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灰屋顶的巴黎

扫舍 文,王寅 图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作者:

扫舍 文,王寅 图  

页数:

22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叫扫舍的女人眼中那一小块法国生活,那一小块巴黎情感,这些生活和情感,虽然是小视角的,但是是属于我这样一个生命的。

作者简介

扫舍:本名曾琼,生于成都,曾为纪录片编导、外企金领。现为艺术经纪人,在欧洲和中国之间行走。著有散文集《在普罗旺斯的太阳下》等。

书籍目录

关于扫合,关于扫合的巴黎Partie 1 星期天,去看巴黎 我的桥,我的心 左岸 真的值得看 四本打开的书 在香榭丽合找到你的所有 慢船去中国 地下铁 走过地下墓穴 音乐结束Partie 2 八月不起义 法国和大熊猫 谁来吃晚餐 吃洋蓟 于先生 无花果 国王饼 法式蜗牛 逐臭之快乐 甜蜜的苦着 维拉和Patchouli 一个叫喀麦隆的房间Partie 3 我知道你是谁 在花园 几乎可以在外面吃饭的晚上 薰衣草工坊 如果没有我的妈妈 粥或面包 开裆裤和“犯人头” 上火了 营巢记Partie 4 美国人在巴黎 破碎的女神 天,她亲眼看到过梵高 这样的故事 两个法国女作家 谁买了毕加索 法国永远的坏孩子 印象主义的猫 有种美是有毒的 一次颠覆 再见,拉夸先生 古剧场里的现代舞 谁还记得钱拉·菲力普 无国界的弥撒 科莱特和玛丽·特兰蒂昂 墨镜后面的歌者 巴黎,我爱你后记

章节摘录

  星期天,去看巴黎  7月,或者8月的一个星期天,去看巴黎。  这时候的巴黎和平日是大不一样的,有一种卸妆后的轻松,少了许多矜持,是如释重负的表情。  大假已经开始,巴黎人纷纷驾车出走,将巴黎市区留给了游客。有些空荡的城市,停车突然不成问题了。看不见穿西装打领带的上班族,取而代之的是T恤和短裤,那些说着不同语言的客人,手里长长短短的摄影镜头对准了,巴黎也还给他们一个娇媚活泼的笑容。  天气好的时候,沿着塞纳河慢慢地走,河岸两边的人工沙滩上有几乎裸着的被阳光晒得发烫的人体,这份坦然自若,也只有巴黎才有。站在堤岸上看这风景,不由地想起了卞之琳的那首诗:  你在窗前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窗口,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时的塞纳河,河边堤岸,哪一处不是景?  看了满眼的香艳,转过头来就是著名的旧书摊,如果有时间有兴致,在这里就能消磨整整一个下午。一家一家地逛,各个时代各种文字的二手书,黑猫咖啡店的老招贴画,情色的明信片,还有音乐书籍和碟片。看不懂也是不要紧的,享受的是一份从容和自由,静静地浏览,轻轻地翻阅,不用担心书摊的主人,他正坐在树下盯着那个红衣女郎发呆呢,没有人会催促你,在耳边聒噪。于是,你就有了一些恍惚和一些臆想,手里拿的是什么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此刻的角色,独自在塞纳河边触摸这些旧书,想象着巴黎有过的那些有名的人物,也许某一个人就曾站在同一个位置阅读过同一本书。这些老旧的东西让你有了身处历史的感觉,你是这一刻的见证。  星期天的巴黎,有一点懒,有一点随意。行人的步履也放得很慢,走走停停,犹豫得厉害,好东西太多了,再加上好心情,就有了些贪,什么都想看,反而失去了主意。许多人就在街角打开了地图,指指东边,望望西边,或者索性就在街角向阳的咖啡店寻个地方坐下,歇歇脚。像真正的巴黎人一样,叫一杯黑咖啡,眯着眼打望,看免费的时装秀。在这方面,巴黎是从不让人失望的,千人千面,找不到一件重样的服饰,那些设计,那些颜色被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最后自己也成了半个设计师。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家纪德曾经说过,巴黎的美只有外国人才能发现。我非常愿意做一个这样的外来者。尽管这座独一无二的城市已经没有什么不被人书写过、描绘过、歌咏过,但我依然有足够的理由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用照相机记录下我看到的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一切。  ——王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灰屋顶的巴黎 PDF格式下载



