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街巷
2005-4
北京美影
傅公钺
144
无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参阅了数十种古今专著和各种有关北京的地图,如:《析津志辑佚》《南村辍耕录》《帮宫遗录》《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宛署杂记》《帝京景物略》《春明梦余录》《天咫偶闻》《藤荫杂记》《一府广记》《日下旧闻考》《宸垣识略》《京师坊巷志稿》《顺天府志》《鸿雪因缘图说》《养吉斋丛谈》《京师城内河道沟渠图》《燕都丛书》《北平地名典》《北平街巷志》《旧都文物略》《故都变迁记略》《北京地名志》《北京通史》《北京文史资料丛书》《北京市地名志(城区巷)》《北京的胡同》《胡同及其他》《北京街巷名称史话》《老北京街巷图志》《旧北京城》《京城全图》《明清北京城图》等,及历年北京(北平)评图; 编撰过程中,得到了首都图书馆,各城区文化委员会、档案馆、图书馆、地名办等部门同志们的帮助和支持。
北京老街巷一、标识 (一)皇权至上 1.中轴线上 2.长治久安 (二)军政衙署 (三)仓厂库坊 (四)文化设施 (五)寺观司堂 (六)公共标志二、人物三、商市四、形貌 (一)环境形貌 (二)地势形貌后记
书摘街(图58) Fuyou Jie 北起西安门内大街,南至西长安街。明清时此处为皇城内西苑之西墙外,今灵境胡同、黄城根以北是建筑群,有通道称新开路;以南之北段称“灰厂街”(或灰厂夹道)、南段称“石厂街”。大概是在修缮中南海内建筑时曾在此处加工存放石灰、石料,故名“灰厂街”、“石厂街”。清乾隆“京城全图》“灰厂街”段仍标“灰厂街”,南段未标名称,大概是统称灰厂街了。清末,“灰厂街”南段称“邮传部后身”(邮传部即后来的交通部)。民国初元,开辟西苑西门,名“灰厂门”;1917年拆原灵清宫一带皇城墙,称“灰厂豁口”。民国二年(1913年)“灰厂街”和“邮传部后身”统称为府右街。府,清帝逊位后民国政府将中南海作为大总统府;右,西也(坐北朝南,左东右西)。府右街,即大总统府西侧之街。今仍称府右街。西苑(中南海)门外南长街路东,明时称“灰池”,大概是在修缮中南海内建筑时曾在此处挖池淋制灰膏之处,清改称南花园,是养花的暖房。中南海东、西处的名称皆与建筑用材有关。箭厂胡同(图59) Jianchang Hutong 北起五道营胡同,南至国子监街。清称箭厂,以此处曾设习练箭矢场之故;后沿称。1965年将慈悲胡同并入,统称为箭厂胡同。铸钟胡同(图60) Zhuzhong Hutong 此巷平面呈“厂”字形,东口在旧鼓楼大街,南口在鼓楼西大街。明代称铸钟厂,以此地在未形成街巷前为铸钟厂之所,现悬挂于觉生寺的永乐大钟即于此铸造。后厂废巷兴,以“铸钟厂”为巷名。1965年定名为铸钟胡同。P33
认识北京,研究北京,不妨从了解北京的街巷胡同开始。本书用文字和照片展示了已经消逝、正在消逝或行将消逝的一些北京老街巷胡同的风貌,记录了在街巷胡同这一个个小舞台上粉墨登场的历史人物,以及这些或伟大者或平凡者演绎的一幕幕正剧、喜剧、悲剧、闹剧……
无
能翻很开,因为是横开本的缘故。一些街道的历史也跃然纸上,今夕对比,感慨良多
一本用图片纪录北京的历史的好書。
是剛來北京時研究北京胡同用的,很多珍貴的老照片。
印刷不錯~薄薄的一本。
什么街巷为老街巷?收录的严重不全。街巷胡同的排列顺序混乱无章法,不知是印刷问题还是图片质量问题,清晰度有严重欠缺,很多地方死黑一片,几乎没有影纹;且况貌交代不清。基本就是一些拼凑的图片,亦无深度介绍。很烂的书,对北京有些了解的人就不建议购买了。