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成典
2009-01-01
中国藏学出版社
马丽华
361
无
自从数万年前人类踏上青藏高原,一部高原拓殖史就此展开。历经新石器、金属时代,到有文字记载的吐蕃王朝时期以降,历史在这里波澜壮阔地进行着。从高原到内地,共同书写了古代中国大历史中的恢宏篇章。马丽华最新力作《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纵览西藏地区数千年风云,从中撷取一个个精彩的人物和事件,大至王朝兴衰,小至个人命运,有一些是众所周知的,更多的属于发掘所得,既是史实,更是传奇。
马丽华,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76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院中文系,在藏工作27年,历任《西藏文学》编辑、西藏作协和西藏文联副主席。期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调至北京,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涉藏题材作品共计18部,以纪实文学为主,代表作为《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三部合集为《走过西藏》)《藏东红山脉》,以及《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50年》《老拉萨——圣城暮色》等。另有诗集、散文结集和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其中多部已出版港、台版,并译为英、法文等文种。
序一 拉巴平措序二 沈卫荣开篇 自新大陆第一讲 神话时代之万物何来 口碑中的猴子变人传说 犬和马怎样成为人类朋友 远古的薪火 澜沧江畔的上古村庄第二讲 传说时代之人神共处 象雄的边界与遗产 王从波密来 王者重归大地 外部世界有关西藏的传说第三讲 英雄时代之喷薄而出 松赞干布君临 藏文的光芒 象雄、吐谷浑灭国记 公主的嫁妆第四讲 英雄时代之如日中天 三个武史故事 活埋老臣与佛苯之争 只履东归与顿渐之争 从唐诗看边关离乱第五讲 英雄时代之牧歌唱晚 息战言和之路 相约在核桃花开时节 吐蕃的遗产,敦煌的缘分 一代文化所托命之人——法成 第六讲 命运种种:生活在远年的时空(之一) 噶尔氏兄弟与赤玛蕾母子 王玄策,史实+传奇 朗达玛背负千载骂名 吐蕃七良臣第七讲 闭修时代之佛祖在上 两路火把相向而来 高原边际:吐蕃的余绪和回响 功在开辟的宗教先贤们 苦修者米拉热巴第八讲 在大元帝国治下别开生面 《看不见的城市》 光荣的萨班伯侄 藏传佛教在西藏内外 僧装英雄绛曲坚赞第九讲 命运种种:生活在远年的时空(之二) 失意的噶玛拔希 萨迦家事秘闻 桑哥的末日 萨迦寺里皇家僧第十讲 遍地是法王:多封众建在明朝 大宝法王与超度宝卷 大乘法王与萨迦寺回归 大慈法王两赴京城 阐化王与帕竹势力的兴衰第十一讲 命运种种:生活在远年的时空(之三) “第二佛陀”宗喀巴 这个时代的宗教生活 大地行者唐东杰布 古道上的白色运茶神第十二讲 清季的天空之斗转星移 俺答汗,再续蒙藏之缘 固始汗,格鲁派威猛护法 仓央嘉措及其情诗 从古格到卫藏:天国幻象第十三讲 清季的天空之朗朗乾坤 快意恩仇颇罗鼐 西藏在乾隆年间 驻藏大臣列班而来 从噶伦到音乐家——多仁·丹增班觉的故事第十四讲 清季的天空之暮色四合 为什么总是失去 谍影幢幢:不再止于道听途说 铭记一份清单 神王神王,何来何往第十五讲 凝视渐行渐远的背影 九世班禅——回乡的路走了十四年 刘曼卿——小女子担大义 两个康巴汉子——嘎然喇嘛和邦达多吉 有过更敦群培这样的人结语 川流不息的风后记