那一小块巴黎情感,这些生活和情感,虽然是小视角的,但却有大世界


看到这本书时是在书店的一个午后,温暖的阳光洒在书面上。跟随扫舍感受巴黎的味道儿,很好。喜欢这本书。


“灰屋顶的巴黎”看不舍手


通过扫舍的眼睛看过去的巴黎有她自己的味道。


和扫舍的另一本《普罗旺斯的阳光下》一起买的。扫舍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一样,不娇作,好像自己跟着她的文字也游历了法国。
正在看,书的质量挺好,有插图。


知道扫舍是从读洁尘的书开始的,偶然看见一张她的照片觉得这个女人很美,有点柔弱但又很有气质,所以对她印象很深刻。后来知道她写书就马上买了几本来看,但是读了她的书却多少有点失望……可能平时好散文看太多了,所以优劣一下就分出来了。但再仔细想想觉得拿她和作家们比有失公允。她的书应当看作为一种放松或者一种闲谈。她轻松地写书我们轻松地看书,不带深究的,就这么读读,其实也很有意思。


一个中国女子写的法国,很适合中国人看,从一个很好的角度真实的描写了巴黎,让我们能深入了解这个浪漫而又神秘的地方


喜欢扫舍的文字,迫不及待要读了


一下子买了好多的书,没来得及看,我喜欢扫舍的文字。


很写实,喜欢扫舍的文字,插图也非常漂亮


书的文字很清淡,不急不缓娓娓道来,给你一个似近还远的巴黎。插图也都很有爱,个人最喜欢一幅《地铁上的女人》。


作者的试图以一个巴黎当地居民的角度去写着本书,但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一个观光客


喜欢这种散文型的文字,没事翻翻挺好,巴黎也是我曾经向往的浪漫之都。


之前定了《不一样的生活》及《在普罗旺斯的阳光下》两本散文集。总能从她柔美的文字中读到一丝共鸣,让我在嘈杂中如沐春风般地感到一丝香甜与纯净。


对于行走的人来说,旅店是行走中的一个顿号,置放在一段走过的路和还未开始的路之间。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生命体验,都是不能被复制和代替的,即使它平凡也任然是唯一的。文字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的文字来自与一个人的内心,哪怕它是平凡的,它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体现了至少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


买这本书是因为巴黎,我搜索巴黎这个字眼,然后找到了这本书。名字的特别让我有想读读看的冲动。读了以后,她没有让我失望。内容不像有些写巴黎的书那般的空洞。很真实的巴黎,不是梦想中的巴黎,但我想要的就是真实。


是一本好书,值得一个人静静地翻看,了解巴黎的点点滴滴。


这本书真的很好
每一篇文章都感觉让我离巴黎又进一步的了解
作者的写作风格我很喜欢


我爱巴黎,这本书太好了


從書中學習了很多知識 彷如去了一趟巴黎


好向往巴黎这个城市


不一样的巴黎


热爱巴黎的人,都会有认同感的吧。


跟朋友借来看过了真心喜欢,决定自己买一本好好再读读;并且书中有很多文学文化的Reference,好有好多好书好电影。。。打算在这本书的引导下自己去学习发现欧洲


散文型的文字,曾经向往的浪漫


得空,静下心来,小资一下,慢慢品味!


