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传统文化与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
2008年03月
中国藏学出版社
南文渊
青藏高原雄踞亚洲大陆中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这里地域辽阔,山川瑰丽,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富饶,是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宝地,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后续力量,也是我国的西南门户和天然屏障。青藏高原是我国和南亚、东南亚地区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和上游流经地区。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高原以它广阔无私的胸怀哺育了古代黄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直至当代,它仍然对中华民族乃至南亚、东南亚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和调节区。这里的气候变化不仅直接驱动我国东部和西南部气候的变化,而且对北半球具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对于全球的气候变化,也具有明显的敏感性、超前性和调节性。青藏高原的环境效益不仅超越了青藏高原本身,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及千秋万代的根本利益,而且超越了中华民族本身,关系到南亚和东南亚人民的未来和发展。就环境价值来说,青藏高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而且是南亚和东南亚人民的生命之“源”。
《藏族传统文化与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青藏高原环境与发展系列丛书。
第一章 由自然环境演化为人文景观一、藏族传统文化是对高原环境的反映和适应二、高原与人三、环境的习服与人文景观的形成第二章 将雪域藏区解说为神圣家园一、神圣的雪域藏区二、吉祥的藏人居住地三、高山、祖先与神灵为一体的部落区域观第三章 宗教神学阐释天地人生一、苯教关于人与环境的神学思想二、万物一体、依正不二的佛教生态环境观三、宗教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与习俗四、对宗教神学解释人与自然关系的评价第四章 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资源、环境与生存发展观二、青海藏族传统游牧方式三、与自然环境相适宜的农耕文化四、村落、城镇建筑与自然和谐五、藏区经济与人口的节制发展六、藏族生态伦理符合现代生态学基本原理第五章 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一、志向与修身:个人的生存二、自由与和睦: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三、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部落的依存关系四、布施与救济:民众与寺院的互惠互利关系五、尊重与宽容:处置人际关系的准则六、慈善如水流向沃野第六章 传统生态伦理与民族精神一、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二、藏传佛教生态伦理的形成三、藏族传统文化的生态价值:民族精神的凝练四、藏族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民众生态精神五、藏族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禁锢第七章 青藏高原的生态价值一、藏族人民保护了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二、保护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生态意义三、青藏高原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第八章 青藏高原的人文象征一、昆仑山神话:奠定了青藏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二、冈底斯山神话——藏族的昆仑山——确立了苯教(萨满教)文化圈中的宇宙中心和世界之山三、山水生物崇拜:创造了神圣自然的人文象征符号四、有形文化遗产:精神家园的象征五、文化宗教大师:民族的精英第九章 文化流失与环境衰退一、主导文化的消极影响与边疆民族文化的边缘化二、宗教世俗化趋势明显,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在衰退三、传统文化生态的流逝导致人们自私自利观念的恶性膨胀四、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体制政策方面的失误五、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退化第十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发展一、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二、依据生态区划,实施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城市化发展四、环境、文化与景观建设相协调第十一章 民族区域自治下的和谐社会发展一、构建藏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实现高原农牧区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四、促进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后记附录 本书引用的历史文献与学术著作
高原水珍贵,水是高原生态系统中的生命源。高原生物和人类社会依靠高原的水而生存。同时高原水系又是哺育高原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源泉。若无高原水源,高原周边地区的生物和人类就无法生存。高原的水资源有三类:一是冰川。总面积达4.9万平方公里,占亚洲山地冰川的45%。冰川被称为“固体水库”,它是高原河流湖泊的水源,是高原生物的生命源,也是高原周边地区农业灌溉的水源。二是河流。青藏高原是亚洲大陆上众多江河之母亲,孕育了长江、黄河、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这样的大江大河,每一条大江大河又哺育了每一条独特的生物生态地域带。每一条生物生态带又养育了一种文明。黄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等,依靠丰富充沛的江河而繁荣发展。三是湖泊。青藏高原面积达一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020个,湖泊面积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2%。在天气持续干旱的趋势下,降雨减少,导致冰川后退。降水和冰川补给量的减少又导致河水流量减少,河水、冰川、降雨的减少又使湖泊缩小。这使高原整个生态环境退化,尤其高原西部与北部。由于缺水,草原出现荒漠化、沙漠化,也是高原周边广大地区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水是生物世界的生命源泉,也是培育人类文明的源泉。千百年来,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次又一次地寻找水源,感激水给人类带来的幸福,期盼生命之水长流不息、清凉纯洁。而在藏族日常生活中,非常珍惜水——无论是江、河、泉、湖,他们都小心地保护水源,节约用水。因为保护了一条江河,也就保护了一种文明的生长。
本书围绕青藏高原环境与藏族传统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阐述了青藏高原环境对藏族生存的制约及其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论述了藏族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藏族传统文化对高原环境的保护功能和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与民族精神。在此基础上,充分肯定了藏族传统文化保护青藏高原环境的生态价值和人文意义,提出21世纪青藏高原在社会发展中面临两大关键性问题:一是保护和建设自然生态环境,二是继承和发展藏族传统文化,这是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又是其发展目标。本书就如何协调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继承藏族传统文化,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为和谐、吉祥的生态文明区的目标提出了初步看法。本书的写作得到了洛桑·灵智多杰先生的指导,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洛桑·灵智多杰先生在担任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领导时,就提出保护草原、节制发展牧业生产的主张。多年来他一直关心藏区环境保护与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他为本书的写作亲自拟定提纲,提出写作指导思想。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张明先生也给予了许多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藏族传统文化与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青藏高原环境与发展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