第一讲 神话时代之万物何来进入本书主题,假如能从西藏上古神话开讲就好了,就像老故事所云——在从前的从前,昨天的昨天,天和地发生了战争,铜和铁发生了战争。大地因此剧烈动荡,并发出了金属撞击的刺耳声响,岩石崩坏,在天地间翻飞……总之电光石火,充满宇宙,远古太初正是从这样一个混沌无序的纪元开始的。当战争结束,尘埃落定,松石成为幸存者,很可能作为大地的主宰。若说松石的父亲,那是松石王塘波;若说松石的母亲,那是某种上等的松石。他们的儿子,是分布在东南西北各地、名字各有不同的松石家族,据说主要的有四种……后来松石之间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战争,曾在七重天上打过,曾在七重地下打过。古代讲故事的人就说了:坚忍属于神和铁,人的思想没有一刻是坚定的。这句话看来像是总结,古老智慧的结晶,说得斩钉截铁,有如终审判决,但似乎存在悖论,逻辑上等于:人始终坚定地认为,人的思想没有一刻是坚定的。最早出现的人名,有一个叫米布米祖的,后来的名字就多了。不知所为何来,初民之人和松石之间也发生了战争。神话没说谁胜利了,但说到人类必须效忠蓝松石。神话又说,需要人效忠的神和半神之物还多,从青稞,到棉布,到一种长青的草本植物“采”。而所有这些被崇拜的物象皆有族谱世系,例如青稞的父祖,他在丁尼丁草原高高飞翔,是一只雄鹰吧;青稞的母亲名叫恰普季玛恰普秀色,是何形象不得而知。青稞的家族庞大,主要的也有四种。其中的七粒青稞来自于名叫“六生”的母青稞,而六生母青稞是神青稞。神话教导人类,需要敬奉效忠的是六生母青稞。妖魔是有的,我们对此所知不多,只是在神话语境的缝隙中,了解到妖地似乎是人世的反面:火没有温度,水也不是湿的——“火不热水不湿”,或者“火不起水不退”, “火不蔓延水不上涨”。
无
说真的,我还没有看完。但是,我相信自己已经读过的和尚未阅读的文字,那是非常畅快的感觉。
西藏,在我们远离它的人看来,总是神秘。马丽华不愧是大家,那些神秘的氛围,被她慢慢的剥去,于是西藏的文化宗教历史人物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带着他们的故事,以及有意无意之间改变西藏生成发展进程的思想。
一个汉人,若不是对藏文化有着深切的热爱,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
娓娓道来,让我们置身西藏风土和人情。
是朋友推荐的书,慢慢看~~
这本书写的很客观,不太了解西藏历史的人,可以看一看这本书普及一下西藏地方史,让我不理解的是这本书的价格,当当卖58元,打折后40元,昨天我在拉萨邮政报刊亭看到这本书标价38元,这让我很费解
书读了大半了,作为历史普及书也不错,只是略嫌浅显,许多问题一带而过,深度不够,读了之后好象口渴的人只喝了半杯水。
书比较有可读性
一直被马丽华的有关西藏的著作深深吸引,作者精妙的文笔与详实的历史人文让人不忍释卷。
简洁明快的节奏,对西藏的历史进行了一次全面地阐述,推荐阅读~
这是一本好书,西藏对我对讲仍然是一个神秘的地方,风化成典中的故事介绍了在喜马拉亚的隆起形成 的高地上人类的文化活动,十分精彩好读,我收藏了这本书。
书质量不错,发货也很快。可惜我没有仔细看。
好评,很喜欢的一本书
喜欢马丽华的文章,喜欢她的真实
在去西藏旅游后,选择这本书使我更深入的了解西藏。虽然不是系统的,但是几个故事的可读性还是挺强的。还会选择作者的这类书读一读。
既有史家之认真严谨,又有文人之热情洋溢。读后全面了解了西藏人文历史宗教,纠正了许多以往认识的偏差,进藏前通读感觉受益匪浅。
内容很好,传奇神化故事丰富,内容生动,唯一不足的是书的外皮很脏,不像新书,希望改进。
这本书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门,扑面而来的是西藏的前世今身,曾经神秘、遥远的西藏在我面前得以显现。感谢马老师以及卓越。
书还不错,替同事买的,想买作者的其他书(走过西藏系列书)可没货,继续支持卓越!继续支持家乡的作者!