文笔不错,值得阅读。


内容很不错的一本书、只可惜寄来时封面都发黄了、旧旧的、诶、


恩~一直想买的一本书~


这本书对我非常有意义


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喜欢这本书的封皮,喜欢书里面的画面,更喜欢这本书的内容。读完了还是舍不得放下,推荐给了很多亲爱的好朋友们,他们也人手一本,希望这种情愫可以传递的更远……


还没读 就是冲着好评去的


据说不错。自己也没看,不过很喜欢他的包装


配图很美,文字淡淡的很舒服。


被带着去旅行的感觉很好,细腻的文字看着令人很舒服放松~~


不知道什么时侯开始,对远方的未知世界都有一种憧憬和向住,也许不能每个地方都到达,但看看别人的游记好像也能弥补内心的一些缺失。


还没有开始读,单单是书名就喜欢呢!


书本带的图片很美。质量很好 是我喜欢的类型


书的内容不错、挺喜欢的


喜欢这种文笔 ....


寄过来的书好旧,包装也没有,还有点磨损


书很好,很精美,很满意!


在微博上看到介绍的 反应很不错的样子


推荐一下,还不错


很喜欢此书的设计,里面的插图也很不错,喜欢


大爱呢。


细腻,温暖。值得一看!


微博上介绍的书,应该不错吧


喜欢这种感觉 的游记.


书质量好!~嘢……


好书不解释啊


文字清新的好书


感觉很棒~~期待内容


令我印象深刻的书 朋友看了也喜欢


不错的书,还没看完,要慢慢品味!


扫舍的游记 有关法国巴黎的游记 里面有很多漂亮的摄影图片 都是跟文章配合的~~


正细细品尝着《灰屋顶的巴黎》,在字行间感受巴黎的浪漫情怀~


难得的是一个长居巴黎的中国人写的,有中国人的视角。
可惜的是,这种杂文要不就是观点的高深,要不就是文笔的精致。这本书有点两头都不过瘾。相比之下,《巴黎,很烦人》倒是更有趣一些。视点低,视角小,出来的东西却更别具一格。


我是一个很向往巴黎的巴黎迷!这本书很好,虽然还没细读,但是一看里面的内容就很让我向往!作者很贴心,文章是细分了巴黎的地方还有故事的,作者很细心的拍下了照片,可以让人们看到文中的场景!很棒!唯一有点不足的可能就是文中一章一章的描写的不够细致,只是点到即止,有点不过瘾!!!


书还没有全部看完 但是认为是一本好书 很适合自己 因为五个人我爱上了巴黎那座城 所以才会被这样一本书所吸引吧 跟随作者 在书中找寻着那些属于我和他们的美好回忆 在阳光的午后细细的读着真的很舒服呢


好书!作者用自己的视角带我们游览巴黎,让我们这些没有去过巴黎、没有机会去的人对巴黎有了生动的认识!配图配的也很好、心 向往之!


很喜欢这本书,虽然书中有几页印刷不好,但毫不影响我读这本书的热情。有些偏回忆性的游记,更加深了对巴黎的向往之情。很适合文艺青年读。


温暖湿润的文字就像巴黎给我的感觉。扑面而来的清新感。


巴黎,,,,感觉不错~


真实的巴黎!


物流太不给力了不给力不给力。2号下的单9号才到等到花都谢了啊谢了啊,但是过年嘛,好吧完全接受。书的话还不错,图文结合很好看噢,拿到书的那一天很快乐,好久没有一本书给我这种感觉。还没有开始看也不好说什么,让我相信它不错吧不错吧,钱包持续缩水中。


还没看,这本书没塑封。


书的封面都是破的


书不错,就是有点旧,还有水痕


一边读,一边看图还是不错的


书来的时候表面很脏,跟其他的书格格不入,让我对它分外怜惜。


拿来送人的,她喜欢


拿到书感觉很不好,因为书的破损是我很不能接受的,背面和正面都有折痕,明显是在仓库里保存不好导致,书的内容和纸质都很不错。想着还可以看,就不退了。


听朋友推荐的,他们觉得还不错就买回来看看。


好巧,这次买书,买了两本关于旅游的,自己本来就喜欢旅游,我觉得应该趁年轻的时候多出去逛逛,见识见识不同的人文礼俗,让自己视野更宽阔。。。


应为一次性买的书太多了,,还没得机会看,有时间会看一看的


粗略翻了翻,很喜欢!


