的杠杆、cDs、次贷之间的三角恋cDS和CD0合力把雷曼推向悬崖MBs债券让雷曼公司遭灭顶之灾金融衍生产品缺乏支持必然出问题盲目追求虚拟经济繁荣怎么行投资银行杠杆屡屡遭滥用法律监管不严放纵衍生产品做坏事位高权重的房利美和房地美第三章 次贷危机令欲望变魔鬼一夜之间爆得盛名的次贷危机年年寅吃卯粮怎能不出问题嘴硬骨头酥的贝尔斯登终于倒下雷曼公司成也次贷,败也次贷雷曼公司被勒令自行了断的背后经济形态和自由竞争的不道德国际会计准则的桥梁共振效应次贷危机传导到中国的路径最困难的经济阶段正在到来第四章 海啸声中全球哀鸿遍野这次海啸与1929年大萧条有一比全球金融业至少损失几万亿美元冰岛国家破产,总统呼吁捕鱼为食巴基斯坦被认为是第二个冰岛韩国有可能成为第三个冰岛英国经济进入60年来最低迷时期外资依赖度越高的国家越难过全球只有极少数国家是安全岛金融海啸有可能引发战争第五章 美国政府奋力重拳出击稳定金融秩序,禁止做空股票针对货币市场建立临时保障为货币市场基金提供强力支持推出7000亿美元让全球买单组建实体接收不良信贷资产美国国际集团意外获救金融监管游戏规则被改写临时实行银行部分国有化裸泳者依然要艰难地裸泳第六章 各国政府联手抱团取暖同床异梦却不得不联合救市英国的救市方案亮点最多法国总统萨科齐救市最积极德国为所有银行存款兜底澳大利亚金融稳定压倒一切日本源源不断向银行紧急输血俄罗斯竭尽全力推出组合拳中国政府救市遇到两难境地中国成为国际对冲基金避风港第七章 全球经济格局重新排位7000亿美元法案治标不治本美国金融霸权地位受动摇美国经济受伤后不再一枝独大全球金融格局从此发生改变全球金融市场进一步细分欧洲经济下降趋势最明显新兴市场国家发展后劲足加拿大因银行体系健全而受益中国金融开始真正走向世界第八章 中国经济转型势在必行中国金融业在海啸中躲过一劫经济转型的最佳时机已到扩大内需,做好自己的事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赋藏富于民增强金融系统的排毒功能加快金融开放,继续控制风险寻找金融效率和安全平衡点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第九章 企业发展强调顺势而为海啸过后美元必定会贬值别担心中国发生次贷危机寻求政府支持尽快摆脱困境未雨绸缪,调整出口导向主动出击更能抓住机遇转向新兴市场国家寻求商机把危机当商机才是聪明人静观其变也是一种策略第十章 个人投资务必独善其身学会判断行业景气指数迎合金融社会主义潮流看清资本主义的本质玩意保存实力,避免被裸捐出去不因贪婪去投资金融衍生品个人创业有10大注意事项境外投资理财最好敬而远之全球股市暴跌有应对之策
第一章 金融监管体系百密一疏 金融监管最重要的是透明度 世界各国金融史表明,任何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都表明这个系统本身存在着薄弱环节,或者干脆就是漏洞百出。就像一个人生病,就表明他的身体机能在某方面出了问题一样。俗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2007年年初开始酝酿,8月正式爆发,目前仍在进程中的这次金融海啸,再次暴露出美国金融体制固有的弱点以及金融监管体系问题多多,表明美元根本无法继续充当全球“硬通货”的重任。 毫无疑问,金融监管最重要的是透明度。如果暗箱操作或者变相暗箱操作,其风险就可想而知了,爆发金融海啸是迟早的事。 美国政府虽然对金融海啸的爆发作出了迅速反应,陆续推出了向市场注资、接管问题金融机构、禁止做空金融类股票、推出高达7000亿美元的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但毋庸置疑,这些措施都只能暂时稳定金融市场的情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更木用说解决全球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了。 金融监管最重要的是提高透明度,这一点已成共识。2006年12月,英国金融监管局主席麦卡锡要求对冲基金经理们给投资者更多机会,以便用来审视基金条款及评估方式、明确披露赎回条款,增加对冲基金的透明度,防止金融危机爆发。2007年8月美国爆发金融海啸后,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马上警告说,大国领导人如果不采取促进金融市场透明度、推出监管措施,金融危机必将重复发生。 但这次金融海啸到底还是“重复发生”了。它从次贷危机开始,体现了全球经济长期繁荣背后各种市场风险的集中爆发。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提高金融监管体系的透明度。 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由金融衍生产品代表的表外业务,各国中央银行对其监管都比较宽松,很容易出乱子。另一方面,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大多在柜台交易市场进行,与股票市场相比,它的信息披露制度又很不完善。 而令人见怪不怪的是,在各种金融创新工具中,金融机构都把金融衍生产品的创造过程看做是商业机密,这样,就使得这种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变成了一件可以“原谅”的事。 再加上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本身非常复杂,即使专业投资者对此也感觉眼花缭乱,普通投资者要想搞清楚其中的原委,困难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许多人根本就是闻所未闻。 毫无疑问,只有探索新的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透明度,使得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规则、投资风险在普通投资者心目中有一个清醒认识,才能谈得上“监管”两个字。 客观地说,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在对冲风险、分散风险、价格发现等方面具有的基本功能是不可抹杀的。但由于包括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在内的衍生产品,都是实行场外交易的一系列非常复杂的产品,所以显而易见,如果缺乏完整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对其监管没有场内交易产品那么严格,就必然要出问题。 反过来说,与场外交易相比,场内衍生产品的市场定价更规范。 究其原因在于,场内衍生产品的结构比较简单,多数属于标准化合约,集中报价的方式也会使得其定价更加规范,估值公允,并且流动性好,信息披露要求严格。相比之下,场外衍生产品结构复杂多样,一般属于非标准化产品,只能通过双方直接协商签订合约。 这样,就不得不增加了投资者的认知难度,同时也使得产品流动性不高,反过来导致产品估值难以做到准确。 显而易见,金融衍生产品属于后者即场外衍生产品,它的监管环境宽松、信用风险很高。 为了进一步降低这种投资风险,交易双方通常会采用信用担保或保证金担保履约的方式,可是这同样无法化解风险,尤其是在投资者认知不足、信息披露不规范的背景下更难做到。 金融海啸的爆发,不得不引发广大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等交易方式投资风险的担忧。而实际上,股指期货是在交易所内集中交易的场内衍生产品,与次级债券抵押、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等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投资者对此不必过分担忧。 