如果你关注西藏,请一定看看
西藏历史一直以非主流的面貌出现,碍于藏文和喇嘛教的阻隔,除少量脍炙人口的片段被摘录进官方正史外,绝大部分都沉默于藏金阁中,淹没在广阔时空里,静候着有心人去发现去挖掘。
在佛教覆盖这片热土之前,西藏其实有很多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传说,即使佛家成为藏人的显精神后,仍有许多可贵的俗世人物在神祗的世界中与神佛僧侣们共同创造着各类鲜为人知的故事,它们既是神的指示,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作者马丽华,中国藏学会会员,关注藏地30余年,擅长于用文学的目光打量高原和藏人,著作丰厚。本书原打算作为课外读物,但随着写作的逐步深入,一些尘封的往事,鲜见的史迹,生僻的传说纷纷透过沙土破土而出,这些故事,都无法做到大面积普及的程度,只能面向部分“小众”抛砖引玉,提出一些线索,供有志于藏文化的人参考,借鉴和引用。如同一席不引人注目的自助餐,低调、精致、不喧闹、不流俗。
文学和历史合璧的美好夙愿,通过《万历十五年》得以实现,历史爱好者,再也无须苦于深涩论著中难觅求知乐趣,而作家和历史学家,也津津乐道此项双修绝技给各自专业带来的诸多妙处,但不是人人都能游刃有余于此道。有的新史书,还停留在戏说阶段,仅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文字通俗却毫无美感,有的小说,文字华丽却缺乏沉甸甸的经历,感受不到撼动人心的力量。本书文史结合的尝试巧妙避开了上述两种尴尬,在不凡的经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扎实的藏学功底烘托下,一个个精彩绝伦、引人入胜的故事呼之欲出,每个故事都引经据典,旁证博引,条条线索有迹可循,全书充满文字的魅力和叙述的力量,精致的纸张和装帧,精美的图片和排版,让每个页面都大有可观,抚之爱不释手。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书中的许多看法,借鉴了最新藏学研究的成果,对传统约定俗成、口耳相传的故事提出质疑、澄清和纠正。在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下,就有的佛教史官必然对不利于佛教传播的历史进行修改和删除,并把一些佛教故事扩大而成为崇高和经典。作者对照敦煌藏文史籍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佛教传入之前的苯教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做了部分提示和描述,给佛教之前的空白的西藏勾画出一些模糊的轮廓;针对佛教史观和大众认知,作者把敦煌史籍和汉文典籍结合起来考察,提出了一些疑问和符合逻辑的设想,在不诋毁、怠慢现今宗教观的前提下,廓清了部分迷信覆盖下的往事面貌。
难得可贵的是,作者淘沙拾贝,找到那些初具人文气质的人物和闪动人性灵光的传记,在神性和僧侣主导的天地中显得可爱而特立独行,英年早逝的更敦群培、真性情的六世达赖、他们在作者笔下,显出更多的人间关怀,让人突破浓重的迷雾尽情呼吸,思绪透过压抑的天空任意畅游,人性,让文章锦上添花,使文字迈向更悠远的时空,增添了历史中人的份量。
正史的文学化叙述,让本书具备了正和雅两种品格,不用跋山涉水,不用苦行求索,一本好书就是一次修行。
今年有机会去了一次西藏,虽然只是在拉萨短暂停留。后来又陆续看了一些关于西藏的书,比如有《藏地密码》、历代班禅和达赖传记等。马老师的这本书属于对藏地知识的入门级读物,如果你对西藏有兴趣,建议以此本书入手。然后如果再去西藏游历一番,当有不同感受。
最近在读阿来的《格萨尔王》。
马老师另有几本藏地游记,好象是关于藏东、西、北之类的,还没读过。
读过许许多多有关西藏历史的书,真正了解西藏真实历史的人会发现 这本书除了历史本身~·作者还强加了许多个人因素..难免使人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