闲暇时翻翻,也能获得一份恬静
照片少了点对我来说


买了还没有看,呵呵。从网上试读的部分看来,应该会喜欢的。


因为去过巴黎,想看看他人眼中的巴黎感受。毕竟是用文字表达,无论什么样的作者都会对文字有一定的敬畏,因而可以感受到作者有不少查证的努力,这让人有所收获,多少获得了一些典故、知识。但毕竟不是“大家”,为掩盖欠厚实之苍白,就有了些无病呻吟之做派。还是平实些好。
另外,图文的时间交待太少,降低了可信度。


我很喜欢法国,觉得法国的浪漫是流动的,不刻意,悄悄渗透到生活里面,书本上说的也就是这些了。生活中,爱浪漫。但是书本比较旧


纯粹是作者个人的感受吧,非常,以及特别的小资,不过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恐怕很难有这种情调吧


纸质还不错 收到书得时候心情蛮不错的 随便翻看了一下 没有什么感觉!有些句子还不错 里面的插图倒是很喜欢


不好看 送人了


没有想象中的好看,文字不吸引人,也没有图片。


买的书回来有些日子了,昨晚得闲,开始读。没想到书从33页-48页就没有了.我郁闷得很!一直相信当当,这次却出了问题,怎么办呢?谁能帮我解决呢?对书的内容我很喜欢,这更是让我火大,因为掉的章节我极其想看呀!


  亲爱的,我最近看了本书,书名叫《灰屋顶的巴黎》。一听到名字你会不会笑了呢?嗯,确实,当初买它的时候就想到了你。想到你已经在巴黎长期生活而且还将继续长久地生活下去,而我除了多年前的那匆匆惊鸿一瞥外,对那个城市实在知之甚少。这让我很惭愧,你我如今几年也见不上一面,看本与你生活地有关的书,当是保持联络吧。
  
  
   书的作者叫扫舍,估计你没有听过,老实说,我也没有。她20几岁时只身前往法国,一呆就是十几年。这期间,嫁了个高大的法国老公,生了两个可爱的混血宝宝。就像我以前描述你一样,她和你都是那种把自己人生走得完全超出了父母辈轨迹的人。而很多人,不管钱赚得多与少,不管生活得体面与否,都终跳不出那个大框框。我们的生活是世代相传,而你们的,是仗剑走天涯。不对,是为爱走天涯。
  
  
  老实说,我以往是坚决不会买这类型名字的书。第一,很怕是那种敷衍了事的旅游文字。不过是自费走了一圈,配点图摘点旅游手册,一段肤浅的描述外加一段腻人的赞美,就集结成书了?第二,我很怕这是那种拿来哄小资情调女的恶心书。里面会堆满了无病呻吟、似是而非的做作腔。但感谢上帝啊,这些在这本书里都没有。
  
  
  取而代之的是作者在书里好似信手拈来般地聊聊巴黎的地铁,巴黎人的爱晒太阳,说说法国的女作家、法国的摇滚歌手,还有自己的老房子、她所遭遇的文化差异以及躲不开的乡愁。没有夸大虚华,就是轻松地饶富趣味地聊。
  
  
  我现在渐渐更能欣赏那些有点年纪,有点阅历的人所写的文字。并不是要有多么显赫的经历,就只是简单的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母过,总觉得这样的人才不至于双脚浮在半空中,而这样的人文字里往往有一股通透世事但又温暖家常的底子。比如龙应台,比如扫舍。
  
  
  这本书里还配了不少巴黎的照片。我看着依稀有些地方应该是当时我也去过的,我想着说不定你也曾在这儿或那儿闲逛着晒着太阳什么的。不过这些照片终究是旅游者的角度居多,或许很美,但我更喜欢你照的那些花花草草。
  