从现实来看,目前世界各国的股指期货交易所,一般来说风险管理体系如价格限制制度、保证金制度、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强行平仓、持仓限制、大户报告制度等,都比较规范、完备,投资者大可不必成为惊弓之鸟。 对于政府来说,通过规范信息披露,从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规则制度、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会把金融衍生产品的各种功能发挥到最好、把各种弊端降低到最低;对于投资者来说,由于金融衍生产品专业性要求较强,并不是谁都可以参加的,所以要量力而行,不必非参加不可。 金融海啸警示录 金融衍生产品业务注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投资者对此往往认知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金融衍生产品的信息透明度不容易提高,会给金融监管带来难度,而这又必然会给爆发金融海啸埋下伏笔。 美国监管体系偏偏缺少透明度 一方面,金融监管体系最需要提高透明度,这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固有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又偏偏缺少透明度。两者结合,就意味着这次金融海啸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必然性。 美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的监管重叠和一定程度的监管缺位。虽然这两大问题在全球各国普遍存在,但是在美国尤其突出。 这是因为,美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基本上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逐步形成的——针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美国有5家联邦监管机构和各州监管机构;针对不吸收公众存款的专业贷款公司和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则没有任何监管机构;针对保险公司,缺乏全国统一的监管机构。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信息披露离“完善”的目标就相去甚远了。 美国1999年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虽然提出了功能监管概念,并且也授权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金融控股公司实行伞形监管,但实际上仍然保留了由各监管机构对证券、期货、保险、银行业分别监管的格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跨市场、跨行业的交叉性金融工具如次级抵押贷款等如何监管,并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这种监管空白和信息不透明,恰恰是爆发这次金融海啸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最初设想是建立自由银行制度,可是随着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的结束,经济得到了恢复和繁荣,与此同时,金融体系也得到相对稳定,金融监管体系得到强化,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突然放松,这就与爆发这次金融海啸不无关系了。 2008年5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倒闭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强烈呼吁提高投资银行的资本和流动性信息透明度、可靠度,他认为美国金融机构在这一点上做得很不够,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前因后果的关系。 那么,本来好好的监管体系为什么就突然放松了呢?原因有三: ①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的几次美元危机,不但导致金融市场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而且使得商业银行在原有的严格监管下纷纷面临生存压力,叫苦不迭。 ②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尤其是日本和欧洲战后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对美国金融业的海外扩张构成了严重威胁。 ③这时候经济理论界的金融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用凯恩斯主义已经无法解释一系列新出现的经济问题。 这三股力量都认为,美国金融市场监管过严,已经抑制到证券业、保险业、银行业的市场活力和金融创新,于是纷纷要求给金融监管体系松绑,实行混业经营。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不得不放松金融管制,把监管重点放在提高金融体系效率、鼓励金融创新和自由竞争、加强金融混业经营的风险管理上来。1999年11月颁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正式标志着分业经营时代的结束、混业经营时代的开始。 从历史上看,美国具有殖民地属性,而且又是移民国家,自由、平等思想十分浓郁,对中央集权模式有一种天然恐惧和敌视心态。这种特性反映在金融体系上,就是它们奉行二元银行制度、单一银行制度、银行控股公司制度3种类型的银行制度。 与此相适应,美国又形成了双线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例如,美国联邦一级的管理机构有货币监理署(OCC)、联邦储备系统(FRS)、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等,50个州也分别设有相对独立的金融管理机构。 ……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I/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 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动动乱和纷争。 ——卡尔·马克思《资本论》 实际上,“次贷”是华尔街给“垃圾”取的一个好听的名字。人们都知道这次危机是从次贷开始的。那没错,但是现在危机已远远超过这一范围。那些认为房价受挫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人错了。事实证明华尔街——这里的华尔街是指金钱和投资的世界,而不是纽约的那个地名——的贪婪已经和无知结合在一起了。这里的人制造、买卖和交易连他们自己都不理解的东西。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故事“贪婪的代价”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