  
  是的,了解一个城市最好是通过一个长久定居人的眼睛去看,本地人往往习以为常,旅游者又太过走马观花。而一个异乡人长久客居某地后,他或许才有那既深入其中又不墨守成规的视角。
  
  
  最后,老套路,祝,一切都好。
  
  
  
  最后最后的PS,看巴黎我推荐这本,看伦敦我推荐韩良露的《猫时间 狗日子》。


   
    关于扫舍,关于扫舍的巴黎
    
    
     洁尘
    
     一
    
    要说的是,就是在中文中,对巴黎的书写也太多了。
    2010年春节,一个朋友搞了个“法国文化收藏展”。很大的题目,但其实就是他自己的私淑收藏,很多年来,他专题收藏“中文中的法国文化”这一主题的出版物。我知道这个主题的收藏相当丰富,因为就在我自己的阅读史中,这一主题也已经不可胜数了。到了现场一看,还是有点吃惊,堪称满坑满谷。我对朋友说,很快,你这个主题就会有新的藏品了,等出版后我送给你。我说的就是扫舍的这本书,《灰屋顶的巴黎》。
    书写法国,巴黎是重点、焦点。有多少人写过这个梦幻之城?有多少人,巴黎到此一游,回来就铺衍成一本书?对这样的书,我没有一点揶揄的意思。我理解那种冲动和激情。如果一个人在文字中曾经千百次地端详和抚摸过这个城市,那么,身临其境地走一趟,其阅读积累与视觉实感叠加在一起,是会让人洋洋洒洒地写出一本“情书”来的。
    关键就是这个东西,“情书”。我翻过不少这样的“情书”,其好处是激情四溢,但坏处是空泛飘渺,所以,我已经不满足于只读“情书”了。我想看看居家者而非游客眼中的巴黎,想看看对巴黎长时间的凝视而非走马观花,想看看一个人沿着巴黎的美妙之处温柔流连之后,施施然回家而不是回酒店的背影,我想看看巴黎家庭餐桌上的食物而非饭馆里的菜品……我想看这些东西,但我希望我在纸上二度观看的第一重视线出自这样一个特定身份的人:我希望她是女人,她是中国人,我希望她的观看有某种特别的调调儿,我希望她的书写细腻温存幽微动人,我还希望她是我的好友,我熟悉她本人,这样的话,我可以把文字和人彻底叠加在一起,进而对巴黎这个城市产生更为亲昵的情感。
    当然,就是这本书,《灰屋顶的巴黎》;也就是这个人,扫舍。在她的这本书里,我实现了我的阅读愿望。
    说来真妙,我的阅读愿望在王寅的镜头里实现了第一次定格。
    我是诗人王寅的粉丝,后来又是摄影家王寅的粉丝。这些年来,我追看他游走世界各地拍摄的作品。在他的摄影作品中,那些风格化的构图、美妙幽深得犹如深眸的光线、那种充溢在他作品中的无以名状的透明感,还有镜头后面沉静的呼吸,常常打动我。
    现在,在扫舍的文字旁边,我欣喜地看到了王寅镜头里的巴黎。
    这样的图文配合,堪称美妙。这是一种熟练的美和陌生的美的融合,是沉浸和新鲜的融合,是长久凝视和惊鸿一瞥的融合。
    于是,景深出现了。好几层景深,好几种视线,好几种观看,从写者到影者再到读者,从驻足到行走再到阅读,景深很深,很清晰,很有韵味。巴黎的灰屋顶,很撩人啊。
    
     二
    
    跟扫舍认识十年了。
    十年前初遇的那个场面很有戏剧性。我原来在文章里说过,在这里忍不住再说一次。
    那是十年前上海夏天的一天,很热,接近四十度。我在上海出差,和几个朋友一起到“新天地”去逛。我们商量说,这个天,不太可能坐室外吧?一同行的男士说,坐室内不好,会错过美女。我们依了他。
    他说得没错。刚坐下没一会儿,就远远见一高挑的摇曳生姿的美女和一个身形修长挺拔的老外悠闲踱来。他们俩很惹眼,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于是开始议论:
    “这女人好漂亮。中国人吗?”
    “不是吧。中国女人不会这么黑吧?”
    “南亚的?”
    “不会吧,南亚女人会这么高吗?”
    “印度人?好像五官不像。”
    ……
    两人越走越近。
    同行的一个女友突然跳将起来:“什么呀。那是我大学同学!”
    这五湖四海的圈子终于兜过来了。扫舍,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成都美女。至于说为什么当时很黑,那是刚从法国海滩度假回来,晒的。旁边的老外是她的夫君、法国人米歇尔。
    这就认识了。
    女友给她介绍我。她眼睛一亮,“哈哈,华丽转身”。
    我当时刚出版了我的电影随笔集《华丽转身》。一听,当然受用了。
    一见如故。
    这个初始场景印象特别深刻,之后,就是朋友之间的交往了。
    她20岁从四川大学毕业后去了北京,然后去法国,然后结婚生孩子,然后回国。这十年里,她每年在巴黎和上海之间来回跑两边住。她的父母和弟弟住在成都。时不时地,她会带着一双儿女回成都探亲访友。每次回来都会聚会。我呢,每次去上海,也一定会和她见面,聊天,不睡觉地聊,熬通宵地聊。
    我对天秤座女人的重新认识,始于扫舍。
    我认识好多天秤座的女人,有些还是我的朋友。天秤座的女人,优雅、美丽,一般都很高挑。扫舍正符合这一星座的典型外貌特征。
    性格呢,据说,天秤座的人,嗯,怎么说呢,比较松懈比较清闲比较不执著比较会找平衡。我观察过一些天秤座,他们一般来说柔和、亲切、人缘很好,但就做事来说,爆发力和持久力,好像是比不上一些典型的工作型星座,比如摩羯座或者天蝎座等等。
    对于星座我一直有兴趣,但却是半吊子。跟扫舍认识很长时间了,现在我开始怀疑:这是一个天秤座女人?
    这个疑惑确切地说是从2010年开始的。2010年一开年,她的“艺术场”开张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看到她在职场上的另一面:清晰、敏锐、逻辑性和执行力都很强。还有一种特别的对局面的掌控力。关键是,我惊讶地发现,她是一个工作狂,一个吃苦耐劳非常能够抗压的人。
    扫舍一直喜欢艺术,很年轻的时候在北京当纪录片导演的时候,就和很多艺术家在一块玩;跨国婚姻之后,游走在欧洲和中国之间,见一博物馆艺术馆就往里面钻,出来后四周瞅瞅,若见一灰头土脸的瓦片就眉开眼笑,千万里不嫌其重地背回在上海的家。有一年在改建还没彻底完工的成都宽窄巷子,她在砖瓦中间转悠,喜出望外地又捡一瓦片,举起来给我看。我问,你背回上海?她说,这算什么,我前段时间从罗马背回上海的那块,比这个还重。
    说到底她对艺术有一份爱。因为爱,就有理想,就有憧憬,就有愿望,就有责任,就能从根上去做一些事情,来让事情变得更好。这份爱,是骨子里的,一旦是骨子里的东西,那一定也是能够负重的。这世间,但凡真正的爱,都能够负重。只是一味轻飘愉快的,那只是一种喜欢罢了。喜欢是容易的,也是很轻易就会放弃的,爱是难的,也就轻易放弃不了。她的内心有一种强韧的充满激情的力量,非常有感染力。我历来喜欢有力且持久的东西,对拥有这种品质的人相当赞赏和喜欢。以前,我没有机会看到扫舍的这一面,现在,我看到了!
    
     2010年4月


洁尘老师:我对您那位举办“中文中的法国文化”的朋友非常有兴趣!能介绍一下吗?


洁尘的文笔依然没有长进,还是这两把刷子


文笔依然挺好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